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津鵬
(浙江環龍環境保護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12)
2017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鼓勵培育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在全國掀起了對全過程工程咨詢的探索與實踐熱潮。2019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聯合印發了《關于推進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優化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的市場環境,鼓勵多種形式的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市場化發展。
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體系代表了一種全新的工程思維方式與工程管理方式,將原有的投資咨詢、招標代理、勘察、設計、監理、造價、項目管理等相對分散的工程咨詢服務業態進一步整合,以增強工程建設過程的協同性,幫助建設單位提高建設效率、節約建設資金。
環境保護作為我國的基本國策,貫穿于建設項目的全過程。而現有的建設項目環境管理運行模式,是將環境監測、環境影響評價、環境監理、環保工程設計及施工、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竣工環保驗收等環境服務業態,由建設單位分別進行委托、協調實施。隨著2018年環境影響評價法的修正,以及其他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的修正更新,建設單位在建設項目中逐漸承擔起了更多的環境保護主體責任。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逐步加快,建設項目大量涌現,與之相應的環境咨詢服務需求也隨之激增。建設單位效率意識的加強,以及對綜合性、跨階段、一體化的環境咨詢服務需求,與現有的環境服務業態獨立委托的實施模式之間的矛盾逐漸體現。隨著全過程工程咨詢模式的大量運用,工程咨詢服務效率已經大大提升,此時迫切需要將建設項目生命周期全過程相應的環境服務業態進行整合,以提高環境咨詢的服務效率。全過程工程咨詢的下一步,必然是全過程環境咨詢。
本文以公路建設項目為例,研究全過程環境咨詢服務體系在公路建設項目中的實踐應用。
公路是促進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公路建設項目具有規模大、周期長、環境影響持久等特征,對公路建設項目生命周期全過程實施環境管理,是公路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的重要內容。
公路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主要分為施工期和運營期兩個時期。公路建設項目屬于生態影響類項目,施工期的環境問題主要表現為生態破壞,對環境的影響程度取決于公路等級,高速公路及一級公路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較大,普通道路的影響相對較小。另外,施工期的占地問題、施工機械的運行、施工人員臨時集中式工作和生活也會對環境帶來一定影響。運營期的環境問題主要表現為公路對沿線居民的生活環境造成影響,如噪聲、振動、機動車廢氣造成的空氣污染、服務區污水及路面徑流對水環境的影響等。
隨著2017年7月國務院對《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的修訂,生態環境及交通運輸等部門對公路建設項目提出了一系列的規范性措施。但現有的標準規范和技術導則都是對公路建設項目的某一個環節進行規范,如施工期、運營期等,缺少一個完整的全過程環境影響技術體系,來對公路建設項目整個生命周期進行管理和評價,從包含公路規劃在內的全過程角度整體考慮公路建設項目對環境的影響情況。
建設項目全過程環境咨詢的責任主體,可以由一家具有綜合能力的環境咨詢單位擔任,也可由多家具備環境監測、環境影響評價、環境監理、環境工程設計資質及能力的單位采取聯合經營、并購重組等方式擔任。
全過程環境咨詢單位由多家單位聯合經營時,各單位應滿足其經營資質,并承擔相應責任。全過程環境咨詢的牽頭單位對建設單位負責,建設單位對全過程環境咨詢的成果和結論負責。
由全過程環境咨詢單位委派,或由建設單位指定具有相關資質和能力為建設項目提供全過程環境咨詢的總負責人,擔任環境總咨詢師。在環境總咨詢師領導下,由具備相應資質和能力的專業人士作為專業咨詢師,擔任相應專業的環境咨詢工作。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專業或資質: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勘察設計注冊環保工程師、環境監測工程師、環境監理師等。環境總咨詢師與各參與方關系見圖1。
全過程環境咨詢服務體系的建立,是將現有分散委托的服務業態,整合成為涵蓋“監測——評價——治理”建設項目生命周期全過程的服務業態。在此體系之下,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參與人劃分為以下三方:3.3.1建設單位;3.3.2環保工程施工單位或環保設備供應單位;3.3.3全過程環境咨詢單位。
不同于現有的“環保管家”服務,在公路建設項目中,全過程環境咨詢涵蓋項目建設前期、建設期以及運營期等生命周期全過程。其中,項目建設前期包括規劃階段、決策階段和設計階段;項目建設期包括施工階段和竣工階段。
一般來說,公路建設要經歷五個重要環節,即:規劃布局、項目可行性研究(決策)、項目設計、施工、運營。實質性的環境影響是在施工和運營過程中產生的,但環境影響的性質、范圍和深度等主要是由前三個環節所決定的?,F就全過程環境咨詢在各階段的實施過程分析如下。
規劃階段的環境咨詢服務對象主要為規劃編制機構。根據《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規劃編制機關應當在規劃編制過程中,對規劃組織開展環境影響評價。其中,國道網、省道網及設區的市級交通規劃應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
公路規劃階段將決定的相關內容主要有:公路建設規模、功能、布局、項目建設時序等。公路規劃環境影響評價,需尊重上層位的規劃對本規劃項目位置、發展方向、目標和功能的定位,保持評價深度與規劃內容相一致,重視對規劃環境影響的尺度分析及對宏觀影響的識別與評價,重視對規劃控制對策的研究,從源頭減輕規劃項目開發的環境影響。
在評價過程中,應識別重要環境敏感點,并重點分析公路規劃對土地資源、水環境、聲環境、環境空氣的影響,以及相關規劃的協調性分析。公路規劃項目中應識別的環境保護目標包含:4.1.1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地、海洋特別保護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4.1.2生態保護紅線管控范圍,永久基本農田、基本草原、自然公園(森林公園、地質公園、海洋公園等)、重要濕地、天然林,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棲息地,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生長繁殖地,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產卵場、索餌場、越冬場和洄游通道,天然漁場,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和重點治理區、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封閉及半封閉海域;4.1.3以居住、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辦公為主要功能的區域,以及文物保護單位。最終達到減少資源消耗、協調好規劃項目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控制污染物排放、促進區域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降低環境風險,維護生態安全的目的。
在確定評價范圍時,環境空氣、聲環境、生態環境的影響主要考慮規劃公路中心線兩側200m以內的帶狀區域,地表水環境的影響主要考慮規劃公路所跨越的地表水體。在評價期間,同步開展環境現狀調查及監測,并開展規劃實施影響預測分析,提出污染治理措施。常用的措施主要有:4.1.1生態保護:施工期路基綠化、臨時堆場選擇、施工后期土地整治、復墾及綠化;營運期路堤綠化護坡、隧道口生態修復等。4.1.2噪聲控制:施工期選用低噪聲施工機械及工藝、優化高噪聲作業時間;營運期選用低噪聲路面材料、低縱坡比,盡量避開公路邊界200m內的居住區、學校、醫院等敏感建筑物,無法有效避開時加裝隔聲屏障。4.1.3環境空氣保護:施工期落實施工機械和運輸道路的粉塵抑制措施、瀝青和灰土的集中拌合及其廢氣處理;營運期做好公路沿線綠化。4.1.4水環境污染防治:施工期廢水集中收集處理;營運期在跨越飲用水源保護區水體的橋梁兩端設置沉淀池收集初期雨水并以管道引至保護區范圍以外排放,避免排入飲用水源;同時落實落實危險品運輸風險防范和應急措施,避免危險品運輸事故污染附近水體。公路規劃環評報告的章節包含:規劃分析、現狀調查與評價、環境影響識別與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規劃方案綜合論證和優化調整建議、環境影響減緩對策和措施、規劃所包含建設項目環評要求、環境影響跟蹤評價計劃、公眾參與、環評結論等內容。規劃環評文件編制的同時,落實公眾參與、環評公示和跟蹤評價等內容。規劃階段的環境咨詢由環境監測工程師、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等專業咨詢師共同完成。
在公路項目決策階段中,根據具體公路建設項目的情況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等級公路中,新建30公里(不含)以上的二級及以上等級公路,新建涉及環境敏感區的二級及以上等級公路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配套設施,不涉及環境敏感區的三、四級公路編制環境影響登記表;其他等級公路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城市道路中,新建快速路、主干路,城市橋梁、隧道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其他城市道路編制環境影響登記表。決策階段的環境咨詢主要分析并預測公路建設項目施工期和運營期的環境影響,以及與規劃環評的符合性,并同步開展環境現狀調查及監測。
公路建設項目環評報告的章節包含:評價因子、評價等級、評價范圍等的確定,建設項目工程分析、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環境保護措施及可行性論證、環境影響經濟損益分析、環境管理與監測計劃、環評結論等內容。根據《關于加強規劃環境影響評價與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聯動工作的意見》,對符合規劃環評的建設項目,其環評文件可按規劃環評意見進行簡化。決策階段的環境咨詢由環境監測工程師、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等專業咨詢師共同完成。
在公路設計階段,建設項目需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與公路主體工程同時設計。主要包含生態保護、噪聲防護、環境敏感區橋面徑流收集處理、高速公路服務區污水處理等措施的工程設計。防治效果應符合項目所在地“三線一單”及環境保護目標的環境要求。本階段由環境監測工程師、環保工程設計工程師共同完成。
在公路施工階段,建設項目需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與公路主體工程同時施工,并對施工過程中產生的生態破壞,及廢水、廢氣、噪聲、固廢等環境污染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施工過程引入施工期環境監測及環境監理,以確保公路建設項目施工符合環境標準要求。本階段由環境監測工程師、環境監理工程師共同完成。
在公路竣工階段,建設項目需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與公路主體工程同時投產使用。本階段由建設單位作為責任主體,全過程環境咨詢單位提供全程支持,啟動對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的竣工環保驗收,同時公開相關信息,接受社會監督。本階段的環境咨詢由環境監測工程師、竣工環保驗收工程師共同完成。
在公路運營階段,主要考慮對沿線生態系統的干擾,以及運營期噪聲振動、地表水、大氣、固體廢棄物、危化品運輸泄漏的污染情況。本階段對相應的運輸路段編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并在沿線區(縣)級生態環境部門備案。同時加強運營期的環境管理,定期開展運營期環境質量監測。公路建設項目后期若發生變動,屬于重大變更的,重新報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
構建以設區市或省為單位的“公路環境信息模型”,將公路建設項目從規劃到運營全過程中涉及的環境數據,如屬地環境政策、環境“三線一單”、現狀監測數據、公路建設內容、環境影響預測模型及預測結果、環保措施,以及公路施工和運營中實際的環境數據進行集成,構建市級或省級的公路環境大數據,以公路網為單位進行聯動。之后每新規劃一條公路,均可在現有的“公路環境信息模型”中進行模擬分析和預測,以指導該規劃公路環境容量占用情況的分析和公路選線,并在該公路的建設過程中不斷地完善“公路環境信息模型”,供交通運輸和生態環境管理部門政策制定和監管,以及公路建設單位的項目決策提供依據。
公路建設項目全過程環境咨詢是一種全新的服務體系,也是對環境管理模式的一種全新探索。其重點在于政策引導、市場培育以及對復合型環境咨詢人才的培養。該體系的實施將顯著提高公路建設中的環境咨詢服務效率,將環境咨詢進一步服務于經濟建設,同時也對我國環境管理發展與進步起到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