近年來,全省上下自覺肩負起特殊區位賦予的特殊使命,圓滿保障了北京冬奧會等重大活動的順利舉行。為進一步提升我省的綜合安防能力,建議我省加速在重點公共場所普及一鍵式報警裝置,助推平安河北建設提檔升級,全力鞏固平安河北建設成果。
一、國內外一鍵式報警裝置的應用現狀
當前,一鍵式報警裝置在國內已經開始應用,主要集中在銀行、校園、醫院、公共交通工具、人員密集場所等重點區域,全國尚無在全城市內大面積普及應用的案例。2022年6月1日,《中小學、幼兒園安全防范要求》實施,明確要求“校園門衛室(傳達室)應設置一鍵報警裝置和視頻監控裝置,并與屬地公安機關聯網”。湖北省于2020年底實現全省城市公交車具有一鍵報警功能。國內一些經濟發達城市已經開始推動在部分公共區域普及一鍵式報警裝置,例如2022年3月,浙江舟山市首臺社區一鍵式雙向可視化報警設備,在藍郡國際小區投入使用。國外發達國家和地區則較早在銀行、優步網約車等場景下部署應用一鍵式報警裝置。
二、當前報警設施、報警方式現況
分析近期發生的唐山燒烤店打人、河南120延誤救治等事件,城市安防報警設施系統還有較大完善提升空間。
(一)報警人受自身的條件、環境限制導致報警受限。目前主要的報警方式是電話報警、網上報警,發生應急事件時,一是需要現場條件允許且能夠使用手機,二是報警人有自主行動能力、神智清醒,能清楚表達警情,兩者缺一不可。在一些特殊場景下,兩個條件往往不能兼顧。例如唐山燒烤店事件中部分群眾迫于威脅,不敢當面拿出手機報警。此外,一些老人、幼兒以及殘障人士等弱勢群體,也無法在應急事件發生時第一時間用手機報警。
(二)報警人無法精確表明地點信息。報警人不熟悉應急事件發生地的周邊環境,或身體原因意識不清醒,無法判斷自己所處位置,導致不能準確報送位置信息,影響救援處置的及時性。河南120事件也正是因為位置信息不精準,加之接警人員判斷失誤,引發后續悲劇。
(三)視頻監控設備缺少及時救援處置功能。視頻監控的功能主要是圖像的實時傳輸、錄制存儲,當應急事件發生時,不能幫助報警人連線報警,更多是發揮事后調用監控查證的作用。如果視頻監控能通過異常行為識別,觸發連線報警,再加之警方遠程示警威懾,可有效制止危害行為。
三、具體建議
(一)推廣普及一鍵式報警系統。建議重點推動在廊坊、唐山、保定、張家口、承德等“護城河”第一道防線城市普及,重點推動在飯店、KTV娛樂場所、商超、車站、旅游景區等公共場所安裝一鍵式應急報警裝置,逐步擴大至全部區域。裝置分為3個按鈕:110、119、120,與公安、消防、醫院等不同部門的接警系統聯網。接警部門可以在系統中快速鎖定報警具體位置、調取天眼現場音頻、視頻畫面,對現場情況作出處置預判,迅速出警到達現場。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推動在其他城市普及安裝,充分發揮“小”按鈕的“大”作用。
(二)升級現有的安防設備系統,增加互動功能。現有公共視頻監測系統升級增加遠程互動功能,便于接警人第一時間進行示警或指導應急救治。例如:110可遠程向不法分子喊話示警,制止不法行為;119可遠程提供疏散指導;120可遠程提供救助指導,提高出警到達現場前對人民生命財產的保護能力。
(三)提升大數據預警能力,綜合安防從“事后處置”向“事前預防”轉變。建議加強與國內安防領域龍頭企業合作,為省內各城市提供針對性數字化安防解決方案。通過AI人工智能、大數據算法,增強對各類異常行為、異常畫面的風險預判能力,提前采取預防措施,實現綜合安防從“事后處置”向“事前預防”轉變。
(作者為省政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