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根據云南墨臨高速公路隧道地質情況以及具體的加固要求,選用水泥-水玻璃注漿加固漿液混合土壤處理,得到均勻土樣。根據施工時不同地質狀況進行分段注漿,在拱部挖出一個管棚布設支護管,對所有孔完成一次性管棚注漿。清理施工現場多余雜物,解決多種注漿加固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選用優質注漿方式進行灌注后,再采用水泥-水玻璃漿液進行加固,完成對加固高速公路隧道地層的目的。對開挖過程中位移量測試,得到結果為隨著開挖位置逐漸深入,位移量逐漸變小。對不同頻率車輛振動附加荷載對隧道基底影響測試,得到結果為兩種工況的沉降量均逐漸變小,維穩效果強,隧道注漿加固施工完善。
關鍵詞:高速公路;隧道;注漿加固;施工技術
0" "引言
隨著材料質量的不斷提升,創新型注漿加固施工技術,在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中得到了更為廣泛的應用。在實際施工中,加大對于智能化施工設備的投入,有利于加快施工速度[1]。
高速公路隧道工程項目中,工作人員在施工開始前,要對工程項目的準備工作進行設計規劃,制定明確的施工目標和安全保障,完成注漿的參數設置和效果檢查。同時要及時準確處理現場出現的各種問題,嚴格把握隧道加固施工技術的應用效果,快速安全地將項目完成。在不同施工環境中,相關技術人員要始終貫徹注漿標準的管理,制定合理注漿配比。本文以云南墨臨高速公路隧道為實驗對象,對注漿加固施工技術進行實驗研究與分析。
1" "注漿準備
1.1" " 注漿材料制備
根據高速公路隧道地質情況以及具體的加固要求,選用硫鋁酸鹽水泥單漿液,與一般水泥單漿液相互進行配比使用。在外部采用普通水泥-水玻璃注漿加固漿液進行止水帷幕,在內部采用硫酸鋁鹽和一般水泥漿液進行配合,從而完成對加固高速公路隧道地層的目的[2]。
取出一定比例的水泥和水玻璃,分別倒入兩個容器中,將容器1中的液體不斷倒入容器2中進行混合攪拌,混合開始時即進行計時。然后將容器2中的混合液倒回容器1中,不斷重復此操作,直到漿液不再流動。觀察并記錄所用的具體時間,得到雙漿液凝膠后的時間。
具體漿液配比的參數如下:一般水泥漿液可以按照水灰比(0.8~1.0):1、體積比不變的要求進行配比。普通硫酸鋁鹽水泥按照水灰比(0.8~1.0):1、體積比不變的配比要求進行配比。水泥-水玻璃雙漿液按照水灰比(0.8~1.0):1的配比程度完成配比。注漿材料選用硅酸鹽水泥,規格為P·O42.5。選用水玻璃材料的規格濃度為39Be,模數為2.5~2.9。
選擇試驗所需的儀器包括兩個1500mL的燒杯、一個細篩、一只比重計、兩支玻璃棒、一個電子天平和一個壓力計。將45波美度的水玻璃稀釋到試驗所需濃度,把水注入水玻璃中,不斷稀釋得到試驗要求的波美度,用比重計進行測量[3]。按照試驗要求的配比方案測量得到一定質量的水泥,將水泥倒入到燒杯中,稱取相同質量的水,將水注入進水泥中,不斷進行攪拌,得到均勻攪拌的配制水泥漿液,對燒杯內溶液高度進行標記。選擇相同容積的燒杯注入相同高度的水,將燒杯中的水倒進測量筒中,測量得到的水體積,即為水泥漿液的總體積。
對高速公路隧道的周邊土層進行土樣處理,將得到的土樣用天平稱取相應質量后,倒入燒杯中進行攪拌。將水泥漿液與土樣進行混合,不斷攪拌至均勻程度后,稱取同等質量的水泥-水玻璃,再將水玻璃倒入攪拌容器中不斷攪拌,得到均勻土樣。在試模內部進行處理,將土樣一并倒入其中。
制樣過程中選用分層方式進行厚壓處理,根據試驗需要的密度來保證不同層土質。將試驗所需土塊表面積進行抹平,隨后放入保溫箱中,對土塊進行養護,于第3天時進行脫模處理。將土塊進行序號標記,標注制備的時間和編號。用塑料薄膜將土塊進行包裹,以減少土塊內部的水分流失,隨后再進行養護處理。等到第8天時測量抗壓強度后繼續養護,于第30天時再進行一次抗壓測量。抗壓強度計算公式為:
(1)
公式(1)中: 為土塊的抗壓強度;P為土塊裂開時的最大荷載;A為得到的受壓面積。
1.2" " 設計相應參數
1.2.1" "加固范圍
對高速公路隧道的試驗斷面超前注漿進行參數設計,得到的縱向加固范圍為ZK93+877~ZK93+843。橫向加固范圍為工作面以及開挖標準線向外延伸5m[4]。在試驗場地挖出一個3m×3m×1.5m的試驗坑,選用鋼制注漿管進行注漿,鋼管直徑一般為25mm,長度在1.5m左右。
1.2.2" "注漿參數
注漿的擴散半徑一般為3.2m,設置孔間的距離為3.8m。注漿壓強始終保持在2MPa左右。注漿的孔徑設計為90mm。注漿過程中要保持勻速注漿,一般設定注漿速度為10~110L/min。同時設置止漿墻,止漿墻的厚度要求在3.5m左右,以對注漿后的漿液進行止漿處理。
注漿孔數量也要進行設計,在管壁鉆注漿孔時,注漿眼呈螺旋狀,選擇數量為146個為最合適。將提前配置好的加固漿液進行注漿施工,從外圈開始不斷向內圈進行注漿,為了保證注漿效果,將斷面進行分段處理。
根據施工時不同地質狀況得到分段長度,縮減工程量。在土質松軟地段確定分段的距離為5m。在土質緊密層分段距離控制在10m以內。為了保證孔中漿液能夠到達孔底,檢測注漿后的成孔情況,使用PVC管完成注漿[5]。
1.2.3" "管棚支護參數
注漿結束后需要在拱部挖出一個管棚,管棚剛性支護全長34m,開孔位置距襯砌面垂直距離為35cm,環向間距為40cm,外插角為3°,布設支護數量為35根。
管棚支護采用外徑120cm的熱軋無縫鋼管加工,加工鋼管一節長度約為4~6m,鋼管兩端分別用15cm連接絲連接。內部層導管采用I18工字鋼進行支撐,采用C25混凝土澆筑[6]。支護左洞錨桿使用砂漿錨桿,配合的鋼筋網為30cm×30cm,仰拱為C30防水鋼筋混凝土,厚度為60cm。
將鋼管頭部加工成錐形尖端并進行封閉。鋼管上設置注漿孔,孔徑12mm,孔間距15cm,呈梅花形布置,尾部留不鉆孔的止漿段250cm。管棚支護底部最低端不需要設置溢漿孔。
2" "注漿加固工藝
2.1" " 注漿流程控制
在注漿施工時,需要從上至下,進行分段式注漿。在開始注漿前需要對設備等安全性能進行檢查,同時完成對注漿材料的配比設計。在注漿時,觀察并記錄注漿過程中壓力的數值變化,明確注漿量范圍。觀察導向墻的變形程度和漿液情況[7],當導向墻外形變化時,注漿過程結束。隨后關閉閘閥對注漿口進行快速封堵。
為了使得漿液能夠及時到達并擴散,不產生串漿或者漿液冒出的情況,控制注漿量,選擇注漿壓力2MPa進行控制。同時啟動止漿泵,在泵正常工作后關閉閥門,使其停止運作。調節壓力旋鈕使壓力在油壓刻度層上,不斷對其進行注漿,提升阻力。當泵壓達到相應要求時,停止注漿,關停泵。
清理施工現場的多余雜物。按照設計好的鉆孔位置進行鉆孔,選用相應設備對孔中的泥漿雜物進行清除,插入長度35mm注漿管。在注漿管的底部設置花管。用壓漿機將配制好的漿液完成注入。如果遇到串漿的情況,則需隔孔進行注漿,按照一定比例延長兩個注漿孔之間的間隔時間。等待注漿的漿液完成凝固后,再對其余的孔進行注漿。
2.2" " 冒漿與漏漿處理
如果發生冒漿的情況,則需要采用麻線等材料進行堵塞,待縫隙中不再有漿液冒出,利用水泥-水玻璃混合液進行封堵。使用低壓、小流量、低次數等間歇性注漿方式對其進行灌注[8]。當漿液無法注入時,需要盡快找到注漿不下去的原因,同時對注漿管進行清洗,保證注漿管內部通暢,防止液體內部堵塞。
如果過程中發生漏漿的情況,則需要選用低壓,小流量,低次數,提升漿液濃度的注漿方式進行灌注。在特殊情況中選擇砂漿或者其他材料先進行封堵,隨后再選用水泥-水玻璃漿液注漿加固。
3" "實驗測試與分析
3.1" " 開挖過程中位移測試
高速公路隧道開挖,對于地表及周圍地層位移存在影響。因此,采用有仰拱和無仰拱兩種工況的位移分析來驗證加固效果。開挖過程中豎向位移分布如圖1所示。
由圖1可知,在應力場作用下最大豎向位移為2.5cm。開挖過程中有仰拱時的豎向位移比無仰拱時的豎向位移普遍偏小,豎向位移最大值均位于開挖5m處,在開挖25m處時無仰拱位移為1cm。隨著開挖位置的不斷深入,位移量也逐漸變小,說明在高速公路隧道注漿加固施工完善,維持地層平穩效果明顯。
3.2" " 車輛振動附加荷載對隧道基底影響測試
高速公路隧道行駛車輛在車速為80km/h時,在10m軸距產生的激振頻率為12.25Hz。在試驗路段設置5個測量點,根據測量得到不同工況下,仰拱面每個測量點的沉降值,具體數據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有仰拱基礎工況下隧道底部路面上各測點的沉降量,明顯小于無仰拱基礎的工況。同種工況下的高速公路隧道仰拱上各測點沉降量變化不大。位于隧道中間位置的測點3的沉降量最大。兩種工況在測試點4和測試點5處的沉降量均逐漸變小,說明加固效果顯著。
4" "結語
通過對隧道注漿加固施工技術的改進和創新,提高了材料的重復使用次數,確保了成型后隧道注漿加固施工質量,加快了施工總體進度,從而實現了高速公路隧道的安全施工。但該設計還存在不足之處,如工期的不合理分配問題,工程中材料浪費問題,成本結算不足的問題等。今后在研究中,對提高結構穩定與安全加以要求,優化結構設計模型,消除施工中有可能產生的誤差,加快施工速率,實現更安全、更快速的高速公路隧道注漿加固施工。
參考文獻
[1] 劉繼紅.注漿預加固施工技術在地鐵隧道地層中的應用[J].工程抗震與加固改造,2021,43(2):171~172.
[2] 蘇興矩,丘仁科,邱禮球,等.富水全風化花崗巖隧道注漿加固技術研究[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21,17(S2):788~792+813.
[3] 何秋敏,周冬輝,魏琪.淺埋暗挖全斷面砂層隧道超前注漿加固技術研究[J].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22,25(9):166~171.
[4] 計中彥,張學民,陳進,等.高速公路隧道裝配式仰拱結構施工技術研究[J].鐵道科學與工程學報,2021,18(4):983~990.
[5] 劉香會,王利民,王浩,等.礦山法隧道止水帷幕注漿鉆孔施工控制關鍵技術研究[J].建筑技術,2022,53(9):1146~1148.
[6] 葉欣欣,苗苗,鐘宇健,等.淺埋偏壓富水隧道地表注漿加固效果分析[J].現代隧道技術,2021,58(4):229~236.
[7] 黃帆,金建偉,李博.公路山嶺隧道洞口“零開挖”單向出洞施工技術研究[J].公路,2021,66(4):371~375.
[8] 王學斌.公路隧道施工對鄰近建筑物的影響及控制[J].公路交通科技,2022,39(8):182~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