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部日前發布《中國礦產資源報告(2022)》(以下簡稱《報告》),全面反映2021 年以來我國在地質礦產調查評價、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礦山生態修復、綠色礦山建設等方面的新進展。
《報告》設置了專章介紹礦山生態修復和綠色發展情況。近年來,各地積極推進綠色礦山建設,26個省(區、市)將綠色礦山建設作為礦產資源管理領域重點工作,出臺地方法規規章或規范性文件;15個省(區、市)發布了綠色礦山地方標準;29 個省(區、市)印發了由省級人民政府或多個廳局委辦聯合起草的綠色礦山管理辦法、建設或行動方案。目前,全國共建設1100多家國家級綠色礦山。
在礦山生態修復方面,近年來,自然資源管理部門在《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6個專項規劃中布局礦山生態修復重點工程;組織編制《“十四五”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行動計劃》;開展全國歷史遺留礦山核查;聯合相關部門指導沿黃河9 省(區)開展黃河流域歷史遺留礦山生態破壞與污染狀況調查評價。
在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方面,根據《報告》,黨的十八大以來,自然資源管理部門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以節約資源和綠色發展為根本,通過系列措施,推進我國礦產資源全面節約和高效利用,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工作取得積極成效。一是出臺了《關于推進礦產資源全面節約和高效利用的意見》,圍繞加強勘查開發管理、研發推廣應用先進適用技術、發揮標準規范強制和引領作用、建立長效機制等方面提出具體任務和要求,將節約與高效利用的要求貫穿于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全過程,確定了今后一段時期礦產資源全面節約和高效利用的指導方向。二是出臺了《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調查評估制度工作方案》,初步建立了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調查評估制度。三是陸續開展了124種礦產資源合理開發利用“三率”最低指標要求的研究工作,初步實現了在產礦山所涉及礦種全覆蓋的目標,構建起我國礦產資源完整的“三率”指標體系,為強化礦產資源綜合利用評估和監管奠定了基礎。四是建立了先進適用技術推廣目錄發布制度,制定發布了《礦產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先進適用技術目錄(2019 年版)》和《礦產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先進適用技術目錄(2022年版)》,對加快先進技術的轉化、實現綜合利用產業化發展、提高礦產資源利用效率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