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立,王文亮
(山東交通職業學院,山東 濰坊 261206)
目前,教育方面越來越受到政府的重視,這是我國尖層人才培養的源地,因此,想要將我國各個層面的經濟生活發展起來,必須加強高校教育的建設。隨著政府對高校的建設更加重視,思政管理工作也同時備受高校以及政府部門的重視,在網絡環境發展的情況下,思政管理部門也做出了一定的改善,學生對思想政治的學習也向著多樣化發展。現如今高校在對于思政管理方面相當重視,其主要原因是思想政治方面的工作能夠讓高校學生自身的發展更加均衡,避免一些思想誤區。傳統環境下,高校輔導員對于思政管理雖然十分重視,但管理效率卻無法提高。在網絡迅速發展的環境下,學生的學習方式得到了很大的改變,同時,學校中的發布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也不僅僅局限于在課堂中進行問卷調查的方法,通過互聯網的方式,能夠更有效地、更便捷地對問題進行解決以及進行信息的采集。
在互聯網沒有得到廣泛應用時,高校的學生管理方式與現在網絡環境下的管理十分不同。傳統的管理方式大都是由學校組建專門的督導組對學生的日常生活進行監視,以免學生出現違反規定的事項,同時,雖然組建了相應的小組來對學生進行管理,但是效率極其低下,大多數都是靠學生的自覺性來遵守學校的相關規定。這樣的方式不能夠有效達到保證學生安全以及全方面發展的目的。網絡以及計算機數據在得到廣泛應用之后,學校的管理也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校園內的監控設施和手機軟件的簽到等等,對學生時時刻刻的進行監督,教師能夠更便捷的得知學生的具體情況,對學生而言,安全得到了保證,學習也更加方便,對學校而言,學校中的各種事務都能夠由相關的網絡技術來代替,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在統計以及管理上更加便捷,減少了教師的工作量。
網絡是一把雙刃劍,這是網絡技術剛剛研發出來時就已經得到了的結果,雖然已經提示學生對網絡進行一定的防范,但是部分自制力差的學生畢竟抵不住網絡的誘惑,沉迷于手機和電腦游戲不可自拔,這樣過分沉迷于網絡就會占用大把的時間,學習的時間變得微乎其微,同時,過分的沉迷會讓學生活在虛擬的世界中,對學校的相關通知并不知曉,這樣一來,網絡技術就造成了反作用,本來是可以作為促進學生學習的工具,反而拖垮了學生的學習,增加了學校管理的難度。
隨著信息技術更迭和新媒體技術的普及,網絡形式的新媒體信息已為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在我國教育事業步入信息化時代的同時,也為高校學生的管理帶來了挑戰[1]。
在傳統的大學管理中,通常都是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對學生進行一定的限制,這樣的方式大多數都是應用于教師與學生之間,教師接到相應的通知再給學生下達相應的命令讓學生完成,這樣的方式過于煩瑣,反反復復要經過多級的傳輸才能夠完成任務。而在網絡環境下,管理部門就可以直接在計算機上對通知進行下達,學生加入群聊后能夠直接收到管理處下達的通知,這樣的方式更加直接,能夠更有效率地完成布置的任務。同時,通過網絡技術來讓學生對任務進行完成,就有更多的方案來進行這部分的工作。同時,有了網絡技術的方式之后,學校在對學生的管理上不僅僅局限于安全問題,在心理、健康、學習上都有了更便捷的調查方式。
隨著我國社會現代化程度逐漸加深,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得到了很大提升。在網絡環境中,開展高校學生思政管理工作,不僅能夠將高校的管理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同時還能將高校全面從嚴治理,實現有效建設的目標。如何在將高校學生思政管理工作的效果結合網絡化的社會發展背景進行不斷創新,是目前備受關注的問題之一[2]。
在網絡環境下,校園管理中網絡最鮮明的特點就是新媒體的利用,新媒體的使用改變了以往單一的管理方式,學校在對學生的管理上變得更加多樣化,形式更加多樣。學校的管理層面可以利用網絡信息,組建屬于自己學校的網站,同時將想要得到學生的信息調查發布到網站上,學生在收到信息之后能夠及時對問卷以及題目進行處理,如果有的學生在問卷中出現問題,學校可以用實名制的方式找到這位學生,同時對其進行引導與相應的教育。
其次,學生也可以在學校建立的網站上對相關的事務提出建議與改進方法。比如,教師的教學問題、學校的綠化問題、學校的管理問題等等,學生都可以向網站中投稿,并且提出相應的建議。如果教師與管理部門覺得想法是正確的,也可以積極采用學生的建議,更好地建設校園的教育與風氣。
社交網絡為高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辟了一片新的陣地,在社交網絡環境下開展思政工作有助于建立師生雙方的信任基礎,打破時空限制,拉近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距離,促進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實現。
只有空想而不實踐就會永遠像趙括那樣只會紙上談兵而不貼合實際。大學生的心理總有理想豐富的一面,沒有進入社會的他們無法正確認識到工作的實質。在網絡環境下的管理體制之中,學校對學生的社會實踐方面也格外重視。一個單位需要筆試、面試等過程,思政管理中也應對大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進行提高,培養大學生的信息采集能力、自我推薦能力和面試能力。這能夠有效提高學生應試的通過率。同時,切身的工作體驗也十分重要,學校的管理部門可以根據不同的專業設立不同的工作實習部門,給予大學生充分的實習時間,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并同時磨礪學生的意志,讓學生自主選擇工作是否符合自己,從而找到稱心的職業。學生有了切身的實踐體驗,能夠更精準地對將來的職業選擇進行規劃和更靈活地面對將來工作中出現的問題與麻煩。
任何一個組織如果沒有一個專業化的隊伍是不能長久立足的。像企業傳承已久的世襲觀念,一個企業做到百年之后依舊繁榮是很難的。企業的創始人具有豐富的知識儲備、經驗教訓。身經百戰的他很容易使企業走向成功,而過度的歡愉讓企業的下一代繼承人無法獲得足夠的培養和教育從而導致企業的沒落[3]。高校中管理工作也是一樣,沒有一個專業化隊伍的支撐,便是只有一具空殼,徒有其名而無實質用處。想要將高校管理工作將網絡教育政策發揮到其應有的作用而不失其本分,最重要的就是要有高素質且專業能力強的優秀人才。高校應該著重重視管理和管控人才的培養,增加優厚的待遇來留住這些人才[4]。同時,在原有的工作人員中,各部門應當對其進行更加精密的培訓,提高其工作能力、道德修養和職業修養,以此來避免由于人員的疏忽而造成巨大的損失。同時,網絡環境下的管理體制畢竟是剛剛廣泛傳播開來,對教師以及管理工作者是一個很大的考驗。學校可以加強優秀教師的引進,讓精通管理體制和網絡技術的教師,更好地發揮網絡技術的特點,將學校的教育管理體制完善得更好[5]。
總而言之,網絡環境下的思政管理工作對教育的發展十分有益,其不僅對學生的安全進行了保障,同時在學生的學習中,也可以將網絡技術運用進來,利用好網課、資源等,提高自我的學習修養。然而想要做好這一項目,將其作用發揮到極致,必須要做好以上幾點要求,格外重視對優秀專業人才的培養。政府和高校應當聯起手來,建立科學的制度體系。完善各個環節的采購步驟、加強對工作人員的監督。這樣一來,在網絡環境下的思政管理機構的帶動下,我國的教育也將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