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法文,牛 軍,秦 越,張廣成,崔文江,李存陽
(山東能源集團兗礦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山東省鄒城市,273515)
山東能源集團兗礦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南屯煤礦(以下簡稱“南屯煤礦”)于1973年投產,作為兗礦能源集團開采時間相對較長的礦井,與其他大型礦井相比,其規模、產量、效益都已不占優勢,面對我國部分省市資源枯竭型煤礦發展實際以及兗礦能源集團改革發展要求,實現南屯煤礦成功轉型、保持資源枯竭型礦井可持續發展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
煤炭作為一種不可再生資源,煤礦的開采必然是一個走向資源枯竭的過程。如何利用現有資源適應社會經濟發展新趨勢以及維持礦井生存是對南屯煤礦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考驗。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鮮明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南屯煤礦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創新是未來引領煤炭行業發展的第一動力,在我國產業政策導向的形勢之下,煤炭企業要實現發展,必須把創新擺在企業的核心位置,堅定不移實施創新轉型。
煤炭作為我國的主體能源,對我國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煤炭的不可再生性,煤礦都面臨資源枯竭的問題。煤礦一旦資源枯竭關閉退出市場后,就將面臨煤礦職工安置以及閑置廠房、設備、資產處置等問題。因此迫切需要對資源枯竭型礦井的可持續發展和創新轉型進行研究。南屯煤礦可持續發展是要實現社會、地方經濟和礦區生態三者的協調發展,其核心思想是在南屯煤礦發展的同時,注意保護煤炭資源和改善礦區環境,使當地經濟保持高質量發展,實現南屯煤礦人與礦區自然環境的協調發展。
經過近50 a的發展,礦區煤炭后備資源嚴重不足的問題已成為南屯煤礦可持續發展和礦區職工關心的問題。如何解決后備資源、發展接續產業、保證礦區平穩轉型一直是南屯煤礦致力解決的頭等大事。結合當前全國部分資源枯竭型煤礦創新發展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南屯煤礦在創新發展中尋求轉型突破,積極探索可持續發展路徑。
南屯煤礦已建礦投產48 a,截至2021年,厚煤層剩余可采儲量1 500萬t,薄煤層剩余可采儲量500萬t。根據2021年計劃年產量200萬t計算,預計南屯煤礦服務年限不足10 a。礦井在冊人數從2019年的8 000人縮減至2021年底的6 144人,地面科室、生產區隊從45個單位精簡至29個單位。南屯煤礦通過實施節支降耗、減人提效、內部市場化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將噸煤成本控制在332.04元/t。目前雖然煤炭行業逐步實現了企穩回升、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但是隨著先進產能進一步釋放、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較快增長、安全環保執法力度加強等因素影響,煤炭市場仍然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在安全生產方面,隨著礦井開采年限延長、采掘活動更趨集中、現場條件更趨復雜、重大災害防治任務艱巨以及采掘推進過程中生產工藝及施工步驟變化大、勞動組織調整大、不連續和非常規狀態作業量增加,給安全管理工作帶來巨大壓力。同時,南屯煤礦作為當地的支柱企業,煤礦從業人員及其家屬約2萬人,南屯煤礦一旦關閉,將對當地經濟發展、就業穩定等產生極大影響。
(1)落實新發展理念不到位。十九大報告指出,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作為資源枯竭型礦井,往往貫徹新發展理念不到位,片面追求短期經濟效益,片面追求有限煤炭產量。雖然煤炭發展給地方政府帶來了巨額財稅收入,但是用來支持礦區可持續發展的資金相對很少,導致煤炭資源開采殆盡后,接續產業發展緩慢,壓縮了礦區的未來發展空間,礦區民生問題凸顯。
(2)資源開發不合理。資源枯竭型煤礦逐漸顯現出一系列負面影響,包括煤礦資源浪費、礦區開發秩序混亂、礦井安全生產形勢嚴峻、礦區生態環境污染嚴重、人力資源利用不合理等,難以保證礦區的可持續發展。南屯煤礦建礦48 a,基礎建設完善,但隨著礦井產量逐年下降、經濟效益不景氣,大量煤礦職工人員外流,同時,煤礦依然存在閑置資源未被充分開發利用的問題。
(3)煤礦體制改革不全面。煤炭行業形勢日趨嚴峻,煤礦體制改革的要求變得越來越緊迫,必要性越來越明顯。資源枯竭型煤礦在內部體制方面,單位組織結構推進可持續發展發揮作用不明顯、體制改革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等問題,嚴重影響了礦區的創新發展。
(4)轉型發展謀劃不及時、不充分。我國煤炭企業正大力推進戰略轉型升級,這是煤礦企業謀求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我國煤炭企業面臨煤炭需求下降、新的產業政策影響、資源利用程度偏低、企業發展后勁不足、環保壓力逐年遞增等問題。同時,資源枯竭型煤礦有的還存在轉型發展理念不能與國內國際市場模式接軌、在轉型發展戰略上未能未雨綢繆等問題。
資源枯竭型煤礦要清楚地認識到當前自身發展現狀和困難,結合新發展理念,制定實施符合煤礦實際的創新發展對策,促使煤礦向可持續發展平穩過渡。以下基于南屯煤礦實際,探索其作為資源枯竭型煤礦進行創新發展的思路舉措。
(1) 轉變思想觀念。南屯煤礦創新發展目前面臨眾多難題,以往南屯煤礦的技術和管理已不再適應當前煤炭行業發展形勢,南屯煤礦要轉變僅依靠煤炭開采謀發展的老思想,樹立延伸煤炭產業或利用礦區現有資源開發新產業的思想觀念,要從只注重經濟效益向注重經濟、生態、社會效益與環境協調發展轉型,從高碳、高排放、低效益向低碳、高循環、高效益方向轉型,最終實現煤礦可持續發展[1-3]。
(2)培育綜合型技術人才。南屯煤礦要引入競爭機制,推進各基層區隊改革,改變職工效率低下的現狀。按照“求穩求實、穩中求進”的總基調,進一步加大后備管理人才、技術人才和技能人才的培養選拔力度,建立后備人才庫。對青年職工、文化程度高的職工制訂重點培養計劃,培養高技能人才;強化“師帶徒”工作機制,發揚技術傳承作用;建立起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轉換的快速通道,為高技能人才創造進步的階梯和機遇。同時,積極發揮“勞模創新工作室”“技師工作站”作用,為各類人才搭建鍛煉成長的平臺;完善競爭上崗選拔機制,拓寬選人用人渠道,形成長效化選人用人新機制,為礦井逆境求生、轉型發展注入隊伍建設的“新活力”,促進南屯煤礦轉型升級發展。
(3)煤礦新產業的接替發展模式。加快南屯煤礦第三產業的轉型發展,如利用南屯煤礦的機修廠、選煤廠、醫院、幼兒園等等進行市場化經營,制定積極的惠民政策,招商引資,加快推進南屯煤礦轉型發展[4]。同時,可以響應國家政策,把閑置廠房、宿舍樓辦成養老服務中心,可以滿足當地社會養老市場的需求,并且也可增加煤礦和當地就業機會和就業崗位,從而降低對煤炭資源的依賴,促進煤礦轉型發展[5]。
(1)加強資源勘探工作,高效開采煤炭資源,實現資源科學開發。實施綠色開采,重點圍繞井下薄煤層、邊角煤、保安煤柱等進行技術開采,實施矸石充填、土地復墾、塌陷治理等環境整治。制定符合南屯煤礦的剩余煤炭資源綠色開采規劃:合理布置有限的工作面;合理進行復采;礦井資源再勘探;優化工作面開采順序;利用新工藝提高采出率等等[6]。
(2)合理配置礦井資源,實現資源優化利用。發揮南屯煤礦內部市場化考核機制和薪酬分配導向作用,用薪酬分配杠桿引導員工向重點崗位、生產崗位流動,消除基層單位人員臃腫、閑置人員多、優秀人才技能得不到充分發揮、職工工作積極性不高等弊端,加快體制改革的步伐。基于現有人才、技術、裝備等資源,推進煤礦資源接續和轉型升級,合理推進補充勘探、勞務外包、技術培訓,積極實施產業轉型,逐步脫離對煤礦的依賴:一是對南屯煤礦選煤廠進行高效對外開發;二是實施南屯煤礦機修廠的大轉型,逐步脫離對煤礦的依賴;三是響應政府政策,利用現有資源,開辦公園式大型養老服務中心等。
(3)調整煤礦發展布局,引導煤礦開發重心轉移。南屯煤礦作為服役近50 a的老礦區,下屬單位多,全面統籌難度大,要克服轉型發展障礙,明確轉型發展方向,制定相應的轉型發展保障措施,實現資源枯竭型煤礦可持續發展,同時減少煤礦職工思想包袱和人員安置的恐慌壓力。結合當前煤礦發展現狀,應當最大限度地延伸產業鏈,在現有資源的基礎上,逐步實現由以煤炭開采為主,向煤炭開采、機械加工制造、煤矸石充填利用、新能源開發等多種產業協調發展,實現資源開發、環境治理和經濟效益的共同發展[7-10]。在南屯煤礦轉型發展的進程中,要同時辯證地處理好煤炭開采與非煤產業格局的關系,保證在一定時期內煤炭基礎產業的地位。南屯煤礦產業轉型是漸變式的,短時間內應繼續保障煤炭的安全生產。同時,綜合利用南屯煤礦的現有資源,積極開發其他產業:一是利用煤矸石制燒結磚和水泥;二是對礦井水進行二次利用;三是利用礦區塌陷區等閑置土地,在一定范圍內推進新能源產業發展;四是要實現南屯煤礦醫院等機構創新獨立發展,減少對煤礦的依賴。
(4)穩步推進技術升級,實現創新安全可持續發展。利用低碳技術保護礦區生態、利用小型機械化實施減人提效、利用智能化系統實施災害防治、利用新能源技術實施礦區農光互補、漁光互補等創新模式[11-12]。
資源枯竭型煤礦面臨諸多困境,但在長期發展中也積累了獨特的企業文化和管理經驗,南屯煤礦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基于煤礦積累的寶貴管理經驗、眾多技術人才,積極采取向內深挖潛力、穩住經營效益,向外開拓市場、謀求轉型發展的發展戰略,努力推進南屯煤礦創新發展。一要全面優化生產布局,合理安排布置生產接續,盡可能減少采煤工作面的搬家倒面對生產的影響,穩定優質煤產量,努力實現提質增收;二要合理推動技術升級,保證煤礦安全綠色可持續發展,有計劃采取小型機械化、智能化、低碳化技術以及發展礦區新能源產業,實現資源開發、環保治理和經濟效益的共同發展;三是完善南屯煤礦定編定員、富余人員分流、煤礦地面單位整合、科室機構改革等機制,以及打通高水平、復合型人才晉升通道,深挖內部潛力;四要積極加強與對外開發的煤礦合作,通過勞務輸出,分流安置人員,實施全員營銷戰略,積極拓展對外市場。根據煤炭產業經濟運行形勢,南屯煤礦要構建由過去煤礦生產經營型向煤礦綜合專業化服務型轉變的創新模式,使南屯煤礦保持活力和競爭力,促進南屯煤礦的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