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崇愷

氧化鋯陶瓷材料的原子結構
最近,權威雜志《自然》發表了麻省理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的科斯利托夫教授的新論文,他提出用陶瓷制成新型形狀記憶材料,而非金屬。
形狀記憶材料是一種智能材料,加熱可以觸發它的變形功能——從一種形狀恢復為另一種形狀。
他解釋說,形狀記憶材料本身有兩種不同的形狀,通過刺激,可以觸發切換。這些“刺激”包括溫度、機械應力、電場或磁場——以施加力的方式使材料轉換形狀。“之前的形狀記憶材料都是基于金屬材質制作的,”克里斯托夫說,“如果在原子水平上改變材料的形狀,就會對材料產生很多損害。原子必須重新洗牌,改變它們的結構,隨著原子的移動,它們很容易進入錯誤的位置,從而產生缺陷,損壞材料。”
金屬的延展性很強,因此它們的抗損壞性更強。相比之下,陶瓷不會像金屬一樣彎曲變形,而是會受力斷裂,抗損能力要次于金屬。“這項工作想要做的是設計一種新的陶瓷,其形狀在宏觀上仍然可以轉換,但在材料內部,在原子尺度,更溫和。”
研究的結果是得到了氧化鋯的新變種,并在結構中引入了一些不同的元素。這些元素“溶解”在晶格中,使之在原子尺度上更加柔和。其原子結構有兩種不同的排列方式。諸如溫度變化之類的外部刺激,可以觸發材料的形狀轉變——從一種形狀轉變為另一種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