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軍
(陜西省延安市勞山國有林管理局,陜西 甘泉 716100)
側柏木材用途廣泛,其富含油脂,紋理均勻,結構甚細。干后性質穩定,耐腐性強,常用于建筑、造船、橋梁、家具等方面。其種子、根、枝、葉、樹皮等均可入藥,具有滋補強壯、養心安神、收斂止血、解毒化瘀等作用。種子含油率約為22%,可制肥皂和供食用。側柏形體美觀,耐污染,耐瘠薄,耐修剪,常作為園林綠化和綠籬樹種。側柏對土質要求低,萌芽力強,耐修剪,而且對氯氣、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有著很強的抗性。因此,為了實現適地適樹造林,提高綠化水平,大力培育和栽植側柏對于改善生態環境具有重大意義。
側柏為常綠喬木,呈淺灰褐色,高達20米,枝條向上伸展,樹皮薄,幼樹樹冠呈卵狀尖塔形,老樹樹冠則為廣圓形。葉呈鱗形,先端微鈍。雄球花呈黃色,卵呈圓形;雌球花近球形,藍綠色。球果近卵圓形,每年一熟,熟時張開。球果10月成熟,成熟前近肉質,藍綠色,成熟后木質開裂,呈紅褐色。
側柏喜光,耐干旱瘠薄,萌芽能力強,適應性強,在酸性、中性、石灰性和輕鹽堿土壤中均可生長。耐強光照射和高溫,但抗風能力較弱。側柏根系發達,即使在微量土壤的巖石縫中也能正常生長。側柏在pH為5.5~9.0的土壤中均可正常生長,說明對土壤酸堿度的要求不高,因此側柏適合在遼北地區進行大面積栽植造林。側柏具有生長速度快、生長周期長的特點,尤其是進入15~20年樹齡后,樹木生長速度明顯加快。
在當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實施的過程中,園林綠化工程也在逐漸增多,而側柏是園林綠化中分布較廣、應用較多的植物之一,能夠被應用在路邊花壇、大門兩側、行道以及綠地周圍等區域,側柏小苗還可以當作綠籬點綴在隔離帶或圍墻之上,可以有效提升景觀的整體效果。側柏本身有著極強的適應污濁空氣的能力,將其種植在市區街心或者是路旁,不僅具有良好的美觀性和協調性,還不會阻礙人們的視線。同時,側柏的生長有著夏綠冬青的特征,而且在冬天的皚皚大雪中有著別樣的美感,側柏的青翠色點綴在雪中能夠給人一種生機勃勃之感,所以側柏是當前我國很多地區尤其是北方地區的城市綠化中應用較廣的一種植物。側柏本身具有耐寒性、耐干旱性等特征,所以在北方的園林綠化中有著較強的應用價值,當前,我國在遼寧、河南、天津以及北京等諸多省市中,都實現了對于側柏綠化的廣泛應用,并產生了較多的優秀案例,因為側柏作為綠化苗木,不僅有著較高的移栽成活率,而且不會涉及較大的成本投入,能夠在極大程度上提升綠化的經濟性。
在正式開始側柏育苗工作之前,工作人員應當合理進行種子的選取和收集,確保種子顆粒具有飽滿性并有著良好的生長性狀。通常情況下,種子要在樹齡20年以上的成年側柏上進行采集,這樣便可以盡量保障種子本身的質量以及幼苗的出芽率。工作人員在進行種子采摘工作時,需要嚴格依照科學的采摘原則,并結合實際情況,確定相應的采摘時間。種子的采集標準為種子的顏色呈現出黃綠色,同時,種子還存在著開口和裂痕的情況。在完成對種子的收集工作后,便要對其進行集中晾曬。一般來說種子在晾曬2到3天之后,其表皮便會呈現出干裂的特點,接下來工作人員則要通過拍打,促使種子脫殼,并對良種進行收集、對種子中的雜物進行清理,然后繼續晾曬,晾曬完畢后便可以將其集中裝入到麻袋當中,存儲于適當的位置,與此同時,工作人員需要合理把控種子的儲存溫度。
工作人員應當合理選擇育苗地,確保地塊平坦并保障其有優異的排水條件,然后,針對育苗地展開更加精細化的管理工作,這樣便可以為后續側柏的育苗工作創造良好的條件。在正常情況下,工作人員會選在秋季進行耕地,深度通常會維持在25厘米左右,若是選在春季進行耕地,便要保障耕地深度不小于15厘米。工作人員還要綜合分析育苗地塊的土質,對育苗地土質情況展開全方位的了解,才能進行科學施肥,完成施肥工作后還要翻動土壤使肥料進入到土壤當中。
在消毒處理方面,通常會采用高錳酸鉀溶液對種子進行浸泡,或者可以使用硫酸銅溶液,一般浸泡2個小時左右,該階段結束之后,工作人員應當從溶液中撈出種子對其進行反復的清洗,確保其表面沒有殘留溶液,之后才能夠將其晾干進行播種。
為了保障種子能夠更加迅速地發芽,工作人員在正式播種之前,應當進行種子催芽工作。一般來說,側柏種子本身有著較多的空粒,所以應當先采取水選的措施,撈出浮在上面的空粒,然后將剩余的好種子浸泡在0.3%~0.5%硫酸銅溶液當中,1~2個小時之后便可以取出種子。通常會采用以下三種種子催芽的方式:
3.4.1 混雪埋藏法
入冬后當積雪未融化時,選擇背風、排水良好、管理方便的地方,用3倍于種子的雪與種子混拌,裝入囤子中。為了保持早春囤子里的雪不融化,囤子外面圍上成捆稻草,用草簾和10米厚的雪將囤子上下和四周圍蓋,中間放入混雪的種子。一直雪藏到播種前3~5天取出,雪化凈后即可播種。
3.4.2 混沙催芽法
由于某種原因種子來不及雪藏或無法雪藏時,可采用混沙催芽,但需要在播種前15~20天進行。該方法是用溫水將消毒處理的種子浸泡24小時,撈出后用2倍于種子體積的細沙與種子混合,裝入木箱中放置在室內溫暖處。注意沙子濕度以手握成團而不出水為宜,種沙溫度保持在12~15℃,每日翻動2次,并隨時噴灑溫水,待1/3種子裂口即可播種。
3.4.3 溫水浸種催芽法
用45℃溫水將經過消毒處理的種子浸種24小時,撈出飄浮的空批粒種子。然后再將種子撈出,在席子上攤曬,注意選擇背風向陽處,并經常翻動,每天用溫水沖洗1~2次,保持一定的濕度,經過5~6天,待有1/3的種子裂口,即可進行播種。
每年春季的3月-4月是最適宜側柏種子播種的時間,工作人員應當從具體的播種需求出發,對相應的播種量進行確定,同時還要合理控制施肥量。在正式播種前,種植人員需要先整地,針對播種區域展開精細化的整理工作,接下來便要使用釘耙耙平土地并完成灌溉。播種前,種植人員需要將草木灰或者是細沙摻入到苗床土壤當中,然后將其攪拌均勻,撒到苗床當中,對土壤的營養結構進行有效改善。條播以及苗床播種有著較為良好的效果,在應用條播方法時需要保障間距的合理性,一般應控制在10~15厘米左右,與此同時,種子的深度還應當保持在3~6厘米之間,在播種的過程中需要對種子進行均勻播撒,播撒完后將2厘米的土覆蓋在上面,播種即完成。
在完成播種工作之后,種植人員需要合理進行苗床的遮陽工作,通常要在苗床的上方覆蓋遮陽網,以減少強光直射對幼苗所造成的傷害。除此以外,當幼苗出土時還要保障土壤的濕潤性,確保幼苗生長有著足夠的養分。幼苗間苗工作的開展對于其高度存在一定的要求,當其高度為5厘米時便可以進行間苗工作,高質量的間苗能夠在極大程度上保障幼苗的健康生長,并穩定提供充足的營養以及水分。在幼苗長到一定高度之后還要對其進行病蟲害防治,通常會采用退菌特溶液以及多菌靈溶液,在確保其濃度合理之后便可以噴灑幼苗,以有效抑制病蟲害的產生。此外,種植人員還要合理進行除草,將種植苗區中的雜草清除,盡可能減少其對于幼苗正常吸收營養所產生的負面影響。當幼苗的高度為5厘米之后便可以進行澆水,以保障充分的水分供給。種植人員需要在適當的情況下進行苗區的中耕,并立足于現階段土壤的實際情況進行灌溉,其間隔天數維持在10~15天之間,同時還要在幼苗的生長發育期間進行科學的施肥,盡量避開雨季進行追肥。一般側柏的幼苗培育時間為兩年,正常條件下可以在其生長的第二年展開移植工作。
為了能夠培養足夠的側柏大苗,移栽的次數應該設置為2~3次。針對1年生側柏苗,其對應的株行距可以設置為10厘米×20厘米。此外,移栽深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起苗的時候通常要求帶土,以確保根系得到良好的保護,栽后以較小的力度提苗,以確保根系能夠得到良好的伸展。在進行多次移栽之后,側柏苗得到良好的培養,從而使冠形符合要求,造林成活的總體概率明顯提高。采取合理的澆水方式,并在適宜的時間松土,其他的管理方式,比較主要的包括除草、修剪等,其操作方式與常規樹種相同。此處值得一提的是,移栽苗木越冬的時候應考慮防寒方面的需求,在主干涂白之后能夠發揮防蟲的作用。
造林起苗之前應根據要求澆1次透水,起苗的過程中帶土坨,進而保證根系不會出現嚴重的缺損問題。假如要求進行長途運輸,比較理想的條件下可以通過黑袋包裹土坨,或將遮陽網充分覆蓋,確保土壤的濕度符合要求,以求最大化避免水分蒸發,使苗木成活率盡可能提升。從平地造林的方面來講,可以采取南北行栽植的方式。在造林的前半年時間內,假如林地條件不是非常理想,則應該進行整地操作,或根據需求通過機械鑿巖挖魚鱗坑。假如現場存在一定坡度,那么必須適當壘坑。強調選取最為合理的造林時間,這樣能夠增加造林成活率。此外,造林密度往往會由于林地位置的差異而有所區別。針對山體上部來講,栽植密度達到4000~5000株/hm2最為理想。此外,對于栽植在山體最上部的樹苗,其實際高度應小于50厘米,進而避免山頂風大樹干出現折斷的情況。
4.4.1 合理修枝
側柏在生長過程中極易生長側枝,所以在完成造林之后種植人員需要合理進行修枝工作,基本上可以按照2~3年的間隔進行一次修整工作,并強化對于幼苗密度的把控。對于側柏的撫育管理來說,除草是至關重要的工作之一,每月都要展開2~3次除草工作,進而避免雜草同側柏爭搶養分,在除草的過程中,種植人員需要適當展開松土工作。具體來說,應當在正式進行幼苗移栽之前向移栽地噴灑相應的草甘膦或是草胺除草劑,除此以外,種植人員還需要將除草劑撲草凈與細土進行混合,撒施向苗區,確保撒施的均勻性,最大限度地提升除草效果
4.4.2 病蟲害防治
除了要合理修枝以外,種植人員還要加強對于病蟲害防治的重視。側柏葉枯病是側柏的主要病害之一,多發于春季,無論是幼苗還是成林都會受到嚴重的危害,其病菌會對當年生新葉造成侵染,幼嫩細枝通常會與鱗葉同時產生癥狀,并最終枯死脫落。當側柏遭受到病菌侵染之后,一年之內并不會產生癥狀,次年則會迅速枯萎,該病潛伏期相對較長。該病的發病特征是:在6月中旬左右,側柏的細枝和枯死鱗葉上將會出現一定的黑色顆粒狀物,當潮濕天氣來臨之后便會出現吸水膨脹的問題,繼而使其成為橄欖色杯狀物,即病菌的子囊盤。受到侵害的鱗葉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由上到下逐漸枯黃,或者先是從鱗葉的莖部和中部產生失綠的現象,并漸漸發展至全部的葉片,進而枯死。受害最嚴重的部位基本上處在樹冠的下部和內部,而當年的秋梢普遍不會受到損害。當側柏受害之后,其樹冠整體的形狀將會如同火燒狀,與此同時,其病葉也會出現大量的脫落。若想實現對側柏葉枯病的有效防治,工作人員應當從科學的營林措施出發,進而為側柏的健康生長創造良好的條件,科學適度修枝以及間伐措施,此舉能夠有效起到改善生長環境的作用,并可以減少侵染源。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工作人員可以適當增施肥料,以達到促進其生長的目的。合理采用化學防治的手段能夠提升病蟲害防治的效率,側柏葉枯病的具體防治可以使用殺菌劑煙劑,按照每公頃15千克的用量在傍晚進行放煙,可以產生高質量的防治效果。
綜上所述,側柏作為重要的林業資源之一,由于各方面的優良特性,在育苗和撫育管理等方面更加要采取科學的技術手段,才能夠有效提升側柏的成活率以及園林綠化建設的美觀性。因此,相關工作人員應當加強對側柏育苗和撫育管理工作的重視,在實踐過程中積累經驗教訓,采集與處理工作要準備充分,合理選擇側柏育苗技術,保證育苗質量,為側柏種植實效性的提升創造良好的條件,助力我國整體的生態文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