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加友
(河南省淮濱縣張莊鄉農業農村服務中心,河南 淮濱 464432)
農業是我國的第一大產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有至關重要的地位,隨著農業經濟的競爭日益激烈,加強農業技術推廣成為了各地提升綜合競爭力的關鍵。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后這種現象更為明顯,農業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困境。在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中,農業生產方面取得了很大進步。農技推廣是農業推廣工作的基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建立農技推廣體系,是發展農業的必然要求。現階段,基層農技推廣的現狀不容樂觀,要想實現農業的增產增收目標,以農民為中心,以農村發展為目的,進行農業技術推廣內容的補充、推廣方案的設計、推廣策略的實施,就顯得至關重要。我們必須清楚,努力做好了科技培訓、示范指導、推廣服務等工作,農業生產才能體現出它的公益性職能,給農業經濟效益的穩定增長創造更多的有利條件,徹底改善管理體制不順、運行機制不活等弊端。要提高農業競爭力,實現農業現代化,必須大力推廣農業技術,實現農業增效,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現代農業的首要任務是加快農業技術的普及。只有加快農業技術普及,最新的科技成果才能轉化為農村的生產力。就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而言,我國農業技術推廣仍存在困難。為適應新形勢下農業發展的實際需要,通過分析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現狀,尋找適合當今社會農業技術推廣的思路,推動農業新技術的推廣。
過去,我國不太重視基層農業技術的普及,忽視了對基層農業技術人員的培訓。據統計,目前基層農技推廣隊伍存在著嚴重的老齡化現象。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隊伍中有許多50歲以上的人,但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許多基層農業技術人員未能及時學習相關知識,導致基層農業技術人員的能力不能適應現代農業的發展,不能用現代科學技術指導農業生產過程。基層農業技術團隊的人員不能及時更新,甚至雇傭的人員也經常被抽調。在農業技術推廣活動中,由于不清楚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是市場行為還是公共職責,農業技術人員開展推廣工作很困難,在完成項目指標和無法強行推進之間進退兩難。基層農業技術人員數量少,工作量大,與從業人員不合理匹配,進一步增加了工作難度。因此,基層農技隊伍的人才短缺問題亟待解決。缺乏專家指導,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效果不理想,嚴重阻礙了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的發展。
資金是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的基礎。只有在資金充足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地開展相關工作,先進設備和技術的推廣和應用需要大量資金。相應的財政撥款相對有限,資金短缺現象普遍,難以支撐相關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農業技術推廣資金的管理也存在一些問題。市政管理水平不高,預算管理不到位,資金監管不足。有限的資金沒有得到充分有效地利用,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的高水平發展。各地農業基礎技術推廣資金投入不平衡。在財政狀況較好的地區,基層農業技術推廣資金基本有保障,但財政狀況較差的地區,資金得不到保障,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很難開展。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是國家全額財政撥款的公益性機構,但對基層農技的財政投入有限,許多基層農業技術工作存在嚴重的財政問題。推廣費用沒有得到解決,基層農技人員沒有得到及時培訓,更新相關知識和經驗不足,導致許多基層農技人員的專業素質較差,不利于基層農技建設。福利保障不足,基層農業技術人員積極性不高。農業機械設備陳舊,基層農業技術推廣試點質量低,阻礙農業技術更新,不利于農業事業發展。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推進和農業結構調整傳統農業受到了來自國際國內市場的沖擊,農技推廣工作作為農業發展的主要手段也受到不同程度削弱,縣鄉兩級在領導力量、工作安排、任務目標、方式方法上都同以前有較大幅度的調整,部門之間、上下之間聯系減少,相關活動開展不多,普遍對農技推廣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認識不足,重視不夠,未能正確處理好農業生產發展與農技推廣工作相互依存的關系。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對象主要是老年人和婦女。受傳統觀念影響,他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不足,繼續采用傳統的耕作方式。由于知識和文化水平較低,許多農民擔心成本和預期收益,不愿花錢購買農業機械。一些農民愿意接受新技術,但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也很難掌握新技術。因此,農民在接受和學習新技術方面有很大困難。
基層農業技術人員結構不好,基礎知識不扎實。同時,一些農業技術人員專業知識掌握不足,對新技術、新模式認識不足,思想重視不夠。一些農業技術人員不重視信息化建設,存在信息準備和應用使用的應對心理,導致信息系統不準確,應用滲透率低。為保證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的實效性,需要高素質的農業技術人員打好基礎。農民整體素質較低,缺乏現代化和工業化發展意識,文化素質不高,對先進農業技術的理解和掌握明顯不足。只有一些少數優秀的農業技術人員深入基層進行推廣、培訓、指導、示范和監督,不能有效地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目前基層農技人員數量有限,人員隊伍整體綜合素質參差不齊。部分農業技術人員專業知識基礎差,對先進技術和設備缺乏掌握,缺乏農業生產實踐經驗,組織能力、管理能力、宣傳能力、教育能力、溝通能力差,解決問題能力弱,無法有效勝任本職工作,影響農技推廣的高效發展。
對農業技術人員進行有效管理,充分發揮其潛力,調動其積極性,增強團隊凝聚力;可以促進農業技術推廣的質量發展。然而,目前基層農業技術人員的管理水平較低,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問題。如管理體制不健全、績效考核機制不健全、監督不嚴、福利待遇差、激勵機制不足等,難以有效開展相應的管理工作,嚴重影響了農業技術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積極性,農業技術人員的作用和潛力難以充分發揮。
農業技術人員要繼續加強農業技術學習和專業學習。要以高度的責任感和奉獻精神,以服務農業和農村發展為己任,學習農業知識,注重提高自身業務能力,努力向農民傳授先進的農業理論知識和栽培、植保、土壤、肥料等相關農業生產技術。通過農業技術指導服務,不斷提高農民的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為基層農業和農村發展奠定基礎。同時,要培養為群眾提供優質服務的農業技術推廣人才,積極引進國外優秀人才,提高農業技術指導人員對新知識的應用能力,保證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的順利開展,逐步把農業技術推廣提高到新的水平。農業技術人員要廣泛運用農業技術進行推廣應用。項目實施單位應當對農業技術人員進行應用軟件使用培訓,指導農業技術人員發布應用軟件信息,提高農業信息化普及率。
資金直接影響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的服務能力。各級政府要加大對基層農業技術推廣資金的投入。資金可以解決服務設備和農業技術推廣方面的一些問題,促進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順利開展。
2.2.1 在政府預算方面,財政部門應合理考慮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所需的藥品資金,確保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活動資金充足。隨著政府財政收入逐年增加,基層農業技術推廣資金也應逐步增加。財政部門的預算要自覺向基層農業科技工作傾斜。為了有效推廣農業新技術,政府必須投入適當的商業推廣費用。
2.2.2 設立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專項資金,用于培訓基層農業技術人員,作為基層農業技術工作的示范和示范保障資金。只有把資金合理用于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才能提高基層農業技術工作的效率。
2.2.3 制定相應的基層農業技術人員掛牌制度。對在基層從事優秀農業技術工作的職工,給予物質和精神獎勵。物質獎勵是最直觀的獎勵方式,可以直接激發基層農業技術人員的工作積極性,鼓勵其他人員向優秀員工學習,帶動整個基層農業技術工作的良好氛圍。
隨著經濟的發展,適當提高基層農業技術人員的工資水平,對專業水平高的農業技術人員給予優惠待遇,引進專業人員為基層農業技術工作注入新鮮血液。鼓勵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部門創建實體,并對實體給予相應的資金支持。比如減稅以促進其經濟發展。只有給予足夠的資金保障,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才能跟上現代社會的步伐,實現我國農業科學的可持續發展。
2.3.1 要確保隊伍實力。要求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始終堅守自己的職責,認真負責地工作。鼓勵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做好工作,培養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高度責任感,建設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隊伍骨干。
2.3.2 應該改進人事隊伍。在人員配備不足和部分人員下崗的情況下,應及時向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隊伍注入新的力量。要通過定向就業、三支一扶等方式引進優秀人才,為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隊伍提供堅強的后備力量。在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隊伍中,形成年齡多元化、素質高的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隊伍。
2.3.3 提高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業務素質。基層農技人員根據當前農業發展情況,通過自學更新知識,開闊視野,掌握相應的農業技術,積累豐富的知識和經驗,有針對性地指導農民解決問題,并通過定期的基層農業技術教育活動了解相關專業知識。基層農業技術人員在深入了解和掌握使用新的生產技術和規范后,可以向農民講解,使農民更順利地學習農業技術知識,提高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認可度,實現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順利進行。
積極培育示范能力強的新型示范主體,在新型示范主體的選擇上,要注意對農業生產能力強、愿意帶動農民種植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領導,通過新品種、新技術展示、技術交流、現場參觀等措施,增強示范主體的自主開發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擴大技術推廣范圍。農業技術人員和農業技術指導專家要充分利用各種服務渠道,注重培養具有較強示范帶動能力的經營主體。通過上門交付技術和不定期現場培訓,對農業科技示范課題和輻射帶動戶開展各種技術培訓,及時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各種困難,細化技術指導措施。同時,加強媒體宣傳,網絡、廣播、電視充分利用報紙等媒體,廣泛宣傳推廣農業技術,讓更多農民了解農業主要推廣技術的先進性,實現農業產業發展目標與農民增收意愿的有效對接。
要充分發揮“專家+企業+農戶”的技術服務平臺,科技下鄉,突破農業科技入戶的最后一公里。在高效種植養殖業中,通過對提高質量、提高效率、防治病蟲害、綠色、節水、節肥等農業技術環節進行分類,制定技術路線模型,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相關技術咨詢服務。在農業生產的關鍵時期,幫助新的經營主體制定生產技術計劃,提供品種選擇和配套技術應用服務。在病蟲害發生期間為新的農業管理實體提供技術指導。提供收獲時作物儲存和干燥的建議。專家組致力于解決農業支持一體化模式,向示范主體傳授簡單易學的農業技術和防災標準化生產技術,向示范主體發送農業投入品供應、農產品供求等信息,提高示范主體和周邊農民的自主開發能力。
政府繼續加強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把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成果。但是,要依靠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實現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成果,還需要多方力量和共同合作。只有統籌兼顧、協調配合,才能使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工作達到最質量水平。
2.6.1 要發揮農業技術人員的主導作用。農業技術人員首先要建立新技術示范基地,向農民展示農業新技術,讓農民看到農業新技術帶來的高效益,激發農民學習新技術的積極性,教會農民使用新技術的步驟。通過這種良性循環,有利于農民更快地接受新技術,改變過去的刻板印象。
2.6.2 要深入了解農民。中國許多農民文化素質低下,缺乏相應的知識和技能。要根據農民的實際情況進行推廣。因此,我們應該加強對農民的知識和技能教育,最大限度地提高農民的科技素質。根據農民的具體情況,合理設置教育方法。農民文化素質較低,在教育上,要通過實踐技能培訓和現場直接示范的方式,讓農民直觀地了解新技術。掌握農民的特點,可以激發農民接受新技術教育的積極性,更快地學習新技術。基層農業技術人員也要深入農業工作,了解當地農業發展現狀和特點,直接到地面進行技術指導。農民在學習新技術時,不僅要保持知識水平,還要確保所有農民都能受益。
從總體上看,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是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動力。要加強實踐,提高普及水平。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加強基層農技技術,準確把握當地農業發展的實際情況。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在農業經營過程中應更加重視農業技術推廣。在完善現有農業技術推廣服務模式、分析農業技術推廣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加強推廣隊伍建設等合理化建議,推進農業科技推廣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從多方面綜合考慮,合理制定相應的農業發展規劃和農業技術推廣計劃。并從政策支持、項目建設、人才支持、資金支持、服務支持等方面探索相應的可行措施,不斷提高推廣質量,為農業現代化和產業化發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