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遠秋
(浙江省仙居縣白塔鎮人民政府,浙江 仙居 317317)
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當前廣大人民群眾回歸自然的愿望越來越強烈,森林旅游消費呈現出迅猛發展的態勢,森林旅游目前已經逐漸成為了生態林業建設的亮點,成為了推動林業發展、營造生態林業、推動生態環境教育的重要著力點。從國家林草局的統計數據來看,我國森林旅游游客總量“十三五”時期已超過了75億人次,社會綜合產值高達6.8萬億元人民幣,其中,2017年就達到了1萬億元人民幣,2019年更是高達1.75萬億元人民幣,雖然2020-2022年受到新冠疫情影響,但是森林旅游疫后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復蘇趨勢,2020年的森林旅游情況就已達到了2019年的八成以上。由此可見,大力發展生態林業、提升森林旅游“附加值”是極為必要的,既符合廣大人民群眾休閑養生的需求,又可推動林區產業結構的優化與調整,還可助力于精準扶貧的全面落實。
森林旅游是指依托森林以及其區域內的各類資源為基礎來開展一系列的旅游活動,包括文化教育、休閑康養、觀光度假等,在同時兼顧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情況下推動生態環境保護與森林資源保護。森林旅游最早是由美國開啟的,其標志性起點是美國政府于1872年批準在懷俄明州建立黃石國家公園,這也是全球首個森林公園。自此之后,在全球各國都先后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森林旅游活動。
縱觀國外,歐洲國家極為推崇森林游憩活動,興建了大量的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等,包括芬蘭努克西奧國家公園(位于艾斯堡市郊)、奧地利維也納森林公園(位于維也納市郊)等;拉丁美洲具有豐富的熱帶雨林森林資源與令人嘆為觀止的自然景觀,拉丁美洲各國依托森林旅游吸引了大量國外游客參觀。非洲各國也大力發展森林旅游,以加蓬為例,該國擁有豐富的原始森林資源,為了推動本國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政府還專門修建了一條可穿越原始森林腹地的火車線路;在亞太地區,包括日本、韓國、澳大利亞、馬來西亞、泰國等在內的許多國家都將森林生態旅游作為國民經濟體系的支柱產業之一。
相比于歐美發達國家,我國森林旅游產業起步要更晚一些,在20世紀80年代才得以開始。黨中央、國務院于1982年批準成立了首個國家森林公園——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總面積為4810公頃,其中,森林覆蓋率高達98%,自此之后,我國森林旅游產業就正式得以啟動,而后,福州國家森林公園、日照海濱國家森林公園、西雙版納原始森林公園、泰山國家森林公園等先后建成,截止到2021年12月31日,我國已建成了3 564個森林公園,其中,國家森林公園就達到了897個。從目前來看,我國各大林業經營單位均緊緊依托當地森林資源特色,因地制宜地來深入開展森林旅游項目,森林旅游現已成為了當地經濟的新增長點。
黨中央、國務院多次強調要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這實質上就是為各地林業事業的可持續性發展指明了行動方向。當前大力發展生態林業,其主要目的在于進一步增強林地的資源利用率與產出率,更好地推動林區的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協調發展,同時兼顧到林業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由此可見,大力發展生態林業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精神的具體行動。
我國森林資源豐富,大力發展生態林業,妥善利用這些林業用地,已經成為了推動林區社會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既有利于林農增收,又有利于林業增效,一舉多得。
大力發展生態林業,可讓森林生態旅游變為可能,通過秉承“尊重自然”“以人為本”的原則可將原本的 “砍樹”經濟逐漸轉變為 “看樹”經濟,由原來的“賣木頭”經濟逐漸轉變為“賣景觀”經濟、“賣生態”經濟。尤其是最近幾年,森林生態旅游產業呈現出升溫趨勢,各地人民政府均大力發展生態林業來推動森林生態旅游,將森林生態旅游作為重點產業來抓,毫不夸張地說,林業產業在一定程度上是被森林生態旅游激活了。
森林旅游實質上是一項專業性較強的工作,需要政府、森林旅游企業、森林旅游經營者、森林旅游從業人員等共同參與其中。立足于政府角度,很多地區的政府都還沒有結合本地實際情況來有針對性地制定出森林旅游發展規劃方案,難以形成政策支持與政策激勵效益。立足于森林旅游企業角度,應該要對森林生態環境的方方面面都要全面了解之后方可開展建設與開發,但森林旅游企業鮮有做到,甚至在開發之前“兩眼一抹黑”,導致出現資源浪費、盲目開發等不良現象。立足于森林旅游經營者角度,大多都還停留在將森林旅游作為賺錢的“短視”心理階段,在經營規劃方面無所作為。立足于森林旅游從業人員角度,專業性較為缺乏,很多森林旅游從業人員都沒有接受過專業性培訓與教育,難以符合當前森林旅游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從目前來看,森林旅游產品還是以大眾觀光產品為主,很多森林旅游景點所推出的森林旅游產品“大同小異”,難以有效地展示出森林旅游資源的文化內涵、歷史韻味、運動體驗等特點,也沒有將當地特色進行深入挖掘。究其原因還是在于:思想觀念有所局限、投入資金有限,導致森林旅游產品開發相對單一。與此同時,絕大多數的森林旅游景區以觀賞為主要目的,雖然森林資源豐富,但是嚴重缺乏參與性強的體驗類旅游產品,難以產生旅游品牌效應,很容易會讓游客產生“心理疲勞”,難于讓游客從內心深處來真正認可,必然會導致難以開展重復消費、多次消費。
森林旅游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法律法規作為支撐。雖然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在2013 年4月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對于進一步深化旅游業改革、推動旅游產業發展提供了法律“沃土”,但并未對森林旅游作過多的規定,而《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等雖對違法行為懲罰措施及法律責任歸屬等進行了規定,但不明確、不具體,再加上多頭管理現象嚴重,而多頭管理又必然會出現各個部門職責范圍劃分模糊、管理權限不清晰等情況,嚴重缺乏執行力,
森林旅游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科學發展規劃的制定與完善,務必要防止出現重復建設、盲目開發的情況,也絕對不能出現以破壞森林資源的方式來獲得經濟效益的情況,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只有制定出科學發展規劃,才能夠讓森林旅游穩步、有序地推進。首先,要結合本地實際情況來制定森林旅游開發規劃方案,既要對轄區內的各種森林旅游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又要凸顯出當地森林旅游景觀特色。其次,制定森林旅游原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措施,避免森林旅游活動影響到原生態環境。森林旅游要堅定不移地保持“保護第一”原則,不能為了發展經濟效益而犧牲生態林業的發展,也不能過度消耗寶貴的森林旅游資源。
再次,開展人才培養規劃。“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才是實現森林旅游可持續發展的首要因素,森林旅游從業人員需要擁有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立足于宏觀層面,要了解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思維科學等學科知識;立足于微觀層面,要與游客的個性化需求緊密契合,對林學、導游學、行為科學等領域知識有所涉獵,在寬度和深度等方面不斷拓寬知識面,并且還要在實際工作中有效應用所學知識,讓知識轉變為能力,當然,人才培養規劃離不開后續的培養,可通過定期開展專業知識培訓、選派優秀人才去高校學習等方式來培養出一大批優秀人才。
森林旅游特色是一個地區森林資源的“亮點”,也是吸引廣大游客來林區參觀的關鍵,而森林旅游特色通常需要獨具魅力的產品設計來作為支撐。以浙江仙居縣為例,該縣位于浙江省東南部山區地帶,屬于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生態環境極為良好,可謂四季分明、氣候溫和,無論是水資源,還是光資源,亦或者熱資源均是極為充沛的,再加上獨具特色的“八山一水一分田”土地構成,目前全境的森林覆蓋率已經達到了77.9%,特別適合森林生態旅游產業的發展。近年來,仙居縣全力打造狀態旅游強縣,擁有“兼有天臺之幽深、雁蕩之奇崛”的神仙居景區,以及“集奇、險、清、幽于一體”仙居風景名勝區等旅游資源,自然很有必要展現旅游產品的仙居地方特色,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展現:
一方面,要因地制宜來挖掘出富有仙居文化特色、地域特色的森林旅游產品,重點開發出仙居縣森林旅游特色線路、設計出仙居縣森林旅游活動,切實提高森林旅游的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仙居縣的森林旅游資源特色,特別是仙居縣淡竹鄉擁有極為珍貴的森林資源,該鄉境內有朱沙坑原始森林景區和俞坑常綠闊葉林保護區,總面積達到30~40平方公里,其中,朱沙坑原始森林景區內有著令人驚嘆的瀑布景觀與茂盛的常綠闊葉林;俞坑常綠闊葉林保護區有1440種維管植物,其中,有7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多種國家一級、二級保護野生植物,以及260種脊椎動物,被植物學專家稱贊為罕見的天然植物博物館。
此外,還要以仙居縣的文化內涵、生態資源為依托來開發獨具特色的旅游工藝品、旅游紀念品,并且還要將森林特色資源有效地融入到娛樂、飲食、購物、游覽等多個方面,切實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向廣大游客充分展現出森林旅游的多元性,從而推動森林旅游實現可持續發展。當然,森林旅游產業屬于典型的形象產業,森林旅游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那么就離不開宣傳。
正所謂“品牌就是效益”,仙居縣在發展森林旅游產業時,務必要以市場為導向,通過多種方式來向社會各界全面宣傳當地的森林旅游信息,與國內知名的旅游企業合作開展一系列的森林旅游活動,長期堅持,必然可培育出較佳的森林旅游市場。
目前森林旅游還尚處于法律體系不太健全的狀態,較易出現生態環境被危害、森林資源被破壞的情況,所以,很有必要建立健全制度保障體系來為森林旅游的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包括明確森林旅游的物價標準、參與森林旅游的游客安全保護、可允許的森林旅游資源影響程度等,要讓法律法規要富有較強的可執行性,“以法治游”“以法興游”業已成為了新時期大力發展生態林業。提升森林旅游“附加值”的重要舉措。當然,任何規章制度的執行,均需要行之有效的監督體系作為支撐,而監督體系又可分為公眾監督體系與政府監督體系,公眾監督體系是指要讓公眾參與到日常監督之中,提出“真知灼見”;政府監督體系是指要嚴格執法、人性執法,且專門組建專門機構來垂直管理,防止出現多頭管理現象。
森林旅游始終應該秉承“促使生態林業發展”“實現森林資源的永續利用”為根本目標,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都會立足于美麗中國、美麗鄉村來切實增強森林旅游發展水平,最大限度地將自然資源的多種功能進行發揮,全面促進森林旅游質量的提高,也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富有獨特性的森林旅游產品,進而推動森林旅游事業的有序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