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以廣州地鐵18和22號線廣州南站銜接工程項目為案例,采用“CD法+盾構空推”施工法,解決站后137.05m暗挖隧道施工難題,成功完成下穿廣州市軌道交通二、七號線工程廣州南站主體結構,及二、七號線明挖區間隧道、地鐵二號線廣州南站I1出入口、南站客運站一期繞行車道以及側穿高鐵廣州南站東廣場等建構筑物,在安全、質量、進度、節能環保、經濟效益等方面成效顯著,可以為類似地鐵施工提供參考。
關鍵詞:長大隧道;CD法;盾構空推;暗挖
0" "引言
地鐵區間在遇到下穿地鐵既有線、區間侵限既有結構等復雜情況時,對前期建設的建(構)筑物難免產生一定影響[1]。對于無法直接采用盾構法施工的情況,暗挖施工中的“CD法”、“CRD法”、“PBA法”等工法,是通過復雜地質的常用施工方法[2]。
在大斷面暗挖隧道施工中,通過采用量身定制的最優工法可以使工程進度明顯加快。本文結合廣州地鐵18和22號線廣州南站銜接工程項目,依據地質和周邊建筑條件,提出先“CD法”后“盾構空推法”施工,有效解決了硬巖地層穿越地鐵既有線,且最大限度減小對廣州南站高鐵站既有高速鐵路線影響的施工難題,確保了在8.8m大斷面硬巖中暗挖隧道的快速、安全施工。
1" "工程背景
廣州市軌道交通18和22號線廣州南站銜接工程,位于廣州市高鐵廣州南站東廣場和廣州地鐵二號線、七號線的南側,車站站后暗挖段全長137.05m,隧道斷面8.8m,暗挖隧道基本位于lt;9-3gt;泥質粉砂巖微風化帶地層。暗挖隧道采用“CD法+盾構空推”組合施工,以減小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為滿足工期要求,需設置臨時施工豎井及施工橫通道,豎井北側為運營中的廣州地鐵七號線廣石明挖區間,豎井西側為地鐵二號線、七號線廣州南站附屬結構,豎井南側為二十二號線廣州南站地下車站,東側為新中軸地下空間開發工程。
暗挖隧道“CD法”施工后的凈空,要滿足盾構空推通過要求。考慮CD法隧道斷面的收斂、導臺安裝、施工誤差等原因,采用CD法初支在管片外輪廓基礎上外放40cm,仰拱處外放50cm,邊墻與仰拱的連接采用直線過渡。具體結構尺寸如下:凈寬(初支內側)10m,凈高(初支內側)10.1m。區間隧道按照“新奧法”原理設計及施工,采用“錨噴初期支護+鋼筋混凝土管片”做二次襯砌的結構型式。
2 “CD法+盾構空推”組合施工技術應用
橫通道采用三臺階法開挖法施工,暗挖隧道采用“CD法”開挖施工,暗挖隧道總體施工順序如圖1所示。豎井、橫通道、暗挖隧道開洞過程中馬頭門受力情況復雜,橫通道進正線馬頭門破除時需要交錯施工。由暗挖隧道進入車站主體結構時,破除圍護樁應先鑿除混凝土,最后割斷圍護樁鋼筋[3]。
對客運站一期繞行車道、二、七號線廣州南站鉆孔樁進行破除。站后安全線隧洞洞身范圍有南站汽車客運站一期車道范圍13根抗拔樁侵入,隧道上部有南站汽車客運站一期抗浮錨桿,地鐵二、七號線廣州南站有9根抗拔樁侵入隧道洞身,施工時對侵入隧道范圍內的抗浮錨桿、抗拔樁進行處理。
站后安全線暗挖隧道下穿二、七號線廣州南站及南站客運站一期段,采用CD法進行開挖。在開挖前拱部150°范圍采用Φ42超前小導管進行提前注漿加固,確保掌子面穩定。侵入洞身范圍內的抗拔樁予以鑿除,對鑿出的鋼筋與隧道初支格珊鋼架進行焊接,由隧道全斷面初支封閉成環提供所需抗浮力。
車站及暗挖隧道周邊公共交通及市政基礎工程較多,施工工況復雜。站后安全線暗挖隧道下穿已運營的地鐵二號線、已建成運營的地鐵七號線以及在建的南站客運站二期,廣州南站及客運站繞行車道部分抗拔樁侵入隧道范圍。
2.1" " 暗挖隧道“CD法”施工
站后暗挖段設計里程YDK49+710~YDK49+215。站后暗挖隧道段采用“CD法+盾構空推”施工。暗挖隧道待橫通道開挖支護完成后,破除正線馬頭門后先向大里程方向施工,待施工初襯結構完成大于30m后,可向車站端頭方向施工。
暗挖隧道按照“新奧法”原理設計及施工,采用錨噴初期支護+鋼筋混凝土管片做二次襯砌的結構型式。初期支護主要包括超前小導管、砂漿錨桿、鎖腳錨管、鋼筋網、噴射混凝土、鋼架、中隔壁組成的聯合支護體系[4]。其中,斷面支護形式適用于隧道穿越地層為Ⅳ級圍巖的情況,隧道采用CD法開挖,中隔壁厚250mm。
2.2" " 8.8m大斷面隧道超前小導管施工
CD法斷面拱部采取超前小導管注漿預支護[5]。超前小導管采用Φ42、厚3.5mm普通熱軋無縫鋼管,鋼管長度3.0m,鋼管環縱間距為0.3m×1.0m。外插角為10°~15°。
2.3" " 暗挖隧道開挖支護
在超前小導管預注漿支護輔助措施施工完成后,采用CD法開挖。暗挖隧道采用三臺階形式開挖。
2.3.1" "正線馬頭門破除
按照圖紙尺寸測放正線輪廓線,開始破除正線馬頭門。馬頭門破除順序為:左線大里程方向→右線大里程方向→左線車站方向→右線車站方向。馬頭門按照上中下臺階的方式施工。先破除正線范圍內上臺階的橫通道側墻,在橫通道側墻平面內設第一榀正線格柵,同時將洞口處斷開的橫通道格柵與正線格柵焊接牢固。根據開挖步驟依次破除馬頭門[6]。具體施工步驟如下:
由測量班在馬頭門位置測放施工正線輪廓線。搭設腳手架作業平臺,然后沿正線開挖輪廓破除80cm寬的槽,滿足架設正線格柵的空間要求。將槽內混凝土碎塊及渣土清理干凈后,在橫通道側墻內架設第一榀鋼格柵[7]。
將格柵與豎井已破除格柵連接牢固,預留沿通道縱向的連接鋼筋,內外交錯布置,并噴射C25混凝土。密排架設第二、三榀格柵,拱腳打設鎖腳錨管,并噴射C25混凝土。三榀格柵支護完畢后,擴大馬頭門破除范圍,上臺階繼續向前開挖支護,并預留核心土。在上臺階進尺3.0~4.0m后,自上而下破除中、下臺階范圍內橫通道。施工完成中、下臺階格柵,并噴射C25混凝土,使初支封閉成環[8]。
2.3.2" "暗挖隧道開挖支護
暗挖隧道洞內開挖采用機械配合人工開挖、CD法施工。上部采用弧型開挖,開挖后及時初噴40mm 厚的混凝土封閉掌子面。拱部開挖每循環進尺0.5m,隨即施作工字鋼架網噴混凝土初期支護。在拱腳兩側設Φ42注漿小導管,與格柵鋼架焊連,打設系統錨桿,防止拱部下沉。下部左右兩側交錯開挖,及時接長鋼架,并盡快封閉成環[9]。
2.3.3" "砂漿錨桿、鎖腳錨管、堵頭墻施工
開挖過程中,用砂漿錨桿、鎖腳錨桿對土體加固。暗挖隧道開挖至端墻里程時,根據施工圖的要求,堵頭墻采用錨網噴射混凝土[10]。采用Φ22玻璃纖維筋錨桿,長3.5m,間距1m×1m,梅花型布置。采用G14@150mm×150mm雙層玻璃纖維筋網,兩層分開布設。內外側鋼筋凈保護層厚度35mm,噴射的C25早強混凝土厚度為350mm 。加密設置堵頭墻兩端的斷面初襯鋼格柵,鋼格柵間距300mm。
2.3.4" "樁體施工
部分隧道位于南站客運站一期繞行車道、廣州地鐵既有二號線、七號線廣州南站下方,車道及車站下方部分鉆孔樁侵入隧道范圍。其工藝流程如下:挖除樁體處上臺階土方→彈出暗挖隧道初支外輪廓控制線→鑿除樁體鋼筋→邊鑿除邊架設兩根工25a工字鋼構件臨時支頂→架立鋼格柵→噴射混凝土封閉→初支封閉。
暗挖隧道采用CD法施工,施工至侵入洞身范圍內的樁體時,先破除樁體四周土方。用水準儀在樁體上彈出初支外輪廓控制線,把初支外輪廓標高以下500mm處作為控制點,用紅色油漆劃到樁的側壁[11]。邊鑿除邊架設在破除完成面上面兩根工25a工字鋼構件臨時支頂,破除過程中,一根樁基礎不少于兩根工字鋼支頂。樁體破除后樁底與初支之間預留50mm的空隙,空隙采用C25混凝土噴射填充。架設格柵過程中,每根樁基礎保證至少一根工字鋼支頂在已鑿除樁基礎上。
2.4" " 暗挖隧道“盾構空推”施工
盾構機空載通過礦山法段時,依據刀盤與導向平臺間的關系,調整各組液壓缸的行程,嚴格控制盾構機的掘進姿態、推進速度,加強隧道中線的定位檢測。管片與礦山法段的空隙,通過管片注漿孔吹豆礫石、壓注水泥漿來充填,注漿壓力不大于 0.5MPa,確保充填密實,并保證注漿效果。吹填豆礫石是否密實,可從管片注漿孔進行檢查,可采用鋼筋插搗試探管片背后是否填充密實[12]。管片拼裝程序如圖2所示。
盾構機空推前施作盾構機導臺,拆除中隔壁,導臺面的標高誤差應控制在-5~10mm 之間。空推后鋪設鋼筋混凝土管片,一次拆除中隔壁長度不得大于5m。在進行盾構空推法施工時,盾構機穿越的地層整體狀況,決定著盾構機掘進姿態控制難易程度及管片成型質量。盾構機在由兩種及以上地層性質迥異的地層掘進時,采用的施工工藝和施工參數要根據地層的變化而變化。需要采用因地制宜的盾構控制手法和多種質量控制輔助措施,控制好盾構掘進姿態,確保成型隧道的質量。
3" "結語
地鐵區間在遇到下穿地鐵既有線、區間侵限既有結構等復雜情況時,對前期建設的建(構)筑物難免產生一定影響。對于無法直接采用盾構法施工的情況,暗挖施工中的“CD法”、“CRD法”、“PBA法”等工法,是通過復雜地質的常用施工方法。
本文結合廣州地鐵18和22號線廣州南站銜接工程項目,依據地質和周邊建筑條件,提出先“CD法”后“盾構空推法”施工,有效解決了硬巖地層穿越地鐵既有線,且最大限度減小對廣州南站高鐵站既有高速鐵路線影響的施工難題,確保了在8.8m大斷面硬巖中暗挖隧道的快速、安全施工。該工法在施工安全、施工效率、施工質量方面均有顯著優勢,經濟效益明顯,能夠為類似大斷面地鐵盾構區間隧道施工提供依據和借鑒。
參考文獻
[1] 梁榮柱,夏唐代,林存剛,等.盾構推進引起地表變形及深層土體水平位移分析[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5,34(3):583-593.
[2] 吳慶紅.復合地層盾構近距離下穿既有成型隧道風險控制研究[J],鐵道建筑技術,2017(5):76-84.
[3] 朱才輝,李寧.地鐵施工誘發地表最大沉降量估算及規律分析[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7,36(S1);3543-3560.
[4] 鄭熹光,何平,張安琪,等.地鐵施工對鄰近橋梁樁基礎內力影響分析[J].現代隧道技術,2015,52(3):110-118.
[5] 王有旗.地鐵車站密貼下穿既有線施工技術[J],鐵道建筑技術,2020(9):127-131.
[6] 竺維彬,鞠世健.復合地層中的盾構施工技術[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68-79.
[7] 張平,劉國棟.巖層盾構法施工管片上浮原因分析與解決[J].工程技術研究,2019,4(6):110-111.
[8] 郭振華,祁海峰.盾構穿越上軟下硬地層姿態控制技術研究[J].中國標準化,2018,534(22):78-80.
[9] 王成芳,廣州軌道交通站區用地優化策略研究[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3.
[10] 占傳忠.復合地層盾構的適應性及掘進參數的關聯性分析[J].中國煤炭地質:2018,30(S1):97-104.
[11] 田瑞忠.盾構長距離下穿上軟下硬富水石灰巖地層施工技術[J].鐵道建筑技術:2020(4):73-76.
[12] 王有旗.地鐵車站密貼下穿既有線施工技術[J].鐵道建筑技術:2020(9):127-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