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軍
企業文化是一種無形的生產力,體現的是企業的生機活力。企業興,則文化亦繁榮;企業衰,則文化就會萎靡。現代企業的競爭,歸根結底就是綜合實力的競爭,而企業文化就是企業實力的最好體現。
企業是構成社會的細胞,企業文化則是企業的靈魂,對企業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企業的興旺,是國家繁榮的標志。現代社會信息技術發達,交通便利,跨國公司比比皆是,地球村已連結成為一個大家庭,形成繽紛斑斕的經濟體,推動了社會大踏步向前發展。
隨著信息社會的發展,現代的企業競爭已由過去單一的產品競爭轉化為品牌競爭。品牌競爭是企業綜合素質的較量,一個企業若沒有名牌產品,就很難在市場競爭中取勝。一個企業如果不是名牌企業,它的市場就非常狹窄。一個國家如果沒有一批品牌企業,就沒有國家競爭力。企業的品牌塑造不僅關系到一個企業的競爭力,更是關系到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品牌塑造的最終目的是造就大眾認可的名牌。
所謂企業名牌就是知名的牌子,是產品質量好、服務質量好、知名度高的產品。從企業文化角度看,名牌是與企業文化密不可分的,文化是名牌的根,只有企業文化才能為企業樹立一個立體的形象、整體的形象、持久的形象。名牌從根本上講是優質企業文化含量高并完成了企業文化有效傳播的品牌或企業。它包括兩個要素:一是優質文化含量高。含量高怎么來衡量?簡單地講就是企業文化質量高,屬于優質文化。優質文化含量低的企業無論一時多么風光也算不得名牌。二是有效傳播了優質文化。光有優質文化不行,還必須把它傳播出去,讓大眾知曉。同時,僅僅傳播出去被大眾知曉還不夠,還要被大眾接受、認可,贏得大眾的信賴和贊譽,具備了這兩個要件才能稱為名牌。
企業文化的形成和豐富是伴隨著企業的發展而不斷完善的,大致可以劃分為對內傳播及對外傳播兩種方式。
對內傳播上,可以有企業內刊、規章制度、會議精神等。一般情況下,企業由起步階段發展到高級階段,企業的內部資料、各種制度是更加完善和豐富的。表現在企業管理上,則是分工越來越細,人員是越來越多,制度越來越完善,并且逐漸形成了一整套可復制的管理模式。現代社會信息技術日益發達,各類傳播手段層出不窮,如微信、微博、微視頻、抖音、快手等,每一個人都成為了信息的制作者和傳播者,文化傳播也由平面走向了立體。可以說,對企業文化的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作用。
在對外傳播上,為塑造企業的市場品牌,提高企業的知名度,則一般采用以下方式進行傳播:
一是廣告傳播。大家都知道,美國是名牌最多的國家,這與美國企業的巨額廣告投入是分不開的,美國企業的廣告投入占世界廣告投入的57%,占到美國GDP的2%以上。國外一項研究表明,創一個世界名牌需要一億美元的廣告投入。大名鼎鼎的可口可樂公司自1886年誕生之日起就不間斷地做廣告,至今使用過的廣告語就有94條,僅1993年廣告費就是6億美元。
在廣告傳播上,媒體選擇策略和媒體效果研究十分重要。要創造名牌還必須有組織結構支持和人才支持,規模大的企業要設立專門的企劃部門,規模小的企業可以讓高水平的廣告公司代理,運用正確的廣告策略,聘請廣告方面的高手,以創意制勝。
二是公關傳播。名牌不僅是知名度高的品牌,更是美譽度高的品牌。廣告對提高品牌的知名度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樹立美譽度方面作用很有限,因為名牌最終是做來的,不是“說”出來的,塑造名牌最關鍵的還是要在“做”上下工夫。企業及其員工的每一種行為都體現、包含著公司的文化內涵。公關傳播一是靠口碑,二是靠傳媒。消費者和公眾的口碑傳播效果很好,但傳播面有限,所以還要結合大眾傳媒。公關的大眾傳播是利用有意義的公共關系活動造勢,制造新聞由頭,如贊助文化、體育、教育、慈善事業,利用社會熱點等,引起媒體的關注,吸引他們宣傳報道,達到企業揚名的目的。在舉辦這些活動時,無形中傳播了企業文化。一些著名的公司非常清楚公關和名牌之間的關系,十分重視公關活動,如海爾公司常常在年末歲首召開辭舊迎新招待會,答謝社會各界的關懷和支持。每逢重大事件,海爾便舉辦記者招待會和新聞發布會,請各界人士參加企業舉辦的各種企業文化活動,慰問部隊,贊助足球隊,與一些單位聯合開展活動,努力傳播企業文化,擴大企業文化的輻射力。久而久之,品牌的含金量越來越高。
三是名人傳播。當今名人已經成了一種特殊的媒體,很多東西一粘上名人的邊就可以一夜出名,這就是名人效應。可以作為企業文化傳播載體的名人有很多種,如影視明星、體育明星、政治明星和企業自己的英雄人物等。但是選擇名人傳播時,也存在一定的風險。所選名人公眾口碑好,大眾認可度強時,宣傳效果較為理想,但假若有其它意外的“名人黑天鵝”事件發生時,則會起到反作用。
企業文化能夠對企業的經營業績產生巨大的影響,因為它不僅強化了傳統管理的一些功能。而且還具有很多傳統管理所不能替代的新的功能。概括而言,企業文化主要有以下功能:
導向功能。這是指企業文化對企業整體和企業各個成員的價值取向及行為取向的導向作用,使之符合企業的目標。由于企業文化體現了企業整體及各成員共同的價值觀、理念和利益,因而能使人們自覺地把個人目標與企業目標結合起來,為實現企業目標而努力奮斗。
約束功能。它是通過制度文化和道德規范而發生作用的。企業文化建設雖然并不排斥規章制度等硬約束,但更加強調的是道德規范等不成文的軟約束。這種軟約束,是在尊重成員個體感情基礎之上的一種無形的控制,使成員在企業文化的影響下能夠實現對行為的自我約束和控制,使企業群體產生巨大的合力。因此,軟約束比硬約束有著更加強大而持久的影響,是企業文化精髓真正的體現。
凝聚功能。企業文化具有一種無可比擬的粘合劑和強力磁場的作用,它通過共同的價值觀、企業精神、群體意識和思想信念等作用,形成強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把企業全體成員團結成一個有機體,共同為企業目標的實現而拼搏。
激勵功能。積極的企業文化強調尊重每一個人,相信每一個人,重視每一個人。在這種價值觀指導下的企業文化氛圍中,人們所受到的激勵是其他激勵方法所不能比擬的。在企業文化的激勵下,企業成員積極工作,將自己的勞動融化到集體事業中去,分享企業的榮譽和成果,本身又會得到自我實現及其他高層次精神需要的滿足,從中受到激勵。積極的企業文化使企業成員的士氣步入良性循環軌道,可以長期保持較佳狀態。
協調功能。企業文化的形成使企業成員有了共同的價值觀念,對眾多問題的認識趨于一致,存在共同思想、共同信念、共同語言,使大家在較好的文化氛圍中相互交流和溝通,有利于克服矛盾、減少摩擦。使企業成員的關系融洽,各種活動更加協調。在這種氣氛中工作,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塑造形象功能。企業文化比較集中地概括了企業的基本宗旨、經營哲學和行為準則。優秀的企業文化向社會大眾展示著企業成功的管理風格、良好的經營狀況和高尚的精神面貌,從而為企業塑造良好的整體形象,形成企業巨大的無形資產。
企業文化是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它與經濟、技術、社會等許多方面密切相關。從不同的角度來研究便會產生不同的定義,但從整體意義上來看,實質的內涵還是基本一致的。企業文化的核心是一種共有的價值觀,是指導企業及組織成員行為的規范。因此,企業文化可以定義為一種從事經濟活動的組織中形成的組織文化,它所包含的價值觀念、行為準則等意識形態和物質形態均為該組織成員所共同認可。企業文化可以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企業文化是指企業物質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的總和。狹義的企業文化是指以企業價值觀為核心的企業意識形態。
企業文化是員工思想、行為的依據,是實現持續發展和員工個人成長進步的精神紐帶。沒有員工精神和文化上的和諧,企業的和諧發展就沒有思想根基,建設和諧企業也就無從談起。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所形成的,并且為企業內成員所普遍認可并遵循的價值觀、行為準則、行為規范和思維方式的總和。
優秀的企業,莫不具備強大而深厚的企業文化。特別是企業文化的三大支柱:使命、愿景、價值觀。它解決了企業生存發展的三大核心命脈:為什么做企業?做成什么樣的企業?怎么做企業?
傳統的觀念認為企業的發展歷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經營產品,即以產品為中心;第二階段是經營品牌;第三階段是經營文化。而事實上企業文化并不是非要等到企業發展大了才需要。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的“果”,更是企業發展的“因”。一個企業從創立那天起,甚至創辦前籌備時,都應該有基本的企業文化雛形。
有不少企業負責人對企業文化有錯誤的認識,認為自己的企業不夠大,企業文化是虛的。一個人沒有理想,沒有追求,沒有方向,就會渾渾噩噩,行尸走肉一般。同樣,一個企業沒有企業文化也一樣沒有方向。所以,只要是企業,無論規模大小,創建時間長短,都必須有自己的企業文化。如,華為在創業初期就制定了《華為基本法》,確立了自己的企業文化。在這一文化的指引下,公司的發展日益壯大,華為的管理也成為眾多企業學習的楷模。
企業文化沒有對錯之分,但不同的企業文化會造就不同的企業,也會有不一樣的經營之路。企業文化符合了“道”,順應了大自然的規律,就會走的更踏實、更從容,也會更快,就如上了高速公路;企業文化不符合“道”,他前進的道路就會有泥濘和坎坷,就如在一個泥濘的小路上艱難前行。
企業文化與企業的發展具有密切的關系,在制定發展戰略的時候,需要了解到企業文化對自身的重要性以及企業文化的主要作用。只有充分發揮企業文化的凝聚作用,才能提高團隊向前發展的動力,只有充分發揮企業文化的導向作用,才能有效提高企業員工的綜合能力。只有明確企業文化的約束作用,才能完善企業的人才聘用系統。因此在企業發展的歷程中,需要利用企業文化完善企業的組織架構、招聘和培訓體系、績效管理和薪酬體系以及自身的管理模式,從而使企業可以提高自身市場競爭能力,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