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職業教育在國民教育體系中是極其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密切影響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可以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所需人才,解決高素質技能人才不足的問題。職業教育的發展對外界環境存在著極大的依賴性,受政府、社會、企業、學校及受教育者個人等多方因素的影響?;诖?,文章從闡述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背景入手,重點分析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影響因素,并針對性地提出應對措施,旨在推動我國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影響因素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3.04.069
[中圖分類號]G71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23)04-0218-03
0" " "引 言
職業教育是培養專業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徑,與經濟社會發展關系密切。隨著“十三五”規劃的完成和“十四五”規劃的推進,社會對經濟發展以及技能型人才的標準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職業教育如何更好地服務社會,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成為新時代重要的研究課題。人民日報有關數據顯示:職業院校每年培養的畢業生有1 000萬人左右,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制造業以及現代服務業中,新增加的一線從業者70%以上來自職業院校[1],職業教育為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儲備。《職業教育專業目錄(2021年)》對于中職專業共設置了358個,高職專業有744個,高職本科專業共247個,專業門類眾多,且與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緊密結合。與此同時,我國也存在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稀缺的問題。從全國范圍來看,雖然從業的技能勞動者人數眾多,但仍然存在高技能人才不足的問題,這也對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
1" " "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背景
我國職業教育旨在培養專業型技術人才,以就業為目的,注重學以致用。職業教育在我國大致經歷了萌芽、起步、發展及完善4個階段,在不同的階段具體內涵不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職業教育就以實業教育的形式存在,由于美國實用主義對當時國內具有較大影響,職業教育的思想逐步萌生,但適用范圍小,進而沒有真正形成職業教育[2]。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到改革開放之前是起步階段,在此階段,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上日程,社會各界對職業教育在社會經濟中的作用有了全新的認識,旨在提高工作能力和技術能力的職業教育在社會中普遍展開。在改革開放時期,職業教育迎來了進一步發展,逐漸開始規范化、規?;拖到y化,有針對性地培養專業性技術人才,為經濟發展提供智力支持[3]。黨的十九大以來,職業教育迎來了發展的最佳時期,職業教育體系的框架全面建成。隨著“十四五”的到來,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逐步推進,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儲備和技術支撐。
我國的發展進入新的階段,隨之而來的是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這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與時代的需求結合緊密?!笆奈濉睍r期的發展主題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與高質量人力資源的支持分不開,這使得職業教育在當下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地位也愈發重要[4]。
2" " "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影響因素
職業教育不同于基礎教育,其對外部因素有著較大的依賴性和交互性,職業教育與政府、社會、企業、學校以及受教育者個人之間存在著交互式影響關系,職業教育的發展離不開各方共同合作和推動。
2.1" "政府影響因素
公辦和民辦的職業院校雖然對財政有著不同程度的依賴,但職業院校的發展仍舊離不開政府的扶持與幫助。在政府投入的教育經費方面,不同地區和地域之間的投入差距很大,在投入分配上也存在著院校不均的現象。在中職學校,撥款差異化顯著;而在高職院校生均撥款方面,公辦院校財政投入出現兩極分化現象。針對政府財政支持的影響,可以從以下方面應對。
(1)融通職業教育、其他類型教育的通道,打通中職、高職、本科、研究生等教育相關銜接通道,實現不同類型教育之間的無縫銜接,為有才能和發展潛力的職業院校畢業生提供更多更廣的升學以及提高才能的通道,增強職業教育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競爭力以及市場吸引力。
(2)對相對落后地區職業院校增加財政撥款以及資金支持,為職業教育的基礎設施完善和升級提供資金保障。
(3)對于不同地區、不同類型職業院校的財政撥款制定清晰、具體的國家標準,政策與資金多向師資力量薄弱以及欠發達地區的職業院校傾斜。
(4)在不同的省份和地區,當地政府要將職業教育納入總體的規劃當中,將技能培訓和持證上崗納入總體規劃,進而實現經濟與職業教育發展上的相輔相成,共同進步。
2.2" "社會影響因素
職業教育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的支持,不管是公辦還是民辦職業院校。在經費方面,公辦職業院校對財政的依賴性更強,民辦職業院校對學費的依賴性更強。職業教育要與實際的社會生產以及生活對接,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和引企入校,強化產業學院建設,實現產業布局的優化。
(1)社會應該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擯棄教育無用論的錯誤思維,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通過校企合作和產業學院建設,提升學生專業知識水平和動手能力。
(2)在辦學經費上,職業院校的發展離不開慈善和基金會的支持,社會應該充分認識職業教育在社會生活中發揮的重要作用與意義,大力支持職業教育的發展。
(3)社會在一定程度上要減少“唯學歷論”的觀念,不應該只強調“985”“211”和“雙一流”院校的學習經歷,應該根據崗位和技能的需要,“唯人才論”,綜合考慮,系統評價,給予職業院校學生公平的就業機會。
2.3" "企業影響因素
企業的長久發展需要專業人才提供支撐,人才的數量、質量以及人才的利用效率關系著企業的生命周期。職業教育在企業用人需求和勞動力供給二者之間發揮著媒介作用,溝通和連接畢業生以及企業。從企業的角度來看,應該增加與學校合作的深度和廣度,實行由企業和學校共同培養人才的模式,構建系統的證書、技能評價體系,這樣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員工的入職培訓和招聘成本。智聯招聘相關數據顯示:畢業生在找工作過程中,最看重的因素比重如表1所示。不難看出,對畢業生就業擇業影響較大的因素是薪酬以及是否能夠學習新東西,二者占比分別為23.7%和17.8%,占比較大。這說明在工作中是否能夠獲得足夠的報酬以及發展能力是畢業生就業優先考慮的因素。因此,企業在人才招聘方面,應注重對員工能力提升以及發展前景的系統規劃,為人才晉升提供更多的渠道和途徑。
(1)企業應該做好人才招聘的規劃,在招聘中突出強調在該企業就業的前景、晉升渠道以及薪酬福利待遇,以便吸引和留住人才。
(2)加強對證書評價、技能評價和能力評價體系建設,以技能競賽的形式來推動員工提升技術能力,以證書和實踐活動進行綜合評價,進而不斷發掘員工潛力,培養高素質人才。
(3)樹立優質的企業文化,讓企業具有較高的美譽度和知名度。企業文化能夠產生較大的員工凝聚力,讓員工產生歸屬感的同時可以使其感受到被尊重的感覺,通過文化活動以及人文關懷來增強員工之間的凝聚力和合作意識,從而達到培育企業文化的目的。美譽度和知名度是企業發展與壯大的有力名牌,是企業盈利以及進一步擴大規模的重要保障。
(4)企業要對自身所需要的技術人才專業門類進行定性、定量分析,以便在與職業院校進行合作時,可以更加精準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人才,在減少企業招聘成本的同時,為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提供一定的支持和保障。
2.4" "學校影響因素
學校是受教育者接受教育、提高能力的關鍵場所。職業教育以促進學生就業為目的,旨在培養專業對口的技術型人才,所以在課程設置上,職業院校應該注重設置實踐性與操作性強的課程,培養學生在實踐與工作中的操作能力。
智聯招聘數據顯示,在企業等招聘單位看來,對員工的要求除專業技能之外,較為注重語言表達能力、溝通交流能力以及數據分析處理能力,具體如表2所示。社會經濟不斷發展,數字化進程不斷加快,企業增加了對員工線上辦公系統操作能力的要求和文案撰寫能力的要求,這給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提供了參考[5]。
(1)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職業院校要注重對學生溝通交流以及合作能力的培養,與企業深入交流,增加企業培訓課程或者小組合作活動,邀請業務素質過硬的企業人員入校講座,增強學生合作意識,提高交流與溝通的能力[6]。
(2)除增加辦公軟件操作的基本常識以及數據分析與處理等相關課程外,還可以通過增加案例教學來提高學生數據分析和處理以及線上辦公系統操作的能力。
(3)增設文案寫作課程,以企業對接部門業務為切入口,訓練和增強學生的書寫能力。
(4)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以及教學情懷。職業院校要對教師業務能力和素質進行提升,嚴格按照“四有好老師”的標準進行教學、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
(5)在專業設置上,學校應多設置一些與社會經濟生產以及企業發展密切相關的專業,增強職業教育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的能力,實現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7]。
2.5" "個人影響因素
受教育者個人能力的提升是職業教育成果最直觀的體現。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受眾,也是職業教育中的主體,是職業教育發展中起決定性作用的一環。
(1)職業院校學生要認真學習專業知識,利用校企合作和產業學院平臺,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努力提高實踐和操作能力[8]。
(2)密切關注學校所提供的與就業及實踐相關的信息,通過多種渠道實現自主就業;積極主動參加創業類課程的學習,通過“技能+證書”不斷提升自身實力,實現與社會的無縫銜接。
(3)提高學習、工作、生活的自信心,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擇業觀。工匠精神是一種勞動精神,講求一絲不茍,精益求精,教師要有意識培養學生這種精神,學生也要有意識地樹立工匠精神,還要樹立吃苦耐勞、無私奉獻的工作態度和工作作風,追求高質量的發展和進步。
3" " "結 語
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之下,職業教育體系更加完善,職業教育的專業設置更加科學,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更加完善,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目標正在逐漸實現。
主要參考文獻
[1]丁雅誦.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N].人民日報,2021-02-26(7).
[2]劉旭,邢恩陽.試分析改革開放40年職業教育發展的中國經驗[J].河北職業教育,2020(2):20-22.
[3]李旭.新時代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現路徑探索[J].山西青年,2022(3):84-86.
[4]梁家峰,張潔.堅持改革創新為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賦能[J].中國高等教育,2019(10):31-33.
[5]趙薇,張海景.適應經濟轉型 提高就業能力:評《大學生就業崗位調查報告》[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22(8):127.
[6]吳長城.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對接社會需求存在的問題與路徑[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1(4):283-284.
[7]夏夢瑤,李峻,肖輝.我國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困境、歸因與紓解路徑[J].高等職業教育探索,2022(3):41-48.
[8]哈斯高娃.校企合作在職業院校人才培養中的模式與作用[J].現代職業教育,2019(30):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