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崟峰
(臺州市生態環境局臨海分局,浙江 臺州 317000)
土地整理主要是在一定的區域中,對我國的土地資源實施科學合理的規劃和利用,并且還要將國家的相關政策和土地規范方案作為主要的依據,實現對土地資源的管理和整頓。對于土地整理工作來說,它會給區域內的資源分配產生重要的影響,其中生態環境問題就是重要的內容。
(1)土地整理是對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一種滿足,它的所發揮出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人類生存、生產和社區活動提供良好的環境。對國外的土地整理歷史進行觀察和分析可以看出,土地整理的目的和內容也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出現變化。(2)土地整理工作的展開需要將永續利用作為主要基礎,如果只是一味地注重開發,就很容易影響土地的生態環境,進而喪失其永續利用的價值。(3)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土地資源的需求量開始變得越來越大,但是,土地本身的總量是處于恒定狀態的,其自然供給的能力并沒有彈性,大都只能是通過改進土地利用方式對其綜合利用的水平做好提升。
我國現階段對建筑土地和農業生產的需求正在不斷地增加,這使得土地資源面臨更嚴峻的挑戰。在土地整理的過程中一味地追求社會經濟水平的發展,就會出現忽視生態環境的的現象,緊接著就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比如,忽視生態景觀設計規劃、農村生態環境建設投入資金不足等,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整個土地整理工作的進度。土地整理工作會帶來眼前的經濟效益,但是,也會給原生植被和次生植被造成破壞,繼而導致出現生態環境的問題。人類過度的生產會給大自然的平衡結構帶來擾亂,對生物鏈產生破壞,還會造成大量的病蟲災害問題,需要引起足夠的關注。
土地中大都采用混凝土路面和溝梁結構,但是,采用截彎取直的方法一般只是在成本降低方面有一定的優勢,除此并沒有其他方面的有優勢性。首先,這種方式不利于土壤的水分儲藏,會給地表滲透率和地下水的自我凈化能力產生不利的影響。此外,農田水利工程和梯田建設工程的數量正在不斷地增多,可以對我國的土地整理工作的需求做好滿足,也能在很大程度上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但是,其中不得不注意的問題就是,土地整理的過程中會有大量的水資源需求,如果不對地表的水系結構做好合理的處理,就會給整個水循環造的正常進行帶來不利的影響,會導致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樣性破壞的問題,對整個生態系統的穩定性造成大幅度的降低。
當前城市化進程正在不斷地加快發展,各類中小企業也獲得了快速的發展,但是對于大部分的企業來說,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經常會因為缺乏合理的部署和規劃,而導致企業在管理和經營的過程中很容易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尤其容易出現過度追求經濟效益的現象。再加上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會受到資金技術方面的約束,如果生產技術和使用的設備都較為落后,就很容易在實際的生產中導致出現大量的廢棄污染物的現象,比如,廢水、廢氣和廢渣等等,這些都會給環境帶來不良的影響。目前,有很多也企業在生產的過程中都沒有足夠的環保意識,沒有意識到長遠利益和短期利益之間的關系,使得企業生產與生態環保體系無法實現協調統一的發展。在當前的城市化發展進程中,鄉鎮企業的污染問題已經成為不能夠忽略的重大問題,會對我國整體的環境整治工作和土地管理都帶來極大的影響,需要得到相關人員的高度重視。
在實際的土地整理工作中,很多地方都是注重項目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但是卻忽視了對于生態效益的評價。造成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有很多,同時也比較復雜,具體來說,可以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在當前的一些地方,對土地整理中的生態環境重要性認識不夠充分,主要的表現就是對土地開發整理確保耕地總量動態平衡的理解不夠到位,經常會帶有急功近利的行為色彩,出現過分追求土地整理的現象,進而影響土地開發整理的質量和生態環境。
現階段,在制定土地整理規劃的時候,經常是將目光集中在土地集約化利用水平和土地質量的提升中,同時,還會重點關注土地的適度規模經營和農村現代化水平的提升,但是,對于土地整理的生態保護這一要求考慮得不多,也缺乏對土地整理規劃的在生態保護方面的合理性論證。因此,需要對對土地整理專項規劃進行重視,做好細致的研究和論證。
土地是自然條件下的重要性產物,其質量的提升需要將自然生態規律作為主要的依據,同時,還要對土地生系統中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特點進行關注,要充分地考慮不同生態因素之間的平衡性,并且要對土地生態系統與其他相關環境系統間的相互關系進行綜合的考慮,以生態環境保護為主要的依據,讓環境容納力可以得到一定的提升。在實際的土地整理工程中,經常會出現過于追求施工效果的現象,但是施工技術卻比較落后,反而會影響土地生態系統的物質能量交流。
在當前的社會發展階段,要想切實地保障生物多樣性,需對生態平衡性做好維護。生態平衡中的生物多樣性會直接影響自然生態系統的有效性和穩定性,因此,要求相關人員進一步地強化好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工作,尤其需要注意對稀有物種的保護。在開展具體的土地整理工作前,避免給稀有物種的生存空間造成威脅,需要提前的做好規劃,讓生態系統穩定性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另外,還要對可持續理念的應用進行強化,讓自然生態環境和生產活動可以產生協調性的發展。
差異化土地治理是將區域的具體發展情況和土地治理的相關要求作為主要的依據,實現對土地內部結構以及未來發展方向的統籌規劃,通過這樣的方式設計出更合理的治理辦法。對于城市較密集的地區或者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會將工程改造計劃與相關的措施結合在一起,然后積極地開發出具有城市特色的重要計劃,探索出更加符合城市發展的多功能型土地治理方法;對于鄉村地區來說,需要將當地村民的生活水平提升作為主要的內容,要保證不能對原有的居民生態環境造成破壞,通過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的方式,做好對鄉村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管理,實現對土地結構的有效優化,進一步地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率。總體來說,在具體的土地整理工作中,聯系和發展的眼光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利用這樣的方式實現對地區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
在城鎮化發展的進程中,規劃工作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需要對工業化的構成和產業構成做好合理化的整頓,讓城鎮發展與資源數量以及環境的可承受能力都保持在協調的狀態當中。在城鎮化發展的過程中,需要保證當地資源承受能力符合當地的環境容量,不能超出發展的限度,避免引發一系列的問題。除此之外,在城鎮化的工業布局中,需要將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兩者的關系作為重點的內容,做好兼顧,避免給商業區和住宅區帶來污染,影響人們生活的環境質量。
地球表面具有豐富多樣的景觀環境,包括土壤、氣候、生物和地貌等。在開展土地整理工作的過程中,不僅需要采用多種手段對土地進行調整和改造,還需要將景觀生態理論作為主要基礎,讓土地規劃工作的開展具有更強的綜合性特征。比如,在田間的兩側營造灌木林和防護林,并且要讓其獨立于其他的植被,通過單獨建立通道的方式實現空氣濕潤和降低溫度的作用,讓局部的氣候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
我國土地資源有限,而土地資源又是人們生存和發展必不可少的內容,因此,要對土地資源的利用多加關注。土地整理是完善土地構造和土地利用率的重要方式,但是,在開展土地整理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相關部門需要采取多種措施做好預防和解決,讓土地整理項目可以得到順利的開展,讓我國的土地資源可以得到優化利用,實現生態環境和社會生產的和諧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