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茜
(湖南省岳陽市君山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站,湖南 岳陽 414000)
農產品安全問題的出現,主要是由于農產品加工或生產時,加入不良藥物,人類食用以后產生不良反映,因此,需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引起重視,同時結合當前存在的問題,制定完善的措施,提升農產品質量與安全,確保人們食用的農產品滿足國家要求。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關乎人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而農產品檢測是農產品安全管理中重要一環,通過對農產品檢測剔除對人們身體傷害較大、不合格農產品,可避免其進入市場造成對人們身心傷害;另外,通過對檢測結果分析可指導農產品生產,還可以根據檢測結果為農業監管部門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持,開展農業執法。因此,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完善檢測體系建設,大力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服務于農產品生產安全,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意義重大。
隨著現代農業的不斷發展,農業監督管理工作作為農產品檢測的主要構成部分,監管工作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實際進行檢測時,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并配合相關部門實現對農業情況的有效監管。
農業種植中會產生病蟲害,通過農產品質量檢測,能夠實現病蟲害的防治,特別是在防治期間,能夠做到有規律可循,合理使用與控制農藥與化肥,促進農作物健康穩定生長。除此以外,防治有害生物時,還能夠有效保障農作物生長環境,對周邊生態環境實現良好保護。
農業發展中,農業市場秩序發揮著重要作用。傳統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中,缺乏對食品安全的重視程度,導致不良商家采用非法手段獲取利潤,不僅對消費者的自身利益造成嚴重損害,還會造成食品安全問題,對農業市場的穩定性造成不利影響。完善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方法能夠有效提升其質量,強化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力度,保障農產品質量與安全,在維護消費者權益的基礎上,使其購買安全健康的農產品。
只有確保農產品的安全才能夠贏得更多消費者的信賴,才能夠促進農產品價值的提升。而安全的環境需要具備完善的監管手段,對商家不法行為嚴厲進行打擊,強化對商家的監管力度,采取有效的方法,提升農產品質量與安全,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持續發展。
農產品一旦出現質量安全問題,就會造成社會恐慌,對社會秩序造成嚴重影響。而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術的應用,能夠促進社會秩序的穩定性,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使其采購安全放心的農產品。
農業發展中,會使用化肥與農藥,造成農藥殘留,對農產品質量造成不利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能夠有效提升農產品安全,為群眾提供健康安全的農產品。除此以外,人們更加重視農產品健康,進而促進現代農業的健康發展。
傳統農作物種植時,會使用大量的農藥與化肥,會造成大量的農藥殘留,進而對周邊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而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的開展,能夠及時發現存在的農藥殘留,指導農民合理應用農藥與化肥,降低對周邊環境的污染,提升生態環境的穩定性。
農業生產過程中,需具備專業人才以及設備,發揮出各類資源優勢,借助現代技術,促進農業生產的有序化,提升檢測質量水平。此外,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還能夠提升檢測效率,如果發現問題,就要及時采取有效方法,提升農產品質量與安全。
為了有效處理農產品農藥殘余,避免污染問題,就要提升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檢測力度。同時對于含有農藥及其不良環境污染的藥劑、農產品成分及其殘留檢測技術進行研究。
在發展過程中,整個農產品檢測操作簡便,精確度高,投入成本不高。此外,還能夠提取農產品成分并進行凈化、預分離等檢測流程,檢測儀器也能快速采集到樣品并進行有效分析,且獲取準確檢測數據。當前,主要采用生物分析與化學分析技術,其中,生物分析技術有生物芯片技術與傳感技術等,而化學分析技術則包含光譜檢測技術與電化學傳感器。
近年來,我國農業迅速發展起來,對農產品需求量不斷增加,但某些監測人員對農產品檢查時態度不認真,一味快速向商家供貨,獲取高額利潤,卻忽略了農產品質量是否達標。此外,農產品生產地點與進貨場所等地方未建立檢測設施,部分農產品銷售商家由于是初期經營,未投入較多的資金修建檢測設施,也沒有引進先進的檢測設備;部分商家雖然具有檢測設施,但為了獲取更多利潤及其快速完成檢測工作,往往存在敷衍了事的態度,導致檢測質量不達標。除此以外,檢測設施分配不均勻,通常向農產品少且優質的區域投入較多的檢測設備,修建更好的設施,而農產品聚焦多的地方,則檢測設備與設施較少。
農產品需求量大,導致多數農產品被快速生產,在整個生產過程中,包含個體農戶和承包商,二者經營規模不大,加之老一輩對農產品生產的影響,在生產期間,無法正確使用農藥與肥料,導致農產品農藥殘留。而在采購農藥時,生產者也未對其質量進行嚴格檢測,沒有對其不良化學成分進行考察,部分人為了增加農產品數量,使用國家禁用農藥與生長藥劑;對農藥未進行標簽備注,導致人們在采購時無法識別所需物品,相應物品的使用價值也得不到發揮;由于未對農產品準確進行標價,部分賣家在采購農產品時,故障降低價格,但實際生產時,農戶投入更多資金,導致成本無法收回。部分賣家為了追求更多回報,在采購時未對農產品嚴格進行檢查,只認為價格低就可以。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時,要嚴格執行工作流程,建立完善的檢測制度。一是提升檢測人員質量安全檢測意識,使其真正了解自身職責,將檢測工作落實到每一位工作人員身上。及時將檢測數據提交到相應部門,確保數據的可靠性,對農產品殘留物質進行檢測;二是建立健全質量安全檢測機制。管理人員結合檢測實際,完善檢測儀器,提升檢測人員檢測水平,引進先進檢測技術,使農產品檢測技術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實際要求。此外,還要對檢測流程進行把關,一旦發現農產品檢測不合格,就要及時進行清除,不得將這類產品放到市面上。
為了更好地保證農產品被人食用,不存在對身體的有害成分,就要在農產品銷售時,對其質量安全進行嚴格檢測,但此過程會使用到大量資金,因此,相關部門可投入更多的資金進行支持,使整個檢測工作能夠順利開展,同時還要嚴格執行相關制度,發揮出質量安全檢測的重要意義。對于市場銷量好且能夠提升檢測的技術進行分析考察,引進先進設備,采購那些精度高、檢測效果好的設備,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加快檢測設備更新換代,先進的檢測設備是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技術支撐,檢測設備需要不斷優化升級。由于農產品檢測設備產業的起步晚,基層農產品檢測設備的性能還局限于單一化和傳統化,導致檢測效率和檢測速度無法提高,難以應對大規模的市場檢測需求。市、縣檢測需要依照相關質量安全檢測的實際需求,優化儀器設備,使其能夠在安全穩定的環境下順利完成檢測工作。而鄉(鎮)速測是守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第一道關口,基層要緊跟新技術發展的步伐,及時學習新的檢測方法、新的檢測技術,積極爭取上級部門資金和政策支持,完善基層基礎設施建設,淘汰老舊設備,更換“檢的快、檢的準、檢的全、上傳數據便捷”的速測儀,確保檢測結果更精準,檢測效率更高。從而真正改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問題,為人們提供優質的農產品。
為了更好地為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提供保障,就要構建完善的安全質量檢測結構體系,建立健全農產品市場質量安全檢測網絡體系,圍繞農產品在產前、產中、產后環節做好指導服務,創新監管機制,推進任務落實,進一步健全監測體系,充實工作力量。推行“橫向條快到邊,縱向層級到底”的農產品質量網格化監管體系,實現點對點服務,強化檢測,全程監管。在超市、農貿市場、大型批發市場建立農藥殘留檢測點,加強入市前的檢測,遵循不合格不入市的原則,實施強制性檢測農產品,確保合格后發給合格證明方可銷售制度。
目前,我國農產品使用管理仍不完善,部分農產品質量得不到保障。所以,首先積極優化農業結構,將農業可持續發展列入日程,提升工作人員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思想認知,將農產品質量安全放在首位;其次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引進先進技術設備,提升設備檢測水平,優化檢測體系。對于當前農產品市場、種植及其養殖中心來說,強化監督管理力度,提升檢測水平。
人才興,則事業興;人才強,則事業強。基層是黨的最前沿陣地、是一切工作的落腳點。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專業性強、技術要求高,需要大量有知識儲備的年輕人從事。隨著社會時代的發展,檢測方法不斷更新,對專業技術人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現階段,大多地方面臨基層人員不穩、隊伍不齊,監管力量薄弱的問題。因此,要進一步加強縣、鄉兩級農產品質量安全隊伍建設,一是積極引進專業性強、綜合素質高的年輕人,降低檢測人員流動性,結合實際開展形式多樣的業務培訓、技術交流、技能競賽等活動,使其充分掌握農產品質量安全相關法律法規以及先進的檢測技術和方法,不斷提高檢測人員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同時,注重在實際工作中鍛煉干部,積極為基層技術人員提供機會和條件。二是加強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室內部管理,建立考核制度和獎懲制度,激發檢測人員的工作責任心和積極性,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質量,持續為基層減負,應做到專人專崗,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夯實監管“最后一公里”,把人才的最大效用發揮出來。
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5G通信、定位導航等新興信息技術快速發展,新技術為農產品檢測提供了新機遇,在農業發展中,新型的納米技術以及智能技術已經應用在檢測設備中,農產品檢測正在逐步走向現代化。而先進的設備需要專業的人才,因此,農業相關部門應該加強相關專業人才的引進。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是保障農業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手段。現今許多檢測機構分散、規模較小,檢測品種相對單一,且許多實驗室建成空房,缺乏相對應的專業技術人才,不同部門的檢測數據只能作為內部資料,無法成為同行標準,造成了檢測資源的極大浪費,因此檢測資源整合成為必然趨勢。做好農產品檢驗檢測機構整合,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農產品檢驗檢測機構資源優勢,不僅有利于我國農產品檢測行業與國際接軌,而且有利于整體提高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不僅關系到消費者的身體健康,也是我國保護國內產業、擴大農產品出口的巨大障礙。風險評估是解決當前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政策和指南的科學依據,對保護消費者健康至關重要。在農業的發展中,檢測是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基礎,在檢測工作完成后對檢測數據的分析運用顯得尤為重要。及時對檢測結果進行數據分析,可以促進風險評估工作的推進。風險評估常態化發展,會讓檢測工作變得便捷,將數據中的風險進行提取,以便及時對風險進行過濾,保證農業生產的質量,同時促進農業的健康發展。
綜上所述,人們在食用農產品的時候,不僅對其口味如何進行考慮,還會對安全質量問題進行考慮,如食用農產品后產生不良反應等問題,因此,就要對農產品質量安全進行嚴格檢測,針對檢測中遇到的不足,采取有效的方法進行處理,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水平,更好地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實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