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社會發展的進程中,產業結構也發生著轉變,高素養的專業人才是推動產業結構轉型的中堅力量,高職院校構建現代產業學院落實產教融合,能夠創新人才培養路徑,為社會源源不斷地輸送人才,學生在校期間可以學習行業相關的內容,明晰今后的產業發展方向。因此,高職院校要對現代產業學院建設投入更多的精力,給予更多支持,以產教融合為目標引領,從現代產業學院的運動模式入手,認識到現代產業學院的優勢,在實踐中貫徹落實探索高效的實踐路徑,深化產教融合提高高職院校的教學水平。本文從高職現代產業學院運行現狀入手展開分析,探索產教融合視域下高職現代產業學院運行模式以及實施路徑,開拓創新推動產業學院的發展。
【關鍵詞】 產教融合;高職;現代產業學院;運行模式
在新時期下,現代產業學院廣受重視,高職院校結合專業特點推進現代產業學院的落實,能夠實現產教融合的目標,推動高職院校教育水平的提升。現代產業學院是“校—行—企”多方聯合的產物,融合了多種資源,具備多重屬性,高職院校要從現代產業學院的特質入手,探索現代產業學院的運行模式,結合院校自身的發展情況,開辟現代產業學院的實踐路徑,為學生提供多種資源,在校期間深入了解對口的行業,并在現代產業學院中得到鍛煉,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從實踐來看,現代產業學院的落實受到多方的掣肘,高職院校領導層要排除萬難,分析解讀現代產業學院所面臨的諸多現實問題,制訂出有效的應對措施,以保障現代產業學院順利落地,在實施過程中達到預期的目標,貫徹落實產教融合創新育人路徑。
一、高職現代產業學院運行的現實掣肘
在對高職院校現代產業學院建設展開分析后能夠了解到,受到雙方發展方向以及主體的影響,高職院校與企業之間存在溝通阻礙,在價值觀上存在較大的出入,導致現代產業學院存在諸多現實問題,影響其發展和建設。從育人理念上看,高職院校側重于專業理論知識的講授,需要長期的積累以夯實學生的理論基礎,在教育中需要較長的周期,與企業的人才培養模式有很大不同。企業對于成本的控制與學校的教育理念存在沖突,它們并不認可學校的長周期培養思路,致力于在短時間內花費較少的成本培養出高素養的人才,更注重人才的實踐操作能力。高職院校與企業在育人方面的沖突,會對現代產業學院的發展建設產生阻礙。從實踐運行來看,現代產業學院中主體并不明晰,多方力量無法達到平衡,產教融合的落實受到阻礙,對學生的專業成長無法提供助力。
二、產教融合視域下高職現代產業學院運行模式
(一)以強化頂層設計為引領
高職院校要積極地探索創新,制定出符合院校發展、學生學情的運行模式,制定出清晰的培養目標,堅定院校的辦學宗旨,考量地方企業、地方經濟的發展情況,了解企業的人才需求,以地方經濟建設為目標,對接地方企業強化頂層設計。從辦學理念著手,突破陳舊的育人模式,以開放性辦學體制為目標,聯合多方力量協同合作,立足于院校的發展,探索協同育人的新模式,提高院校的吸引力,聯合地方政府、企業落實產教融合,共同推進現代產業學院建設,以培養出高素養的專業人才。高職院校要從細分到專業乃至班級,與企業、政府達成共識,結合企業的人才需求開設特色班級,調整班級課程、夯實學生的理論基礎,培養能夠達到企業要求的專業人才,彰顯現代產業學院的育人價值。
(二)以完善組織結構為支撐
高職院校在建設現代產業學院期間,要積極地探索現代產業學院的運行模式,完善現代產業學院的組織結構,明確組織、執行、監督等部門的職責所在,構建多元主體,由各個部門協同合作,共同為現代產業學院的發展建設提供助力。高職院校需從領導小組著手,在學校內部構建現代產業學院的領導小組,由領導小組細分不同部分的職責,劃分二級學院并對接不同的企業,監管二級學院的日常工作,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制定出現代產業學院的發展方向和計劃,以長期的發展為目標,賦予不同部門責權,設立不同的崗位,做好責任到人。
(三)以聚焦工作內容為關鍵
現代產業學院與二級學院之間存在密切的關聯,高職院校要聚焦于現代產業學院的工作內容,結合不同的專業構建模塊化教學,從多個角度著手創新人才培養路徑。比如,可以從師資儲備著手,結合不同專業的特色,加強對教師的培訓,提高專業教師的招聘要求,引進高端人才構建豐富師資儲備,與企業達成合作關系,邀請企業職工在學校中擔任實訓講師,構建雙師團隊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并重,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在實訓講師的引導下接觸到行業的前沿知識。學校還可以外派專業教師到企業中,用專業知識參與企業先進技術的開發,為現代產業學院的提供師資儲備。高職院校要重視對現代產業學院課程的設計,結合專業對口的行業以及企業,以提高學生專業素養為目標,制定出針對性的育人方案,推動學生的職業發展,聯合企業共同制定現代產業學院的專業課程,圍繞專業核心課程開設實踐課程,將理論與實踐并重,為實踐課程規劃更多的課時,同時編纂校本教材,為理論課程的開展奠定基礎。
除此之外,現代產業學院運行過程中對學生就業的引導也十分關鍵,高職院校要加強與企業的聯結,明確企業在現代產業學院發展以及學生成長過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在與企業合作中為學生謀求更好的發展,提供企業實訓的機會,引導學生參與到企業的不同項目當中,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對于現代產業學院中對口產業班的學生,企業要參與到人才的培養中,保障實訓期間學生的住宿,在學生畢業后將其轉化為企業的職工,吸納更多的專業人才,為企業自身的發展提供助力。學校要開設就業指導課程,向學生講述專業的就業方向,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創新創業實踐,在多種競賽中積攢經驗,彌補學生實踐操作能力低下這一薄弱點,推動學生專業素養的提升。
三、產教融合視域下高職現代產業學院實施路徑
(一)權責分明,建立產權制度
現代產業學院的運行模式具有特殊性,與獨立學院的運行和發展不謀而合,政府層面要出臺相關的管理措施,加強對現代產業學院的管理,明確現代產業學院的發展方向,在有效的監督和管控下推動現代產業學院的發展,貫徹落實產教融合,創新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政府可以成立相關的部門全權負責高職院校現代產業學院的管理,設立部門進行賦權增能,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責任到人,明確部門的權力以及應盡的義務,及時地與高職院校現代產業學院的負責人交涉,結合現代產業學院發展中存在的現實阻礙開展深入分析,尋找解決方法以推進現代產業學院建設。政府要站在企業管理的角度看待現代產業學院的建設,制定出法律法規約束現代產業學院的發展,明確其具備法人屬性,與企業的結構類似,以法律、制度為保障推進產教融合,加強對監督和管理工作劃分責權,規范化現代產業學院的建設,給予高職院校更多的資金支持,在學校內規劃相關的場地,引導企業提供人力支持,在多方協同下降建立產權制度,劃分職責在部門協同中高效地完成日常工作。
(二)頂層設計,科學辦學定位
學校是現代產業學院建設的中堅力量,也是產教融合的主要推手,學校要重視頂層設計,明確辦學定位,認識到現代產業學院建設的重要性,結合現代產業學院的運行模式開拓創新,提供人力、物力資料推進現代產業學院建設的進程。在此期間,學校要依據自身的辦學理念明確建設方向,貫徹落實產教融合將其作為建設的起點,加強現代產業學院的制度建設,開展市場調研了解企業的發展現狀以及市場所需的專業人才,以市場化的運作推進產業落地,圍繞產教融合建立一系列的運營機制,在校企合作中優化管理方案。現代產業學院的發展和建設離不開學校的鼎力支持,高職院校要持協同發展的理念推進建設工作,在學校內部為現代產業學院的設立專門的監管部門,全權負責現代產業學院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在解決問題的基礎上協作現代產業學院的運行,明確其產權歸屬加強監督和管理。學校還可以出臺政策給予扶持,結合現代產業學院的發展和建設,將其進度與職工的績效掛扣,明確辦學定位設立激勵機制。高職院校專業眾多,若學校為不同的專業開設專門的現代產業學院,不僅耗時費力還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分散化的現代產業學院無法被外界知曉,因此,高職院校要設立統一的現代產業學院,結合不同的專業分門別類,并形成一定的規模,最終與企業達成合作。
(三)多元共治,落實協同育人
行業企業在現代產業學院建設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利益上有著密切的關聯,在產教融合視域下加強現代產業學院建設,離不開行業企業的支持和幫助。高職院校要在了解行業企業的核心訴求之后,制定出有效的措施實現多元共治,向行業需求技術支持、向企業尋求人才支持,聯合多方力量落實協同育人。在此期間,行業和企業能夠參與到現代產業學院的發展建設中,了解現代產業學院的育人路徑,為其提供豐富的資源支持,同時找出現代產業學院建設中遺留的問題,以培養高素養專業人才為目標,提供整改建議優化現代產業學院的發展和建設,借此保障自身的利益,參與到人才培養中,調整人才培養的方向,為企業行業的發展輸送人才。行業協會要肩負起相應的職責,構建互動溝通的平臺,聯合學校和企業共同探究人才的培養路徑,在互動溝通中占據主導地位,為高職院校提供現代化教學設備,構建網絡交流平臺,拉近企業與高校之間的距離,提供數據支撐、做好信息服務、扮演樞紐的角色;企業的發展需要人才支撐,行業以及高校的研發成果需要在企業中落地,將其進行轉化實現產業化發展,企業需認識到人才培養的重要性,承擔起提供技術指導的職責,推進現代產業學院的建設進程,在多元協同育人下創新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時期下,高職院校應致力于推進現代產業學院建設,將產教融合這一理念落地,開發校企合作新模式,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可能。在現代產業學院中為學生提供實訓、實習的機會,讓學生在校期間接觸到更多的企業,在實踐中積累經驗,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彰顯現代產業學院的優勢。在此期間,高職院校要厘清現代產業學院與產教融合之間的關聯,結合學校的師資力量、開設專業,積極地探索現代產業學院的運行模式,與其他學院建立起有效的聯結,互通有無。學校要借鑒其他學校現代產業學院的運行模式,結合院校的發展情況進行優化調整,探索有效的實施路徑,構建現代產業學院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為行業結構的轉型提供助力。
參考文獻:
[1] 陳日月,江偉,王昱東. 基于產教深度融合的高職院校產業學院探索與實踐——以新吳天極數字產業學院為例[J]. 職業技術教育,2022,43(23):20-23.
[2] 王振平,陳嘉學. 職教集團平臺下高職院校校企雙主體育人工作研究——以濟南市現代物流集團為例[J]. 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21(06):8-10.
[3] 謝寶智,繆小吉. 基于產業學院的高職“雙師型”教師團隊建設——以常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恒立學院”為例[J]. 職業教育,2021,20(04):46-49.
[4] 王艷琴,王志恒. 基于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高職產業學院建設:內涵、路徑及機制——以山西工程職業學院產業學院為例[J]. 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20,29(03):17-21.
[5] 繆小吉,潘安霞,楊素秋. 高職院校企業學院建設探索與實踐——以常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恒立學院”為例[J]. 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19(04):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