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濮睿 張渝旋
遼寧省礦產勘查院有限責任公司(110031)
礦產地質勘查理論是在同位成礦原理的基礎上形成的。這主要是地殼運動的持續性,使得成礦和成巖通道具有前后一致性,從而滿足礦質沉淀的封閉條件,形成相對穩定的礦藏[1]。同位成礦具有成礦集中產出、成礦規模較大的特性。礦產地質勘查是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和設備,較為精確地勘查周邊地域成礦情況,并有效劃歸不同礦產資源范圍,為后期開采打下基礎。
同位成礦理論是指在礦區內形成的超大型礦床的方式。根據自然平衡的規律,隨著巖漿演化分層明顯,礦源通常呈現局部平衡的特點,且大批量巖體和巖基都會出現在同位成礦較深的位置。在礦產地質勘查過程中,一旦出現礦產資源集中產出,作業人員便能通過改造成礦中心,保證礦產資源的穩定性和一致性[2]。同時,由于同位成礦較為分散,且具有多元化特性,這就會使得一個礦源中出現較多礦種。我國礦產資源種類豐富,大部分礦產資源都具有同位成礦特點。
X 射線熒光技術能夠使礦產物質根據不同的刺激產生不同顏色的熒光,有助于礦產地質勘查人員進行分辨和記錄。在礦產地質勘查過程中,利用X 射線熒光技術,能夠十分敏銳地識別巖石中的金屬物質,不僅可以提高礦產地質勘查效率,較為簡單地預估礦產資源的實際厚度,還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證勘查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尤其是能夠較為精準地確定礦產資源的地理位置及地礦采集條件,為后期礦產資源的開采工作打下基礎[3]。X 射線熒光技術在應用過程中受自身特性影響,只能對有色金屬物質進行勘測和標記,使其受到一定限制。因此,通常情況下,X 射線熒光技術常被用于初步勘查。
地磁測量技術是利用磁力儀在地面上進行磁測量。地磁測量技術根據測量范圍和測量精度等而具有不同的種類劃分。在礦產地質勘查中,應用地磁測量技術,能夠隨著磁場的實時變動而完成數據測量變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礦產地質測量的精確性。同時,地磁測量技術可以根據不同的測量目的而改變測量精度,有助于幫助作業人員對大面積未知區域和地方性的礦產資源進行較為準確地測量和勘探,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和精準度,能全面提高礦產地質勘查效率。地磁測量技術是當前礦產地質勘查中最為常見的一種勘查技術,能夠為礦產地質測量的開展提供較為精準的數據支撐。
在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遙感技術被廣泛應用在各行業領域。遙感技術是根據電磁波理論,實現對目標信息的收集、處理和成像,能夠完成各種景物的探測和識別[4]。當前在礦產地質勘查過程中,應用遙感技術中的航空攝影地質、航空地球化學探測以及空中地質觀測等技術,可以獲取全方位的圖像信息,不僅能夠快速準確地檢測出礦產資源性質,還能在很大程度上節省傳統礦產地質勘查的造價成本。同時,遙感技術受復雜地形影響較小,作業人員只需將遙感技術反饋的數據信息進行綜合分析,便能初步掌握目標區域礦產分布情況,從而保證后期礦產地質勘查及開采等的順利進行。
物化探測技術主要分為化學勘查技術和物理勘查技術兩種。化學勘查技術是指利用礦床原生暈法和土壤測量法,根據樣本元素實現對金屬礦產資源以外資源的勘查,同時可以對消失的近地表礦露和頭礦進行勘查[5]。物理勘查技術主要是利用先進的技術設備實現對磁場、重力場等自然現象的勘探,以此推測被勘探地區的礦產資源分布情況,常被用于開采有色金屬和非金屬礦產資源。物化探測技術能夠充分考慮多方位因素,完成對不同礦床類型、數量以及位置的識別和分類判斷,可較為精確地把握地層結構,進一步提高礦產地質勘查的精確度和可靠性,為礦產資源的勘查提供更深層次的指導和數據支撐。
礦產地質勘查具有一定復雜性,這主要是由于礦產資源分布的地質具有復雜性。因此,礦產地質勘查人員在地質勘查過程中,要扎實掌握理論知識,包括地殼運動規律、地質熱運動、不同礦產資源成形特點以及周邊環境成因和特性等,并在此基礎上開展相關地質勘查工作,進一步確認成礦時期和礦產資源區域范圍。同時,在完成對成礦地區周邊環境和生態系統的詳細分析之后,需要制作完善的礦產形成時期表,以明晰不同礦源之間的內在關聯,全面掌握整個礦區的成礦地質特點,從而保證礦產地質勘查質量。
我國地域遼闊,礦產資源所處地形大多具有復雜性,而區域性深大斷裂的存在更增強了找礦工作的難度,也對礦產地質勘查技術提出了較高要求。礦產地質勘查人員在作業過程中,需要充分了解斷裂構造特點,在明確斷裂特點的基礎上科學劃分成礦區的有效范圍,高效利用有利成礦區帶,在礦帶形成規律的基礎上開展勘查工作。一方面提高礦產地質勘查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實現在較小投入成本的同時,盡可能地尋找更多的成礦區域[6],如地質勘查人員可有效控制深大斷裂之間的交叉夾角,追蹤不同層級斷裂帶,以保證勘查效果。
在礦產地質勘查過程中,提高礦產地質勘查效率,不僅需要依賴先進的儀器設備,更離不開地質勘查人員的專業能力。在礦產地質勘查時,勘查人員要提高對礦化信息的認知,充分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保證找礦的準確性。在尋找地表礦和半隱伏礦時,可利用遙感技術等礦產地質勘查技術完成對大面積區域的搜尋和數據收集工作,以提高找礦效率。同時,勘查人員還要根據地質勘查反饋的數據信息,分析其空間分布規律,以提高地質勘查效率。
礦產地質勘查人員在找礦時,要熟練掌握找礦方法,充分利用找礦信息,結合不同地域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完善礦產地質勘查工作部署,以保障找礦工作的順利開展。勘查人員需要深入探討找礦區域的地質構造、地層分級以及巖石成分等問題,根據礦床周邊分布散亂的原則,大致確定礦產位置,再進一步結合重力等因素影響,依據點面結合的原理,擴大礦產搜索范圍,從而準確地劃分礦產位置,為后期礦產地質勘查及開采做好準備工作。
在新發展形勢下,先進的科學技術已被廣泛應用在礦產地質勘查過程中,尤其是X 射線熒光技術和遙感技術的應用,能進一步提高礦產地質勘查質量和效率。因此,在礦產地質勘查過程中,勘查人員要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水平和職業素養,熟練掌握并科學應用多元化的地質勘查技術,同時根據不同的地質特點和區域范圍實現勘查技術的整合優化,以全面增強礦產地質勘查效率[7]。同時,做好礦產地質信息的數據庫建設,加快研究技術集成,從而推動礦產地質勘查朝著智能化、信息化、生態化方向持續發展。
近年來,各行業對礦產資源的需求量不斷擴大,這就需要進一步優化和提升礦產地質勘查技術,豐富礦產地質勘查理論,以提高礦產地質勘查質量,增加我國礦產資源總量。礦產地質勘查人員要扎實掌握相關理論知識,充分利用有利成礦區帶,靈活運用繁雜的找礦信息,結合實際地域特點完善礦產地質勘查部署工作,并重視應用地質勘查技術,以充分發揮礦產地質勘查理論及技術方法的價值優勢,全面提高礦產地質勘查質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