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爽,梁 宇,索 帥,只升睿,王 蒙,劉學偉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口腔科,北京,100078)
口腔頜面外科收治的患者多為口腔疾病、面部損傷及與面部相關的腫瘤疾病患者,常規治療的過程中需開展相關的口腔護理,以提高患者依從性,確保治療效果[1-2]。傳統的口腔護理干預措施,存在疼痛明顯、清潔不徹底致使感染機風險大、傷口裂開、出血等潛在問題,不能滿足患者的要求,嚴重影響治療依從性和滿意度。因此,為緩解患者痛苦、降低其心理負擔以及預防并發癥的發生,應優化口腔頜面外科護理服務質量,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貼心、可靠、安全的診療服務,以促進患者康復、提高其生活質量。本研究主要探討個性化口腔護理在口腔頜面疾病中的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口腔科收治的口腔頜面疾病患者200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均確診為口腔頜面疾病或損傷者,均于就診于口腔頜面病區。②均知曉研究內容,愿意配合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③患者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排除合并嚴重器質性、全身性、系統性疾病者。②排除合并惡性腫瘤疾病者。③排除意識障礙、精神異常及其他無有效溝通者。④對研究中干預方法不耐受者。⑤同期參與其他研究者。
200例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00例。對照組男64例,女36例;年齡22~63歲,平均年(48.80±5.60)歲;口腔疾病56例,頜面損傷44例;病程1~22個月,平均(6.70±1.10)個月。觀察組男60例,女40例;年齡24~63歲,平均(49.00±5.80)歲;口腔疾病58例,頜面損傷42例;病程1~19個月,平均(7.10±1.20)個月。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病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包括入院評估、健康宣教、口腔護理等一般措施。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開展個性化口腔護理干預,由經驗豐富且經過院內考核的專業護理人員實施個性化口腔護理。護理人員在對患者實施口腔護理干預措施之前,對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詳細評估,包括口腔呼吸道情況以及患者對口腔護理液干預措施的耐受程度等,根據評估結果制個性化的口腔護理措施。內容具體如下。
1.2.1 個性化心理健康干預:護理人員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充分聽取患者的意見和建議,堅持以人為本的護理原則,與患者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主動關心患者,盡量幫助患者減輕不適感和環節緊張焦慮的情緒,注重患者的睡眠和睡眠質量,并針對性的為患者提供相關干預。
1.2.2 個性化口腔護理:①根據不同患者選擇個性化的口腔護理液:常規護理液多存在顏色重、異味大等缺點,可以使用新型護理液,如西帕依固齦液等優化品種,提升患者口感舒適度,從而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低溫口腔護理液,可以減輕患者術后的疼痛感,可以根據患者的疼痛程度靈活應用。此外,護理人員在進行口腔清潔和護理時也可以將護理液加熱至比患者體溫略高的程度,提高口腔護理過程中患者的體驗。②密切觀察患者損傷創面恢復情況: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應積極配合醫生完成對患者創面的評估工作,了解患者創面深度、長度、部位、面積、張力狀態、有無血腫或污染等情況,對于創面張力過大的患者,應配合醫生及時給予清創減張等相應治療。在處理患者傷口期間,應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保證創面的清潔干燥、邊緣整齊。若發現患者有異常則應立即與醫師聯系,排查感染、炎性風險。③護理人員加強口腔內縫合患者消炎鎮痛干預,護理過程中注意觀察患者縫合傷口愈合情況,如傷口周圍顏色、有無滲液、有無出血跡象等,需要及時做好皮下縫合組織觀察處理。同時注意詢問患者體感,做好不同創面處理管理,提升術后恢復效果,準確評估恢復周期。④口腔頜面損傷者多伴有咬合功能紊亂,如張口受限、咬合不良或無法咬合等,不利于開展口腔內器械的操作,應采取有針對性且靈活的干預方法,為患者實施一對一的護理指導,盡量提升患者的耐受和護理的依從性,提高整體的舒適度,減輕患者的不適感。
1.2.3 個性化護理宣教:健康宣教是口腔護理的重要環節,護理人員通過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口腔頜面疾病相關知識(與患者自身病情相關),幫助患者理解護理干預的依據和護理干預的目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健康宣教需要因人而異,靈活應用多元化的宣教方法,針對不同受教患者,科學宣教。
1.2.4 個性化回訪:護理人員需要及時掌握患者居家康復期間相關情況,了解患者的具體生活表現和生活質量,及時調整居家康復方案,以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1.3.1 治療效果:患者傷口邊緣較為整齊對合嚴密,同時瘢痕較少,患者口腔功能基本未受到影響,咬合關系以及咀嚼功能均恢復正常,且其口腔張口度不低于2cm,為顯效;患者傷口愈合情況一般,恢復整齊情況尚可,咬合關系以及咀嚼功能存在輕度錯亂和失調,且其口腔張口度介于1~2cm,為有效;患者傷口未愈合,創口邊緣對合不齊,咬合關系仍錯亂,并咀嚼功能喪失,同時口腔張口度低于1cm,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00%。
1.3.2 患者護理滿意度:采用自制問卷評估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3.3 并發癥發生率:并發癥包括感染和藥物不良反應。患者口腔頜面損傷完全恢復,行皮瓣修復的患者皮瓣大部分或完全成活,且未出現術后感染、紅腫及其他并發癥,為無感染病例;治療前后,患者口腔頜面損傷情況無明顯變化,甚至發生感染,為感染病例。
1.3.4 口腔衛生依從性評估:完全依從:無抵觸、積極主動與醫護人員溝通,嚴格按醫囑執行,堅持規范治療;不能依從:抵觸情節嚴重,護理中不能堅持或中斷治療。
采用SPSS 22.0 軟件,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8.00%(98/100),高于對照組的89.00%(89/1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n(%)]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1.00%(91/100),高于對照組的74.00%(74/1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服務滿意度對比[n(%)]
觀察組患者感染發生率4.00%(4/100),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1.00%(1/100),分別低于對照組的8.00%(8/100)和3.00%(3/1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依從率92.00%(92/100),高于對照組的83.00%(83/1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口腔頜面疾病與患者的面部外觀密切相關,患者對術后外觀恢復、口腔咀嚼能力、發音能力等高度關注。傳統的口腔護理方法存在傷口出血、裂開、疼痛明顯的局限性,部分患者因清潔不徹底還可能并發感染等問題。因此,采取更優質的口腔護理,不僅能有效提高患者就診體驗,而且對保證治療效果也有積極意義。
個性化護理是靈活、多元化的干預理念,其核心是要求醫護人員始終立于患者角度,充分為患者考慮,從而實現醫院護理服務質量的持續改進,提高患者診療體驗,最終促進患者康復和生活質量的提高。個性化護理有利于贏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醫患、護患關系,樹立良好的醫院形象[3-4]。口腔頜面外科臨床中個性化護理有著較為廣闊的應用空間。首先患者個體差異較大,個性化護理更符合口腔頜面臨床特點;其次,口腔頜面外科患者往往承受著來自于生理和心理的雙重負擔,其對護理服務質量的要求更高;最后,個性化口腔護理能夠幫助醫護人員更準確地把握患者的病情變化,能夠為臨床工作提供指導,使臨床工作更加科學、合理[5]。因此,需要針對患者不同情況做靈活的口腔護理應對,盡可能的提高患者就診體驗,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同時達到更好的恢復效果[6]。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采用個性化護理干預措施后,治療效果、護理滿意度、并發癥發生情況以及治療依從性均優于對照組,說明個性化口腔護理在口腔頜面疾病中的應用效果確切,對預防并發癥、促進患者康復等有著積極的作用。
綜上所述,對口腔頜面疾病患者采用個性化口腔護理,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促進口腔功能恢復,充分體現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值得臨床推廣。
利益沖突聲明:作者聲明本文無利益沖突。
開放評審
專欄主編點評:口腔頜面外科疾病是口腔科的常見疾病,患者病程長、損傷大,傳統的護理措施存在疼痛明顯,傷口易裂開、出血,術后感染風險增加等缺點。本文在臨床護理中引入個性化護理理念,優化護理措施,依據患者情況實施有針對性的個性化護理措施,并注重心理健康干預和個性化的護理宣教指導,與對照組常規護理組相比治療效果、患者滿意度、并發癥發生率等都有明顯優勢。研究證實個性化護理措施切實有效,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