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粉花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區白石江街道經濟管理服務中心,云南 曲靖 655000)
麒麟區位于云南省東北部,滇東高原中部,南盤江上游,總人口99余萬人,土地總面積1544.02 k㎡,林業用地面積80114.3896hm2,占土地總面積51.89%,森林面積74119.4498hm2,森林覆蓋率48%。
據統計,2010年至今,共發生森林草原火災9起,火場面積159.33hm2,受害森林面積95.63hm2,林木損失4768立方米。近年來,持續高溫干旱等罕見異常天氣時有發生,森林草原防滅火形勢更加嚴峻。
1.1 2010年,遭遇50年一遇的旱災天氣,2010年2月初到5月中旬,連續100多天無有效降水,森林火險等級居高不下,空氣干燥,植被干枯,山火易發。如:東山鎮石頭寨“3.07”森林火災,歷時5個多小時才撲滅。
1.2 2021年1月份以來,氣溫較歷年均值略高,降水較歷年同期均值偏少,森林火險氣象等級總趨勢偏高,出現4~5級高危森林火險氣象,山火易發。如:瀟湘街道廖郭公園“3.30”森林火災,地表火、樹干火、樹冠火混合發生,4小時才撲滅。
據統計,麒麟區森林草原火災的發生,99%是因為違規用火所導致。
2.1 氣候比較異常。因近年來氣候異常,氣溫偏高,降雨偏少,導致植被干枯,林內可燃物增多,火險等級居高不下。
2.2 物候條件不利。全區大部分林區林分結構以云南松、華山松等針葉林為主,林分結構單一易燃,隨著森林管護力度加大,特別是連續大旱,林下枯枝落葉和雜草持續積累,林區可燃物增多,火險等級進一步增高。
2.3 防火意識不強。由于連續多年沒有發生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災,一些干部群眾對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有所松懈,存在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部分鎮(街道)和區直部門對機構改革后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認識不到位。
2.4 野外火源難控。進入林區從事生產經營和旅游觀光的人員增多,火源管理和監控難度加大。同時,入冬后,燒荒積肥等違規生產性用火、野炊吸煙等違規生活性用火、燃放煙花爆竹等慶典用火、上墳燒紙等祭祀用火交織在一起,增大了野外火源管理的難度。
2.5 設施投入不足。基礎設施滯后,防火通訊、交通運輸、撲火機具、物資儲備投入經費少,與森林草原火災應急撲救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麒麟區森林大部分都山高坡陡,地形復雜,植物茂盛,一旦發生火災,人工撲救難以實施。如2010年東山鎮石頭寨“3.07”森林火災,屬地表火,山林蓄禁多年,林密,山頭無路,無法接近火點,給撲救工作帶來很大困難。據統計,這次火災共出動救災大隊、民兵、林業以及東山鎮干部群眾共2970余人,通過近5個小時的奮力撲救,山火才徹底撲滅。
2.6 隊伍力量不夠。春節期間,干部職工大部分都放假,群眾忙于走親訪友,除林草系統干部職工取消休假堅守崗位外,鎮(街道)、村委會(社區)、村組防火責任到人很難落實。一旦發生火災,撲火應急隊伍很難召集起來。撲火隊員待遇偏低,隊員招收較為困難,人員流動性大,隊伍穩定性差,戰斗力受到影響。
3.1 科學整合資源,理順職能職責。把區林草局的森林草原防滅火辦公室整合到區應急管理局,由區應急管理局承擔森林草原火災撲救工作及防火指揮部日常工作。區林草局負責落實防災減災規劃相關要求,組織開展防火宣傳教育,指導防火巡護、火源管理、防火設施建設等工作。同時還需要做好網絡基礎建設,讓職工了解日常巡護的任務,掌握預警程序和知識,熟悉管護范圍和樣地,并在日常巡護、火情監測等方面下功夫,使森林草原防火工作能夠實現規范化和單元化,進而使得職能能夠得到充分明確。與此同時,所有消防設備都要進行一次檢修,確保人員、設備、消防車輛時刻保持完好,以此為后續的應急救援工作提供基礎保障。
3.2 抓好宣傳教育,增強防火意識。以“12月份森林防火宣傳月”活動為契機,開展森林草原防滅火知識宣傳,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以防火戶主責任書入戶、學校“五個一”等傳統宣傳方法,喚醒意識、主動防控,讓森林草原火災的危害性、火源管理的重要性家喻戶曉,從根源上減少火災隱患發生。在學校或村委會(社區)展開防火演練,讓大家身臨其境。據統計,近年來,麒麟區每年都印制防火小懷歷1.6萬本、防火小圍裙2萬條、防火紙杯5萬個、防火帽子1萬個、戶主責任書13萬份等,免費發放到重點農戶,給學生上防火課2862課時,插“五彩旗”1450面。
每一個林場要充分利用網絡、宣傳欄、宣傳牌、宣傳單、標語牌等媒介,大力宣傳森林草原防火知識,張貼生動、鮮明、警示性的森林草原防火公益廣告和標語,切實加強森林草原防火宣傳,提高森林草原防火意識,提高森林草原防火意識,由區林草局領導審核后,要組織林場干部職工參加森林防火宣傳教育,進而提升整體的防火意識。
3.3 嚴格管控火源,減少火災隱患。加強對林農、墳地、采石廠等監管,并簽好責任書和保證書,堅決避免野外用火;常態化開展巡山檢查,嚴管嚴處一切野外用火;對寥廓山、五臺山、朗目山、清峰寺、南湖山等重點林區嚴防死守,嚴格控制火種入山;森林防火期林區農戶要100%與村民小組簽訂森林防火安全責任書;防火檢查站、哨、卡對進人林區的人員要100%進行實名登記,林區生產用火要100%執行計劃用火許可證制度;對518名癡、呆、聾、傻、瘋五種人要100%落實責任;東山、茨營、越州、三寶、沿江、珠街、瀟湘7個鎮(街道),按照1個村(社區)配備1名林管員,1個組配備1名防火護林員,要配備巡山護林員1230名,同時,明確每位護林員的管護責任片區。要堅決做到全面控制火源,嚴禁一切野外用火;要指派專人對智力障礙、精神病人、未成年人等特殊人群進行監護,防止玩火引起火災。要堅持全方位的野外巡檢。并充分運用觀測儀、地面巡視等方法,對森林草原火災進行全方位、立體的監控,以保證火情的早期發現、早期控制、早期處理。對進入山區、森林的車輛、人員要嚴格檢查,嚴禁火種進入山林,禁止燃燒秸稈、垃圾等行為。特別是在旅游景點等人員密集的地方,要堅決制止野外吸煙,做到家火、野火齊備。
3.4 加大撫育力度,提高林分質量。通過間伐,修枝除草、割灌、采伐剩余物等措施,使林下落葉和雜草減少,改善林木生長環境,促進林木生長,提高林木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
3.5 強化隊伍建設,提升作戰能力。區應急管局要組建100人專業撲火應急救援隊伍,定期組織隊伍演練,提高作戰能力;區林草局組建10人以上專業防火隊伍,防火期,對森林草原進行日常巡護,瞭望監測。東山、茨營、越州、三寶、沿江、珠街、瀟湘7個鎮(街道)建設不低于30人的專業、半專業森林草原應急撲火隊伍;益寧、廖廓、太和、白石江、南寧、文華、建寧7個街道建設不低于20人的專業、半專業森林草原應急撲火隊伍;有林的村委會(社區)、村小組建立20人以上的應急撲火隊伍,其中7人以上屬于專職撲火人員,鎮(街道)、村委會(社區)、村小組應急撲火隊伍要訓練到位,確保需要時能夠“拉得出,打得贏”。
3.6 部門聯合協同,開展武裝“三清”
在構建森林消防管理網絡過程中,首先需要加強制度建設,進一步強化政府部門對消防工作的統一管理領導。期間依據《消防條例》明確規定,消防監督工作應以政府為主導,切實將“黨委負責、政府管理、行業自律、單位負責、協會服務、公眾參與”的總體要求落實到位,同時依據現代化的國家治理體系內容與能力現代化內容充分結合起來,由此更好地推動消防監督工作的順利開展。
其次,積極構建長效的溝通協作機制。重大火災隱患的治理和預防工作中都需要消防部門與多個職能部門的相互配合,期間將需要構建長效的溝通協作體系,進而促使政府職能部門之間的配合性得到提升。消防部門在實施監管的過程中,需要切實與公安、質監等部門進行溝通,同時對安全項目進行審核和驗收,進而為推動新時代的建設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最后本區需要以主要山林、岔溝、林田、建筑作業點、農牧、野外用火為重點,清理游蕩人員,消除人為火災隱患,打擊非法占用林地、非法獵捕和盜伐林木資源等違法犯罪活動,宣傳森林草原防火法規,加強森林防火工作。一是要使全體職工做好火災報警和消防報警,攜帶消防標志。二是配置專業化的消防器材,確保遇有火災時能及時處置。三是所有用火設施必須安裝和配置防火帽和防火網;第四,創造良好的消防及安全生產環境。
3.7 配套防火資金,保證工作開展
3.7.1 14個鎮(街道)要將森林草原防滅火基礎設施建設、防火通訊、交通運輸、撲火機具、物資儲備等經費納入本鎮(街道)財政預算,保證防火工作順利進行。在配套經費中充分考慮區位實際,東山、茨營、越州、三寶、沿江、珠街、瀟湘7個鎮(街道)按每4.5元/hm2配套,益寧、廖廓、太和3個街道按每5元/hm2配套。
3.7.2 各級要建立健全森林草原防火物資儲備庫,每年集中采購一批撲火物資機具。如:風力滅火機、滅火水槍、油鋸、消防水泵、割灌機、手持對講機以及撲火服裝等。重點林區鎮(街道)應每年配備15萬元以上撲火物資,非重點鎮(街道)應配備5萬元以上撲火物資。
3.7.3 為進一步提高麒麟區消防技術的規范水平,相關消防主管部門應制定性能化防火設計方法,通過專業化分崗培訓的形式,提高專職消防人員的自身素質,并將培訓過程中學到的消防技術融入到工作中,以提高消防問題解決能力。再次,社會單位的主體也要保證消防隊伍的人員、經費、裝備的落實。消防主要負責人是專職消防隊的組織與管理責任人,并對專職消防隊人員的選配、訓練、經費、裝備等負責,以保證消防訓練的順利開展。
3.8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防火
3.8.1 利用信息技術實現森林草原火災調查
在進行森林草原火災發生原因的調查工作當中,通過運用合理、準確的現代化信息技術,使得森林草原火災調查能力得到有效地提升。現代化技術的運用,可以促進防災救火部門之間進行高效及時地溝通,促進救援工作的正常開展。例如,在進行森林草原火災的調查工作中,可以采取現代化信息技術搭建關于預防森林草原火災發生的網站平臺,在此平臺中,可以傳送相關的數據信息。如果救援部門需要獲取到森林草原火災事故現場的具體情況,就可以及時在網站中進行相關內容的查找和整合,從而節省出寶貴的救援時間。通過網絡平臺的搭建,還會起到森林草原火災事故的預防作用。在網站上可以進行防火知識的內容宣傳文章,這樣可以有效地提升人們對于防火知識的關注度,有效減少出現森林草原火災的概率。
3.8.2 運用信息技術實現森林草原火災現場勘驗
在森林草原火災的發生現場的繪圖過程中,現代計算技術也被廣泛應用,通過森林草原火災現場圖可以直觀、有效地展示森林草原火災現場的實際情況以及周邊的客觀環境。目前最常使用的繪圖軟件主要有:Photoshop以及3Dmax等等。通過這些繪圖軟件,可以對現場的數據進行仔細地勘察,對數據進行精準地分析,從而清晰、直接地繪制森林草原火災現場狀況。森林草原火災調查的工作人員就能夠在第一時間當中查看現場森林草原火災的三維圖、具體剖視圖等,從而對森林草原火災的發生原因進行多維度分析。對于森林草原火災現場的勘驗工作來講,現代媒體的視聽技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這是由于人們對于居住需要的不斷提升,促使麒麟區的建筑結構日漸復雜,這就導致森林草原火災具體的發生原因也更加多樣化。因此,要想準確地掌握森林草原火災現場的具體情況,就要對各領域的工作都有涉及和了解,其中包含了化學、物理等多方面的知識。如果森林草原火災調查沒有及時掌握相關的信息技術,就會影響到整體調查的進度。如果充分利用現代媒體的視聽技術,就能通過郵件、遠程溝通等方式,準確及時地向森林草原火災現場傳達急需解決的問題,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專家實時指導的作用,從而有利于森林草原火災事故分析的專業性,進一步提升工作的效率。
3.8.3 運用信息技術保存火災現場調查資料
在森林草原火災調查過程當中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不僅可以有效地提升對于森林草原火災事故的調查能力,還能夠打好堅實的資料基礎,以便于更好地開展森林草原火災調查工作。對于傳統森林草原火災的事故現場調查過程當中,由于沒有運用到現代化信息技術,就會在森林草原火災事故資料的收集環節存在滯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