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寶花
(長江職業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4)
隨著湖北農村物流業規模的快速擴大,物流業發展需要大量的物流項目綜合型管理人才。湖北省地處中國的中部,也是全國著名的農業大省,其農村人口居住較為分散,農副產品的生產及其加工有著巨大的潛力。由于省內區域性分布比較明顯,農村物流行業人員分布在各個區域,縱觀其總體從業人數,農村物流行業從業人員現狀明顯與當地物流行業需求不匹配[1]。
湖北大多數農村以生產農副產品為主,以鄂西南(宜昌、恩施)、鄂西北(十堰、神農架、襄陽、隨州)等地為代表的農副產品名揚全國,但由于其農副產品有著不同區域不同季節收獲性顯著差異的特點,導致湖北農村不同區域物流需求存在顯著的差異性,由此造成了全省的物流供應鏈上下游物流活動的協同性不高。另外,由于湖北農村偏遠地區交通不便,農副產品流通入市場之前需要經過鄉村物流、縣市物流、城市物流等層層環節,整體流程較復雜。
湖北大多數農村屬山地地區,地方性產品物流服務大多數由當地小型物流企業承擔,其工作流程、服務水平、服務規范等方面還有待規范,其物流運輸路線較長且效率較低。另外,湖北省物流網絡雖然基本覆蓋所有行政村,但網絡不通暢的情況還是存在于部分村落,例如,某些農村地區存在物流服務需求量較小、配送目的地的區域較廣、收益普遍較低、物流資源分布不集中等問題。因此,湖北農村物流服務質量與網絡覆蓋范圍都亟待強化[2]。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湖北省各級政府部門加大了對農村農副產品的幫扶力度,建設了大量的扶貧愛心助農服務平臺,一些電商型企業更是紛紛開拓銷售市場及渠道,為湖北農村的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雖然物流網絡正逐漸覆蓋全省農村地區,實現了送貨上門等物流服務,但是服務于電商平臺的地方性物流企業在資源、平臺、硬件設備等方面存在較大劣勢。因此,湖北農村物流的服務能力不足與效率低下也日益凸顯,遠遠跟不上農村電商的發展步伐。
湖北省雖然農副產品、農業資源較為豐富,但是其整體的農業經濟發展水平卻相對滯后,農村農業生產狀況有待提升。通過調研湖北省務農人員的情況可知,湖北省部分區域農民工集體外出務工的現象普遍存在,本地務農人員也不愿參與專業知識培訓活動,不利于開展農村物流專業人才的培養[3]。
從鄉村戰略實施的進程來看,目前農村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以傳統倉儲配送物流為主,但是湖北農村的很多物流崗位需要物流專業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傳統手工操作的物流人才已無法適應現階段農產品物流的營銷與物流模式的服務需求。在“互聯網+農產品”盛行的背景下,需要培養一批懂得運用互聯網思維的農產品物流、電商運營一體化的綜合型人才,持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4]。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出臺,湖北農村電商物流迎來了高速發展的時期,有大量本地電商或物流企業崗位存在人員缺失現象。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農村地理位置及薪酬待遇的限制,無法吸引到畢業生留在農村發展;另一方面,學生的物流專業知識水平不高,農村當地的職業類院校受限于其辦學特色,對于農業物流的人才培養未給予足夠的重視,學生掌握的理論知識無法快速地應用到實踐中,其創新思維能力比較受局限[3]。
3.1.1 鄉村振興戰略倒逼湖北農村院校探索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鄉村戰略實施背景下,由以上農村地區物流企業部門與電商企業的工作崗位現狀可知,農村物流管理專業人才的數量無法適應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湖北農村多地的企業與當地高校尋求合作,就鄉村振興戰略和地方性物流人才需求制定物流管理人才培養方案,以解決當地物流人才的缺口。湖北農村物流領域的物流管理專業是湖北省重點建設專業,其目標是為農村的生產制造、商貿流通及第三方物流企業培養從事采購、運輸、倉儲與配送、生產運作、數據分析、成本控制、物流營銷以及物流項目管理等復合型技術型人才,且具備物流營銷與客戶管理以及農村物流項目方案設計等能力的“物流項目經理型”技能人才[5]。
3.1.2 多地校企已開展初步合作,探討農村物流管理專業訂單班培養模式
湖北農村的某些職業院校已與當地的物流企業嘗試聯合培養物流人才,以恩施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因恩施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其農副產品的優勢,學校與部分企業簽署了訂單班合作模式,學校派遣了部分教師進入當地的物流企業進行頂崗實習或兼職,并將部分物流企業作為學生實習實訓的基地,定期安排學生進入企業開展實踐活動,并作為課程的成績納入學分管理系統[6-7];同時,學校對訂單班的持續開展十分重視,物流專業教師和企業兼課教師共同開發、編寫教材與實踐教學案例,用于課程教學中;此外,學校同步成立了校企農產品物流研究基地,開展實踐活動與研究工作,物流專業的教師全部參與研究工作,為當地的物流企業定期輸送物流專業技能人才。
3.2.1 鄂州葛店長江職業學院與蘇寧物流有限公司開設“物流項目經理訂單班”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蘇寧物流迎來了新的發展階段,蘇寧將湖北作為華中O2O項目先行先試的重點地區,自建的蘇寧華中物流園位于鄂州市華容區華容鎮,與長江職業學院位置較近,雙方合作始于2011年,雙方建立長期友好合作關系。長江職業學院位于鄂州市華容區華容鎮,通過加強與周圍企業的合作,比如與蘇寧物流、唯品會有限公司、京東物流、天地華宇、德邦物流、九州通物流等企業共同建設校外實訓基地20余個,該校物流管理專業團隊為鄂州區域相關企業提供倉儲、配送等物流項目服務,物流管理專業學生就業質量滿意度高。長江職業學院物流管理專業與蘇寧物流合作后,蘇寧方提出了設立“物流項目經理訂單班”的需求。
3.2.2 長江職業學院與蘇寧物流有限公司開設“物流項目經理訂單班”的實踐
1)“物流項目經理訂單班”實踐教學系統設計。一方面,針對蘇寧物流職業崗位工作能力要求,長江職業學院與蘇寧物流合作共同開發“物流項目經理訂單班”課程,共同組織實施實踐教學,構建“課內實踐+校內實訓+校外實習”的實踐教學體系,保證該專業的實踐性教學課時占總課時數的50%以上;另外,圍繞蘇寧物流職業崗位的實際任職要求,長江職業學院物流管理專業開展專業實踐教學系統化設計工作,教學的具體實施應體現校內與校外實訓內容相結合、學生自評與互評及校內專業教師考評與企業專家考評相結合,力求培養學生物流項目的綜合管理能力。
2)“物流項目經理訂單班”實踐教學項目體系。
過程一:“我是蘇寧物流人”認知實訓。實訓內容包含了企業的基本運營體系、工作流程、崗位設置、SOP技能培訓,了解企業的市場戰略、市場投入、企業營銷環境等。
過程二:物流管理綜合實訓——蘇寧物流企業經營管理實訓(上)。實訓內容包含了蘇寧物流的上下游全環節供應鏈體系,熟悉以供應鏈為核心的項目管理所涉及的工作技能。實訓場所位于蘇寧物流有限公司物流園基地。
過程三:物流管理綜合實訓——蘇寧物流企業經營管理實訓(下)。實訓內容包含了蘇寧物流真實的物流項目環境下的項目運營體系、流程、應用物流操作技能、方法等,學生進行實際動手操作。實訓場所位于蘇寧物流有限公司物流園基地。
過程四:蘇寧物流頂崗實習實訓。實訓內容:基于物流管理專業全部課程(理論課程+實訓課程)的完成,進入蘇寧物流的項目部門進行頂崗實訓,將采取“導師制”指導學生實踐,逐步開展輪崗培訓,從而使學生達到全面實踐物流工作的效果。實訓場所設置在蘇寧物流有限公司物流園基地。
緊跟鄉村振興發展戰略,湖北農村地方性院校需建立由企業、校、院、教研室及學生組成的五級質量監控體系,為保證物流專業訂單班教育教學質量,制定三年制訂單班等管理制度。另外,校企雙方在師資的選擇、教學實踐體系的設置、教材的編寫、學生成績的考核和教學質量的評價等方面共同制定統一的規則體系[8],依據健全的教學規范,保證物流專業訂單班教學有序進行,使人才培養目標更加符合企業培養要求[8]。
湖北農村由于學生及企業存在著不穩定因素,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不利。農村地方性院校與企業合作建立訂單班的同時,應結合所在農村區域的行業發展和物流管理專業校企合作情況,將物流行業標準引入訂單班模式中,形成學校、企業、行業三方共同參與敲定的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增加學生適應各農村區域行業發展的通用技能,使學生能夠高效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9]。
開展各項利于學生了解訂單班合作物流企業的文化和工作崗位的課外活動。首先,給學生提供更多企業實踐機會。長江職業學院“物流項目經理訂單班”在每年的蘇寧“618”高峰期,會組織物流專業學生前往蘇寧物流園參觀學習和體驗,提前了解企業的運營流程和管理制度。其次,開拓創新訂單班學生的各種交流模式,邀請企業的管理人員、技術骨干與全體物流學生進行在線互動交流,搭建深入學習交流的平臺,提升訂單班學生的綜合素養。
在實際訂單班學生的教學過程中,學校物流管理專業要注重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從而達到建設“雙師型”教學團隊的目的。另外,推行訂單班培養模式時應遵循“雙師型”制度,即物流管理專業訂單班的每個學生由合作企業指定的導師與學校委派的教師共同負責,要求學生同時具備嫻熟的專業技能和較高的職業素養,實現與企業工作崗位的無縫對接,有利于當地農村產業發展,有利于實現鄉村振興[10]。
根據農村物流企業區域性分布特點,結合社會需求與政策背景,實現校園與企業文化的深層次融合,在物流管理專業訂單班培養過程中,把合作企業的管理理念融入學生培養體系中,加快學生的社會角色轉化,培養學生作為企業未來職業人的綜合素養,提升學生的專業服務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最終,學生在知識、技能、價值理念上與農村物流發展所需的專業人才實現無縫對接,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