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魯 馬梅紅
(山東省冠縣市政園林服務中心,山東 聊城 252500)
反季節種植技術是在惡劣生長季節情況下種植作物的一種技術,以加快園林綠化進程,保證人們生產和生活需要。過去,景觀建設中的反季節種植時間通常選擇在春秋進行,這是因為植物比較能夠適應這個季節生長,此時的存活率遠高于非休眠期的樹木。部分植物不在生長季節時,其根部會像一些動物一樣冬眠,因此它們的生長速度會變慢。所以,研究分析園林建設中的反季節種植技術有著十分重要意義。
反季節種植是在非植物種植季節時進行種植的景觀建設工作。因為季節不適合植物的正常生長,所以在此時種植將對植物的生存產生不利影響。在園林工程建設中,反季節種植技術能更好地提高植物種植的存活率,以滿足城市規劃建設的要求,推動現代化城市建設水平的提高。在植物種植技術的應用中,普通種植技術無法提供植物生長所需的養分和水分,會導致植物死亡。因此,科學應用反季節種植技術是十分必要的。
不同的作物生長特性各不相同。園林建設中的反季節播種技術是確保移栽植物成活率的基礎上,再科學利用植物的成長特性進行施工。除此之外,工作人員還應考慮如何測定土壤的濕度和當地環境的特征,如土壤濕度、pH值、各種微量元素、空氣濕度、氧氣含量。在考慮上述因素后,選擇植物類型,然后考慮反季節播種施工的具體階段。由于不同的景觀要求,也有必要注意植物的外觀及綠化效果。在景觀的反季節種植建設中,還應考慮和規劃播種作物的時間和地點。在實際施工的過程中應注意施工時間,要避開周邊居民的休息時間。在選擇工具時,應優先選用噪音最低的工具,以降低施工對周圍居民的影響。在篩選地點時,除了應該考慮城市園林景觀的美觀和規劃規范以外,還應檢查土壤是否合格。如果土壤條件不符合要求,施工前應進行分類處理,以確保其成活率。
在一般的播種過程中,植物會受其自然生長規律、季節變化和種植地域的影響。因此在以往的城市綠化過程中,只能種植適合當地氣候環境的幼苗。在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情況下,現階段的反季節播種技術已經相對成熟。反季節種植技術不僅能確保市政景觀建設項目的整體效果,還能不斷提高城市居民生活環境。工作人員要十分注重反季節種植后的養護過程,如果不按時進行更詳細地養護,就會有大面積的反季節性苗木死亡。通常情況下來講,反季節播種的幼苗更有價值。一旦幼苗大面積死亡,將造成不可估量的經濟損失。所以,在城市景觀的建設當中,采用反季節播種技術的風險較高。技術人員要對反季節播種技術進行更細致的研究,深入分析當地氣候、土壤等因素,根據引進苗木的植株特點,確??茖W播種。
首先,在施工前期要對土壤進行合理地分析和處理,土壤的厚度直接決定著苗木的生長情況,土壤越厚苗木長得越高,反之也是如此。對于培育花草類的苗木,土壤需要30厘米的厚度,灌木類的苗木則需要控制土壤厚度在至少45厘米左右,如果種植淺根苗木,則需要把土壤厚度控制在90厘米左右。同時還要進行酸堿度的控制,土壤的酸堿度直接影響著苗木的生長。如果苗木生長在不合適的土壤中,則會直接導致苗木的死亡。因此,在種植前期,要把苗木與種植區域的土壤進行檢測匹配,檢測后不適宜的土壤要進行酸堿度調整。如果是已經栽種的土壤區域,就要采取補救中和酸堿度的方法,保證苗木可以在此區域良好生長。同時還要控制栽種區域的地形。苗木種植時要保證土壤的松軟度,保證土壤質量適合苗木的生長。其次,還要做好雜草清除,在高產高效苗木的種植過程中,還需要精細化種植流程。可以參考陽光對種植田的消毒作用,對種植田區域進行除蟲管理。除去雜草后,進行灌溉澆水,澆水量要根據生長情況進行特定實行。其次對挑選適宜的苗木進行消毒處理,根據農作物種植的空間排列進行種植,要保證種植物之間有合適的間隔。最后在生長時期,做好培育工作的同時清理雜草,做好栽培區域的清理工作,為下一次高產高效的苗木種植奠定良好基礎。
此外,工作人員要科學地分析地質信息和氣候條件對苗木的影響。為了避免反季節種植苗木出現大量風險,工作人員必須在種植前分析地質信息和氣候條件,參看實時的氣候環境規律,進行合理化、科學的種植。工作人員結合當地的氣候溫差條件,進行合理地調研,并參考不同的種植要求進行針對性的規劃,使其形成科學化的種植體系,在一定程度上保證苗木成功種植率。同時,工作人員不能忽視分析地質信息的重要性,只有種植地形符合苗木的生長條件,苗木才能良好的生長。以橘子樹為例,橘子樹在生長過程中對溫度和水分的要求較為嚴格,如果將其栽種到北方地區,其生長必然會受到不利影響。
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居民對景觀工程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所以,工作人員有必要了解當地的地理和氣候條件特征,以選擇更加合適的種植作物。反季節種植是在植物停滯期進行種植,以達到快速改善城市景觀環境面貌的目的。因此,反季節植物基本上是在深秋或冬季進行種植的。與正常播種過程進行比較,反季播種面臨的生長條件更差,這將直接影響植株的成活率。因此,必須結合播種地的生態環境,科學選擇反季節作物。第一,優先選擇靠近播種區生長環境的植物品種,并確保運輸距離較近。第二,在選擇植物類別時,要選擇強壯易生長的、養分吸收能力強的品種,以確保幼苗更容易在反季節中生根,并在短期內生長以完善景觀布置。為確保種植的幼苗能更好地生長,在選擇苗木的過程中盡量選擇二年內移栽的樹木。這是因為這些樹木的根部有較多的細根,在移栽過程中不容易被外力所破壞。
據大量數據研究顯示,苗木的種植過程中在不同階段需要不同的營養物質,所以種植人員要在不同時期施特定的肥料。以往農作物生長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施肥,但傳統的施肥方法會使農藥過量。所以在種植苗木時需要特定的養料,同時要注意施肥量,避免影響苗木的質量。工作人員需通過技術手段進行對土壤的酸堿度和微量元素進行監管,根據苗木的不同種類、階段、數量,采用針對性的方法進行施肥,在滿足苗木生長的營養需求下,對施肥量進行控制。同時苗木生長需要更多的依賴自然環境,太陽光照、空氣中的養分和二氧化碳濃度等都更有益于農作物生長,更大程度上減少對肥料的依賴。
對于苗木種植可以采用測土式配方施肥技術,它是影響農作物質量和產量的一項關鍵技術,測土式配方施肥技術通過檢測土壤中的PH值,監測種植土壤中的營養成分,最后根據結果進行施肥管理。專業技術人員會在監測過程中通過數據控制用量多少來完成施肥工作。通過合理的施肥,苗木可以實現對營養物質的要求,使苗木健康生長。
雖然反季節植物在一定程度上有違植物的生長規律,在一個不適合植物的生長時間進行種植,但正因為如此,在接下來的種植過程才需要盡可能在不合理的時間內找到最適宜植物生長的時間,以此保證幼苗的存活率。首先,做好準備工作,準備工作時保證苗木生長的重要基礎,在進行種植之前,需要明確苗木的生長特性、生長習慣等,并根據所收集到的資料做好時間規劃,選取最適合種植的季節。根據生物學的發展資料來看,每年的6-9月、以及12-2月是植物生命力最為薄弱的時間,此時大多數植物都處于休眠狀態,因此此段時間內不適合苗木的種植。而每年的3-5月以及10-11月為比較適合的時間段,此時植物生長狀態優良,長勢旺盛,在進行苗木種植或者移栽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植物的存活率。其次,選取最合適的苗木種類,因為如果苗木種類與當地的土壤條件有所沖突,也會降低苗木的存活率。因此,在進行植物種類的選擇時,需要做好土壤檢測,選擇最適宜種植的植物種類進行種植。最后,選取合適的種植時間,一般情況下,反季節的植物在種植時,一般選擇在低溫種植,因為溫度過高會影響苗木的發芽。因此,苗木的種植時間最好選擇在上午十點之前或者下午四點之后,此時陽光稍弱,溫度適宜。在種植過程中,一定要小心謹慎,做好保護工作,以免根系損傷。
為有效保證苗木運輸過程的完整性,工作人員必須事先做好相應準備工作。在運輸具體的準備工作當中,為降低植物的蒸騰率,保證樹木和根系的濕潤性,運輸工作盡可能在陰雨天進行,以免水分流失導致根系干燥。此外,為了使植物根莖裸露程度盡量減少,在運輸之前應處理好植物根系的土球。這樣,在有效保護植物根系的同時,可以完全防止運輸過程中對幼苗的損害,有效提高植物對新環境的適應性,以提高其生長速度。在運輸到指定地點后,工作人員必須及時修復植物根系。與此同時,為使幼苗更好地健康生長,還需要定期噴灑根粉。在具體的運輸過程中,工作人員要用濕草簾覆蓋幼苗,運輸到播種區后及時種植。如果氣候條件不允許,植物則必須進行假植。在這一過程中,應特別注意假植期不能太長,所選的假植工具應與植株相適應。
技術支持應貫徹到整個苗木種植階段,但部分苗木種植人員會缺乏相關與時俱進的技術經驗,為了苗木種植可以高產高質的完成,就需要技術推廣工作伴隨始終。有了技術的支持,種植人員可以輕松地種植苗木和達到苗木收割目標。
為使苗木的產量進一步提高,則需要更加關注苗木的種植密度。每個苗木種植區的種植密度都不相同,種植人員應通過技術手段找到每個地區對應的苗木種植密度。苗木的類型也是影響最終產量的因素之一,苗木栽培技術會通過種植地區的特點選擇最為適合的苗木品種,從而增加苗木種植的產量和質量。
種出高產高質的苗木是一項全面性要求較高的工作,技術人員需要采取精準的種植方法和相關技術服務。同時技術人員還需提供種植人員缺乏的病蟲害防治知識,種植過程中技術人員和種植人員一起進行研究,使技術深入到苗木種植全過程,實現苗木種植高產高質的要求。
養護工作時反季節植物種植中的重要一環。首先,建立完備的園林綠化養護制度,以此提升園林綠化的養護與管理質量。園林管理人員必須配備一支專業的養護隊伍,挑選專業性強、責任心強、耐心細致的養護人員,嚴格規范工作人員的行為,提升園林養護質量與效率。其次,提升養護管理水平,園林的養護與管理不能僅僅局限于綠色植物的保護上面,而是從設計理念出發,將養護工作貫穿于整個工程當中。如果涉及到苗木的移栽,需要從科學的角度出發,盡量減少不良因素的影響,提升移栽苗木的成活率,同時,對于苗木的修剪工作,需要按照植物長勢進行合理修剪,在修剪過程中既要保證植物的觀賞性,也要保證植物不會因修剪而損傷。最后,科學選擇綠化養護技術。在苗木進行種植之后,需要整理土壤,防止植物出現傾斜的狀況,提升植物的穩固性。對于比較脆弱的植物,需要在周圍加固木材,以確保植物不會受到外力的損壞。同時,做好澆灌工作,澆水量需要根據植物的生長狀況以及習性進行,合理使用生根劑以及補水劑等輔助藥劑。另外,做好病蟲害防治也是園林養護的重要環節,病蟲害是導致園林植物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養護人員需要根據植物種類,以及可能發生的病蟲害做好防治工作,如果發現植物已經被病蟲害侵蝕,則需要立即進行救治工作,并做好溯源調查,從根本上解決病蟲害問題,提升植物的存活率。
綜上所述,反季節植物種植可以有效改善季節對景觀種植帶來的一些問題,以推動景觀建設的發展。反季節種植的實用性、可靠性和可操作性已得到證實,即便如此,反季節種植對植物生長仍有不利影響,導致其成活率遠低于常規播種。因此,工作人員應盡可能調整施工時間,以更好地保證其成活率。在種植方面,工作人員必須從植物生長的規律出發,調整施工計劃,并應在實踐中探索寶貴的種植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