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本刊記者 陳郁
中央組織部原部長、中央黨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原副組長張全景同志,因病于2022 年11月8 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 歲。張全景1931 年12 月生于山東平原。1946 年6 月參加革命工作,1949 年9 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先后任山東省德州地委組織部辦公室主任,德州市委副書記,山東省委組織部副部長,山東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山東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1991 年2 月至2001 年2 月先后任中央組織部副部長、常務副部長、部長,中央黨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1995 年12月起先后任全國黨建研究會第二屆理事會顧問,第三屆理事會會長,第四屆、五屆理事會顧問。2007年2 月離休。張全景是中共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代表,政協第八屆、九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張全景一生廉潔奉公,對反腐倡廉、廉潔文化事業非常關心。湖南華夏廉潔文化研究會及《清風》雜志,正是在張全景和眾多領導、老同志的大力關心支持下,才得以生根發芽、健康成長,取得今天的成績。
湖南省華夏廉潔文化研究會原會長、黨支部原書記、清風雜志社原社長傅學儉與張全景有著長達22 年的深厚革命友誼,他說:“張全景同志是我黨優秀的領導干部,我決心繼承他的思想,學習他的作風,做一個身殘志堅、全心為民的共產黨員,以實際行動紀念他?!?/p>
張全景同志在《清風》雜志首發式上要求,要辦好、用好、發好《清風》雜志。讓清風吹遍全國。
回憶起張全景對《清風》雜志的關心關愛之時,湖南省華夏廉潔文化研究會原秘書長、清風雜志社原總編、現名譽總編汪太理深情地說:“沒有張部長的關心和指導,就沒有華夏廉潔文化研究會今天的巨大影響,就沒有《清風》雜志的創辦以及今天的成績?!?/p>
2004 年秋,湖南省華夏廉潔文化研究會成立前夕,傅學儉與汪太理前往北京向張全景匯報了研究會成立事宜。張全景向來對腐敗深惡痛絕。當傅學儉等人提出請他擔任研究會特邀顧問時,他欣然同意。
當年12 月26 日,張全景出席了研究會第一次會員大會暨首屆廉潔文化論壇,并與時任湖南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長蔣建國同志共同為研究會揭牌。
張全景擔任研究會特邀顧問,并不只是掛個空名,他是發自內心地支持社會組織加強黨的建設,他說:“我們應以改革創新的精神,推動廉潔文化進機關、進企業、進課堂、進社區、進農村、進軍營等,讓它與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為一體。讓廉潔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使廉潔文化深入人心,形成廉潔文化社會風尚?!?/p>
在張全景等領導和老同志的支持下,研究會承擔了國家社科規劃辦一項重點研究課題,該課題最終形成了我國第一部研究廉潔文化的專著——《中華廉潔文化與中國共產黨先進性建設》,張全景對這項研究給予了高度肯定,認為這項研究具有開創性,彌補了廉潔文化研究領域的空白。
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桑國衛與中組部原部長張全景
此后,張全景又多次出席了研究會舉辦的廉潔文化論壇、座談會;未能親自出席論壇時,他均發來賀信,期盼研究會越辦越好。
其中,在湖南省華夏廉潔文化研究會成立十周年之際,張全景發來賀信,對研究會的工作給予了肯定:“十年來,在省委直接領導下,根據黨中央反腐倡廉的指示精神,(你們)積極開展工作,努力宣傳、倡導廉潔文化,鞭笞腐敗,總結宣揚反腐經驗,創辦了《清風》雜志,越辦越好,已成為反腐倡廉的重要陣地……”
2006年,研究會創辦了《清風》雜志(內刊),張全景每期必讀,并表示:“我從中看到了一種真正的共產黨員精神。他(傅學儉)和他的團隊所做的這些事,深深地感動了我。”
2010 年,在張全景等老領導的鼎力支持下,《清風》雜志正式獲批全國公開發行刊號,開啟了全國公開發行的新征程。
2010 年1 月17 月,《清風》雜志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首發式,張全景與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桑國衛、時任中紀委副部級巡視員戴儉明、時任湖南省委副書記梅克保等領導同志共同出席了首發式,他提出“要辦好、用好、發好《清風》雜志”。
此后,張全景多次在家中親切接見傅學儉、汪太理等《清風》雜志負責人,聽取雜志有關工作情況匯報。得知《清風》先后獲得全國紀檢監察優秀期刊、湖南省“雙十佳”期刊、湖湘優秀出版物等眾多榮譽,張全景備感欣慰,他囑咐要爭取讓《清風》早日覆蓋全國所有省份,真正實現“讓清風吹遍全國”。
傅學儉與張全景的相識,也是一段伯牙子期般的佳話。2000 年5 月,時任湖南省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農業與農村委員會主任委員的傅學儉向黨中央寫信,指出了當時全國“三講”教育存在的一些弊病。當時身為全國“三講”教育聯席會議負責人的張全景閱信后,不嗔反喜,認為這封信很有見地,對領導“三講”回頭看、對縣處干部剛開始的“三講”,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當即請示黨中央領導,從信中摘要3000 余字,加編者按,以中央三講辦通報形式,向全黨發了一個文件(已收入《盛世諍言》2003 年3 月修訂版第91 頁)。此事彰顯了張全景視民聲為黨的鮮活營養、視民心為最大政冶的膽識和才能。
后來,張全景來湖南考察,特地與傅學儉見面交談,“談了個多小時,他轉達了中央領導肯定和感謝我對‘三講’的思考與建議,鼓勵我繼續關心黨的建設。最后他把家里的電話、地址都告訴了我,說有什么問題就找他。我當時就覺得這位領導同志非常平易近人,敢于實事求是。我也愿意和他談問題,愿意把了解到的基層情況向他反映?!备祵W儉打心底敬佩這位老領導。
張全景去世后,傅學儉回憶起與張全景交往的點點滴滴,不禁潸然淚下,他把二人的友誼總結成了四句話:“得益‘三講’識張公,《諍言》引來是清風。二十二年友誼真,廉潔文化偉業新?!币员磉_對張全景的深切懷念。
而對湖南省華夏廉潔文化研究會會長、湖南省廉政建設協同創新中心首席專家王明高來說,他20多年前在省委九所賓館七號樓向張全景匯報反腐倡廉研究時的情景,至今仍歷歷在目,仿佛就在昨天。
據王明高回憶,那天一見面,張全景就開門見山地對他說,不要講客套話,要實事求是地講真話,講管用的反腐敗對策。王明高在詳細匯報時,張全景聽得很認真,還拿出一個很大的筆記本認真地記錄著。兩人聊得很深入,他邊問邊記,還不斷邊記邊問,原本只安排20分鐘的見面,但那天卻從下午兩點半一直聊到五點半,足足聊了三個小時。
“他是德高望重的領導,我當時只不過是一名普通的副處級干部,最后他還把秘書的電話和他家里的電話寫給了我,真沒想到張老這么平易近人,這么禮賢下士。他這種求真務實的精神、謙虛謹慎的作風,一直深深地感動著我。”王明高的話語中,充滿了對張全景的由衷敬佩之情。
張全景的平易近人也給汪太理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汪太理講述了他去張全景家中拜訪時的情景。張全景住在一棟普普通通的居民樓里,家里并不寬敞,裝修擺設都非常簡單,樸實無華,張全景和夫人都非常和藹。
“他和我們聊天,就是普通的拉家常,非常親切。我們感謝他對研究會和《清風》雜志的支持,給他帶一點土特產,他也不收,等我們走的時候,他又拿出他山東老家的冬棗給我們吃,他是完全不圖回報的?!蓖籼碚f。
湖南省軍區原副政委、華夏廉潔研究會和《清風》雜志顧問黃祖示亦曾到張全景家拜訪,還多次陪同張全景到韶山瞻仰參觀毛主席故居、紀念館,二人交往密切。
在黃祖示少將看來,張全景從事組織工作數十年,為黨和國家選拔了大量賢才俊彥,做到了“選賢任能、公道正派”。“他選拔干部是很嚴格的,他考察干部也是非常細致的,他選拔的干部,首先第一條就是要擼起袖子干的人。他很大一個特點就是實事求是,他對錯誤的東西會非常直截了當地指出來,不對就是不對?!?/p>
張全景不僅善于選拔優秀人才,也善于發現并樹立優秀典型,他曾表示:“做組織干部工作要善于抓典型,因為一抓典型,干部就活起來了,就有了標準榜樣,工作就有了斗志,有了比較,引導他們對標先進、查找不足,在干部中形成‘比學趕超’干事創業的氛圍。”
張全景同志在北京親切接見傅學儉、汪太理同志并聽取湖南省華夏廉潔文化研究會、清風雜志社的有關工作情況匯報。
1995年6月,從2800多名縣(市、區)委書記中遴選出了100 位全國優秀縣委書記加以表彰,這項工作正是由時任中組部部長的張全景按照中央要求具體實施的。
對優秀干部的先進事跡,張全景總是不遺余力地大力宣揚;對自己的個人利益,他卻從不在意,從來都是不爭不搶,服從安排。正如傅學儉所說:“張全景是個一心為公的人,他在跟我們談話,談的都是如何為民解難、為黨分憂,從來沒有計較過個人得失,他對黨中央的決定,都是堅決擁護、堅決支持。無愧為黨的組織戰線和黨建研究工作的優秀領導干部?!?/p>
退休之后,張全景依然堅持學習,他每天都要拿出兩到三個小時學習,閱讀了大量的馬列著作、毛澤東著作。2007 年,他連續在《求是》雜志上發表了兩篇文章:一是《恩格斯晚年放棄了無產階級革命學說嗎?》,二是《中國共產黨人歷來重視馬恩著作的學習》,引起當時中央領導同志的高度重視,在社會上產生了較大反響。
張全景在《敢于斗爭敢于勝利是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一文中指出:“在我們前進的道路上,盡管存在這樣那樣的困難,但是我們共產黨人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這種材料比鐵還硬,比鋼還強。在戰爭年代,我們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不怕砍頭,不怕犧牲;和平建設時期,‘工人階級一聲吼,敢叫地球抖三抖’,農民兄弟勇斗窮山惡水,奪取農業豐收。今天,只要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敢于斗爭、敢于勝利,就一定能夠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