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強,李 寧,王懷文,代穎麗,劉志輝
(1.民航總醫院口腔科 北京 100123;2.長春市美德口腔門診 吉林 長春 130000;3.吉林大學口腔醫院修復科 吉林 長春 130000)
隨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求口腔的健康及美觀,口腔美容行業因此獲得了極速的發展[1]。前牙因其特殊的生理結構及位置,不僅易于形成如前牙區開牙合畸形等先天畸形,還容易發生冠根折、冠折等外部損傷,受損后的牙根管直接暴露在口腔污染環境中,細菌經根管進入根尖從而導致根尖周圍炎等[2]。早期前牙修復通常選擇金屬烤瓷冠,但其耐用性、美學性及生物相容性均不佳。瓷修復材料擁有與釉質接近的折射率及透明度,其外觀色澤與人天然牙十分相似,能夠達到最佳的美學效果,且其不斷提高的韌性、強度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為牙齒美學修復開辟了新的道路[3]。但單純的口腔烤瓷全冠修復對于部分錯位牙、牙間隙或伴牙齒部分缺損患者難以達到理想效果,采取正畸治療,使患者牙齒排列整齊,牙體寬度和高度更為協調,能為前牙美容修復創造條件。本研究采用機械性矯治技術-正畸直絲弓矯治技術聯合烤瓷貼面修復對行前牙美容修復的患者進行治療,并與傳統烤瓷全冠修復進行療效比較,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筆者科室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20例行前牙美容修復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及自身意愿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62例,其中男33例,女29例,年齡18~58歲,平均年齡(32.47±3.41)歲;共有患牙93顆,上中切牙37顆,上側切牙24顆,下中切牙19顆,上尖牙13顆;牙列不齊伴隨氟斑牙27顆,牙齒擁擠錯位排列不齊46顆,牙列不齊伴四環素牙20顆;對照組58例,其中男31例,女27例,年齡20~61歲,平均年齡(32.88±3.51)歲;共有患牙90顆,上中切牙39顆,上側切牙21顆,下中切牙19顆,上尖牙11顆;牙列不齊伴氟斑牙25顆,牙列不齊伴牙列擁擠43顆,牙列不齊伴四環素牙22顆。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患牙位置以及患牙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其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
1.2 納入標準:①患者要求前牙正畸或修復,且經X線片檢查顯示牙槽骨狀態正常,牙齒松動度<I°且牙周組織健康;②均為首次進行牙齒美容修復;③無夜間磨牙習慣。
1.3 排除標準:①存在慢性牙周疾病;②合并嚴重軀體外傷或重要臟器功能異常;③合并惡性傳染性疾病。
1.4 方法
1.4.1 對照組:接受常規烤瓷冠修復,制作牙列石膏模型,拍攝X線片以觀察根管、根尖和牙周狀況,設計治療方案。牙體預備前用海藻酸鹽制作完整牙列模型,將DMG臨時冠材料壓入印模中,材料凝固后自印模取出,打磨、拋光后使用暫時粘接劑粘接。死髓牙修復前應進行根管治療及纖維樁加固,牙體預備時活髓牙應進行局麻,采用排齦線排開牙齦,使得牙預備體肩臺、邊緣清晰無阻礙。全瓷冠牙體預備應用細粒度金剛砂車針進行精修,消除倒凹,錯位牙、異形牙及圓鈍角線的磨除量依據患者臨床條件進行適度增減。采用Vitapan Classical比色板在自然光下進行比色,患者口腔與操作者視線平行,5 s內快速掃視牙冠及比色板,按照三分區法記錄前牙切1/3、中1/3及頸1/3顏色。全瓷修復體制備完成后,患者口內試戴,合適后直接粘接。
1.4.2 觀察組:接受固定矯治技術聯合烤瓷貼面治療,治療方案設計及根管治療同對照組,1周后所有患者進行X線片檢查,根尖周無異常后進行正畸直絲弓矯治,將正畸弓絲進行彎制直至牙弓弧度一致,對患牙進行治療,牽引力度為35~60 g,所有患者每治療3~4周后,重復調整正畸弓絲一次,連續治療半年至一年,待牙齒穩定后行烤瓷貼面修復,烤瓷貼面分為鄰切面包繞型、唇面覆蓋型、切緣包繞型。修復前對牙槽神經進行局麻,唇面釉質磨除0.5~0.8 mm,使邊緣肩臺呈淺凹狀,頸緣線與齦緣平齊。選色方法同對照組。常規排齦,海藻酸鹽制作印模,灌注超硬石膏,通過耐火代行型技術進行烤瓷貼面制作,貼面厚度為0.5~1.0 mm,制作完成后試戴并進行調整,無不適感后5%氫氧酸清潔烘干,通過牙面酸腐蝕技術及樹脂粘合進行粘接。
所有患者治療后進行為期1年的隨訪,觀察并記錄其牙齒修復情況及牙齦情況。
1.5 觀察指標
1.5.1 兩組患者臨床效果評價情況:治療1年后,根據改良Ryge貼面復查標準對兩組患者進行評級,該標準分為牙齒移位、整體協調性、言語發音/咀嚼功能、牙周健康狀況、術后敏感,每個維度均由優至劣分為A、B、C三個級別[4]。
1.5.2 兩組患者牙齦情況:牙齦情況采用四級評分法。0級:牙齦狀態正常;Ⅰ級:牙齦顏色異常,出現輕微血腫;Ⅱ級:牙齦顏色變為紅亮色并出現水腫,探診檢查有出血現象;Ⅲ級:牙齦紅腫,伴隨自發性出血。
1.5.3 患者滿意度:根據自制調查問卷進行評價,主要從牙齒顏色、形態以及協調性進行評價打分,修復后牙齒顏色以Vitapan Classical比色板作為對照,若最后評估得分為80~100分,視為滿意;若最后評估得分為60~80分,視為基本滿意;若得分低于60分,視為不滿意。該量表Cronbach'sα系數為0.764,具有良好信效度。
1.6 統計學分析:患者涉及的各項臨床指標數據經Excel統計后,采用SPSS 19.0進行統計學分析,用%表示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或Fisher精確概率法檢驗,P<0.05提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效果:觀察組牙齒位置、牙周健康狀況和整體協調性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兩組言語發音/咀嚼功能、術后敏感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修復效果比較 [例(%)]
2.2 兩組牙齦情況比較:觀察組患者牙齦情況為0級的數量顯著多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牙齦情況比較 [例(%)]
2.3 兩組滿意度情況:觀察組總滿意率為96.7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2.76%,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滿意度比較 [例(%)]
隨著口腔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健康的追求已不再局限于生理健康,而更加重視心理健康及美學效果等。單純修復雖然可以解決口腔生理缺陷,但難以滿足患者對美觀的追求[5]。為了實現在治療口腔疾病的同時滿足患者的美觀追求,醫生需要根據其口腔實際情況及需求制定個性化方案。修復前,患者首先接受畸形矯治,能夠為后續修復創造理想的條件,降低修復難度,最大程度提高修復效果[6]。患牙修復可以恢復其整齊排列,促使牙齦邊緣恢復正常形態,提高牙整體協調性,從而促進口腔功能的恢復,而正常的生理排列有利于促進牙周組織的健康,延長修復體的使用壽命[7]。
傳統的烤瓷冠修復采用鈷鉻合金材料的烤瓷冠進行修復,牙體預備時需要將唇面牙體磨除至齦緣,以得到足夠的粘接面積和較好的美觀效果,但該法易造成牙髓反應、過敏反應及牙齦炎等并發癥,且由于粘接材料及技術的局限性,修復體顏色、質感逼真度不足,失敗率較高[8-9]。烤瓷貼面是目前逐漸普及的一類美容修復手段,并以其牙髓刺激小、牙體磨除量少、耐磨損、顏色穩定美觀及生物相容性好等諸多優勢獲得了口腔醫生及患者的青睞[10]。周蕾等[11]對先天性牙缺失患者分別采取單純正畸治療與正畸-修復聯合治療,經對比研究后發現,正畸-修復聯合治療對于矯正錯牙合畸形、改善面部情況等有更好的治療效果。本研究采用正畸直絲弓矯治技術聯合烤瓷貼面對前牙美容修復患者進行治療,結果發現,觀察組患者牙齒位置、牙周健康狀況和整體協調性等臨床表現顯著優于對照組。分析造成這一差異的原因可能是正畸直絲弓矯治使前牙覆蓋、覆牙合達到正常,既能夠實現牙齒美觀,又可促使咀嚼功能的恢復,極大地降低了修復難度[12];烤瓷貼面對牙體的磨損量有效減少,在保證所需牙體組織的基礎上,滿足了患者“盡可能少磨除牙齒”的心理需求,并且由于修復材料只覆蓋部分牙面,對牙齦損傷較小,正畸與烤瓷貼面聯合治療,互相補充,在修復咬合功能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恢復了牙列美觀[13]。對于單純采用正畸或修復都不能徹底解決的前牙美學修復問題,采用正畸直絲弓矯正技術聯合烤瓷貼面是一種良好方法,因為正畸直絲弓矯正技術不是簡單排齊牙齒,采用牙弓中線,按照修復體制作要求移動牙齒,能靈活處理間隙,幫助前牙覆蓋、覆牙合達到正常,從而為前牙美學修復創造有利條件。
牙齦組織炎癥反應及菌斑的形成會對口腔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尤其對于經歷過牙體修復患者較為脆弱的口腔環境,牙齦情況直接影響到其遠期修復效果[14]。本研究對兩組牙齦情況進行比較,發現觀察組患者牙齦情況為0級的數量顯著多于對照組,這說明前者的牙周健康情況優于后者。這可能是由于烤瓷貼面治療過程中雖然會暴露牙本質小管,但相較于其他手段,牙體預備量更小,可最大限度保留自身牙體,而修復體較短的邊緣有效降低了牙齦炎及牙髓反應,從而降低了牙齦并發癥的可能[15-16]。同時,由于良好的口腔功能性修復及對患者美學要求的極大滿足,觀察組總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正畸直絲弓矯治技術聯合烤瓷貼面對促進前牙美學修復患者的臨床療效改善作用明顯,同時對于降低牙周不良反應發生率,提高患者滿意度具有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