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彪,周珊珊,陳剛,張銳
(濟南市特種設備檢驗研究院,山東 濟南 250000)
通常情況下,電梯的檢驗工作一般需要對電梯的安裝進行監督檢驗,并且對電梯正式投運后進行定期檢驗,所以兩種檢驗模式在檢驗時間上具有一定差異,同時,檢驗方法也有一定區別。如在電梯安裝的監督檢驗工作中,安裝期間是否嚴格按照有關標準來進行操作則是監督檢驗的關鍵內容,一般需要施工單位與技術人員具有較高的業務能力。對于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或安全問題,監督檢驗人員需要進行預見、防范、總結等,提前進行分析并制定有關的應急方案,從而在電梯安裝期間能夠盡可能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控制電梯在安裝以及投運后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提高電梯整體的安全性。
電梯屬于一種大型的特種設備,對人們的生活出行帶來了便利,成為當前高層建筑中不可或缺的設施構成部分。但電梯在為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有很多用戶十分擔心電梯的安全性問題,而近年來電梯故障所引發的各種事故也不得不讓人們重視電梯安全,因此,電梯設備的安全性是當下全社會都在關注的問題。對此我國有關的質量檢測單位也對電梯的監督檢驗及定期檢查投以高度關注,并且實施了關于電梯安全的法律法規政策,針對電梯的運輸、改造、運行等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電梯設備的監督檢驗能夠確保電梯運行的穩定性,并且監督檢驗工作也能夠提高維修人員的操作規范性與針對性,確保有關單位能夠對電梯安全予以高度重視,及時完善電梯檢驗體系。一般情況下,電梯設備可能在部分情況下出現自動門失靈的情況,可能會將乘客困在電梯中無法出去,同時,井道內部結構也往往會在檢驗工作中被忽略,構造的缺陷可能會提高電梯設備在上下運行過程中的負載,甚至在不斷的摩擦碰撞中導致結構的損壞,嚴重時摩擦產生的熱量或火花也可能會損傷纜繩。對此電梯監督檢查至關重要,只有及時找出這些安全隱患問題,對受損的結構或零部件進行維修或更換,才能保證電梯的使用安全。維修檢驗人員也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業務能力,盡可能在有限的時間中完成更多電梯檢驗項目,并且保證電梯檢驗的可靠性,確保電梯使用的安全性與連續性。
如今城市建筑越來越趨向于高層化,對于電梯的需求量以及安全性要求也有了進一步的提高,所以在電梯安裝方面要保證操作的規范性,盡可能保證電梯安裝質量能夠達到預期標準。而電梯在使用期間,可能因為使用時長等因素而發生故障,電梯在運作過程中可能會產生一定的摩擦力,對電梯結構中的某些構件帶來損壞,構件的損壞可能會造成一系列的連鎖效應,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所以,提高電梯檢驗力度和重視至關重要,監督檢驗機構也要把握好電梯安裝過程的質量,做好電梯設備的改造安裝以及質量檢查等工作。
目前,城市中的高層建筑數量越來越多,這給電梯監督檢驗工作也帶來了非常大的工作壓力,在檢驗期間,通常是對電梯的安裝、改造、維修三個大環節進行監督檢驗。期間若電梯監督檢驗沒有對工作過程進行記錄,同時監督檢驗也因為重視不足而忽略掉其中一些細節問題,都可能導致電梯一些質量問題無法被發現,在問題不斷擴大造成影響后才再次進行針對性的檢驗,只能起到補救的作用,并不能發揮事前防控的效果。電梯監督檢驗主動性不足,這也表明了我國電梯監督檢驗體系仍然尚待改進,目前,在電梯監督檢驗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多表現在以下幾點:(1)電梯安裝與維修工作中,并沒有結合有關規定向有關部門及群眾告知電梯安裝情況。也就是說,在完成電梯安裝后,才會根據電梯的施工情況展開檢驗,這給監督檢驗機構帶來了很多問題,甚至可能無法正常進行檢驗。(2)電梯的安裝改造和維修時,沒有結合有關規定開展審查工作,個別電梯也是在完工后才會通知檢驗人員,這些行為都屬于嚴重的違規現象。(3)檢驗機構沒有嚴格實施電梯的監督檢驗措施,很多情況下都是在問題產生后才會對電梯進行問題的解決及檢驗,如電梯井道位置的距離與正常標準存在一些差別,在這些問題產生時往往難以進行及時整改,而且即便進行整改,那么整改后的效果也難以達到預期。
電梯在定期檢驗中,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問題:(1)電梯使用單位在電梯投入運行前,并沒有及時向監督檢驗機構提交投入使用資格申請,電梯安全意識較差,同時電梯的使用過程也沒有結合有關規定來保證使用的規范性。(2)并沒有制定完善的電梯管理制度與事故應急方案,往往在發生事故后并不能在最快時間進行解決。有關人員綜合素質較差,不能及時發現電梯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電梯可能長時間處于帶問題運作的狀態,在這一狀態下隨時都可能會造成電梯安全事故。(3)個別電梯也沒能在規定的時間段進行定期檢驗,檢驗時間逾期后仍然投入使用,雖然這種情況多在一些老建筑中出現,但這種現象本身也是存在很大隱患的,若電梯的各項安全系數無法定期進行檢查和確認,那么即便電梯出現了質量問題也無法及時發現和解決。
(1)對檢驗機構的要求。對于電梯安裝來說,需要根據有關的電梯檢驗規則中針對曳引及強制驅動電梯監督檢驗的檢查內容和要求開展,針對電梯監督檢驗報告明列的項目進行檢驗。首先,需要對電梯施工現場進行檢驗,重點檢查通道的高度和通暢性。機房的寬度需要保持在0.6m以上,高度為1.8m以上,同時機房門應當向外開啟,機房到地面高度達到0.5m時,需要在臺階邊沿位置設計護欄和樓梯(地面高度差超過0.5m的需要設置護欄和爬梯)。同時,機房中還需要保證照明亮度,地板處的照明需要在200LX以上。確定機房是否為專用,機房與井道也要滿足電梯的安裝規定并且沒有安全隱患;其次,則需要檢測機房和井道的位置與尺寸等信息,引入機房的電源位置與配置都要進行記錄。檢驗人員需要對工程的建設情況進行檢查和確認;最后,檢查電梯的制造與安裝等資料,電梯制造單位需要提供制造許可證明和整機型試驗合格證書等文件,以及電氣原理圖和安全裝置電路等。
(2)對電梯施工單位的要求。電梯施工單位需要在電梯維修或改造工程中,向特種設備監督部門進行報備,同時將工作的有關流程及方案進行上報。在根據有關標準履行告知后,施工前也需要做好一定的準備工作,包括向檢驗機構上報監督檢驗申請,并提供安裝許可證與告知書、施工方案等。
對使用單位的要求:(1)在電梯設備正式投運前后一個月的時間內,使用單位需要持電梯監督檢驗報告等資料向設備所在地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辦理登記證明;(2)需要在安全檢查標志標明的下次檢驗日期的前一個月向檢驗機構重新申請定期檢驗;(3)構建電梯安全技術檔案,其中需要包含電梯的設計文件和安裝技術文件等資料,同時還要制定或保存好監督檢驗報告和定期檢驗報告、日常維護保養記錄、故障及事故記錄等資料;(4)還要建立以崗位職責為基礎的管理制度,針對電梯使用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各種突發事件制定應急預案;(5)使用單位主要負責人需要積極承擔電梯使用安全管理的職責。
對于電梯檢驗工作來說,不僅要明確不同檢驗模式下的重點和要點,同時,電梯的維保工作也要同步進行,讓電梯檢驗工作能夠更好地開展。電梯如今成為人們生活中的重要運行設備,但在監督檢驗與定期檢驗中卻存在著種種問題,對此需要不斷優化電梯檢驗管理制度,明確監督檢驗和定期檢驗的優勢與特征,將安全問題控制到最低,為人們的出行提供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