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軍堯
(山東省單縣李田樓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山東 菏澤 274333)
農作物精確栽培技術是在傳統農作物栽培方式的基礎上將機械化、輕簡化栽培設備應用其中,使農作物產量由中高產量變為高產和更高產,總之該技術可以從時間、數量、方向等方面對農作物栽培進行全方位精確控制。現代農業技術中將地理信息技術、決策支持技術、數據庫技術、理論模型技術、專家系統技術與農作物精確栽培技術融合到一起,進一步提高農作物精確栽培技術在全國地區的適用性,使農作物精確栽培技術逐漸擺脫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農作物精確栽培技術主要包括GPS全球定位系統、地理信息系統、遙感技術三大類型,其中GPS全球定位系統很早就已經在農作物栽培技術中廣泛使用,該技術能夠對農用機械設備進行準確定位,但是該定位技術存在一定誤差,精確度不足是其顯著缺點;地理信息系統通過繪制高精度信息電子地圖提高了農作物栽培技術的精確度,該技術應用在農作物精確栽培技術中比GPS全球定位系統更具優勢;遙感技術主要根據地面物體發射或者發射的信號對地形特征進行感應分析,該技術在全國范圍內適用性更強。
農作物精確栽培技術主要根據定量系統分析研究農作物栽培技術指標、生育指標與季節、地理位置之間的關系,根據農作物生長環境和產量質量之間的關系即可建立相關函數,該函數可以用于規范不同地理位置農作物精確栽培技術的指標細節。農作物精確栽培技術可以通過模型和函數總結各個地形和地理位置在不同氣候下的產量和環境數據,根據農作物產量變化即可確定農作物高產情況所對應的生長環境、品種、播種方案、供水方案。
農作物精確栽培技術推廣對提高農作物品質和產量都具有重要意義,農作物種植時間、種植密度、田間管理、選種及種子預處理、施肥管理、病蟲害防治、收獲時間不同都會影響農作物品質和產量,但是不同地區的最佳農作物栽培技術指標都存在一定差異,一味地學習模仿其他地區的農作物栽培技術細節是無法完成農作物增產增收目標的。而農作物精確栽培技術推廣可以讓農業人員學習與自己地理位置和種植時間最相近的農作物栽培技術細節,這樣才能在科學技術的支持下通過推廣精確栽培技術促進農作物增產增收。
2.1.1 農作物精確栽培方案
農作物精確栽培技術方案首先需要根據各個地區的種植時間、種植密度、田間管理、選種及種子預處理、施肥管理、病蟲害防治、收獲時間等技術參數在計算機中構建農作物精確栽培模型。每個地區可以根據實際地形地貌構建出幾種不同的農作物精確栽培方案模型,其目的是確保農作物精確栽培方案中的時間、氣候、生長環境等因素具有通用性和適用性,否則農業人員無法從中得到有效借鑒。
2.1.2 生長光譜應用
農作物精確栽培技術可以利用遙感技術和農作物生長光譜發展光譜遙感技術,根據農作物生產信息和生長光譜發現其生長問題,這樣才能保證農作物產量和質量均得到提高。光譜遙感技術可以直接對農作物生物量、葉面積指數等生長指標進行記錄,然后根據生長光譜智能診斷系統判斷農作物在當前生長環境下是否存在問題,最后根據農作物生長光譜對農作物種植技術進行適當調整,利用植物補光燈等設備保證農作物光照條件符合理想生長光譜。
2.1.3 生產模擬預測
農作物精確栽培技術要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土壤環境、種植技術構建生產模擬預測模型,該模型可以對上述條件相符合的農作物生長環境作出有效預測。若農作物生產模擬預測模型發現農作物在即將到來的氣候變化下生長情況會受到影響,則必須提前根據農作物潛在氣候風險做好應對措施,這樣才能發揮出農作物生產模擬預測模型抵御風險的作用。不同地區可以在同一個生產模擬預測模型中輸入不同參數,這樣可以模擬不同地區農作物的生長情況。
2.2.1 加強營養元素供給
農作物精確栽培技術可以根據農作物生長各個時期對營養元素的需求情況作出最佳供給計劃,農作物生長需要氮、磷、鉀、鈣、鎂、硫、鐵、硼、錳、銅、鋅、鉬、氯等元素,這些營養元素有的可以促進農作物根莖發育,還有的對營養元素吸收和光合作用具有促進作用,因此了解農作物營養元素需求規律有利于更好地為農作物精確栽培提供充足的營養元素供給。農作物精確栽培技術可以通過對農作物進行營養元素含量監測,根據營養元素含量變化情況判斷農作物營養元素補充的最佳時機。
2.2.2 加強病蟲害防治
農作物主要蟲害包括雙斑螢葉甲、田螺、玉米螟、椿象、蚜蟲等,主要病害包括玉米灰霉病、炭疽病、葉枯病等。每種農作物病蟲害的發作時間和規律都是不同的,農作物精確栽培技術可以根據農作物生長數據構建生產模擬預測模型,一旦發現農作物生產環境符合病蟲害滋生條件,則必須提前做好病蟲害預防工作。若農業人員發現農作物生產出現問題,也可以根據農作物生產模擬預測模型分析農作物實際病蟲害類型,這樣才能選擇針對性生物、化學等病蟲害防治方法。
2.2.3 加強極端氣候適應能力
農作物精確栽培技術可以根據農作物生產模擬預測模型判斷不同種子在極寒極熱天氣下是否能夠正常生長,若種子在極寒極熱等極端氣候下產量和質量均大幅度下降,則必須在選種和種子預處理階段進行優化,否則無法提高農作物在極端氣候下的適應能力能力。每種種子在不同土壤中的極端氣候適應能力是不同的,農業人員必須選擇足夠多的種子樣本進行測試,這樣才能得到更加科學合理的測試結果。近年來極端氣候出現的情況越來越多,選擇極端氣候適應能力更強的種子更加重要。
2.2.4 融合空間信息技術
農作物精確栽培技術適用性不足是首要解決的問題,該問題限制了農作物精確栽培技術的推廣,其他地區學習本地農作物精確栽培技術無法提高產量和質量。因此,農作物精確栽培技術必須融合空間信息技術,利用GPS全球定位系統、地理信息系統、遙感技術對農作物種植區域進行分區,確保每個分區氣候條件、土壤環境、種植技術基本一致。這樣即可通過農作物精確栽培技術對不同地域農作物栽培進行管理,進而提高農作物精確栽培技術的適用范圍。
2.2.5 開發地域適用性強的設備
農作物精確栽培技術存在適用性不強的問題,該問題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我國地貌地形比較復雜。我國國土面積廣袤且同時存在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五大地貌形態,平原地貌只占極少數,其他地形地貌對農業栽培設備都有一定要求,結構復雜或者規模較大的農業栽培設備在很多地域都無法使用。因此,農作物精確栽培技術在開發軟硬件系統時必須開發配套小型便攜式農作物精確栽培設備,確保全國任何地貌都可以使用小型精確栽培設備提高種植效率和質量。
目前農業領域有關部門及其領導人員對農作物精確栽培技術的印象存在固化情況,過去農作物精確栽培技術存在嚴重的地域性限制,一味地推廣農作物精確栽培技術很難起到促進農作物增產增收的作用。但是現代農作物精確栽培技術完全不同,該技術可以通過分區制定不同區域的農作物精確栽培方案,以確保不同氣候條件、土壤環境、種植技術下的農作物產量和質量均有提高。因此,農作物精確栽培技術推廣不受重視是導致宣傳推廣不到位的主要原因,領導人員必須充分認識到該技術的意義才能改變當前技術推廣現狀。
農作物精確栽培技術充分結合了GPS全球定位系統、地理信息系統、遙感技術,該技術對農業人員來說比較復雜,技術推廣人員很難對農作物精確栽培技術完全掌握,最終影響了農作物精確栽培技術的推廣宣傳效果。其根本原因是農作物精確栽培技術推廣人員和素質不足,農作物精確栽培技術推廣范圍是全國地區,再多的技術推廣人員都不夠用,而且每個推廣人員必須全面了解傳統農作物栽培技術和現代農作物精確栽培技術才能讓農業人員了解該技術的作用。
農作物精確栽培技術推廣很難將研發團隊和推廣團隊分離出來,推廣團隊必須依賴研發團隊的專業知識展現該技術的優點,研發人員必須依賴推廣團隊的專業能力提高該技術的推廣范圍。目前農作物精確栽培技術推廣制度不完善,導致研發團隊和推廣團隊的職責分配不清晰,影響了研發團隊和推廣團隊工作人員的積極性。
農作物精確栽培技術研發和推廣都需要耗費大量的資金,該技術與GPS全球定位系統、地理信息系統、遙感技術的結合需要耗費大量的資金。而農作物精確栽培技術得到國家相關資金的扶持是有限的,在農作物精確栽培技術推廣效果不理想的情況下,該技術是否能夠顯著提高農作物產量和質量是無法證實的。因此相關部門不愿意為農作物精確栽培技術推廣提供充足的資金,資金不足則對人員配置也會造成一定影響。
農作物精確栽培技術一直以來都是通過全國農技推廣網和各個地方的農技推廣網進行推廣,相對于現代新老媒體推廣平臺來說比較單一,導致該技術的推廣效果有限。農作物精確栽培技術推廣平臺單一的原因是大部分農作物栽培技術的地域性限制比較大,全渠道推廣無法起到很好的推廣效果。農作物精確栽培技術推廣需要讓各個地區農業人員了解該地區的農作物栽培技術,而不需要讓其了解其他地區的農作物栽培技術,因此如何利用現有的推廣渠道是必須解決的問題。
現代農作物精確栽培技術與傳統農作物栽培技術完全不同,推廣人員應該先讓相關部門領導人員對現代農作物精確栽培技術的推廣意義全面了解,讓其清楚該技術的推廣范圍越廣、收集的數據越多,則該技術的有效性和覆蓋面積就越廣。然后推廣人員在得到相關部門領導人員的支持下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提高推廣效果,讓農作物精確栽培技術先得到內業人士的認可才能在外部推廣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推廣人員才能通過試點推廣區域的成就讓該技術在全國范圍內有效推廣。
現代農作物精確栽培技術研究人員應該對推廣人員進行第一道培訓,讓其了解該技術與傳統農作物栽培技術存在哪些差異以及該技術具有哪些優點,然后研究人員在培訓過程中也可以自己轉入推廣部門兼職推廣工作,這樣才能保證推廣人員對農作物精確栽培技術的專業知識全部掌握。最后農作物精確栽培技術推廣部門可以通過招聘或者轉崗等方式不斷增加推廣人員數量,這樣才能讓農作物精確栽培技術覆蓋更多地區。
現代農作物精確栽培技術能夠顯著提高農作物產量和質量,但是該技術推廣不利必然會對農作物產量和質量提高幅度造成影響。因此,農作物精確栽培技術推廣之前研發部門和推廣部門必須明確自身職責,推廣部門在培訓過程中必須了解農作物精確栽培技術的優勢并提出疑問,確保推廣過程中可以為農業人員解答農作物精確栽培技術的相關問題。這樣農作物精確栽培技術推廣后才能根據推廣結果明確研發部門和推廣部門的責任,否則雙方扯皮推脫責任不利于該技術的推廣和完善。
現代農作物精確栽培技術推廣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資金不足則很多推廣平臺無法使用。因此,推廣人員應該積極尋找國家和地方推廣專項資金扶持,爭取到足夠的資金嘗試不同宣傳推廣渠道,然后在眾多渠道中找出最有效的幾條宣傳途徑進行重點推廣,最后才能通過實踐逐漸摸索出一條可行、有效的推廣道路,這樣才能通過農作物精確栽培技術推廣促進農作物增產增收。
現代農作物精確栽培技術推廣人員首先應該對各個地方電視臺進行有效利用,地方電視臺雖然傳播范圍不如大型電視臺,但是地方電視臺的特點是人群集中,因此地方電視臺的推廣范圍與農作物精確栽培技術目標人群具有較高重合度。除此之外,推廣人員還可以在微信公眾號和快手等平臺中開展農作物精確栽培技術推廣,這些平臺具有大量的潛在目標人群,但是推廣人員必須在設置中仔細篩選目標人群才能取得理想效果。
綜上所述,農作物精確栽培技術推廣有關部門可以通過加強對農作物精確栽培技術的了解、完善農作物精確栽培技術推廣人員培訓體系、完善農作物精確栽培技術推廣制度、加強農作物精確栽培技術推廣資金扶持、拓展農作物精確栽培技術推廣平臺等策略,提高農作物精確栽培技術的宣傳推廣效果,真正讓農作物精確栽培技術走進全國各地基層農村,讓其發揮出促進農作物增產增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