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露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同濟醫(yī)院血液內(nèi)科,湖北 武漢,430030)
造血干細胞移植是血液系統(tǒng)惡性腫瘤及骨髓造血功能嚴重缺陷疾病的一種治療手段,是幫助患者重建造血功能并維持生命的一種重要方式[1]。目前造血干細胞移植是通過粒細胞刺激因子等藥物將供者的干細胞從骨髓里動員到外周血中,并運用專門的機器采集出外周血里的造血干細胞后輸給患者,讓患者重新建立造血和免疫功能,達到治療血液系統(tǒng)疾病的目的。雖然造血干細胞移植的過程比較復雜,但是對供者的身體并無機體功能損傷或引發(fā)病理性疾病[2],供者較為配合,降低了采集難度,為治療提供良好的基礎(chǔ)條件。但因造血干細胞移植對患者來說是一個漫長而痛苦的過程,患者會過度憂慮移植后的結(jié)果或過分擔心移植后的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及發(fā)展程度等,這些因素帶給患者沉重的心理壓力,容易喪失治療的信心,嚴重影響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質(zhì)量[3]。
1979年心理學家Antonovsky 提出的有益健康模型[4]為探討身心健康問題開辟了新的視角,該理論更多地關(guān)注面對壓力時,個體是如何積極應對并挖掘自身潛在資源,以維持、促進健康。心理一致感是有益健康模型的概念核心,具體是指個體內(nèi)部的一種心理傾向,是普遍、持久、動態(tài)的信心感,體現(xiàn)了個體對自身具有的應對資源的利用能力及對內(nèi)外環(huán)境應激的理解,以及對生活意義的感知。國外研究結(jié)果[5-7]表明,高的心理一致感與低的焦慮、抑郁、生理癥狀以及高的健康水平有關(guān)。且有研究[8]顯示,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存在著焦慮、抑郁等負性心理狀態(tài),而不良情緒會導致患者免疫力降低,使其在造血干細胞移植過程中更容易感染其他疾病,增加治療負擔。因此,本研究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chǔ)上,以提高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的心理一致感為目標進行心理護理,探討心理護理在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采取便利抽樣,選取醫(yī)院血液科造血干細胞移植中心2021年3月—10月進行造血干細胞移植的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知情同意參與本研究的患者;②處于輕中度焦慮及抑郁的患者;③符合造血干細胞移植臨床指征[8]并進行造血干細胞移植的患者。排除標準:①精神類疾病患者;②重度焦慮或抑郁的患者;③嚴重認知功能障礙者;④參與其他心理治療者。
在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后,以及患者和家屬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將2021年3月—6月入選的90 例患者作為對照組,2021年7月—10月入選的90 例患者作為研究組,共納入患者180 例。對照組男41 例,女49 例;使用醫(yī)療保險報銷79 例,自費11 例;年齡38~70 歲,平均年齡(54.63±16.04)歲。研究組男47 例,女43 例;使用醫(yī)療保險報銷82例,自費8例;年齡35~70歲,平均年齡(53.49±17.21)歲。兩組患者基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包括:①健康宣講,使患者對造血干細胞移植過程及其重要性全面了解,告知注意事項及不良反應;②主動詢問患者需求,滿足患者合理的要求,解決患者實際問題,安慰關(guān)懷患者;③做好飲食與日常鍛煉的指導等;④鼓勵家屬與患者溝通,讓患者積極參與治療;⑤征求患者的意見及建議。
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chǔ)上制定可提高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的心理一致感為目標心理護理方案并實施。以心理一致感的3 個構(gòu)成因素[9]:可理解性、易處理性和意義性為基礎(chǔ),邀請從事護理工作、疾病健康指導和心理治療的9 位專家進行評審,最終形成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的心理護理方案,共分為3 個部分:①認識疾病,了解疾病治療關(guān)系;②尋找挑戰(zhàn)疾病的力量;③積極生活的意義;具體內(nèi)容如表1。

表1 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心理護理方案
研究組方案由心理護理小組實施。心理護理小組由護理經(jīng)驗豐富及具有心理護理學或心理學教育背景的醫(yī)護人員組成,共8 名成員。小組成員均經(jīng)過統(tǒng)一的心理護理、造血干細胞移植護理、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等相關(guān)知識的專業(yè)培訓,系統(tǒng)學習本研究設置的心理護理方案,理解其內(nèi)涵,討論并總結(jié)更多可以舉例的案例,以確保心理護理方案實施的專業(yè)性;對患者采用一對一的心理護理,每個部分分3 次進行,每次約40 min。從入院開始共實施3周。
1.3.1 焦慮自評量表(SAS)[10]:該量表用來反映患者焦慮的主觀感受,共20 個條目,評分標準如下:≤49 分正常,50~59 為輕度焦慮,60~69 為中度焦慮,>69 為重度焦慮(需專業(yè)的精神治療并配合藥物療法)。
1.3.2 抑郁自評量表(SDS)[11]:該量表用來反映患者抑郁主觀感受,共20個條目,評分標準如下:≤53 分正常,54~62 為輕度抑郁,63~73 為中度抑郁,>73 以上為重度抑郁(需專業(yè)的精神治療并配合藥物療法)。
1.3.3 心理一致感(SOC-13)量表[12]:該量表共有13 個條目,Cronbach's α 為0.76,分為可理解性、易處理性、和意義感三個維度,每個維度由4-5個條目組成。采用1(從來沒有)~7(經(jīng)常發(fā)生)計分,其中五個條目為反向計分,分數(shù)越高,心理一致感水平越高。
干預前SAS 評分和SDS 評分兩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SAS評分和SDS 評分均較干預前降低,且研究組SAS評分和SD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兩組SAS和SDS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SAS和SDS評分比較(±s)分
組別對照組(n=90)研究組(n=90)SAS干預前64.57±2.83 65.41±3.13 1.371 0.173 t 干預后57.92±1.35 44.36±4.72 26.304<0.001 P SDS干預前68.21±3.09 68.59±3.16 0.816 0.416干預后61.74±2.70 49.82±2.14 32.823 0.000 t P 20.120 35.261<0.001<0.001 14.958 46.658<0.001<0.001 t P
干預前兩組SOC-13 量表各項得分及總分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SOC-13 量表各項得分及總分較對照組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3。
表3 兩組SOC-13量表評分比較(±s)分

表3 兩組SOC-13量表評分比較(±s)分
組別對照組(n=90)研究組(n=90)可理解性干預前16.46±2.11 15.78±2.52 1.963 0.051干預后15.89±1.73 26.71±2.92 30.244<0.001易處理性干預前14.26±1.83 15.13±1.76 18.091 0.371干預后14.84±2.08 21.35±3.07 16.654<0.001意義感干預前13.48±2.33 14.59±2.82 2.879 0.005干預后14.35±2.02 23.57±2.83 25.157<0.001 t P總分干預前46.17±1.64 44.58±2.17 5.546<0.001干預后47.05±1.30 74.91±1.82 118.172<0.001
血液系統(tǒng)疾病如血液系統(tǒng)惡性腫瘤及骨髓造血功能嚴重缺陷疾病是造血功能異常的主要原因,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雖可延長患者生命,但從配型到移植及后期護理的過程較長,且患者對血液系統(tǒng)疾病、造血干細胞移植、移植后并發(fā)癥三者的關(guān)系及其相關(guān)醫(yī)學知識了解較少,會對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會產(chǎn)生一定的排斥、恐懼等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時、專業(yè)的心理疏導,患者心理負擔會逐漸加重,更容易導致其在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過程中產(chǎn)生以焦慮、抑郁為主的負面情緒,患者的信心逐漸降低,對生活價值感不明確,降低了生活質(zhì)量。而且患者情緒不穩(wěn)定可能是導致造血干細胞移植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風險增加的原因之一,影響治療效果[13]。通過有益健康模型中的核心理論-心理一致感的內(nèi)容,從可理解性、易處理性、有意義性這3 個方面去制定心理護理方案,提高患者心理一致感的水平,從而緩解焦慮、抑郁情緒,確保治療順利進行。
心理護理是整體護理模式中的重要一部分,心理連接著患者生理與社會,心理護理的質(zhì)量不僅決定患者生理指標的恢復程度,也極大程度的影響了患者的社會生活情況。科學性及邏輯性強的心理護理方案是極其重要的。心理護理質(zhì)量的高低不僅對臨床護理質(zhì)量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同時也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有研究[14]提示,具有高心理一致感水平的個體,更有消除壓力源的可能,并可終止相關(guān)的緊張狀態(tài)。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干預后,研究組SAS 評分和SDS 評分改善優(yōu)于對照組(P<0.01),研究組SOC-13量表各項得分及總分較對照組提高(P<0.01),提示依據(jù)心理一致感的3 個因素制定并實施心理護理方案能夠加強患者對壓力源(造血干細胞移植)的理解,增加患者對自身資源支持的控制能力,找到治療和生活的意義,結(jié)束對自身疾病和造血干細胞移植這個壓力源的焦慮、抑郁(緊張狀態(tài))。
本研究以有益健康模型的核心理論—心理一致感為依據(jù),制定心理護理方案并應用于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中,結(jié)果顯示此方案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心理一致感水平,緩解焦慮抑郁情緒。但對于患者的社會人口學資料只是簡單的收集性別、年齡等,并未收集文化水平、居住地、與供者之間的關(guān)系等,同時也并未收集血液因子的生化水平,未來有待對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進行更詳細的資料收集,以便探討影響心理一致感水平的因素,為完善此類患者心理護理方案提供參考。
利益沖突聲明:作者聲明本文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