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世紅(蘭州大學 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甘肅 蘭州 730000)
高校實驗室化學品的管理方法眾多、管理范圍廣泛,針對廣泛化的化學品,不能夠采取單一的方法進行管理。結合化學品的屬性,要從疏通和堵塞兩個角度入手進行管理。從內涵上看,“管”的內涵是細長的中空物,其周圍會被堵塞,中央也能夠順利通達。這個時候,物品處于閉塞的狀態被稱作堵,物品處于通行的狀態稱作疏[1]。高校實驗室危險化學品的管理包含疏通和引導。其中,疏通、疏導的形成離不開規章制度的建立,信息平臺的引入、安全教育培訓、安全防范檢查等都需要疏通工作的落實,通過疏通工作的順利開展能夠提升實驗室危險化學品采購、使用、存儲和處置的安全、合理,規避安全隱患。“堵”是指通過打造責任追究制度、懲處違規操作模式,利用書面檢查、通話、通報批評、取消評優、經濟賠償、行政處罰等手段來阻止高校實驗室化學實驗的違規行為[2]。
疏和堵的相同點、不同點具體表現如下:第一,實現時間的不同。疏的基本措施關注平時的引導,即在化學品管理的時候關注常態化管理,也就是說化學品管理是一個長期性、復雜性、頻繁性的管理活動。堵的措施則是更加關注結果,是在出現懲處的結果之后所采取的措施,具有短暫性、瞬時性的特點,在經過一系列的處理之后,這種影響也會延續。第二,實現方式的不同。疏和堵的實現方式、作用性質是存在差別的。其中,疏主要體現在完善的規章制度、信息化管理建設、安全培訓等。堵主要體現在完善的責任追究制度、和責任劃分相對應的懲處手段措施等。第三,實現效率的不同。疏通方式所顯示出來的效果比較緩慢,在管理過程中關注的是一種常態化的養成。堵的方式則是一種效果顯著、明顯的方式[3]。
除了不同點,高校實驗室化學品安全管理的疏和堵也有著彼此的相似性,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目的性相似。疏和堵這兩個方面的舉措雖然是在實現方式上存在差別,但是其實施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進一步強化對危險化學品的安全管理,提升高校實驗室的安全。在實施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過程中,疏和堵的內容雖然存在差異,但是目的卻是相同的。第二,主動性相似。根據上文分析發現,雖然高校實驗室化學品疏、堵在實施的時候有差異,但是不管是采取怎樣的措施,這兩個措施都是在現有安全隱患和管理問題的基礎上通過采取積極的措施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彼此的配合上還能夠為高校實驗室危險化學品的安全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礎。第三,時效性相似。時效性主要是指信息在一段時間內對決策具備重要價值的屬性。高校實驗室危險化學品的管理十分復雜,在發展的過程中會遇到各類安全隱患和安全問題,這些問題具有突發性強、情況復雜的特點[4]。
從發展實際情況來看,很多高校會將實驗室化學品安排給實驗室和設備管理處的管理科共同負責,也有一部分高校安全保衛部門來負責危險化學品的處理。雖然很多高校成立了專門的實驗室管理處,安排了專門的藥品管理人員,但是在實際管理工作中,仍然以設備管理為主,沒有對危險化學品的管理和廢棄物的處理予以足夠的關注。在危險化學品管理過程中,雖然高校制定出規范的管理制度,但是其中所牽扯到的內容不夠完善、涉及的范圍不夠廣泛,在具體管理工作中沒有采取措施強化化學品的預案、管控、責任追究、購買和使用存儲[5]。
在危險化學品管理工作中,一些高校在實際工作中忽略了對危險化學品的監督和檢查,所制定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標準也沒有在真正意義上落實。在危險化學品管理工作中,高校缺乏宏觀層面的考慮,也沒有為實驗室的管理工作制定出詳細的物品采購制度,很多危險化學品在內的藥劑和物件都是由實驗室自行采購、使用、存放和管理,這樣的管理模式很容易出現危險品超規、違規的現象。另外,在化學物品管理過程中也沒有設置專門的危險化學品存儲室,化學品的使用和發放沒有安排專人保管。
在高校化學實驗室建設過程中,安全教育能夠提升實驗室工作人員的安全意識和安全素質,引導實驗室的工作人員能夠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各個意外事故的知識,在此基礎上積極主動地預防危險化學品事故的發生。但是從發展實際情況來看,一些高校沒有將安全教育課程納入到實驗室管理人員的培訓計劃中,更沒有采取積極的措施對實驗室的工作人員開展必要的思想教育,忽略了對學生傳授化學品的安全使用規則,對實驗室成員的安全教育培訓處于一種單一的狀態。
從實際教學發展情況來看,一些高校實驗室受用房緊張的影響,在具體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沒有配備專門的存儲室,危險化學品的存儲條件不規范、不達標,甚至在實驗室管理工作中存在危險化學品混合存放的現象,無形中提高了化學實驗室出現安全事故的可能。其次,還有一些實驗室缺乏足夠的應急處理設施,落后的設施設備無法及時處理突發性實驗室安全事故。另外,一些高校在實驗室建設的過程中沒有對實驗室的實際情況做出科學的評估,而是直接將現有的教室直接改造為實驗室,這些實驗室的安全防護措施存在缺陷,具體表現為設施設備的使用缺乏規范的安全防范條件支持、實驗室排放和環保條件不符合規范的標準[6]。
為了能夠更好地進行危險化學品管理,需要高校結合各個化學品的實際使用情況來制定規范、科學、完善的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制度,以規范化的制度為研究著力點,加快打造出覆蓋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全過程制度框架,在這些制度的規范作用下實現對危險化學品購買、存儲、使用和處置的制度化、規范化管理,提升高校化學實驗室危險化學品的管理水平。在實驗室化學品管理的期間要從產品的購買、存儲和使用制定出一系列的制度和標準,在制度標準的作用下提升危險化學品的安全管理水平,從而減少實驗室危險品化學事故的發生。在化學品管理的過程中進行頂層設計,積極全面引導,注重疏通,從而為化學實驗室安全管理提供強有力的依據支持。
在實驗室化學品管理的過程中,各個高校要調動一切信息化力量打造出完善的化學品管理平臺,在信息化手段的作用下將危險化學品的采購、使用、存儲以及管理統一匯總到信息化平臺上,在這個平臺的支持下來更好地管理高校危險化學品。
結合高校化學實驗室發展實際情況來看,化學實驗室信息平臺的建設功能包含化學品采購、臺賬管理、數據信息的統一上傳、報表生成等,在高校化學實驗室深化建設的背景下,高校還需要立足實際情況,在原有的基礎上創新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系統,拓展高校實驗室化學品數據信息的存儲、管理和應用,依托先進的數據信息系統來梳理高校危險化學品的管理程序,充分彰顯高校化學品的管理特色,最終為高校實驗室化學品的安全使用提供切實可行的保障支持。
安全檢查是發現高校化學實驗室安全隱患和管理漏洞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高校進行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完善實驗室建設的重要關鍵。在進行高校化學實驗室管理的時候,學校需要打造出符合專業特色、學科特色的檢查計劃,結合學校實際情況落實實驗室的建設。另外,高校還需要定期組織專家開展實驗室安全檢查工作,通過檢查及時查找到隱患,并針對隱患采取對應的解決措施,最終形成一種閉環管理模式。另外,在開展實驗室檢查的時候還需要管理人員高度重視危險品和各個實驗室的管理工作,嚴格按照規范的標準來購買、存放、管理、使用各類化學品。
“堵”的基本內容著重體現在高校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打造出完善的安全責任追究制度,最終在學校的統一領導下形成分級、分工負責機制,加快建立成校、院、實驗室三級一體的管理體系,在工作中明確各級、各個實驗室房間安全責任人在履行實驗室安全工作職責。在這個期間如果出現了沒有盡職責或者管理不當而造成的實驗室安全事故,需要嚴格按照規范的制度標準來追究責任人的責任。與此同時,還可以通過書面檢查、通報批評等方式來對違規作業、違法操作的情況進行嚴格的懲處,確保化學實驗室的安全[7]。
對高校的師生開展全程化、多層次、全面化的安全教育培訓,通過必要的培訓來提升廣大職工的安全意識,最終為高校化學實驗室化學品的安全管理提供有效支持。安全教育培訓是將安全意識深入到師生心目中,將安全觀念內化為廣大師生自覺行為的重要途徑。高校作為危險化學品的重要使用單位,在平時工作中要強化自己的安全意識,充分發揮出自身管理的主觀能動性,在工作中規避因為麻痹大意所引起的一系列安全事故。
高校化學實驗室內部要配備足夠數量的專業知識管理人員,在人員準備好之后對實驗室專業管理人員提供對應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安全技術、衛生防護、應急救援等知識培訓,知識培訓之后對其進行考核,考核合格后獲得上崗資格證。在進行危險化學品管理的時候,除了需要相關人員嚴格遵循規范的管理標準,還需要工作人員能夠了解危險化學品的種類、特點,并在管理化學品的過程中全面提升自己的安全知識和消防意識。在進行危險化學品管理時,管理人員需要嚴格按照制度來對危險化學品進行管理,定期組織危險化學品的自查和抽查工作,具體包含對通風廚、化學品通風柜、實驗室排風的定期檢查。
按照規范的標準嚴格審查危險化學品的采購程序,在化學品的采購管理中制定逐級審查制度。對一般性的危險化學品可以通過試劑管理系統來完成自動化的采購,如果期間牽扯到了有毒有害的化學品,要安排學校相關部門統一采購管理。在購買容易爆炸化學品之前,申請采購人員需要按照規范的標準簽訂危險化學品申請表格和使用說明,在經過學院和保衛人員審批同意之后,將這些紙質版本材料送到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由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以學校的名義在線向公安機關備案,之后由學校相關部門統一采購。在這個過程中,對易燃易爆的危險化學品可以交給采購部門,按照規范的標準實施統一的管理,通過打造出科學有效的危險化學品管理庫存,能夠提升危險化學品管理的有效性、科學性。在這個過程中,對特殊用途的化學品要分類管理,對化學品的實際數量和存儲數量做好一系列的監測工作,并安排專門的人員進行管理,在化學品管理工作中制定包含申購、領用、報廢全過程的記錄制度,確保臺賬和危險化學品物資之間的賬實相符。
綜上所述,高校危險品安全管理內涵十分豐富,需要疏通和堵塞同時進行,懲罰和防范共同開展。同時,在實驗室安全事故頻頻發生、危險化學品使用管理復雜的背景下,高校需要始終將降低安全隱患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在疏導方式方法的配合下,不斷提升高校危險化學品管理能力,最終對平安高校、和諧社會的構建提供更多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