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平朔集團公司工會 楊家琪
“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憑著這股堅毅的自信,劉偉在技術創新的道路上,勇于進取,碩果累累,被同事們譽為不知疲倦的“礦山發明家”。他一次次把別人的想不到變成了呈現,把別人眼中的不可能變成了現實,把現場許多難點變成了亮點。
劉偉自2009年12月調入平朔后先后擔任井工一礦綜采隊分管機電的副隊長、黨支部書記、隊長、機電管理部主任、井工一礦副總工程師和萬通源煤業有限公司生產副經理等職務。自2011年以來,他共發明創新成果100多項,先后獲得平朔集團“五小”成果及科技進步獎55項、省部級以上科技獎18項、國家授權實用新型專利25項、國家發明專利2項。截至2020年年底,其11項創新成果已推廣應用于平朔集團公司各井工礦,有2項做為中國中煤能源集團公司“雙創”優秀成果被推廣。
因技術創新成果豐碩,劉偉先后榮獲中煤能源集團生產一線技術創新標兵、山西省煤炭科技創新標兵、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章、中國煤炭行業技能大師、全國煤炭行業大國工匠等多項榮譽。
面對榮譽,劉偉眸子里閃現更多的是自信和堅韌?!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才會用心去發現和探索,才有毅力去破解。現場存在的難題就是我要解決的問題,很多靈感和想法都是從現場存在的問題開始的。正是這些問題使我們源源不斷地得到了創新課題。每當創新項目成功,看到在生產實踐中充分發揮作用,就有一種無以言表的成就感和親切感,這也是我喜愛創新的動力源泉?!闭勂饎撔?,劉偉感悟頗深,興趣甚濃。
多年來,劉偉始終立足本職崗位和生產實際,腳踏實地做好每項工作,并熱衷于科技創新。在他不懈努力下,自行設計的“電纜單軌吊新型懸掛裝置”把工作面眾多管線的傳統集中固定方式改為分層分類固定,實現了安全移動,且便于維護或免維護,年節約資金63萬元。此項技術自2011年開始,全面普及應用在平朔各井工礦井下工作面。他設計的“轉載機液壓自動調平及支撐助移系統”能夠使轉載機在松軟、破碎、傾斜的極端條件下順利推移。推移時間由原來的半小時縮短至10分鐘左右,并解決了機身中部破碎機鉆底下陷和淤積浮煤的難題,轉載機移動后清理場地的人工投入也由原來的6~8人減少為2~3人。這樣,無需對破碎機再進行鋪墊調整,有利于保護設備和提高產能,年提高經濟效益860萬元,在行業內有較高的推廣應用價值。
酷愛琢磨問題的劉偉,總是停不下創新的步伐,并且為此不惜付出任何辛勞。他在擔任井工一礦綜采隊隊長時,為提高產量,對回采工藝和勞動組織做了很多變革,但一個重要的問題擺在面前,就是工作面每當采煤機割通上出口煤壁后,大量掉落的煤塊就會沿巷道下坡段四處滾落。滾落的大量煤塊必須要等采煤機返刀或停機后再由人工進行清理。這樣,既耽誤生產又耗費人力,而且清理人員處在危險區域作業,安全隱患很大。于是,劉偉又下決心,要徹底解決這一問題。
他每天在現場進行認真觀察、測繪。獨特的三維空間想象能力在劉偉腦海里呈現了實體模型,并形成了初步方案。他統籌考慮現場的空間環境情況、相鄰設備之間是否相互干擾、與生產工藝流程是否匹配等問題,立即開始逐一驗證和確定最佳尺寸。為此,他經常于深夜反復思考和梳理改進方案,不斷優化設計?!霸诟阍O計的時候,我經常喜歡夜里工作,因為夜里比較安靜,干擾較少,大腦思路清晰。這時是我創新靈感最活躍的時刻,雖然經常不知不覺就到凌晨一兩點鐘,但并不覺著累,反而十分享受其中的過程。那時候,感覺工作其實是很快樂的?!眲ヰ堄信d趣地說。
憑借著一顆赤城的“工匠之心”和他獨特的創新天賦,以及那一張張不知修改過多少次的圖紙,最終,他成功研制出“綜放工作面遠程液壓自動推煤裝置”,完全替代了人工對浮煤進行清理的工作。不僅解放了人力,消除了安全隱患,而且不必停機,可使采煤機實現快速返刀進行連續生產。于是,生產作業循環協調緊湊,每年可提高原煤產量40萬噸,綜合創效數千萬元。此項技術創新成果,做為中國中煤能源集團公司“雙創”優秀成果被推廣,獲得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中國能源化學地質工會授予的全國煤炭系統技術創新成果一等獎,填補了我國煤炭行業現代化開采技術中的一項空白。被山西省科協推選為參展項目,亮相于2018年中國創新創業成果交易會。
“創新的過程雖辛苦但非常有樂趣,我業余時間沒什么特別愛好,就喜歡琢磨一些工作期間遇到的難題,以期進行改造創新,但這要投入很多精力。只有不畏艱難肯吃苦,持之以恒,才能獲得成功。我熱愛我的職業,我想我在技術創新這條路上是不會止步的。我要做一名精技能、會創新的新時代礦工。”說到創新,劉偉總是這么興趣盎然。
劉劉偉偉((右右二二))在在井井下下指指導導工工作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