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峰,馮 雨,張 鵬
(西安理工大學,陜西 西安 710048)
目前,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為核心的科技革命正在推動著全球社會的進步,這也讓我國教育領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國高校思政教育要想尋求更好的發展,必須要牢牢抓住大數據時代所帶來的發展機遇,并對傳統教育模式進行重大創新,從而全面加強高校師生教育的時效性和針對性。
大學生是我國未來社會建設的中堅力量,但由于他們正處在價值觀念即將成型的重要時期,再加上社會閱歷的缺乏,很容易受到互聯網世界的影響[1]。對于大學生來說,互聯網世界是一個相對自由、不受束縛的空間,盡管網絡世界中包含著海量的學習資源,但也充斥著大量的不良信息,一些意志不夠堅定的學生很容易被這些不良信息引入歧途。因此,教師應該正確把握大數據技術和互聯網世界的發展規律,引導學生加強辨別能力,科學利用互聯網。
目前,我國部分高校思政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依然選擇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并沒有充分認識到大數據技術對思政教育的推動作用。同時,由于一些年長的教師缺乏相應的大數據技術應用能力,導致思政教育很難與大數據技術進行深度結合。
大數據技術是一項綜合型較強的科學技術,高校要想將其更好地融入思政教育中,需要很多軟件和硬件設備的支持,同時也離不開教師人才的支撐。但從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并沒有持續保證思政教育工作的投入力度,這導致大數據技術和思政教育的融合工作遲遲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
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高校教師借助大數據技術合理優化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多元化宣傳渠道,這不僅有效擴大了我國思政教育的發展空間,同時還在大數據技術的支持下,讓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更具針對性和時效性。教師通過大數據技術的孕運用,可以有效轉變自身和學生的思政觀念,讓學生在接受課堂思政教育熏陶的同時,在校園互聯網平臺的幫助下,還能再次開展思政學習[2]。由于大數據技術的信息傳播速度較快,這也有效提高了教學效率,真正實現了思政教育目標。同時,大數據技術還可以從根本上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較好的合作觀念,并很好地彌補了傳統教育模式的不足,從而打破思政教育的時間和空間的局限。讓學生隨時隨地都能學習到思政知識。
我國大部分高校開展思政教育主要是為了向我國社會建設輸送更多高品質的優秀人才。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重點關注學生在思想理念方面的變化,并將教學內容和學生未來的就業方向進行緊密結合,從而更好地滿足全體學生的需求和心態變化,最大限度上幫助學生樹立積極正確的價值觀。同時,大數據技術的教育應用,還能加強學生的主觀行為分析,優化教學效果,為我國思政教育領域和總體經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為了實現大數據技術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結合,教師應該注意革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學校應該努力加大對思政教師的培訓力度,通過互聯網培訓、講座和學習等方法,全面加強教師的思政專業素養和大數據教育水平。同時,高校還應該適當擴大年輕教師的聘用比例,讓那些擁有先進大數據教育技術的年輕教師對高校整體教師隊伍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為總體思政教育工作創造更好的條件。另外,高校還應該適當擴大教育投入規模,在現有水平的基礎上,引進更多的信息數字設備,并為廣大思政教師提供更多的文化信息交流機會,通過大數據技術,優化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構建科學完善的思政教育機制,促使高校的思政教育內容更加符合大學生的成長需求和發展需求。值得一提的是,廣大高校的思政教師還應該重點努力提高自身的數據應用意識,發揮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讓教師時刻對數據保持較高的敏感度,確保教師的教師活動可以與學校的信息化發展理念相契合,進一步凈化校園網絡空間,讓每一位高校思政教師都能具備相應的數據收集能力和應用能力。
除了要重視教師隊伍的建設之外,高校還應該在大數據技術的幫助下,構建相應的思政評價和反饋制度,從而讓思政教育活動時刻處在嚴格的控制下,讓教師充分認識到大數據技術在思政教育中的應用價值,并自覺遵守相關的應用規范。高校在構建思政評價反饋制度的過程中,應該秉承統一、規范和完善的原則,對教師在思政教育過程中的一切行為進行有效約束,從而自覺形成一種自上而下、嚴格周密的良好教育氛圍[3]。此外,高校完全可以利用制定的教育評價反饋制度,落實思政教師教育成果的監管和監督工作,讓教師在多方面評價和反饋的過程中,逐步對當前的思政教育工作進行完善,這不僅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還可以讓學生的思政教育水平得到充分保障。
在大數據時代下,傳統思政教育模式已經很難滿足當代大學生和社會人才的實際需求,為了幫助大學生建立積極的思政觀念,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作為高校思政教師,應該靈活運用大數據技術,為學生提供最優質的思政教育服務。首先,教師應該合理運用多媒體設備,開展豐富多彩的思政教育活動,全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思政學習中。同時,教師應該注意將教學內容生活化,拉近知識和學生的距離,進一步與學生建立和諧穩定的課堂互動關系,以此來全面優化學生的學習成果。其次,教師還應該運用大數據技術整合現有的教育資源,并結合自身以往的教學經驗,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基礎,為學生推薦適合他們的互聯網學習平臺,從而有效打破學生的思維局限,充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最后,教師應該在實際教學中為學生開展相應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對思政教育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比如,教師完全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去往敬老院、福利院等社會服務類場所上一節生動的思政課,通過現場講解的方式,讓學生對思政知識產生新的認識和理解,這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原有知識進行鞏固,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政實踐水平。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在大數據時代下,許多信息都是可以共享的,且對所有人開放的。這對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廣大思政教育工作者應該充分結合大數據時代特點,為學生收集更多可以借鑒的思政教育資源,同時做好信息的隱私安全工作,廣大思政教育工作者在搜集學生資料和信息時,一定要注意保護信息安全,避免信息外漏,讓學生的隱私受到威脅。思政工作者必須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和道德,堅決抵制利用職位之便販賣利用學生信息等行為出現,確保學生在安全的信息環境中健康成長,讓數據更好地服務于高校思政教育,幫助思政教師提高工作效率。各大高校應注重教師人才的選拔和培訓,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建立完善的數據分析平臺,進而更好地管理學生的信息,幫助教師做好統計,分析,管理和指導。
總而言之,在大數據時代下發展高校思政教育,相關工作者就要學會利用數據時代的利與弊,不斷地創新教學模式和方法,通過加強教師隊伍素質水平,建立完善的評價和反饋機制,靈活運用大數據技術展開教學,促進教學生活化,切實保障信息安全等方法和手段,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使高校思政教育能夠與時俱進,更加符合時代和學生成長需要,有效地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成長成為三觀正確,思想健康的社會現代化建設的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