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主要對山東省城市競爭力進行評價和分析。首先通過統計方法,分析城市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制定4個重要指標,每個指標中有6個因素。接著采用因子分析法,通過SPSS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與分析,建立城市競爭力評價模型。然后進行因子的旋轉與提取,確定每個評價指標的權重,同時根據提取出的因子的得分以及相關數據對模型進行實證分析,形成各個城市的競爭力得分并進行排序。最后進行競爭力結果的分析,并從不同方面提出建議。
[關鍵詞]城市競爭力;因子分析法;SPSS軟件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3.04.059
[中圖分類號]F299.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23)04-0183-04
1" " "研究背景
城市競爭力是城市綜合實力的具體體現,也是城市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正處于經濟轉型的重要階段,提升城市競爭力逐步成為我國的重大戰略。城市競爭力作為國家區域綜合發展能力的集中體現,是一個整體性、系統性、科學性的概念[1]。
山東省是一個經濟大省,基礎設施完善,生態環境優越。為了研究與探索山東省內每個城市的綜合競爭力,了解山東省各城市在發展中的優勢、劣勢以及發展不均衡等問題,研究人員需要設計出城市競爭力之間比較合適的指標體系并進行綜合比較,分析山東省內各個城市的綜合競爭力以及各指標競爭力,并制定適合其未來發展的戰略和規劃。因此,對山東省目前各級地市的競爭力提升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基于此,本文選擇山東省的16個地級市為統計分析的樣本,采用因子分析法對所統計的數據進行測算與分析,從而對山東省內城市群競爭力進行實證分析。
2" " "評價指標體系及模型
山東省內共有16個地級市,136個縣級行政區,其中包括58個市轄區、26個縣級市、52個縣。本文選取山東省16個地級市的各項統計數據作為研究選擇的樣本。樣本中所包含的各項統計數據主要源于《山東省統計年鑒2021》以及各地級市統計年鑒和統計公報等。
本文在參照已有城市競爭力研究[2-4]的基礎之上,選取城市經濟發展、科技創新與教育、公共基礎設施、生態環境4個層面組成城市競爭力評價體系[5]。具體構成如表1所示。
本研究共搜集的數據包括山東省各地級市生產總值、人均生產總值、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在內的多項變量。所選取變量的數據之間存在較強的相關關系,所以應當充分地利用所使用的數據,經過各種分析與提取,最終濃縮出的新指標來代替存在多重共線性問題相關關系較強的舊指標。因子分析法能夠提取原有變量包含的大部分信息,在不會影響原有數據意義的基礎上,減少變量分析的維度,從而使研究過程更加高效且簡潔。
式(1)中,矩陣aij稱為因子載荷矩陣,F為因子載荷,M表示各個因子的表達式,μ為模型中的特殊因子,代表不能被選取的公因子解釋的變異變量,在實際的分析過程中可以忽略不計。
3" " "因子分析過程
3.1" "標準化處理和適用性檢驗
為了更方便地對數據進行分析與計算,首先需要利用式(2)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
式(2)中,Vij為標準化數值,xij為原始數值,xj(k)min為該變量最小值,xj(k)max為該變量的最大值。
借助SPSS軟件,可以得到所選擇的一級指標的KMO檢驗值和Bartlett球度檢驗的近似卡方、自由度和顯著性,當顯著性P值小于0.05、KMO取樣適切性量數大于0.7時,說明變量間具有相關性,可以進行后續的因子分析。所選取的4組變量數據都通過了Bartlett’s球形檢驗和KMO檢驗,因此可以使用因子分析法進行分析。
3.2" "變量組的因子分析
在“經濟發展”變量組中共有6個指標,通過SPSS軟件的因子分析,最終提取出兩個公因子。提取的第一個因子的方差百分比為55.982%,提取的第二個因子的方差百分比為36.893%。兩個公因子的累積方差貢獻率為92.874%,具有很強大解釋力,具體數據見表2。
在“科技創新與教育”變量組中共有6個指標,通過因子分析,可以從中選取出3個因子。提取的第3個公因子的方差占比分別為41.569%、33.316%、23.229%。
3個因子的累積方差貢獻率為98.114%,具有很強的解釋力。
在“公共基礎設施”變量組中共有6個指標,可以從中選取出3個因子。提取的3個公因子的方差占比分別為44.707%、24.530%、17.978%。3個因子的累積方差貢獻率為87.214%,具有很強的解釋力。
在“生態環境”變量組中共有6個指標,可以從中選取出3個因子。提取的3個公因子的方差占比分別為31.976%、27.268%、18.919%。3個因子的累積方差貢獻率為78.164%,具有很強的解釋力。
成分矩陣又叫“因子載荷/負荷量矩陣”。因子載荷矩陣是描述每個初始變量的因子表達式的系數。通過SPSS軟件得出原始數據進行旋轉后得到的成分矩陣,通過觀察每組變量的因子載荷系數的數值大小,可以判斷出每個因子與相應變量之間是否存在對應關系,并針對不合理的變量數據進行刪除并更換其他數據,這個旋轉過程會一直進行計算,不斷重復,一直到所有的指標變量和因子的對應關系與預期基本符合為止。
關于經濟發展變量組,通過旋轉后的成分矩陣可以看出:成分1中有4個變量影響最大,數值為0.932、0.920、0.851、0.812,分別對應的是“實際外商直接投資”“各市出口總值”“2020 GDP”“各市進口總值”;成分2中有2個變量影響最大,數值為0.936和0.884,分別對應“2020人均GDP”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具體數據見表3。
同理,在科技創新與教育變量組,通過旋轉后的成分矩陣可以看出:第一列,最大的值為0.830、0.781、0.765,分別對應的是Ramp;D經費支出、普通高校數量、Ramp;D研究與試驗發展人員和申請專利數,對第一個因子影響最大;第二列,最大值為0.945、0.768,對應普通中學數量和教育支出,對第二個因子影響最大;第三列,最大值為0.842,對應普通高校數量,對第三個因子影響最大。
關于社會基礎設施變量組,通過旋轉后的成分矩陣可以看出:第一列,最大的值為0.949、0.910、0.829,分別對應的是郵電業務、醫療衛生機構數和人行道面積,對第一個因子影響最大;第二列,最大值為0.815,對應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對第二個因子影響最大;第三列,最大值為0.971、-0.036,對應城市人口密度、人均城市道路面積,對第三個因子影響最大。
在生態環境變量組,通過旋轉后的成分矩陣可以看出:第一列,最大的值為0.923和0.884,分別對應的是游客總人次、建成區公園綠地面積,對第一個因子影響最大;第二列,最大值為0.869和0.846,分別對應空氣質量等級、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對第二個因子影響最大;第三列,最大值為0.832、0.654,對應各市萬元GDP能耗同比2019年減少、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對第三個因子影響最大。
3.3" "因子表達式和模型呈現
因子得分矩陣表示各指標變量與進行因子提取的所得公因子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若某一個變量在某個因子上得分數值高,則表示該個變量和此因子之間有更緊密的聯系。通過SPSS軟件得出的因子得分矩陣可以得到因子的線性組合關系式。本文在分析過程中使用的提取方法是主成分分析法,旋轉方法是凱撒正態化最大方差法[6]。下面是4個變量組的因子表達式:
3.4" "各城市競爭力得分
通過數據標準化進行處理,并代入公式,可以得到最終的山東省城市各項指標及綜合競爭力指標得分(見圖1)。
從圖1中可以看出,青島市各項指標都有很不錯的表現分,從而總體得分也非常高;相比之下,濟南市在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新與教育方面略顯不足,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方面與其相差不大;煙臺市和濰坊市對比之下,結構相仿,綜合得分也很接近;而棗莊市、菏澤市和聊城市的綜合競爭力得分都很低,其各個指標得分都不算高,并沒有哪一項能夠明顯提升城市競爭力。
4" " "城市競爭力的提升策略
4.1" "明確城市定位,制定發展戰略
明確城市自身的定位,是指城市為了其未來發展有更多的收益,根據自身資源條件、所處的環境、自身的優勢等,確定城市本身未來發展的目標。目前,山東省城市定位的一大缺陷就是很多城市都在采用相似的方法去達成幾乎一樣的目標。這種現象導致的結果是很多城市產業結構相似、企業產能過剩,城市的優勢發揮不出來。因此,一個城市要因地制宜,通過對自身擁有的資源與所處環境的分析,確定城市自身功能定位的最優解,從而提高城市的綜合競爭力。
4.2" "推動產業升級,大力發展經濟
產業結構升級,是指產業轉變成污染低、能耗低、集約型的產業。產業結構的升級,前提是社會科學技術的進步。產業結構升級重點表現為產業的質量與效益提高、產業的結構有所改善。山東省在我國經濟中一直排名前三,而且近些年為了更好的發展,山東省各城市正在為產業結構的轉型和升級努力。淘汰或者升級高污染、高能耗的產業已經成為必然的結果,各城市也必須加快推動產業升級[7]。
4.3" "加強教育投入,提升文化實力
強大的教育是一個城市未來有希望的必要條件,因此,在城市發展的同時要大力提升城市的教育實力。新時代要求城市要發展全面、均衡、高質量的教育。
第一,在幼兒教育方面,要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努力降低幼兒園的學費,使更多兒童能夠接受優質且優惠的學前教育;制定相應的學前教育制度,保障兒童教育的質量,提高幼師的質量。第二,在義務教育方面,山東省各城市早已經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現在的目標就是要使義務教育高質量發展,并制定推動義務教育優質且高質量發展的規劃。第三,在高中的教育上,當地政府要致力于提升該城市居民整體的高中入學率,使越來越多的學生能夠完整地接受高中教育。第四,在高等教育方面,要全面提高高等人才質量,為國家培養創新人才,提高城市創新能力。第五,在職業教育方面,要提高質量,進行產業對接,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
4.4" "重視環境保護,追求持續發展
目前城市發展過程中,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往往會忽略對環境的保護問題。新時代對城市發展提出了要求,為了城市實現長久發展,為了城市美好的生活環境,必須確保生態環境與經濟和諧發展。一是要提高城市居民的環境保護意識,如上海推行的垃圾分類政策,山東省內其他城市可以借鑒,推出適合本地的垃圾分類政策。二是要加強城市的生態建設,對城市的布局進行合理規劃,對城市內的公園和綠化帶進行合理規劃,并且對城市內高污染的企業進行有效治理。總的來說,山東省各城市需要增強其生態環境的自我調節能力,從而進一步提升各城市的生態保障能力,響應國家政策,建設人與生態環境和諧相處的新世紀現代化城市。
主要參考文獻
[1]汪灝.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競爭力比較研究[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3.
[2]董春,胡晶,劉紀平.中國城市空間統計模型方法及應用研究[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3.
[3]李遵領,鄭陳亮.廣西城市競爭力分析[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1(19):42-44.
[4]傅曉華,曹儉,傅澤鼎,等.湖南省生態環境競爭力測評研究[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21-28.
[5]何華沙,李陽陽.城市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與應用:以玉林市與周邊城市的比較為例[J].改革與戰略,2021(7):117-124.
[6]衛劭華.基于因子分析的區域城市競爭力比較研究:來自湖北省內12個地級市的經驗證據[J].現代城市研究,2021(12):82-87.
[7]陳星宇.山東省城市競爭力綜合評價[J].山西農經,2021(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