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學茂
(武漢設計工程學院,湖北 武漢 430000)
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短短幾年時間,越來越多的廣播電視編導本科班出現,廣播編導行業開始被學生和家長重視,報考的人數也日益增多,《電視攝像技術》《電視教材編制》《多媒體課件制作》《教育電視系統》等課程的實驗和畢業設計都需要用到攝像機,其使用頻率相當之高,由于使用者多為涉世未深的學生,毛手毛腳的現象無可避免,為了確保攝像機能夠在正常的使用壽命期間發揮作用,針對攝像機的實際應用情況,本文將羅列出攝像機的管理方案與維護手段,進而有效保護攝像機,延長其使用周期。
現如今的攝像機按照功能劃分可以劃分為槍機、半球型攝像機、一體化攝像機、紅外日夜兩用攝像機、高速球攝像機等,其特點各不相同,槍機有著價格便宜的有點,但其功能較少,不具備變焦和旋轉功能,適合在一個固定位置進行監視,隱蔽性也相對較差。對比于槍機,半球形攝像機具有小巧美觀的特點,同時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在功能上彌補了槍機的一些不足。一體化攝像機內部設置有鏡頭,可以進行自動聚焦,安裝也較為便捷,相較前兩款攝像機價格也相對較高。紅外日夜兩用攝像機有著更為多樣化的功能,具有夜視功能,隱蔽性更強,性能也更加穩定。高速球設想具有快速跟蹤,360度無監視盲區的特點。
攝像機實際上是一種可以把真是空間的光像轉化為電信號的裝置,將攝像機盡心深入刨析可以將其結構大致分為光學系統、攝像管系統、視頻處理系統和編碼器、同步器。現如今,除了一些實驗室內擁有特殊用途的攝像機,大部分攝像機為攝錄一體機,因此,在其結構中還包含著電磁轉換系統和機械系統。作為高精密的高科技產品,其價格貴,精度高,機件脆弱,需要相關人員進行合理的管理,才能更好地將其投入到使用之中。
想要做好攝像機的管理,首先要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做到規范化,制度化。國家教委曾出臺《高等學校實驗室管理規程》《高等學校儀器設備管理辦法》以及學校有關實驗室的文件、法規,這些文件提出了對設備的管理方案和應急措施,為健全攝像機管理的規章制度提供了依據,攝像機不同于一般的實驗設備,其自身具有兩用性,需要進行特殊保管,相關管理人員需要嚴格按照規章嫉妒對攝像機進行管理,才能確保攝像機正常使用。
加強對使用者的培訓也必不可少,在高校中,攝像機的使用者多為學生,對于初次使用攝像機的學生大部分高校會采取教師講解,分發使用說明的方式來幫助學生了解攝像機,其初心是讓學生根據說明書盡快掌握攝像機的使用方法,以節約時間。這種方式存在極大的弊端,許多使用者在拿到說明書后不認真閱讀,在好奇心和新鮮感的驅使下隨意擰動攝像機上的按鍵和旋鈕,針對這種現象,教師可以將攝像機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制作成多媒體課件,在使用之前為使用者進行細致的講解,從而使其掌握簡單的操作方法。這種手段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能使學生更快地了解并掌握攝像機的使用技巧。
想要確保攝像機被正確使用可以培養學生建立良好的使用習慣,除此之外,還可以建立等級系統來記錄學生的具體使用情況,其內容應包含日期和學生的個人信息,使用時如果出現故障需要記錄故障的原因,并由教師進行審核簽字,做到三查二問一及時,以及雙簽字,確保攝像機的整個使用過程有證可查。所謂三查即使用前預查,使用中巡查,使用后核查,二問則是指想教師詢問變化,向發生故障設備的使用者詢問原因。一及時則是指發現故障后及時解決。雙簽字具體指的是試驗結束后相關管理人員和使用者一同在記錄卡上進行簽字,確保責任落實到使用雙方。登記系統的存在加強了對儀器在使用中的動態管理,也提高了學生的重視程度,降低了攝像機的損壞率,更提高了使用者和維護者的責任心。
針對不同的設備可以建立相關的設備室,設備室應盡可能選擇沒有陽光照射的房間,避免強光照射損害設備的使用壽命,設備室應保證干燥整潔,管理人員需對其進行定期通風,以確保在進行設備使用時不影響拍攝效果。電源線和充電器也不能隨意擺放,需要放置到專門的位置,并進行定期的維護保養,確保設備能夠在使用壽命內更好更高效地發揮作用。
攝像機的使用說明書則為其本身的檔案資料,里面不僅對其技術參數和性能有記載,還有操作的說明和保養的方法,一旦丟失相關的技術資料,當攝像機出現故障時技術人員便無法準確有效的對攝像機進行修復,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發生,相關人員應做好備份,在對舍生發放使用說明時發放復印件。一些配件的相關使用說明也需要同技術檔案一起保存,并進行詳細的記錄,以免軟件丟失無法更替的現象發生,相關人員需要做好多種準備,確保在意外情況發生時能夠第一時間進行彌補。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廣播電視編導專業課程要求學生使用攝像機來拍攝電視教學片和短片作為考核的作用,攝像機與其他儀器設備不同,其并非固定在實驗室不能移動,相關使用者必須將其拿出實驗室甚至離開校園或城市,時間也不固定,可能是一天甚至幾天,通常情況下學校的資源分配無法做到一組一個老師,器材完全交由學生自身保管,使用者難以做到當天使用當天歸還,想要做到妥善管理,相關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根據劇本和拍攝計劃來確定使用期限和時間,每天報備攝像機的使用狀況,按照規定日期交還設備,如果條件允許,學生每天將器材歸還到實驗室中,第二天再重新申請使用。
除了規范使用者的行為外,定期對設備進行維護也是十分重要的,相關的技術人員需要定期對設備進行檢查,確保設備儲存完善,除此之外,還要定期對攝像機進行維護,保證設備在使用中不會出現意外情況。
灰塵具有強大的吸附性,攝像機的變焦鏡頭和磁頭對于灰塵非常敏感,攝像機內部的許多電路板在灰塵長期覆蓋的情況下貿然使用也會導致短路的現象出現,從而燒壞主板,相關人員需要對價值較高的變焦鏡頭和磁頭加倍呵護,以延長攝像機的使用壽命。攝像機的鏡頭作為高精密的光學組件通常由多片透鏡組成,作為光線進入攝像機內成像的唯一途徑,鏡頭的好壞直接決定了圖片的質量。當鏡頭表面有灰塵或其他臟物時,攝像機的成像品質就會收到影響。在使用時,使用者要避免用手觸碰鏡頭,在一些條件艱苦的環境下盡量避免使用,如果不得不使用要在用后及時進行清理,確保鏡頭干凈整潔。
通常情況下,鏡頭的清潔分為2個部分,一是鏡頭的表面,處理鏡頭表面灰塵是可以先用細毛刷子進行除塵,再用鏡頭紙輕輕擦拭,如果效果不明顯可以沾水輕輕擦拭。二是變焦距鏡頭體,如果沒有將變焦距鏡頭體擦拭干凈會導致變焦不平滑,從而影響拍攝的整體效果。
攝像機在進行錄像或者放像時通常需要磁頭鐵心的兩個端面與磁帶接觸,形成一個閉合通路,如果磁頭斷面存在灰塵會導致接觸不良,從而降低電磁轉換效率,導致錄像效果差,畫面雜亂,雪花點多。磁頭過臟回使得攝像機出現錯誤提示,并發出報警,不能正常投入工作,這時需要相關人員進行技術性的清理,從而降低經濟損失。
攝像機磁頭的清洗通常分為手工和清洗帶兩種方式。手工清洗一般是最為常見的方法,在拆開奇跡后,使用一些不起毛軟材料做的清洗布配合清潔劑慢慢壓在此頭上,進行多次擦拭,以達到清潔的效果,切記不能使用棉花紗布等材料,不能上下擦拭,也不能用鑷子夾著清潔布擦拭,更不通電或用紙巾進行擦拭,避免用力過大從而損壞儀器。磁頭包括旋轉磁頭和固定磁頭等,在對其清潔時都要做到細致認真,任何一個磁頭沒有進行到位的清潔都會影響最終成像的效果。這種清洗方法需要相關的技術人員進行操作。清洗帶清洗主要針對于一些較為難以清理的雜質。清洗帶一般經過專業的設計和制作,能夠更好地保持磁頭的工作狀態,正確使用清洗帶可以演唱攝像機的使用壽命,反之則會對攝像機產生不可估量的后果。使用者需要將清洗帶裝入攝像機中,按重放鍵或錄制鍵進行正常的走帶,不能進行快進或者快倒,磁頭的外層有一層金屬磁性體薄膜作為保護,但每次的清洗時間應控制在5~10s,避免清洗帶對攝像機產生磨損。
防潮與防濕也是電子設備的重點。超期會使攝像機內部的原件絕緣性下降,長此以往還會出現生銹現象,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之中,濕度過大會導致磁帶粘連,傳動軸力距大而帶不動軸體,最終導致磁帶重疊停止不動。正因如此,在一些潮濕的環境或天氣進行拍攝時,使用者需要做好保護措施,避免雨水滴入到機器之中,可以使用防水布對機身機型覆蓋,使用完成后立刻放入箱子中密封,避免攝像機內部進水現象的發生。
外界環境溫差較大時經常會有結霜現象發生,攝像機因為結霜現象導致停止工作的事故時常發生,是永遠在應注意冬天的室外溫度,盡可能避免將攝像機帶入濕度高,溫度的低的環境使用,確保在外界溫度與機器溫度平衡,保持攝像機工作的環境通風干燥。
攝像機內部有許多精密的金屬部件,一旦發生此話現象就會導致機器停止工作。在對攝像機進行使用時盡可能避免與一些強磁性物體放在一起,如冰箱、音響或者磁化杯,太靠近磁場強度大的地方會導致攝像機所產生的圖像產生變色現象。
在攝像機的使用過程中要避免直接將鏡頭正對陽光和其他強光,強光可能會導致攝像機中的電子元件被燒毀。在拍攝一些較為光亮的物體如燈泡時,光點會產生垂直拖尾現象,當這一現象發生時相關人員不必擔心,這是CCD攝像機的特征,并非故障所致。
攝像機中的電子系統和光學元件價值極高,無論是在操作還是運輸時都需要相關人員做到輕拿輕放,避免猛烈的震動或撞擊,也要避免與酸、堿、鹽等具有腐蝕性的物質進行接觸,確保攝像機機身的安全。
設備管理者需要對每臺攝像器材進行定期護理,以確保延續攝像器材的使用周期。每臺攝像機每個月至少要進行一次擦拭工作,確保機身的整潔。在擦拭的過程中,需要維護人員用吸水的干凈棉毛巾擰干后進行多次擦拭,然后用雞皮布輕輕擦拭。在整個清潔過程之中,設備管理者要做到小心呵護,精心照亮,每臺攝像機都價值不菲,妥善的進行定期護理能夠降低攝像機維修所需的費用,節約資源和經費。
維護人員需要定期打開每個使用的攝像機,用吹風機對其內部進行清潔,晃動攝像機來清理內部存在的浮塵,并用干凈的雞皮布沾少量機油,輕輕擦拭攝像機內部,盡可能使相機恢復原貌,在擦拭結束后進行試用,確保機器沒有因為擦拭而產生漏電或短路現象,完成上述步驟后將攝像機放回原處。
一臺完好的攝像器材在使用后必須及時檢查是否存在磕碰損壞,首先要查看機身,在使用之前相關人員需要進行事先檢查,觀察機身是否有劃痕磕碰等現象,在使用結束后觀察是否與使用前有明顯變化。除此之外,相關人員還要進行機型的對照,根據借記系統來確定使用的型號與歸還型號是否一致,新舊程度是否一致。不僅如此,相關人員還要對攝像機進行功能檢測,可以對準白墻進行拍攝,確保攝像機功能完整。如果在使用者歸還后發現問題需要根據登記系統進行核查,并及時上報給相關部門進行修理,避免損壞進一步加重。
實驗教學的改革使得相關部門的器材管理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攝像機的管理與維護是一項繁雜且瑣碎的工作,除了需要相關人員盡心竭力對儀器進行保護外,還需要使用者遵循相關規定,增強自身的責任心,這樣才能更好地延長攝像機的使用壽命,使其更好的對科研工作和教學工作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