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前傳統3d橋梁建模技術缺少對建模結構的優化,導致工程造價控制能力較低。對此,提出BIM技術在裝配式橋梁工程中的應用研究,通過設計參數的選取以及標準構建族的創建,構建出裝配式橋梁模型。通過橋梁碰撞檢測,得到模型碰撞點,對模型結構進行有效優化。在實驗中,對提出的裝配式橋梁模型構建技術進行了造價控制能力的檢驗,經實驗分析證明,利用提出的技術進行橋梁建模時,具有較好的造價控制能力,可節約工程施工成本。
關鍵詞:BIM技術;裝配式橋梁工程;造價控制能力
0" "引言
傳統的橋梁模型構建技術以三維數字為基礎,通過三維可視化軟件對橋梁模型進行構建,以此來為工程實際施工提供多方面的指導[1]。構建出的橋梁3d模型不僅可以作為施工資源進行有效共享,還可以作為基礎模型進行二次分析,對橋梁病害、橋梁構件的損毀程度進行分析與預測,有利于保證橋梁的安全性與穩定性,降低了橋梁的后期養護難度。同時,橋梁模型也可為成本計算等工程預算決策提供數據支持,從而提高施工效率,縮短施工工期[2]。
但傳統的3d模型構建技術也存在諸多弊端。例如,在構建模型時未考慮后續的安全結構問題,對構建出的橋梁模型缺乏結構性檢測,導致建造出的橋梁容易出現結構不穩的情況,對行人和車輛產生危險。同時,傳統的橋梁模型構建技術由于過度追求建模精度,通常會存在建筑材料和施工生產資源浪費的問題,導致構建出的模型在實際施工的過程中耗費較多的人力與物力,從而增大施工成本,不利于橋梁的全生命周期工程的發展。此外,其對項目工程的資源成本的靈活配置產生不利的影響,無法滿足項目管理的需求。
鑒于此,本文提出新型的橋梁模型構建技術,在保證建模精度的同時,將工程造價成本作為重要指標納入考量范圍,對建造出的模型進行模擬檢測,對可能會發生碰撞沖突的結構進行優化,在保證橋梁安全性的同時,也能將施工成本控制在最為合理的范圍內,提高工程項目的造價控制能力,為工程成本資源的最佳配置提供良好的途徑[3]。
1" "基于BIM技術的橋梁模型構建
BIM作為一種三維數字技術,被廣泛應用在施工模型構建工作當中,可對實際施工做出可視化指導。本次采用BIM技術,對裝配式橋梁進行模型構建,包括設計參數的選取以及標準構建族的創建。具體模型構建步驟如下:
1.1" " 參數選取
首先對設計參數進行選取,包括族參數 、共享參數以及項目參數[4]。為對BIM模型進行方便調整,需要將項目參數進行拆分,以橋梁各結構之間的部件為單位,進行整體參數的配置,具體選取流程如圖1所示。
根據上述流程可知,在得到橋梁基礎數據后,需將橋梁結構分為上部構件與下部構件,以橋梁結構為區分原則,對各項參數進行選取[5]。其中,上部構件中,需要對橋梁的截面面積、橫梁布置方案、橋板截面面積、豎肋布置方案、剪力釘間距大小以及螺栓的安裝位置進行確定。下部構件中,需要對橋墩截面面積、蓋梁截面面積、鋼筋的預留長度、橋墩灌漿時套筒的固定位置以及預留的杯口尺寸和位置進行確定。
1.2" " 模型建立
將上述參數確定好后,輸入進行BIM模型的參數模塊中,進行對應的數據分析,即可建立出對應的裝配式橋梁3d模型。選取的參數越多,橋梁模型的精度也就越高,建立出的模型也就更貼近實際工程情況。由于模型處理數據的性能具有一定限制,因此在選取參數時,要盡量避免選取重復的橋梁參數,宜選取更具代表性的參數,以此提高模型的運行效率[6]。
1.3" " 標準構件族的創建
為提高BIM建模的統一性,需對參數進行標準構件族的創建。通過標準構件族,可以對橋梁內部的異性構建進行創建,為橋梁提供更為貼合實際工程的模型。選擇最適合的樣板文件,通過進行尺寸間距等參數上的更改,可以得到符合需求的標準化橋梁族構件,構建出的部分模型如圖2所示。
在創建預制板族時,通常需要先設置構件的屬性,包括尺寸、材質、寬度以及厚度,待屬性設置完全后再與細部構件進行結合,根據結合情況適當調整參數,使構件整體貼合,符合工程要求[7]。
根據上述步驟即可完成橋梁標準族的構建,將各個橋梁構件進行整合與拼接,即可得到基于BIM技術的裝配式橋梁3d模型,為施工提供指導。
2" "橋梁模型碰撞檢測
裝配式橋梁的內部結構較為復雜,通常由多個構件共同組成,在實際施工的過程中,容易出現標高沖突等設計問題,導致工程建設不達標,需重新進行返工操作[8]。因此,為滿足結構安全的需求,需對橋梁模型進行碰撞檢測,具體步驟如下。
將創建的BIM裝配式橋梁3d模型導入Naviswork中,運行該軟件對橋梁模型進行碰撞檢測,包括配筋沖突、連接構件沖突等結構檢測。首先對檢測構件的選擇集進行構建,對碰撞點進行識別與檢測后,再進行碰撞沖突分析,具體碰撞檢測結果如圖3所示。
得到具體碰撞節點后,對碰撞點進行處理,將碰撞點附近的結構進行重新搭建,并進行二次檢測。待模型狀態無誤后,即可完成檢測,輸出碰撞檢測結果。通過上述步驟即可完成對模型的碰撞檢測,為模型結構的合理性提供保障。
3" "實驗驗證
為證明提出的BIM模型構建技術對裝配式橋梁工程具有較高的造價節約效果,在理論部分完成設計后,對該技術的實際效果進行檢驗。
3.1" " 實驗環境
本次實驗選取的實驗對象為某市橋梁建設項目中的一座全長為4.5km的高架橋梁。橋梁寬度為26m,標準跨度為30m,最大跨度65m。在施工過程中共使用了450棵樁基。為促進交通便利,減少施工對環境的不利影響,采用了裝配式技術對橋梁進行施工,共使用了120座預制橋梁,箱梁共548片,墩柱共使用了265根。
針對上述實驗對象,使用BIM對建筑模型進行構建,同時選取某種常規的3d橋梁建模技術作為對比對象,比較兩種建模技術對工程的造價影響。
將兩種建模技術構建出的裝配式橋梁模型輸入Lab仿真軟件當中,進行工程造價模擬,通過對比不同單元的造價情況,比較兩種技術的造價控制能力。
3.2" " 實驗結果
仿真軟件輸出的造價模擬結果如表1所示。
根據上述模擬結果可知,不同的橋梁建模模擬技術得到的模型單元模擬造價結果也有所不同。傳統的裝配式橋梁在對本次實驗對象進行模擬時,使用了較多的施工材料,導致造價結果偏高,工程實際總造價為21474.11元。這說明傳統的橋梁建模技術只考慮建模精度,對工程造價缺乏考量,其造價控制能力較弱,會增加工程施工成本,不利于橋梁項目的推進。
而本文提出的基于BIM技術的裝配式橋梁建模技術,在考慮到建模精度的同時,對橋梁結構中的各個模型單元都做到了造價控制,總造價結果為17362.01元,共比傳統技術的造價低了4112.1元,單位模型單元造價比傳統技術低了293.72元。這說明本文提出的基于BIM技術的裝配式橋梁工程建模技術具有較好的造價能力。
本文提出的建模技術通過橋梁模型碰撞檢測,將可能發生結構沖突的模型問題進行了有效優化,從而減少了結構施工上的不必要開銷,有利于節約施工成本。它對裝配式橋梁工程項目的施工周期進行了較好控制,有利于對橋梁工程的生產資源實現最佳的配置,滿足橋梁施工的項目需求,能夠應用于實際的裝配式橋梁工程設計工作當中。
4" "結語
本文所提出的BIM裝配式橋梁建模技術通過設計參數的選取以及標準構建族的創建,構建出完善的3d橋梁模型。利用橋梁碰撞檢測對構件出的模型穩定程度進行檢驗,以此來減少橋梁實際施工的返工風險,保證橋梁的穩定性與安全性。同時,通過對碰撞點附近結構的優化,在穩定橋梁模型結構的同時也節約了施工材料,在橋梁施工造價控制上具有較高的優勢。
在裝配式橋梁工程中應用BIM技術,有利于控制項目施工的成本,提高了施工材料的利用效率,使裝配式橋梁工程項目的成本分配最大化。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還需對BIM技術的更多應用場景進行更深入地研究與探索。
參考文獻
[1] 曾遠,古佩勝,盧俊,等.基于BIM技術的大跨公軌兩用懸索橋施工管理平臺研發與應用[J].施工技術(中英文),2022,51(11):37-41.
[2] 鄧博,李瑞銀,張濤,等.基于BIM技術的施工進度計劃與資源優化配置研究[J].市政技術,2022,40(6):219-226.
[3] 張海寧,張巖峰.淺談空間復雜曲線形鋼箱式橋梁深化設計方法[J].公路交通技術,2022,38(3):83-88+102.
[4] 湯宏偉,譚弘燦,曾凡云.三維視角下橋梁構件設計交互與出圖方式研究[J].水電站設計,2022,38(2):32-36.
[5] 張曉光,劉沖,李樂,等.BIM技術在橋梁工程施工中的應用[J].科技與創新,2022(13):166-168+171.
[6] 丁緒聰,葉志文,梁柱.基于GIS+BIM的城市橋梁信息管理系統設計與應用[J].中國建設信息化,2022(14):57-59.
[7] 李寶元,張靈通,陳亞飛,等.某大橋基于Revit軟件的橋梁BIM模型設計[J].四川建材,2022,48(8):142-143.
[8] 朱覺文,申威.特大鋼管拱橋設計施工一體化BIM技術應用分析[J].西部交通科技,2022(3):127-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