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為解決當前現有房建施工中地基基礎沉降大,影響施工正常進行的問題,以某房建施工項目為例,開展地基基礎施工技術在該項目中的應用研究。通過地基樁基礎方案選擇、房建施工現場勘察與開挖、地基基礎加固與支護,提出一種新的施工思路。通過對施工后的效果分析,驗證新技術可實現對基礎沉降的有效控制。
關鍵詞:地基;配套;應用;房建;造價
0" "引言
為助力產業發展,項目負責人需要以科學的態度分析建筑工程實際情況,以保證所建設的工程項目在市場內投入使用后達到預期效益。同時,工程方需不斷加強房屋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方面的技術保障力度,確保所建項目質量達標。為解決當前現有房建施工中地基基礎沉降大,影響施工正常進行的問題,以某房建施工項目為例,開展 地基基礎施工技術在該項目中的應用研究。
1" "房建工程實例
1.1" " 工程概況
本工程項目施工涉及地基基礎工程的土建施工、建筑室內與室外的管線安裝布置施工、配套設施施工、地下車庫施工、景觀綠地施工、建筑周邊道路施工等。項目規劃用地面積27.12hm2,建設用地22.56hm2,總建筑面積247821.56m2,地上建筑面積192547.65m2。小區容積率1.56,建筑所在地的綠地率35%,建筑密度22.56%,總戶數1789戶。景觀綠化工程面積201745m2,道路工程攤鋪面積28000m2。
該建筑項目的合同造價10.97億元,土建工程施工產值56066萬元,配套設施及安裝工程產值21074萬元,外管網安裝工程產值6010萬元,景觀綠化及道路工程產值15900萬元,其他費用10607萬元。工期1502天。
1.2" " 自然氣候與場地條件
該項目所在地的氣候特征見表1。
2" "地基基礎施工技術在房建施工中的應用
2.1" " 地基樁基礎方案選擇
綜合考慮上述工程項目的建筑高度、地下室結構以及基礎埋深等,對其基礎持力層的承載力等參數測定,并以此完成對天然地基的初步評價[1]。根據下述公式,計算得出地基基底壓力設計數值:
P=D·B+G·e (1)
式(1)中:P表示為地基基底壓力,單位為kPa;D表示為地上建筑層數,單位為層;B表示為擬建建筑項目單層荷載標準數值,取值為16kPa;G表示為地下室的單層荷載標準數值,取值為30kPa;e表示為地下室層數,單位為層[2]。再針對基礎持力層進行深寬修正,可依據該土層特征取值,按照下述公式完成修正:
?=?k+η·χ(b-3)+η·χ0(d-0.5) (2)
式(2)中:?表示為修正后的地基基礎承載力特征數值; ?k表示為地基基礎土體承載力的特征數值,單位為kPa;η表示為深度修正系數;χ表示上層土體的加權平均數值,單位為kN/m2;b表示為基礎寬度,單位為m;χ0表示為重度,單位為kN/m2;d表示為基礎深度,單位為m。
通過上述公式,對施工區域的地基基礎承載力進行計算。通過將上述概況中的基本信息代入得出,該項目所在施工區域內天然地基,不符合建筑施工的承載力要求,不可直接在天然基礎上開展后續施工[3]。再結合場地巖土工程條件及附件相同類型建筑工程項目的施工經驗,可采用水泥攪拌樁復合地基。在設置水泥攪拌樁時,應當以粉土為樁端持力層,所選區域內粉土的厚度不得小于500mm[4]。
2.2" " 房建施工現場勘察與開挖
2.2.1" "施工現場勘察
在進行地基基礎建設施工前,應按照《巖土工程勘察規范》進行相應的前期工作。加強對地基的調查,以精確的測量結果為基礎工程建設提供有力的參考。加強基礎勘探技術在工程建設中的應用。根據房建施工新項目的具體覆蓋范圍,在現場布設勘察點[5]。確保建筑工地上的勘測點間距在合理范圍內。
為確保房屋建筑工程的地基調查結果準確,使其與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礎建設方案相一致[6]。針對不同的測量控制方式,設置的控制點距離不同。對于平面位置的控制,其控制點間距應≥50m;對于高程進行控制,控制點間距應為30m;對于貫通測量進行控制,控制點間距應為20m。
通過對地基基礎的勘察,可以使施工人員對場地的地質狀況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并能從房屋建筑的施工開始。為解決房建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不良地質問題,充分利用地質勘測技術在房屋建筑基礎建設中的作用,為房建工程施工中的不良地質問題提供科學依據[7]。要有效地收集房屋建筑基礎調查中所產生的資料和資料,根據房屋建筑的性質、規模等條件,制定出一套較為科學、規范的地基基礎建設方案。確定地基基礎的建造規范。在勘察技術的支撐下,通過合理的規范來提高地基基礎建設的質量。
2.2.2" "地基開挖施工
在明確各項勘察內容后,開展房建地基開挖施工。為了確保房屋建筑工地的基坑開挖精度及開挖深度合理,必須根據房屋建筑工程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開挖場地,并嚴格按圖紙進行開挖[8]。為了充分發揮各種技術在基礎開挖中的作用,必須采用安全可靠的挖掘機,并根據前期設計的圖紙進行基礎開挖。
根據建筑工程的總體要求,有效地控制基礎的開挖深度。在地基開挖中,可采用各級邊坡豎向分層開挖的方式,以確保房屋建筑工地上的土方開挖數量和實際控制效果。
按照圖1所示完成開挖,并采取適當的措施進行加固,以防止房屋建筑工程在施工過程中發生地基沉降。在地基開挖完畢后,要根據房屋建筑的實際情況,對不同地區的土壤情況和土壤的密度進行認真分析,以確定地基的開挖深度和坡度,并根據相關指標進行開挖,保證地基的施工效果和施工質量。
2.3" " 地基基礎加固與支護
在該房建施工項目中,地基基礎施工區域內存在軟土地基,為確保施工質量和效果,應采用適當的技術措施,對其進行灌漿加固。在進行基礎灌漿時,要根據房屋建筑工地的基礎狀況和地質條件,合理地調配出合適的水泥。
通過合理的設備將水泥漿液灌注到房屋建筑工地的地基中,以滿足房屋建筑施工對地基進行注漿處理及實際加固的需要。要確保基礎灌漿處理的連續性和實際控制,才能確保地基灌漿的有效性,避免基礎灌漿及相應的施工受限,提高房建工程工地軟弱地基處理的效果,提高整體的壓實度。
在進行地基基礎的施工中,還需要考慮房屋建筑的鋼筋分布及基坑的受力。根據建筑工程的實際情況,確定合理的基坑支護方式。采用各種技術措施,有效提高基坑的支護強度,防止在實際施工中發生塌方。將建筑工程的基礎建設和基坑支護的要求落實到位。
在基坑支護技術確定前,必須采用科學的方法,對已有的基坑進行全面的監測。根據基坑的分布和房屋的總體大小,對基坑開挖的內容及支護形式進行調整,從而有效控制基坑開挖過程中發生的塌方。
另外,由于房屋建筑工程中存在著地下水上浮的情況,因此必須在基坑的適當位置設置排水管,以防止地下水上涌,從而對基坑的穩定性及基坑的承載力造成不利的影響。為了確保基坑支護技術在房屋建筑中的作用,對地基和基坑存在的問題進行全面調整。
3" "實證分析
在建筑施工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建筑地基沉降或者是建筑物結構倒塌的現象。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主要原因就在于我國建設工程中在進行房屋建設時,沒有控制好建筑物本身產生的地基沉降量。
我國目前尚無明確法規對建筑物引發地基沉降量提出明確要求,所以建筑物結構倒塌現象頻發。還有很多工程方在施工中會忽視沉降量,對建筑結構以及地下空間的影響,認為如果下沉量較小,就不會對住宅房屋本身以及施工造成影響。為解決上述問題,按照上述設計方案,完成該工程項目的施工后,設計針對此工程施工后的地基基礎結構監測方法。監測方法見圖2。
使用水準器測量地基基礎結構的沉降,監測結果見圖3。根據地基基礎結構沉降監測結果可知,經過為期10天的監測,地基基礎結構沉降未超過10mm,符合工程質量驗收標準。
完成以上監測后,統計地基基礎結構作業面的滲漏點與裂縫情況,其結果見表2。根據地基基礎結構作業面的滲漏點與裂縫情況可知,該工程在完工后不存在滲漏點與結構性裂縫,質量綜合驗收結果良好。
4" "結語
為解決當前現有房建施工中地基基礎沉降大,影響施工正常進行的問題,本文以某房建施工項目為例,開展 地基基礎施工技術在該項目中的應用研究。
我國現階段建筑工程發展中仍存在許多潛在風險,其中包括:不合理進行地基基礎施工所造成的地質災害風險;不合理進行工程設計所造成的土層破壞風險;不合理進行施工所造成的地表變形風險;施工過程中造成的噪聲環境污染風險;以及建筑工程建設項目竣工后所造成的環保風險等。只有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與解決可能發生的風險和隱患,才能確保建筑工程施工質量與安全施工。
參考文獻
[1] 劉晨.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基礎工程的施工處理技術分析與研究[J]. 科技創新與應用,2022,12(18):162-165.
[2] 李曉陽,盧亞新,余俊業.現代房屋土建筑工程地基基礎施工技術的應用研究[J]. 建材發展導向,2022,20(12):157-159.
[3] 司金龍.房屋建筑地基基礎工程的施工技術要點:以平涼華電小區三期工程項目為例[J].磚瓦,2022(6):136-138.
[4] 劉建峰.簡析建筑地基基礎與樁基礎施工處理過程中的技術運用:以某建筑工程項目為例[J]. 房地產世界,2022(6):137-139.
[5] 趙文亮,許景達,梁明,等.房屋建筑結構地基基礎工程施工控制技術探討[J].工程建設與設計,2021(21):52-54.
[6] 王超,任從甫,馮漢永,等.建筑地基基礎和樁基礎土建施工技術要點研究[J].住宅與房地產,2021(25):222-223.
[7] 牛亞男,諶朝陽,李亞楠,等.建筑工程地基基礎及樁基礎施工技術研究[J].江西建材,2021(8):192+195.
[8] 劉剛,龐拓,祁小強,等.載體樁在軟土地基基礎處理中的施工應用[J].建筑技術開發,2021,48(2):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