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秀
(武山縣交通運輸局,甘肅 天水 741300)
公路建設是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良好的公路不僅可以實現城市之間的有效聯通,還能為各地區間的經濟輸送作出貢獻。而公路養護工作作為保障道路使用狀態、延長使用壽命的重要措施,相關人員應當明確傳統養護方式中存在的弊端,積極開展預防性養護工作,以對影響公路質量的風險因素進行規避,提高農村公路建設水平。
一般而言,工作人員在開展公路養護工作時,往往只對公路的病害問題進行處理,如網裂、坑洞等。而對農村公路來說,相關部門很少對這方面進行資金準備,導致預防性養護在農村公路上的實行較少。近些年,隨著國家對農村建設的重視程度逐漸提升,美麗鄉村建設目標也逐漸得到落實,這使得對公路的建設要求也得到了充分提高。若養護部門僅是在公路出現病害問題時才進行修復,不僅會浪費資金及人力資源,還會給農村公路的后續使用埋下安全隱患。
在這種情況下,預防性公路養護的開展不僅可以改善公路的現狀,延長其使用壽命,還可以有效增強公路的設施功能,降低其損耗率,從而有效提高公路的綜合性能。同時,這也可以減少農村公路在維修上的成本消耗。從實際效果來看,預防性公路養護技術的適用條件相對寬松,如公路、橋梁、隧道等均能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其工作的主要內容為:對路面及路基的基本情況進行檢查,確定公路的條件狀況,遵循“治早治小,及時主動”的工作原則,對公路的養護周期進行明確。同時,工作人員需加強對日常養護的重視,及時采取小修策略,并對維護后的公路狀況進行妥善評價。通過相關研究表明,預防性養護與被動解決問題之間的投資比例為1:5,可見預防性養護的重要性。
首先,施工人員需要對公路的基本條件及使用情況進行調查,如公路表面是否存在裂紋、坑洞等病害。且其還需對公路的基本屬性進行確定,調查周邊環境狀況及車流量等信息。通過這種方式,施工人員能夠為工作周期的確定提供準確的數據基礎,并加強對養護方法的控制,以便于后續養護工作的進行。這對提高農村公路使用效果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當工作周期確定后,工作人員就需要進行養護方案的編制。在此過程中,其首要任務就是對施工現場進行調查,明確土質、環境等信息,從而使公路建設的實際情況得到直觀展現。為后續養護工作的開展提供信息支持。另外,施工單位還需對方案內容進行審核,保證方案的合理性,避免在后續養護過程中出現方案變更的問題,給公路養護效果造成影響。此外,養護人員還需對公路可能發生的病害問題進行預測,并制定相應的預防方案,以推動預防性養護工作的有序進行。
在具體的公路養護過程中,工作人員除了要制定養護方案、確定養護周期外,還需要對農村公路的狀態進行實地調查,切實了解公路的路面特征。同時,其還需要從問題出發對公路狀況進行檢測,以便從小處對公路的使用狀態進行控制,防止其產生過大的病害問題。此外,當有路面病害問題發生時,相關人員需及時進行檢修工作,并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防止類似的問題發生。
相關部門在開展路面養護工作時需加強對管理工作的重視,并結合現場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管理方案,減少車輛超載等問題的發生。通過這種方式,農村公路的使用頻率得到大幅度降低,病害問題得到有效規避。此外,管理部門還需委派專業的養護人員對公路狀況進行定期巡查,當發現問題時及時進行原因分析,并將其上報處理。
在實際的路面行駛過程中,多數農村公路未按照交通部門規定的荷載要求運行,導致車輛超載的現象在公路使用過程中十分嚴重。當車輛載重過大時,車輪會與路面發生摩擦,進而導致路面出現裂縫問題,在這種情況下,一旦路面存在積水,就可能通過裂縫使水深入路基結構中。這不僅增加了路面病害問題的發生風險,還對公路的內部結構造成了損害,很容易使其在使用過程中出現塌陷、漏洞等問題,給農村公路的正常使用造成了阻礙。因此,公路管理部門需針對農村公路的現狀實行預防性養護,對路面裂縫等問題及時進行處理,使其危害程度得到控制,為路基及路面的穩固性提供保障。
另外,由于農村公路的養護水平相對有限,使得管理人員在開展養護工作時往往以灌縫處理作為主要的養護措施。尤其是對于由瀝青材料構成的公路,灌縫作為低成本、高效能的養護措施,已成為多數管理人員在處理農村公路病害問題的第一選擇。但是,當路面裂縫面積較大時,管理部門就不能盲目應用灌縫措施,而要先對裂縫的程度、起因等進行分析,并對該路段實行碎石封層。隨后,管理人員再利用稀漿對路段進行再封層,并在開展養護工作前對路面進行徹底清理。接著,施工人員利用水泥、石灰及水與瀝青混合,攪勻后進行路面鋪設。最后,施工人員需進行霧封層作業。當前多數農村公路在使用一段時間后均會出現裂縫問題,不僅使路面美觀性受到阻礙,還對其結構穩定性造成了影響。為此,施工人員需利用霧封層作業對公路結構進行加固,以在提高路面美觀性的基礎上延長公路的使用壽命。
在開展預防性養護作業的過程中,養護人員還需注重對邊坡狀態的了解,保證邊坡的穩固性,這也是延長公路使用壽命的重要途徑。為達成這一目標,養護人員首先需對邊坡防護網是否存在破損進行檢查,若其存在破損現象,則需及時進行更換,并對其使用性能進行檢測。只有檢測合格后才能繼續進行泥漿砌片作業。此外,施工人員還需根據邊坡的實際情況開展漿砌作業,而不能盲目使用這一方式。只有這樣,邊坡的穩定性才能得到保障,避免公路出現坍塌問題。
現如今,我國交通部門對省線以上的公路建設實現了綠化防護。但在農村公路建設中,由于資金相對有限,使得農村公路的綠化防護工作大多有所欠缺,為此,養護人員可以對農村公路進行土木格植被防護養護作業,這不僅可以解決道路邊坡存在的問題,還能使公路的周邊環境得到改善,減少公路周邊的水土流失問題。另外,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村建設的規模也在不斷擴大,這也給農村的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壞。為此,植被土木格防護手段的應用能夠有效減少水土流失現象發生,使農村公路的運行穩定性得到保障。此外,在開展植被防護工作的過程中,養護人員還需關注病蟲害給農村公路帶來的不良影響。在日常的養護過程中,其需要定期對邊坡周圍的植物進行除蟲撒藥,并適當提高生長條件寬松的植被數量,使水土流失問題得到有效處理,公路路基的穩定性也能得到保障。
在農村公路建設的過程中,隧道及橋梁建設也相對常見。這使得養護人員也需要做好對橋梁、隧道等的養護措施,定期進行病害檢查,發現并解決其中存在的問題,以使其保持良好的使用狀態。另外,養護人員還需注意,應當定期對路面雜物進行清理,提高路面的整潔性。若當橋梁出口存在淤泥過多的情況時,養護部門需立即清除,防止對公路排水系統的穩定運行造成影響。
在農村公路養護過程中,養護人員需注重預防性養護作業的開展,使道路病害問題得到規避。這對延長公路使用壽命,提高公路質量有著重要的作用。為此,本文對預防性公路養護在現代農村公路養護中的應用進行分析,通過對預防性養護施工的流程進行研究,提出了農村公路路面的預防性養護、泥漿砌片養護、植被土木格防護等養護方式,為公路使用效果的提升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