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本刊記者 趙雨婷

李娟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以此嘉獎為新的起點,用嚴實細致的工作作風和精益求精的工作尺度要求自己,以監督執紀的‘力度’和為教職工服務的‘溫度’,努力推動高校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獲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的嘉獎后,湖南師范大學紀委、省監委駐湖南師范大學監察專員辦公室信訪與案件檢查室主任李娟樸實地說道。
2009 年7 月,研究生剛畢業的李娟便任職于湖南師范大學財務處,2016 年7 月被調入湖南師范大學紀委辦(監察處)負責信訪與案件審查工作,2017 年3 月任紀委辦(監察處)信訪與案件檢查室主任。2018 年10 月至2020 年7 月,參與籌備和建設湖南省紀委監委駐省教育廳紀檢監察組第一紀律審查室,牽頭或協助查辦案件30 余起。先后獲得全省教育系統紀檢監察“聯合分片交叉執紀工作衛士”“聯合分片交叉執紀執法工作優秀談話員”“校級優秀共產黨員”等多項榮譽。
從財務部門到基層反腐一線,身份角色的轉變使李娟立馬投入緊張的學習。時間緊、任務重,一張折疊床、一些簡單的洗漱用品,就這樣,她便索性在辦公室“安營扎寨”。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在學習上百部法紀規章、調閱學校紀委十幾年的案卷、積累了十二本學習筆記后,李娟已經是紀檢工作的理論強手。但她并未止步于基礎的理論學習,她深知“實踐驗真知”的道理,便馬不停蹄地將所學知識運用到了實際工作中,不僅快速成長為獨當一面的執紀先鋒,更是上下聯動帶出了一支敢打善拼、有勇有謀的執紀審查隊伍。多年來,李娟堅持一案一總結,將身邊的真實案例及時匯編成警示教育冊,發放到每一位教職工手中。
正是她和紀委團隊的傾心付出、拼搏奮戰,湖南師范大學紀檢監察工作綜合考評連續六年榮獲全省高校一等獎,紀檢監察干部多人榮獲全省教育系統紀檢監察執紀審查先進個人和全省高校“聯合分片交叉執紀”衛士獎,成為湖南省屬高校紀檢監察系統的標桿。《中國紀檢監察報》《中國教育報》《湖南日報》和三湘風紀網等報刊媒體均對學校紀檢監察工作進行了報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李娟在突破案件關鍵環節方面,形成了“攻克難關有技巧、化解危機有辦法”的獨特工作方式。2018 年,在學校查辦的附屬醫院案子中,涉及多位醫院領導班子成員。她主動請纓,沖鋒在前,敢于挑重擔子,啃硬骨頭。她以女性特有的細膩,拒絕了打招呼說情的好友,在短時間內一舉突破多個審查對象的心理防線。最終,醫院領導班子中有六人受到了黨紀處分。通過對涉及“一把手”及領導班子的案件從嚴處置,促進“關鍵少數”把政風清廉的標桿立起來。
通過不斷實踐摸索,學校紀委與多個職能部門聯動,定期召開座談會,并借助信息化手段,對干部情況摸得清,問題找得準。在干部選拔過程中,李娟嚴把“五關”,正是她的兢兢業業,在黨委換屆過程中實現了零信訪。學校紀委與岳麓區紀委、赤山監獄合作共建,李娟作為校地合作的聯絡員,為合作的順利開展發揮了橋梁紐帶作用。
2021 年,李娟負責制定了《湖南師范大學關于加強示范引領精準推進“一把手”監督的實施意見》等相關制度,實現了上級“一把手”抓好下級“一把手”、“兩個責任”互促共進的良性局面。同年,李娟起草制定了清廉校園建設實施方案,通過培育遴選清廉建設示范點,推動清廉單元建設,打造清廉校園。
作為高校紀檢監察戰線上的女干部,李娟從不以自己是女性“示弱”,處處沖前鋒,事事有回應。用忠誠踐行承諾,用行動詮釋奉獻,用實際成效展現新時代紀檢監察女干部的擔當與風骨。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李娟身為黨員,始終牢記用心用情做信訪的初衷,按照“紅色問題重點辦、橙色問題迅速辦、黃色問題耐心辦”的原則,為廣大師生解決急難愁盼的問題,獲得了廣大師生的信任,成為廣大師生可以放心依靠的“主心骨”。
心有所信,方能遠行。俗話說“干一行,愛一行”,李娟用實際行動展現了對紀檢工作的深愛與堅守。她共接到業務范圍內群眾來電來信305 件,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信訪辦結率達100%。師生員工對學校信訪處置工作滿意度高,“有困難找紀委,有信訪找娟姐”達成共識。同時,李娟堅持定期梳理信訪件,及時向校院兩級黨委反饋,推動問題有效整改。學校信訪量總體呈逐年下降趨勢,學校政治生態持續向上向好。
李娟主辦和參與查辦校內案件22 起,給予黨紀政務處分35 人,達到了懲處極少數、教育大多數的目的。為國家和集體挽回直接經濟損失600 余萬元,通過“零容忍”嚴肅執紀問責,強化了不敢腐的震懾。正是她的一絲不茍與嚴謹細致,由她經手辦理的案子,件件辦成了精品、辦成了鐵案。在“聯合交叉執紀執法”實戰中,她作為業務骨干,充分發揮駐教育廳紀檢監察組第一紀律審查室設在高校的優勢,牽頭或協助查辦了有影響力的典型案件10 余起,破解了高校曾經不會辦案、辦不了案的執紀難題,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領與輻射作用,在全省教育系統產生較大反響。
在提到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紀檢人時,李娟這樣說道:“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領導干部要敢于擔當、敢于斗爭,保持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斗爭精神更是我們紀檢監察干部最鮮明的政治品格。作為一名高校紀檢人,我們既要敢于亮劍也要善于亮劍。敢打硬仗、敢啃硬骨頭,敢于擔當,積極作為,以釘釘子精神做好紀檢監察工作,以忠誠、干凈、擔當的品格,當好黨和人民的忠誠衛士。”
發現和曝光問題只是手段,解決問題才是終點。如何讓思想防線不牢的黨員干部及時止損,懸崖勒馬,回頭是岸,李娟也有自己獨到的看法及工作方式:“處分不是目的,而是為了讓其明紀律、知敬畏、守規矩。處分決定不是‘句號’,而是‘逗號’,錯誤改正了,還是好同志。受處分之后,害怕在單位受到領導同事的區別對待,是受處分干部的常見心態。學校紀委為避免對犯了錯誤的黨員干部‘一處了之’,把日常跟蹤教育和重點回訪教育相結合,統籌運用黨性教育、政策感召、紀法威懾和人文關懷。在后期管理方面,通過細化處分影響期滿后的評價工作,要求各黨組織對受處分人員處分期內表現作出綜合評價。對在處分期內認識不到位、有不良表現的進行批評教育,情況嚴重的及時向學校黨委、學校紀委及組織人事部門反映;對在處分期能認錯改錯,思想端正且表現特別突出的黨員干部,建立正面清單,并向組織推薦,讓‘掉隊干部’重新跟上來。”
作為信訪與案件檢查室的負責人,李娟堅持帶頭做好執紀審查“后半篇文章”,及時對問責的干部進行回訪教育,效果十分顯著。2021 年,學校某處級干部因違規兼職受到黨紀處分后,李娟多次找他談話,幫助這位“跌倒的干部”重燃工作的熱情。后續再面對兼職企業的高薪聘請,這位干部毅然選擇留在學校,并感謝紀委拉他重回正軌,而他本人也在新的崗位煥發出了新的活力。《湖南日報》也以《扎實開展回訪教育,做好監督執紀“后半篇文章”》為題對此事進行了專題報道。
在幫助“跌倒的干部”重新爬起來的同時,學校紀委建立了信訪舉報“查否了結”雙反饋工作機制,要求對“查否了結”的信訪件,不僅及時向舉報人反饋調查情況,消除誤會,更通過召開會議、書面通報等方式為遭受錯告、誣告的黨員干部澄清正名。
2022 年上半年,學校紀委收到匿名舉報,分別反映三名二級單位正職干部的相關問題,學校紀委隨即成立調查組,對舉報問題啟動初核,經過深入細致的審查調查,查明舉報所反映的問題不屬實,學校紀委首次以舉辦“澄清正名會”的形式,為擔當的干部擔當,為干事者撐腰鼓勁。
在澄清反饋會上,受到不實舉報的干部及所在單位班子成員紛紛敞開心扉,暢所欲言。這次澄清會將問題擺在桌面上敞開談,這種溝通方式讓班子更有凝聚力、更有信心面對矛盾與問題!
“這些事件帶給我一些觸動和思考:對待信訪舉報不能查否了就不了了之,對待受處分干部不能‘一處了之’,應堅持嚴管厚愛結合、激勵約束并重,既講依規依紀依法,又講思想政治工作;既講原則性、堅定性,又講政策性、精準性,真正做到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扎實做好監督執紀‘后半篇文章’,切實幫助受不實舉報和受處分干部放下‘包袱’,輕裝上陣。”李娟面對記者如是說道。
身為正風肅紀反腐一線的紀檢干部,遇到前來“說情” “送禮”的人也是常有之事,李娟也不例外。但面對威脅和理由,她從未有一刻動搖過,她時刻提醒自己要做一個鐵打的“打鐵人”。

李娟
一次,在查辦學校一名副處級干部的相關問題線索時,這名被調查對象的家屬委托李娟的大學同學請李娟吃飯打聽案情,李娟借故推辭了。被調查對象的家屬不死心,又千方百計找到李娟的親戚,請這位親戚帶她到李娟家里送禮。得知李娟還在單位加班,兩人留下禮物后就走了。
李娟回家得知此事后,連夜把禮物退回給這位親戚,并告誡他:“這樣的飯不能吃,這個禮也不能收,收了自己就站不住腳了。”見李娟態度堅決,被調查對象家屬只好打消了念頭。事后,李娟與家人進行了語重心長的談話,她提到,作為紀檢干部,守紀才有底氣,守紀才有執紀的資格,因為此事,李娟成了親戚口中不近人情的“冷面人”。
李娟坦言,紀檢監察工作關乎民心所向,關乎政治生態、關乎黨的事業興衰成敗,面對全面從嚴治黨的工作要求和錯綜復雜的外部環境,做好新時代紀檢監察工作,讓紀檢監督作用在新時代煥發更強生命力,意義十分重大。紀檢監察工作不僅是一種職業,而且是一項政治工作、一項光榮的政治事業。政治事業要求我們必須講政治、講大局、講奉獻,必須以事業為本、以事業為樂、以事業為天,必須有坐不住的緊迫感、等不起的責任感、慢不得的危機感,練好監督執紀問責的看家本領。
“你這么不講情面,就不怕得罪人嗎?”
面對這個問題,李娟工作筆記扉頁上的一句話回答了一切:“打鐵必須自身硬,干紀檢監察工作就要敢于撕破臉皮,不怕得罪人,初心長在,無愧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