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市政地鐵作為市政工程的關鍵建筑項目,其具有結構復雜、規模龐大等基本特點。在對地鐵明挖車站中展開鉆孔灌注樁施工作業期間,相關施工人員需要熟練掌握技術要點和流程,以此來提升整體成樁質量及地鐵修建質量。基于此,針對地鐵明挖車站中鉆孔灌注樁施工技術的應用展開深入探討,以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地鐵明挖;鉆孔灌注樁施工;技術要點
0" "引言
地鐵明挖車站鉆孔灌注樁施工是提升基坑結構承載性、抗震性的關鍵技術方法,在實際施工作業期間,相關建設施工隊伍需要加強施工技術的管理工作,并將相應的技術責任制落實到個人身上,促使整體施工管理工作突顯出規范性、標準性基本特點。基于此,本文針對地鐵明挖車站中鉆孔灌注樁施工技術的應用展開深入探討,以供相關人員參考。
1" "明挖施工的優勢
在地鐵明挖車站工程當中,明挖施工技術可以在有效挖掘隧道內部土體資源,并在此基礎上開展車站修建項目的施工作業,最后完成一系列土體回填工作。明挖法和暗挖法均是地鐵車站建設施工階段中使用頻率較高的技術方法,而明挖法所具備的優勢特點更加顯著,因此其在各地區獲得廣泛運用及高度認可。其不但可以在根本上降低造價成本,確保地鐵施工作業安全性及整體質量,而且整體施工周期相對較短。強化地鐵明挖車站中鉆孔灌注樁施工技術,可以在根本上提升地鐵修建工程的質量及效率。
2" "鉆孔施工作業要點
2.1" " 測量放線
施工隊伍需要結合設計單位所提供的要求與控制網點等,構建出科學完善的圍護樁施工導線點,并在此前提條件下運用全站儀等現代化儀器開展軸線引測。對于施測圍護樁的高程、中心等參數來說,施工人員可以采用換點施測等措施方法精準定位樁位和高程。
施工隊伍完成一系列施測工作后,需要在第一時間將相關信息數據上報至監理處,并交由監理主要負責人對整體項目內容、施工環節和技術方法等展開審核處理。待最終審核結果順利通過后,方可使用所測定的樁位。
開展施工作業期間,需對樁點展開定期性測量。為了從根本上減少對周邊樁位帶來的影響,確保最終成樁的質量,相關人員可以利用“隔一打一”的措施開展作業[1]。
2.2" " 護筒加工與埋設
在對樁位展開全面化、深層次的復測檢驗后,即可開展護筒埋設工作。相關施工隊伍需要將符合項目標準要求的鋼板材料,加工制作成鋼質護筒,并將其長度控制在3m左右。
一般情況下,要求所制作的鋼護筒不存在漏水與孔洞問題,各個部分的焊接位置應密實。鋼護筒在澆筑混凝土作業完成后,需要在第一時間進行拔除處理,并將其投入下一次的應用當中。
從整體視角來看,鋼護筒在埋設階段主要以人工操作為主,周邊需要運用黏土等專業材料加以夯實,護筒頂部應超出地面位置0.3m左右。需要重點注意的問題是,鋼護筒埋設核心位置的平面誤差一般需要控制在±50mm范圍內。
施工隊伍在開展護筒埋設作業前,需要在樁體位置挖掘2m左右的深坑,并在確保地下結構和管線部署不存在任何問題的前提下展開護筒埋設作業。護筒埋設結束后,施工人員需要精準定位樁的位置,并在專業監理人員的一系列檢查驗收,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開鉆作業。
2.3" " 泥漿制拌
施工隊伍可在地鐵明挖車站兩端位置構設泥漿池,并在充分考慮施工場地鉆孔作業需求前提下,增設其他泥漿池。在此環節中,主要以人工操作與挖掘機開挖模式高度結合的措施方法,進行泥漿制拌作業。施工人員可以加入適當數量的水和膨潤土,以保障泥漿的占比維持在1.3~1.5范圍內,同時需將泥漿的整體粘性程度控制在18-25s之間。
在開展鉆進作業期間需要充分考慮各種外界因素,主要涉及到天氣條件、空氣質量、地質情況等等,并在此基礎上合理優化護壁液的濃度。在開展泥漿制作期間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結合實際情況收集符合項目的泥漿樣品,并對樣品材料的各項性能參數展開全方位測量評定。在實際應用前還需要開展最后一次測試,以此來保障泥漿的整體質量。
二是針對儲存泥漿需要在規定時間范圍內對其展開攪拌,并將最終的測試結果詳細記錄下來。
三是制拌完成的泥漿需要擱置24h左右,確保其各項指標檢測滿足要求再投入使用。
四是結合項目基本狀況科學設置拌漿池、循環池、沉淀池及貯漿池,并保障泥漿池的整體容納數量及空間符合鉆孔灌注樁的施工標準。
2.4" " 成孔
鉆機開鉆作業前,施工人員需要對鉆機平臺、樁位和鉆盤核心點位全方位進行檢查,以此來確保孔位偏差可以控制在標準范圍內。鉆孔作業階段需要保持速度緩慢,在鉆進至護筒下方位置1m左右后再改為正常速度。鉆進期間,需要運用鉆機取土桶進行正轉,對孔內部存在的原始土進行深層次切割處理。讓鉆桶旋轉3~5圈,以避免孔內殘留的土層依附于鉆桶內部,有效將卡鉆事故的發生幾率降低至最低。
在卸土環節,需先將取土桶提出孔洞,再將其放置在空曠的位置上展開卸土。在鉆土階段,需要結合實際情況投放適當數量的穩定液。穩定液的高度需高出地下水最高點1m左右,以保證孔內部所存在的穩定液可以提高孔壁的均衡性。施工隊伍需對最終成孔展開全方位的檢測,主要內容涉及到孔形、孔徑和傾斜度等。
鉆孔期間,需要結合土質出碴情況明確地質條件。當鉆進至雜填土層結構期間,需要及時強化鉆機與內部水位的觀測。如果產生泥漿滲流問題,施工單位需要第一時間停止鉆進并回填粘土,進一步強化護壁后再重新開始鉆進作業,并在此前提條件下加大泥漿的整體濃度。一旦出現鉆孔范圍內地質條件與設計方案存在較大偏差,需要及時將相關信息上報給監理單位和設計人員,在沒有獲取相應施工許可情況下不可擅自施工作業。施工人員所挖出的土體,需要及時運用專業設備運輸至指定位置,并需對孔口展開全面化的清潔處理,以從根本上規避因土體壓力較大而引發孔壁坍塌或變形等現象[2]。
2.5" " 檢孔與清孔
鉆孔深度達到設計標準后,最重要的工作內容便是對孔深、孔徑及垂直度等相關參數進行深層次檢測。在最終檢測成果符合項目要求后,方可開展清孔作業。對鉆孔作業開展驗收的具體措施如下:將長度相當于樁徑4~6倍的孔規放置于孔內,如果孔規可以完全觸碰到孔底位置,便證明其各項參數符合相應標準。
對孔深加以檢測,施工人員可以運用鋼尺及測繩展開丈量。在鋼筋籠無法放置于孔內底部的情況下,需要在第一時間運用鉆具進行鉆進調整,直至可以完全碰觸底部位置為止。
3" "鋼筋籠制作與吊裝作業要點
3.1" " 鋼筋籠制作
鋼筋籠加工制作完成后,需要對最終的鋼筋籠成品展開外觀檢測、力學檢測,并在各項參數符合標準后再開展下一步的焊接處理。
在此期間,施工人員需要在鋼筋籠內部相距2m位置處,焊接三角形支撐架,避免鋼筋籠在長時間運輸及吊裝環節當中出現嚴重變形。將鋼筋籠投放于孔內前,施工人員要及時拆除內部三角支撐架,以避免對導管埋入作業產生不良影響。鋼筋籠制作如圖1所示。
3.2" " 鋼筋籠吊裝
吊裝鋼筋籠主要運用25t汽車起重機,起吊鋼筋可以運用扁擔起吊法。起吊具體位置應設置于鋼筋籠頂部及底部1/3范圍內,且確保其其布設在主筋與鋼筋結構銜接位置處。鋼筋籠下沉到指定位置時,需要通過插入橫杠等措施,確保鋼筋籠不出現上移或下沉等情況。吊放鋼筋籠入孔時需要精準找準孔位,以垂直下降、緩慢放入的基本原則將其放于孔內。
4" "混凝土運輸作業要點
需要采用專業化混凝土攪拌運輸車,將合格的混凝土運至施工場地。結合具體的初凝時間及運輸距離等相關要素,在試驗室內部針對混凝土材料的各項比例展開科學化調整,以確保混凝土的整體澆筑質量。
通常情況下,混凝土拌合物從出料至澆筑結束,時間不得大于2h。混凝土攪拌運輸車進入施工現場內部后,需要質檢人員對隨車單及混凝土塌落度驗證檢查,如果不達標則需要及時予以退貨 [3]。
5" "水下混凝土灌注作業要點
當成孔質量與孔檢測質量符合相關標準,且鋼筋籠放置在固定位置上后,施工隊伍需要在灌注前孔內檢查沉碴情況,待最終檢測結果達標后方可進行混凝土灌注。一旦不合格或不達標,便需要及時進行二次清孔。其主要利用泥漿循環清理措施,直至各項參數符合相應標準再進行混凝土灌注。水下混凝土澆筑流程如圖2所示。
在水下混凝土灌注期間,施工人員常采用導管施工法。在導管第一次投入使用前,要重點檢查導管的密封性、內部與外部的光滑程度,以防灌注作業當中出現泄露問題。吊裝階段中,需要確保導管放置于鉆孔中心位置。吊裝施工中需要始終垂直下放基本操作原則,以此來避免孔壁受到負面影響而引起嚴重的坍塌現象。
混凝土灌注前,施工人員需要通過投放適當砂漿來潤濕料斗裝置。水下混凝土封底作業當中,需要借助拔球法的幫助不斷拓寬球膽隔漿。閥門一般采用高質量鋼板加工制作,其直徑應超出導管10cm,并確保導管口位置的密閉程度。施工人員需要在鋼板固定位置處焊接掛鉤裝置,以此來提升閥門。
灌注作業開展期間,需要保證灌注的不間斷性,并結合實際情況盡量縮短拆除導管時間。要讓混凝土由漏斗邊側位置逐步滑入導管內部,不可一次性將其滿貫投入,以避免出現嚴重性氣囊問題[4]。相關施工人員可以運用測深錘等設備,進一步檢測孔內混凝土面的具體位置。
6" "結語
市政地鐵作為市政工程的關鍵建筑項目,其具有結構復雜、規模龐大等基本特點。在地鐵明挖車站中使用鉆孔灌注樁施工技術期間,相關施工隊伍需要綜合考慮多種施工條件和外界因素,并以施工材料、設計方案及周邊環境作為主要核心內容,合理篩選科學適宜的施工技術,在根本上提升地鐵明挖車站項目整體施工質量。
參考文獻
[1] 陸飛躍.路橋施工中鉆孔灌注樁施工技術的應用[J].江蘇建材,"2022(3):76-77.
[2] 劉斌,李政,李春景.航道治理工程鉆孔灌注樁施工技術要點[J].交通世界,2022,(18):80-81+123.
[3] 張盼.水利工程鉆孔灌注樁施工技術探討[J].工程建設與設計,2022(9):77-79.
[4] 趙明星.地鐵明挖車站圍護結構中的鉆孔灌注樁施工技術[J].設備管理與維修,2020(20):167-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