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穎,顧 琴,湯會瓊
(四川省綿陽市中心醫院消毒供應中心,四川 綿陽,621000)
隨著國家“健康中國”發展戰略逐步實施,成本管理成為醫院精細化管理的重要工具。隨著消毒供應中心在醫院發展過程中作用日益凸顯采用有效方式對消殺產品進行成本核算是當前面臨的緊迫問題[1]。為健全醫院成本核算體系,為科室全成本、醫療服務項目成本、病種成本和DRG 成本核算做好準備工作,本院以成本會計、管理會計和財務管理為理論依據,以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為研究對象,基于成本管理的視角研究符合醫院實際情況的消毒供應服務成本核算方式,對醫院消毒供應中心運營策略進行探討,現報告如下。
醫院消毒供應中心位于第一住院大樓一層,占地面積940 m2,工作人員35 人:其中,在編人員11 人,合同護士10 人,合同工人14 人。現有固定資產238 件,配備壓力蒸汽滅菌器、多艙清洗消毒機,環氧乙烷滅菌器、低溫等離子滅菌器等設備。2020年消毒供應中心完成院內重復使用的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洗消滅菌工作約928398 包,對院外提供服務業務9833包。
1.2.1 成立運營管理小組
由消毒供應中心、財務部、審計科、運營管理科成立管理小組,通過查閱文獻、實際調研和專家訪談,收集2020年1月—12月人力成本、房屋建筑物折舊費、設備折舊費、衛生材料費、電費、水費、耗用的藥品等成本相關數據。
1.2.2 劃分作業流程
將本院消毒供應中心的10 個工作環節劃分為:回收發放、分類清洗消毒干燥、檢查保養包裝、滅菌4 個作業流程。由于回收和發放作業的完成人員和時間一致,故合并為回收發放作業。其中,檢查包裝作業流程分為器械檢查包裝和敷料檢查包裝子流程;滅菌作業流程分為高溫滅菌、低溫等離子滅菌和環氧乙烷滅菌子流程。器械包包含4個作業流程,敷料由洗滌中心進行清洗消毒,因此不涵蓋該作業流程。
1.2.3 建立消毒供應成本測算模型
消毒供應室消毒包成本測算模型見圖1。

圖1 消毒供應室消毒包成本測算模型
各消毒滅菌包成本=各消毒滅菌包直接材料成本+各消毒滅菌包分攤的流程成本。消毒包直接材料成本主要是指能夠直接歸入各消毒包中的一次性消耗的衛生材料和低值易耗品。其中,低值易耗品單位成本,根據該物品購入價格和攤銷次數計算計入每個消毒包。低值易耗品攤銷次數為消毒供應中心根據經驗總結估計。
1.2.4 測算作業流程成本
1.2.4.1 人力資源成本:2020年歸屬到消毒供應中心的人員成本為5 111204.66 元人民幣。對于人力成本,根據人員的定崗歸集到各流程中。由于部分人員會在不同崗位輪崗,且在各流程工作時間難以統計,故按各流程的標準工作時間分攤該部分人員的人力成本;對管理類人員成本按照各流程人員數量分攤。
1.2.4.2 房屋建筑物折舊費:消毒供應中心每年折舊額為110605.40 元人民幣,根據占地面積將折舊額計算計入各流程,將公用建筑物按照各流程人員數量分攤計入各流程。
1.2.4.3 設備折舊費:2020年設備折舊費715121.44 元人民幣,其中,公用類設備主要是計算機、推車等設備,采用按照各流程工作時長來分配。
1.2.4.4 衛生材料費:2020年消毒供應中心在消毒供應庫和衛生材料庫共領用衛生材料費1314125.09 元人民幣,根據用途將所有材料分為包內物品和各流程的消耗物品,其中公用材料主要是手套、鞋套等物品,按照各流程員工人數分配。包內物品是指直接放入消毒包中的一次性耗材或低值易耗品。
1.2.4.5 電費水費:消毒供應中心的電費主要是大型設備耗電,洗消作業流程中的全自動清洗消毒器;滅菌流程中的高溫滅菌器、環氧乙烷滅菌器和低溫滅菌器。這些設備根據功率計算耗電量和電費,剩余電費按照各流程占用建筑物面積分攤。水費主要是洗消流程消耗。全自動清洗消毒器是循環用水,具體每鍋用水量:自動清洗消毒器每鍋耗水400 L(0.4 噸),水費1.4 元人民幣/鍋。日常工作用水,按人均標準計算。將消毒供應中心所有成本歸集到流程中,最終歸集結果見表1。

表1 消毒供應中心各業務流程成本情況表元人民幣
1.2.5 計算消毒滅菌包單位成本
1.2.5.1 下收下送流程:由于工人每次能下收下送的物資數量與物資的體積相關性最大,故用體積系數來分攤該流程成本。
1.2.5.2 接分清洗消毒干燥流程:接分清洗消毒干燥器械的數量是影響洗消成本的最重要因素,故該流程成本用器械數量測算。清洗消毒流程月均成本178084.30 元人民幣,月均清洗消毒干燥器械數量296499件,單位清洗消毒成本0.60元人民幣/件。
1.2.5.3 檢查包裝流程:器械檢查包裝流程成本用同樣以器械數量測算。器械檢查包裝流程月均成本219024.20 元人民幣,月均檢查包裝器械296499 件,單位檢查包裝成本0.74 元人民幣/件。而敷料包的體積是敷料檢查包裝流程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故該流程成本用敷料包體積當量測算。
1.2.5.4 滅菌流程:體積大小是高溫滅菌流程成本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故該流程用包體積系數來測算;低溫等離子根據滅菌體積和包裝材料類型來測算;環氧乙烷滅菌主要產生紙塑包,該流程月均成本22458.11 元人民幣,月均工作量1000.33件,單位滅菌成本22.45元人民幣/包。

表2 消毒滅菌包單位流程成本
1.2.5.5 消毒滅菌包單位成本計算方式:器械滅菌包單位成本=直接計入包內材料費+敷料洗漿費+單位下收下送成本+單位清洗消毒成本+單位器械檢查包裝成本+單位高溫滅菌成本(或單位低溫滅菌成本/單位環氧乙烷成本)。敷料滅菌包單位成本=直接計入包內材料費+洗漿費+單位下收下送成本+單位敷料檢查包裝成本+單位高溫滅菌成本。其中:敷料包的洗漿成本由洗漿中心內部服務定價。
按照上述方法,在信息追溯管理系統內設計消毒滅菌包的計算公式,每月進行費用成本計算統計和匯總。
在各流程中,人力成本占比最高,器械檢查包裝流程中人力成本甚至高達83.30%。消毒供應中心從事消毒清洗服務的人數32 人,其中,在編人員人均年成本明顯高于合同護技人員和工人。
公立醫院成本核算重點一貫落在臨床科室和醫技科室,醫輔科室成本管理處于空白地帶,甚至并不對醫輔科室成本進行核算和管理。作為醫院最重要的輔助科室,消毒供應中心是醫院不可收費耗材和器械最主要耗用部門,對醫療質量和院感控制影響重大。但是,普遍現象是公立醫院對消毒供應中心成本管理并不重視,較多醫院對于消毒供應室的成本信息都不甚了解,沒有設立專項的成本單元,很大程度上忽視了該部分成本[2]。完善公立醫院消毒供應中心成本核算方式,探討基于成本管理視角的運營策略,可以充分發揮成本管理功能,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切實達到向管理要效益的目的。
對醫院輔助部門制定內部轉移價格,有助于合理劃分不同類型責任中心的成本責任,更客觀地評價服務科室和被服務科室的成本效率[3]。消毒供應中心制定一套完整的可行的管理模式,可以減少醫療耗材的使用和浪費,從而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4-5]。對其進行合理有效的成本控制不僅可以提高部門自身質量管理和成本效益,也可以提高整體的醫療服務質量[6-7]。通過科學測算所有復用無菌物品生產的具體價格,可以看出包內物品量的多少與其價格關系較大。這也促使器械使用科室根據診療操作的需要對包內器械進行精簡,以提高器械利用率,降低使用成本。通過成本分析人力成本占比最高,是器械生產過程最貴的成本,因此調整人員結構可以使生產成本有大幅降低。通過消毒供應中心成本核算結果的運用提高消毒供應中心職工的積極性[8]。
國務院《“十三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中指出鼓勵社會力量舉辦消毒供應機構;《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管理規范》明確指出:鼓勵符合要求并有條件醫院的消毒供應中心為附近醫療機構提供消毒供應服務。因此,消毒供應中心的服務職能已徹底變化,消毒供應服務價格應當包含內部服務轉移定價和外部服務定價兩個層面。探討以消毒供應服務實際成本為基礎,充分考慮市場類型和內部產能利用程度等因素的外部服務定價策略,一方面可以提高外部服務市場占有率;一方面可以在消毒供應中心區域化集中管理過程中制定各層級醫療機構能接受的價格。
利益沖突聲明:作者聲明本文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