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航空油料集團有限公司 白姜江
今時今日,礦產依舊是我國社會生產勞動的重要資源,在社會經濟發展中起到了巨大的助推作用。近些年來經濟的快速發展對于各種礦產資源的需求在不斷增加,此時對于礦產資源的有效開發和利用成為了當下人們關注的焦點問題,這對于我國經濟的發展來說十分的關鍵。從采礦業分析來看,危險系數高、勞作強度大、事故發生幾率高、傷害損失嚴重等都是該行業最為明顯的特點,所以采礦安全生產一直是該行業關注的重點問題。然而,從實際的礦產采掘來看,盡管近些年來采礦技術、安全意識、安全管理等方面都有所改善,但是采礦安全事故依舊時有發生,使企業安全生產和經濟社會穩健發展存在隱患。因此,當前則需要深入研究采礦安全生產思路及方向,以“無事故管理”理念指導采礦安全實踐,從而增強采礦生產的安全性。
正常來講,無事故管理實為一個工作目標,也可以將其視為一個新的管理理念,即采礦企業運用可行與科學的管理保證每位員工的操作完全依照規定進行,從而讓其行為得以規范,使生產工序極具科學性,在最大限度上將采礦生產中可能出現的安全事故做到減少,達到各階段管理的目標,將企業所應獲得的經濟效益擴大化。
在新時期下,無事故管理成為采礦企業的管理目標,也是保證采礦工作質量的關鍵所在,更是一個里程目標。那么,采礦企業需要對無事故管理有正確和全面性的理解,才能將無事故管理做到極大程度落實,保證企業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有效提升。通常情況下,無事故管理并非代表零事故,也不具有絕對性,而是基于事故發生的各種原因,對事故管理方案進行針對性優化,結合采礦工作特點與生產需求來調整安全管理方案,在精益求精的管理中讓全體員工形成極強的安全意識并規范自身行為,能夠在高標準下完成各種難度采礦任務。與此同時,全體員工在嚴格要求下對自身不足進行彌補,運用嚴格標準來參與工作,從而讓各工作環節均能在最安全的狀態下完成,為無事故管理的實現帶來極大程度促進。所以,采礦企業應將無事故管理視為一個永恒性的課題,秉承先進理念對安全管理進行優化,規避不符合工作準則的行為。
1.培育“無事故”理念,達成安全管理觀念創新
“無事故管理”能夠掙脫事故難免論所帶來的桎梏與影響,建立起新型的“任何事故都是疏于管理、所有事故都能夠被有效預防”的安全管理模式。而若是想將此種安全管理思想灌輸到每一位工作人員的腦海中,礦山企業就需要體現出一定的教育功能,實施分層次的培訓活動。首先,對領導干部或者是管理人員開展無事故管理方面的知識培訓,讓他們對這一思想產生基本的了解,明確無事故管理有著怎樣的實質,組建出一支專業能力強、職業素養高的管理團隊。其次,就應該將“無事故管理”當作整個隊伍建設的核心思想,將其落實在團隊建設的整個環節中,慢慢讓工作人員形成良好的理念和觀點,并可以在行動和語言上體現出來。再次,就要求礦山企業開展一連串的“無事故管理”相關的探討會,依次舉辦“中層領導學理論指導實踐交流會”“無事故管理”文化建設研討會以及團隊思想交流會等,尋找到正確的無事故管理的有效方式和方法。“無事故管理”不僅能夠吸引越來越多人員的注重,并且還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轉換工作人員以往的思想理念,推動整個礦山企業本身的安全管理意識得到順利轉變。
2.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達成安全管理機制創新
其一,應該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評價體系。采礦企業對近些年以來所發生的各個工傷事故開展細致的統計與總結,并將其制作成檔案,尋找事故出現的根本原因,明確事故形成、出現以及預防規律,根據相關的安全標準在固定的時間對整個礦山本身的安全程度做好準確的評估,以此來開展精細化的管理,讓自身的安全管理水平獲得相應的提升。最為關鍵的是,需要根據各個危險源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要求及標準,同時將責任一一落實到相關人員身上,對事故屢屢出現的地點,又或是新出現且有著較高危險性的地點,還要制定出合理可行的預案。
其二,要制定出安全管理預測評價體系。主要是在礦山開展的生產工作或者是施工工作中,做好準確的危險預知工作,對施工環節中有很大概率會出現的事故開展精準地預測,然后再制定出有效的預防或者是排除措施,以此增強安全管理工作本身的可靠性,實現安全管理的終極目標。
最后,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系統評價體系。根據礦山內部的安全管理層次,來對整個系統的評價標準或者是主要內容進行合理設計,根據相關的事故發生程度、違章操作問題等等,將責任一一落實在人員身上,制定出完善的評價指標,并在固定的時間做好風險評估,對所有的工作人員開展嚴格的考核。
3.加強全員責任實行,開展安全管理過程的創新
過程管理是目前一個較為有效的方式,在很多礦業企業采礦場本身的“無事故管理”當中得到了足夠的重視,并把其重點放到了安全責任的執行方面。
近期,很多礦業企業采礦場都是把“無事故管理”作為目標之一,開展“各級一把手”的安全責任制,每一年的“上一級”和“下一級”要簽署相應的安全責任書,確定每級在安全生產當中所占有的責、權、利;在正式落實“當班安全責任制”的時候,就采礦生產操作的分散、可能存有的當班列班組長或是其他領導的具體情況,在操作以前專門任命一位當班安全負責者,讓該安全負責人對于安全管理擔負主要的領導責任;在實際的現場管理之中,采取“四級把關”,也就是操作者自身、班組、車間及其場級這些一同進行確認,各個操作班次都是讓操作者本人、當班負責人、車間檢測者及其場地巡視者四級,一同對操作現場中頂板處的安全狀況實施檢查,對于確認以后又出現的事故在了解事故原因的基礎上,結合事故的責任來追究到相應的人員;在操作班次方面,強化中、夜班的場地管理,一直以來,中、夜班場地管理都是礦山管理之中的薄弱環節,不管是班組、車間還是場地,其力量的投入都相對薄弱,對此采礦場在出臺中夜班車間的值班制度時,值班從事者在場地進行跟班,對于操作現場加以把關,進而建立起一套現場安全過程管理體制。
4.借助文化整合資源,完成安全管理文化創新
首先,體現出安全文化所具有的教育功能。“無事故管理”作為一個全新的管理模式及其理念,具體來說就是培育出一種全新的安全文化,其主要是為了保護員工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就是讓所有員工發揮出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同時添加進相應的組織行為來進行培育,借助較為有效的“無事故管理”文化建設,管理從事者能夠形成“安全第一,有效預防”的經營理念與戰略觀念。
其次,體現出制度文化所具有的約束能力。“無事故管理”的關鍵就是“所有事故都疏于管理”,應依據“多次存在的問題尋找其主要原因,經常出現的問題要從制度方面尋找差距”這個原則,持續進行排查,健全相應的制度管理。
1.無事故管理與組織學習
學習對于無事故管理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組織在發展的過程中想要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出現任何的事故問題,所需要做的就是不斷在日常工作時間強化自己的學習能力,這樣才能夠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在書本中尋找到更加適合的學習內容,這樣也能夠將在書本中研究到的內容積極應用到實踐工作中,在實踐中也能夠學習到更多的知識,這樣能夠在最大程度上尋找到更加適合發展的事故預防方案,并學習到更多預防事故的手段,在面對一些突發情況的時候也能夠及時尋找到應對的方案。在這樣的工作背景下,無事故管理工作在實施的時候需要注重推進應用“學習型組織”模式的推廣,這樣能夠促進無事故管理工作在實施的時候也能夠緊跟時代的發展趨勢,讓相關工作在實施的時候能夠符合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讓社會各界能夠擁有可持續發展的進程。
2.無事故管理企業文化
在對待事故的時候工作人員的態度將直接影響到整個企業文化氛圍的走向。因此,只有讓相關工作人員的思維方式在原先的基礎上產生變化才能夠讓無事故管理工作在實施的時候能夠獲得更好的效果。工作人員也能夠逐步養成一種積極的態度解決所面臨的各種問題,并且能夠及時對事故出現的問題原因加以分析,讓其能夠在每次的失敗中及時吸取重要的工作經驗,在每次工作結束后都能夠及時總結其中的經驗和教訓,這樣能夠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出現類似的問題,這對于構建認真嚴謹的工作氛圍也有著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每個人員處理事件的態度都能夠在原先的基礎上得到糾正,其能夠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企業內部也能夠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圍,讓所有員工都能夠在耳濡目染中及時糾正自己原本的工作理念,能夠真正服務于企業,為了企業的發展充分發揮出其原本的能力,讓其能夠在企業的發展進程真正貢獻自己的力量。
3.無事故管理與人力資源
員工對于工作事故的態度與其本身的自我功效或者是工作的積極主動性具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其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也需要積極應用創新精神,這樣才能夠保證后續工作在實施的時候能夠具有較高的成效,工作的價值能夠借此機會得到體現。因此,在對員工進行評價的時候一定要參考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態度,這樣才能夠在選擇人員的時候具有更多的參考依據,將其作為一項重要的數據參考指標。在進行人員考核的時候也需要將這種思想應用到一些重要任務的人員任命過程中,這樣才能夠讓各項工作在實施的時候具有較高的質量,將這些信息與平時的考核內容加以聯系,人員的晉升工作在實施的時候也能夠更為公平合理。
總而言之,從“無事故管理”來看,其并不等于絕對的無事故,但是該管理模式的應用能帶動采礦安全管理工作的動態化、智能化發展。而對于“無事故管理”這種新型管理模式的應用,屬于一項長期性、系統性的工程,需要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實現,所以這就需要國家、企業以及相關人員給予高度重視。從現階段“無事故管理”在礦山安全生產中的應用效果來看,有效改善了生產實踐現狀,工作人員的安全意識與安全技能都有所提升,尤其是安全管理技術含量的提升為工作人員提供了安全的作業環境。因此,在當前采礦安全生產實踐中,則需要以“無事故管理”作為指導思想,集中采礦人員的力量,提升安全生產意識,完善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在最大限度上降低安全事故的發生幾率,以此來確保礦山采掘工作的安全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