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華麗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材料學院,河南 鄭州 450015)
近年來,在人才培養方面高校進行了積極地調整和改革,為了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教學的內容以及教學的模式都在積極應對人才需求形勢的變化。對于高校物理教學而言,物理人才的培養模式需要積極應對企業的需求,相較于其他學科,物理教學又是企業重點選拔的專業之一,學生在應對人才選拔標準的同時會產生一些來自學習和就業方面的壓力,這也成為高校物理教學改革面臨的困境。針對目前高校物理教學的情況分析,教師應在教學理念、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上進行積極的改革,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學習自信為基礎,提高物理教學的效率。
高校物理教學中常見的問題中,學習基礎不夠扎實是部分學生的學習體會,也是教師要面對的教學改革困境之一。物理基礎薄弱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降低學習的自信,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學生的學習難度。相較于其他學科,物理學科自身的難度系數較大,在沒有將高中所掌握的物理知識與大學物理知識做好銜接的情況下,大學物理知識的理論與實踐對學生造成了學習上的壓力。
選用何種教學方式會影響教學的效率,教師在物理課堂上所運用的教學方式決定學生的學習結果,對于高校物理教學而言,教學方式的選用問題也應得到重點關注。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在高校物理教學中,學生大多還是處于被動學習,主要原因在于課堂過度重視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往往處于教學后的環節中,以教師的講解為主,課堂教學沒有將學生作為主體進行[1]。
受傳統教育理念影響,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是課堂的主導者,教學的各個環節以及教學內容都是根據教師的相關設置來實施,過多的主導課堂也會導致課堂環境和氛圍過于沉悶,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因此這也是目前高校物理教學所面臨的一個困境。
現代教育理念視域下的高校物理教學既應讓學生掌握物理課程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同時更應注重提升物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從而有效培養大學生對物理科學知識的興趣,繼而推動其主動探究和發現,使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真正體會物理知識及科學的魅力,從內心真正愛物理愛科學,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興趣和基礎方法,大學物理教學更應注重對學生思想層面的培養和綜合素養的提升。對于大學物理教學手段改革和優化來講,應充分依據大學物理教學內容及特點靈活合理地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和形式。比如,在講解《牛頓第一定律》這一課時,教師只是使用簡單的教學課件陳述性地進行教學,最終很難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師講的累學生還是沒有充分的理解知識。如果能夠通過動畫演示的形式,將牛頓第一定律的全過程生動形象地呈現在學生眼前,并配合相應的音效,這樣的教學效果必將事半功倍[2]。并且學生通過觀看動畫演示隨著教師的講解,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到物理知識的趣味性,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堂當中來,這對大學物理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多媒體創新物理教學方法的同時也要適度的使用多媒體技術,比如在對一些公式教學過程中依然需要教師帶領學生一步一步地推導公式的過程,運用黑板板書的形式讓學生跟隨教師思考公式推導的過程,最終實現對物理公式的深刻理解和記憶。
在高校物理實踐教學中發現很多學生是由于物理基礎知識薄弱,從而導致其物理成績不理想厭學等問題的出現。因此,大學物理教學改革必須注重學生物理基礎知識的教學和培養。對于提高學生物理基礎知識的具體措施,首先通過物理考試的方式對學生物理基礎知識掌握程度進行摸底,并讓學生填寫調查表從而掌握學生高中物理學習的真實情況以及物理學習當中的重難點。其次,可通過設置物理學習小組的形式,將基礎知識好的和基礎知識弱的同學,合理的組成物理學習小組,每個學習小組中都要有物理基礎好、一般和差的學生,教師針對大學物理學習所需要的基礎知識來給各個學習小組布置學習任務,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在組內互幫互助共同發展和提升,用學習小組的方式讓學生們互相取長補短增進交流和互動,教師可給學生指明補習的重點就是牛頓相關定律、靜電場和磁場以及光學和波動等基礎知識;另外可設置一個利用每節課的前五分鐘讓學生輪流當‘輔導老師’的環節,每節課講解一個基礎知識并讓每位學生都有擔任‘輔導老師’的機會,通過這種輪流當小教師的方式讓學生更好地復習和加強物理基礎知識的掌握,為大學物理學習奠定堅實基礎。并且也可以有效調動起學生物理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通過上述方式都能夠有效加強大學生物理基礎知識,培養學生物理學習興趣,并對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以及溝通表達等多方面能力有著良好的鍛煉作用,在加強物理基礎知識的前提下輕松地展開大學物理知識的學習,這樣也讓大學物理教學變得事半功倍,切實提升物理教學有效性。
對以往的大學物理課堂教學來講,很多教師依然采用較為傳統的教學模式,“填鴨式”地向學生灌輸物理定義、概念、理論和公式等知識。一些教師主觀認定一名高水平教師的決定性因素就是其具備的科研能力,大學物理教師很多的精力放到科研課題等方面,反而忽略了物理教學優化改革、物理教學理念及教學方法的更新和學習。在高校物理教學中教師基本都是使用教學課件、學生看課件的方式展開,師生之間缺少有效和良好的互動,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幾乎看不到啟發、思考和探討等情形。對于當前大學物理教學改革來講,必須轉變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充分意識到學生才是物理課堂的主體,物理教師應重新定位自身在物理課堂中的位置,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切實落實“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并充分依據物理教學內容、物理教學學情等靈活合理地做好教學設計,有效激發起學生對大學物理課程的學習興趣,引導其多思考多探討多探究,主動動手操作和實踐親身體會,培養學生善于運用所學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讓學生真正認識到物理學科的重要意義和價值,重塑物理學習觀念,這對于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3]。并且,現代信息技術以及物理課程自身具有較強的操作性和直觀性的特點,教師應充分利用現有的優質條件創新和優化物理教學手段,采用實驗教學、多媒體教學、探究式教學、討論式教學等多種方式切實提升大學物理教學趣味性,讓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切實體會物理學習的樂趣,主動展開思考和探究并有效培養學生思考和創新的意識和能力。比如,在講解《變化的電磁場》這一章相關知識過程中教師就可讓學生展開聯想和思考,此章的知識內容與之前所學的哪些電學知識有關系;在講解《動力學》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汽車氣囊彈出、拳擊手套以及跳水運動的畫面,并讓學生互相展開討論和思考,最終了解其背后的物理原理,從而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學習和理解物理知識,讓物理知識變得更具趣味性,充分體現學生在物理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落實“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高校物理教學改革是促進學生學習效率提升的主要途徑,在培養高素質物理人才以及培養學生專業能力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把學生的能力培養作為教學的重點,課堂教學的所有環節圍繞學生的學習和發展進行,以此構建高效的物理課堂,突破教學困境,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奠定穩固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