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琳,楚小玉,高 宇
(北京大學口腔醫院門診部牙體牙髓科,北京,100081)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對社會公眾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職業中毒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事件[1]。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被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并采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2]。2020年2月20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馬曉偉主任在新聞發布會發言“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3]。同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賽宣布將全球風險調至最高級別[4]。
疫情發展以來,院感防控已成為常態化管理,而預檢分診是及早發現感染源的重要環節,是防控醫院感染傳播的“第一關口”。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令(第41號)《醫療機構傳染病預檢分診管理辦法》:醫療機構應當設立相對獨立的針對特定傳染病的預檢處,引導就診病人首先到預檢處檢診,初步排除特定傳染病后,再到相應的普通科室就診[5-6]。自2020年起國內外多項研究結果指出通過關口前移(外移)、分流+分診的預檢分診流程,盡早篩查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和感染病例,可以有效避免院內交叉感染,阻止院外傳播擴散[7-11]。
口腔門診具有以下特殊性:噴濺性、侵入性操作多,診療環境易被污染,醫護人員與患者密切接觸,發生醫院交叉感染的機會相對更高[8]。與口腔診療有關的傳播方式有呼吸道傳播、消化道傳播、接觸傳播和血液/體液傳播等[12]。而呼吸道傳播中的飛沫傳播和氣溶膠播散是口腔醫療機構中最主要的風險[13]。國家衛健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第九版)》中指出[12]:經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因此口腔專科門診的預檢分診篩查工作更加重要。
根據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醫療服務分會《關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口腔門診診療工作防控的建議》[13-15]:口腔醫療機構應建立預檢分診制度及預檢分診流程,設立相應崗位并配備和培訓足夠的人員,做好患者預檢分診工作。所有患者及陪護均應接受預檢分診。本院實施口腔門急診三級預檢分診管理,并科學地運用PDCA 管理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將管理經驗總結如下。
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時,門診部即成立門診部疫情防控領導小組,明確分工做好疫情流行的應對準備,建立預檢分診工作制度、職責、各類應急預案及特殊患者的處置流程等。選擇相對獨立、通風良好、可設置分流通道的位置設置預檢分診處,對于發熱或疑似患者,應準備單獨隔離間和轉運通道。參考《關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口腔門診診療工作防控的建議》和《關于下發醫療機構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常態化,恢復診療工作醫務人員防護與清潔消毒指引》按照區域風險性性選擇正確的防護穿著,加強預檢人員個人安全防護。
嚴格執行消毒技術及醫療廢物處理制度,按照《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范》《醫院空氣凈化管理規范》《醫療廢物處理條例》和《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對預檢分診各區域地面、物體表面、產生的醫療廢物進行嚴格處理。
2.2.1 明確預檢職責,加強預檢人員培訓
開展預檢人員培訓。培訓內容包括:政策法規、防控知識、職業暴露、應急事件處置等。考核通過試卷和問卷星形式;隨著疫情常態化考核形式增加現場檢查隨機提問,模擬突發事件發生的實地演練。針對檢查考核內容問題進行反饋,進而討論整改意見并執行。
2.2.2 嚴格預檢管理,制定口腔門診患者預檢初級篩查流程和三級篩查方案
為嚴格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要求,加強常態化疫情防控,有序開展醫療服務,保障廣大患者和醫務人員的診療安全。門診部根據中華口腔醫學會及北京市的相關政策[16]提出的患者風險分類,參考《北京大學口腔醫院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應急管理預案(修訂第六版)》建立門診部預檢初步篩查制度流程和三級篩查方案。
2.2.2.1 預檢初篩進行患者分流處置:除C 類患者正常診療外,均按照特殊患者流程上報并分流處置。見圖1。

圖1 北京大學口腔醫院門診部預檢初步篩查流程圖
2.2.2.2 三級篩查方案:通過掛號前預檢初步篩查、臨床科室分診前篩查和診療操作開始前篩查完成就醫患者“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篩查程序。見圖2。

圖2 北京大學口腔醫院門診部患者就診流程及三級篩查方案
2.2.2.3 應急處置與轉運流程:在篩查過程中,發現患者及其陪同人員具有A類或B 類患者風險時,應當立即啟動北京大學口腔醫院門診部接診發熱或疑似患者應急處置與轉運方案并執行。見圖3。

圖3 北京大學口腔醫院門診部接診發熱或疑似患者應急處置于轉運流程
2.2.2.4 實踐效果:北京大學口腔醫院門診部自2020年4月恢復口腔診療至今,預檢分診工作承擔了重要的關口任務,保障了疫情期間口腔診療工作的正常運轉。做到疫情期間疑似患者零漏檢、院內交叉感染零發生。
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國家衛生健康委在總結各地典型做法的基礎上,制定出臺了《關于加強信息化支撐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17]:要求各地積極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助力疫情阻擊戰,減少線下診療壓力和交叉感染風險,對疫情發展進行高效跟蹤、篩查、預測,為科學防治、精準施策、便民服務提供有力支撐。
口腔專家學者在借鑒綜合醫院預檢分診數據信息化管理經驗,自主研發電子預檢分診信息系統,通過安裝插件完成瀏覽器與身份證閱讀器的對接,完成所有人信息和流調等信息錄入并通過權限設置實現快速篩選查詢和導出,簡化分診登記流程,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感染風險,同時最大限度確保就醫人員信息記錄的準確性和安全性,為大數據追溯流調提供數據支持[18-19]。
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爆發和傳播成為全球性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以來,我國政府開展的防控工作得到了世界衛生組織的高度評價[20]。我國通過延長假期、落實社區隔離、佩戴口罩、減少聚集等措施有效地降低了感染率[21]。疫情進入常態化管理后,強調“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實施以“發現-追蹤-隔離”為主的“動態清零”策略,并根據各地實際疫情,以縣市區為單位劃分低、中、高風險地區,不同等級采取不同措施逐步恢復生活秩序[7]。我國口腔醫療機構在此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和考驗。口腔醫療機構的預檢分診管理在借鑒綜合醫院預檢分診管理經驗基礎上逐漸摸索符合口腔專業特性的模式和規范體系,雖然對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成熟經驗欠缺,但這將是一個持續改進和不斷完善的過程。
利益沖突聲明:作者聲明本文無利益沖突。
開放評審
專欄主編點評:本文聚焦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這一突發全球性公衛事件下口腔門診如何應急應對,通過加強門診預檢分診工作,梳理各項應急流程,落實各項防控措施積極實施疫情防控常態化管理,并應用信息化技術實現預檢分診管理的精準高效。本文以流程圖的形式詳細介紹三級篩查流程和應急處置預案,條理清晰,步驟具體,可借鑒性強,有很高的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