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維嶸
(安徽省宣城市旌德縣廟首林場,安徽 宣城 202600)
隨著松材線蟲病疫區的不斷擴張,松材線蟲病正以包圍之勢嚴重威脅著黃山風景區的黃山松安全,在此提前下,皖南山區各級政府正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全力改造馬尾松林,力圖把松材線蟲病遏制在黃山風景區之外,因此,馬尾松林改造技術是我們當前最為急切需要探討的問題,就此筆者以本地區的馬尾松林資源情況進行分析,提出相應的建議,旨在為各級政府和林業主管部門提供參考意見。
馬尾松是陽性樹種,喜光,高大喬木,是皖南山區主要造林樹種之一,因其造林成活率高、耐瘠薄、可人工種植或種子撒播而被當地農民廣泛用于荒山造林、人工更新造林。20世紀八九十年代,在當地政府提出的“誰栽誰有”的號召下,皖南山區開展了大規模的荒山造林,在這樣的前提下,馬尾松與杉木成為當地主要的造林樹種。據有關文獻記載,部分市縣還采用飛機撒播種子進行馬尾松造林。但馬尾松利用率低,材質堅硬沉重,經濟價值比杉木低,采伐成本卻比杉木、檫樹等其他闊葉樹種高,因而經濟效益相對杉木低的多,很多林分只作為森林覆蓋率和綠化率的考核目標而保留下來。
馬尾松是松墨天牛的主要寄主之一,而松墨天牛又是松材線蟲的寄主,所以松材線蟲主要是通過松墨天牛傳播,由于松墨天牛的繁衍無法人為控制,這便導致松材線蟲的傳播無法人為控制,從而松材線病在國內迅速傳播開來。雖然很多林業專家對松材線蟲病的防治開展了多年的研究,但目前還沒有找到有效的防治措施,只是通過對松木及其制品的流通進行控制而抑制松材線蟲病跨區域傳播。因黃山風景區的黃山松也是松材線蟲的寄主,皖南山區周邊的大面積馬尾松林成為松材線蟲病發生的溫床,這便對黃山松的破壞構成了嚴重的威脅。
皖南山區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域,降雨充沛,森林植被豐富,因此,皖南山區的馬尾松林,除人工造林的中幼齡林因郁閉度大而植被稀少,大部分近、成熟林的林分,林下植被均有不同程度覆蓋,同時伴生有各種鄉土樹種生長。尤其是飛播的馬尾松林,基本位于交通不便的高山峽谷,林分稀疏,多為多樹種混交林,也有些林分是塊狀分布的。立地條件相對較好的低山、丘陵,馬尾松人工林基本是連片分布,有純林,也有杉木與馬尾松混交林、馬尾松與毛竹混交林、馬尾松與其他闊葉樹混交林。闊葉樹種主要是楓香、樺香、櫟樹、青岡櫟,部分地區有青錢柳、銀縷梅等珍稀樹種。
皖南山區大部分為中低山,地形復雜、坡度大,由于馬尾松耐瘠薄石礫土、沙質土,因此20世紀八九十年代,在皖南山區的陡坡、土壤瘠薄林地內人工造林多數會選擇馬尾松樹種造林。雖然也有一些在立地條件好的林地上造林馬尾松的,但基本已達到成熟期,大部分林分在近些年逐步被采伐更新為杉木林或其他闊葉林。所以現有馬尾松林多數分布在立地條件相對較差、交通不便的陡坡、山脊,改造成本大、利潤低。
據文獻記載,馬尾松的枯死原因,除了松材線蟲病引起樹體枯死外,還因為立地條件差、人為破壞、食葉害蟲的多次大暴發等3個方面的原因。
1.4.1 土壤瘠薄
根據2010--2016年松材線蟲病普查中對馬尾松枯死木調查,80%枯死松樹的樹齡都在20a以上,而且是單株散狀零星分布,不像松材線蟲病枯死松樹那樣呈點狀漫延,更沒有成片和塊狀枯死現象發生。這說明人工馬尾松林一般只在近熟林內的松樹才發現單株枯死現象,而根據對這些枯死松樹進行詳細調查,發現枯死松樹大都分布在陡坡或坡邊斷裂邊緣。對枯死松樹采伐后,挖開伐樁進行觀察,發現枯死松樹所在土壤厚度在15~20cm,腐質層僅2~3cm,下面就是巖石層,根系穿透土壤層達到巖石層后,須根緊貼巖石或深入巖石縫隙。筆者認為,由于陡坡水分不易貯存,加上土壤淺薄,營養成分無法保證樹體的生長,因而樹勢衰弱,再遇上特殊的天氣,從而導致松樹枯死,特別是剛枯死松樹的須根枯死而主根鮮活。
1.4.2 人為破壞
筆者在工作中發現,自從允許在成齡松林內進行人工開采松脂以來,就有松樹頻繁枯死現象發生。為此,筆者對這些枯死松樹進行了詳細調查,結果顯示,這些枯死松樹的樹干2m高以內,多次被割開樹皮采脂,割脂道包圍樹干三分之二以上,而且每年的割痕是交錯的,這就導致水分無法正常通過韌皮部輸送管傳輸到樹冠而枯萎死亡。這說明人為破壞導致松樹枯死主要是因為掠奪性割脂,松脂采集工人為追求松脂產量,往往盡可能地擴大橫切面,更有一棵樹割上幾道割痕的。也有的是靠近村莊集鎮的松林,附近村民為侵占林地種植農作物,或為了獲取燒材而故意將樹體剝皮,最終至樹體枯死。
1.4.3 病蟲為害
據文獻記載,2018年皖南地區大面積爆發松毛蟲、松毒蛾的多代重疊危害,導致樹體枯死或樹勢嚴重衰弱,從而引發大量松褐天牛寄生,最終導致大面積松樹枯死。自2020年以來,松材線蟲病疫區已經擴張到皖南各縣,各區域均有松材線蟲病的發生,松樹的枯死就開始呈現點狀擴散,雖然也有零星分布的,但相距不會太遠,基本在松墨天牛飛行能力范圍內,這說明后期松樹的枯死主要原因已經轉為松材線蟲病至死。
為防止松材線蟲病的擴散,疫區內馬尾松林改造首先要考慮松材的無害化處置問題,由于各地政府財力的不同,政府的資金補貼是有限的,所以不能單一的要求就地燒毀的處置方式,而且這種單一的處置方法會嚴重影響到農民的經濟收入。近年來,松木無害化粉碎利用技術已經成熟,各地可考慮引資建立松木無害化粉碎利用加工廠,在盡可能降低經濟損失的前提下開展馬尾松林改造。比如旌德縣通過招商引資從浙江引進浙商,建立了松木無害化粉碎利用加工廠的經驗值得借鑒一下。當然,有條件的地區可以通過財政補貼的方式直接進行采伐銷毀,比如黃山市各縣松材線蟲病防控,他們就是由政府出資和項目補貼,對松樹采伐后就地集中燒除。
高郁閉度松林多數是中幼齡林,林內由于植被稀少、甚至沒有灌木生長,該種林分的改造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3.1.1 高強度進行間伐
首先采伐林分內被壓木、弱勢木、枯死木、干形不良木,改進林分透光強度,郁閉度最好控制在0.6以下。有條件的地區也可以考慮低產低效林改造,全面進行皆伐后更新造林,但對于立地條件差的陡坡林地,應考慮水土流失問題,采用漸進式改造最好。
3.1.2 補植造林
近年來,歐洲銀行貸款項目、國家儲備林建設項目、退化林修復項目的實施,為松林的改造提供了經濟動力,這3個項目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要求營造混交林,現有林培育也要進行間伐后補植其他珍稀樹種,所以我們可以結合項目的實施對馬尾松林進行改造,在間伐后的林分內補植鄉土珍稀樹種,培育針闊混交林。
3.2.1 選育林下鄉土樹種幼樹
首先對林下鄉土樹種進行調查,了解林下鄉土樹種分布情況,統計不同樹種比例,明確選育的闊葉樹種類。然后進行撫育作業,砍除其他灌木和非目的樹種,促進目的樹種生長郁閉。
3.2.2 對馬尾松進行采伐
對于已經形成松闊混交的林分,可以考慮對現有馬尾松進行撫育采伐,已經是近成熟林的,可對馬尾松進行間伐或者進行擇伐,保留闊葉樹或其他杉類針對樹種。采伐完成后要對采伐剩余物進行清理并集中銷毀,杜絕松墨天牛的寄生場所。如果是成熟林以上的林分,可以考慮皆伐更新,采伐方式可以是塊狀采伐、或是帶狀采伐,目的是減少水土流失,保護生態環境。
3.2.3 補植補造
在林間空地補植補造珍稀樹種要注意適地適樹,選擇的樹種要適合周邊環境,適宜與周邊其他樹種共生,周邊是速生的高大喬木,補植的樹種要么也是速生的喬木,或者是適宜林下生長的慢生樹種。否則在林木生長競爭中,補植補造的樹種容易被淘汰,從而失去了補植的意義。
20世紀八九十年代,在“五年消滅荒山、八年綠化安徽”的號召下,旌德地區開始大面積進行人工造林,很多立地條件相對較差的林地植被毀,人工種植馬尾松純林,生物多樣性被破壞,由于山高路遠,交通條件差,松木利用價值低,很多馬尾松林進入成熟林后沒有及時采伐更新,甚至成了過熟林,現加上多年的冰雪災害,很多松林成了殘次林,這對松材線蟲病的防控構成了很大的威脅。通過對馬尾松林的改造,不僅可以促進生態功能的恢復,增強生物多樣性,同時可以減少松墨天牛的寄主,起到防控松材線蟲病的作用。
4.2.1 注意生態環境的保護
前面已經提到馬尾松林的立地條件相對較差,所以生態環境也相對較脆弱,因而在對馬尾松林進行改造的過程中要注意生態環境的保護,防止水土流失,盡可能減少對鄉土珍稀樹種的破壞,通過人工促進更新,及時恢復生態功能。
4.2.2 政策扶持是前提也是保證
由于馬尾松林改造成本大,經濟利潤低,所以必須有政策上的扶持才能保證馬尾松林改造的推進。政策上的扶持包括兩部分,一是采伐限額的保證:因為松材線蟲的傳播媒介是松墨天牛,松墨天牛成蟲一般在5月是活動盛期,向其他松林擴散產卵傳播松材線蟲,所以松木的采伐和無害化處理要在松墨天牛羽化前完成,這就需要相應的采伐限額來保證改造工程的順利實施。二是資金上的保證:由于林權制度改革后,大部分集體林地交由村民經營管理,所以對松林的改造自然就牽涉到村民的經濟利益問題,這就需要一定的經濟補償保障才能推動項目的落實。
4.2.3 松林的改造不能簡單地全面皆伐更新
任何一個樹種都是自然的必需物,馬尾松也是很生要的樹種之一,其根部的根瘤菌不僅有固氮作用,而且對巖石有一定的侵蝕性,從巖石中汲取養分,同時可以改良貧瘠的土壤,這對其他森林植被的生長是有促進作用的。所以松樹林的改造要有針對性地做好設計,嚴格按照設計進行作業,適當保留部分松樹,培育松闊混交林,增強對松墨天牛的屏蔽作用,這也是重要的改造方法之一。
馬尾松林改造后更新樹種的選擇,除了補植補造、選育珍稀鄉土樹種外,也可能考慮引種適宜本地區生長的其他樹種。就旌德地區來說,楓香、光皮樺、紅豆杉、華東楠、青錢柳、櫸樹、麻櫟、檫樹、青岡櫟、木荷等樹種都是最好的選擇。筆者通過對本地區生物防火帶的調查發現,木荷不僅適宜不同立地條件林地生長,而且是常綠樹種,也不易發生森林火災,所以馬尾松林更新改造樹種中,木荷是優選。
自2015年以來,旌德地區香榧造林蓬勃發展,目前已經達2萬多畝以上。從香榧造林成功經驗來看,香榧樹對立地條件的要求不嚴,與馬尾松類似,尤其是石櫟含量較高的宜林地也非常適合香榧種植,因此,有條件的地區可以采用多種經營模式發展香榧林。此外,山核桃種植也是改造馬尾松林的有效方法之一。近些年來山核桃與香榧產業發展都比較快,其經濟效益是有目共睹的,只是自2021年開始,社會各界更加關注生態環境問題,對于香榧與山核桃的種植經營管理方法有諸多議論,認為香榧與山核桃的集約經營模式對森林植被的破壞太過嚴重,因而被舉報至生態環境督查工作組,但筆者認為可以對這兩種經濟林的進行科學經營管理,在做好生態環境保護的前提下有效發展是可行的。比如,在這兩種經濟林的林下種植黃精、白芨等,或者在林內設置水保帶,種植茶樹、油茶等。
按旌德地區2022年馬尾松現價每立方米600元計,除去采伐成本約每立方米450元,每立方米的利潤僅150元,按每畝15立方米計,每畝利潤只有2250元,這還只是交通條件相對方便的林地,如果是高山或山脊等林地,幾乎沒有什么利潤。以馬尾松改造檫樹為例,按現價每立方米1100元計,除去成本450元,還有利潤650元,每畝仍然按15立方米計算,就有9750元的利潤,由此可見經濟利潤翻了4倍多。
現有馬尾松林多為人工純林,樹種結構單一,改造后可以營造多樹種混交林,或者通過培育次生林、適時封山育林,可以改變現有樹種單一的現狀,增加生物多樣性,這對保持水土、調整林種結構有很大的積極作用,可以快速恢復森林生態系統。
首先,可以有效控制松材線蟲的傳播,這對保護黃山風景區的黃山松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其次,改造馬尾松后經濟效益的提高,可以極大地增強農民發展林業的積極性,這對踐行“綠水青山就金山銀山”理論有著明顯的推動作用,對改善我們的生活環境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馬尾松林的改造是松材線蟲病防控的重要舉措,是對黃山松進行保護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對馬尾松林的改造,不僅可以增加農民的經濟收入,同時可以有效快速恢復森林生態系統,這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動作。改造馬尾松關鍵的問題是認識問題,只有真正認識到改造的意義才能推動這項工程,這也是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金山銀山”理論的積極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