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翠華
牙體牙髓病是口腔科常見疾病,主要癥狀有牙齒疼痛、牙齒變色、齲洞、牙齒斷裂等,隨著病情惡化會出現牙周出血及潰爛,嚴重損害患者的牙齒咬合及咀嚼功能,并影響美觀度,導致患者生活質量下降[1]。根管治療是牙體牙髓病的主要治療方法。目前臨床多采用多次法根管治療,即分次進行預備根管、根管充填,其對于牙體牙髓病有較好改善作用,但是由于步驟繁瑣、復診次數多,患者的依從性較差,且并發癥發生率較高。近年來,根管治療方法不斷優化,越來越多研究者提倡在牙體牙髓病治療中應用一次性根管治療,能夠縮短治療周期,并避免多次治療的痛苦,具有較好應用前景[2]。本次研究以本院86 例牙體牙髓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展開隨機對照研究,探究一次性根管治療和多次法根管治療的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 年1~8 月于本院接受治療的牙體牙髓病患者86 例,隨機分為參照組和試驗組,各43 例。參照組男女比為25 ∶18;年齡24~57 歲,平均年齡(34.98±5.64)歲;病程0.4~10 個月,平均病程(5.62±1.04)個月;患牙位置:11 例前磨牙,9 例中切牙,4 例尖牙,19 例下頜磨牙。試驗組男女比為26∶17;年齡22~58 歲,平均年齡(35.01±5.59)歲;病程0.4~11 個月,平均病程(5.59±1.02)個月;患牙位置:12 例前磨牙,10 例中切牙,3 例尖牙,18 例下頜磨牙。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確診為牙體牙髓病,未累及根尖周組織;②符合根管治療相關標準,接受根管治療;③年齡<60 歲;④對本次研究內容知情,主動申請參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有心、肝、腎功能障礙;②有全身感染性疾病,或傳染性疾病;③有頜面部手術史,或近1 個月內有其他部位手術史;④精神異常,或認知障礙者。
1.3 方法 參照組應用多次法根管治療,具體步驟如下:對患牙進行消炎,修復隱裂牙,調整咬合關系,修復牙冠,于保護牙體硬組織基礎上徹底清除壞死牙髓。參照X 線檢查結果,應用10 號、15 號根管銼定位根管,對根管做疏通處理,測量并記錄根管工作長度,預備根管,使用3%濃度次氯酸鈉溶液徹底沖洗根管,并以超聲震蕩洗滌根管,然后對根管做干燥處理,應用氫氧化鈣碘仿糊劑徹底消毒,應用氧化鋅、棉球暫時封閉根管。1 周后復診,根據根管狀態決定是否進行根管充填,若根管充填條件不成熟,則再過1 周后進行根管充填,使用牙膠尖、AH Plus 根充糊劑,以冷牙膠尖側方加壓法進行根管充填,充填物與根尖孔距離維持在0.8 mm 左右。
試驗組應用一次性根管治療,具體步驟如下:對患牙進行消炎,修復隱裂牙,調整咬合關系,修復牙冠,于保護牙體硬組織基礎上徹底清除壞死牙髓。參照X線檢查結果,應用10 號、15 號根管銼定位根管,對根管做疏通處理,測量并記錄根管工作長度,預備根管,使用3%濃度次氯酸鈉溶液徹底沖洗根管,并以超聲震蕩洗滌根管,然后對根管做干燥處理,至根管干燥后直接進行根管充填,使用牙膠尖、AH Plus 根充糊劑,以冷牙膠尖側方加壓法進行根管充填,充填物與根尖孔距離維持在0.8 mm 左右。
治療過程中,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予以抗感染治療,以預防感染。根管充填后,以X 線觀察根管充填效果,保證充填效果理想。若治療期間患者出現劇烈疼痛,針對性予以鎮痛處理。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治療前后VAS評分、咬合力、咀嚼效率及并發癥發生情況。①治療前及治療后(根管充填3 個月后)以VAS 評價疼痛程度,以長10 cm 游動標尺為工具,0~10 cm 表示無痛到劇烈疼痛,讓患者根據自身疼痛程度將游動標尺移動到相應位置。②咬合力:治療前及治療后(根管充填3 個月后)應用牙齒咬合力測試儀(牙齒咬合力測試儀,東莞市智取精密儀器有限公司,ZQ-009)檢測咬合力。③咀嚼效率:于治療前和治療后(根管充填3 個月后),以稱重法檢測患者咀嚼效率。④并發癥:包括牙齦腫脹、口腔感染、咬合不適等。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6.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VAS 評分、咬合力、咀嚼效率對比 治療前,兩組VAS 評分、咬合力、咀嚼效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VAS 評分低于本組治療前,咬合力、咀嚼效率均高于本組治療前,試驗組患者的VAS 評分低于參照組,咬合力、咀嚼效率均高于參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VAS 評分、咬合力、咀嚼效率對比(±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VAS 評分、咬合力、咀嚼效率對比(±s)
注:與本組治療前對比,aP<0.05;與參照組治療后對比,bP<0.05
2.2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試驗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n(%)]
牙體牙髓病的誘因多樣,一般與病原體感染(細菌、病毒)、物理或化學性刺激、創傷等有關。對于牙體牙髓病患者,必須及時采取治療措施,否則會隨著病情惡化出現根尖竇道、出血、失牙等,嚴重影響患者正常生活。目前學界對于牙體牙髓病采用多次法根管治療、一次性根管治療的討論較多,何種治療方法效果更好尚不清楚[3-6]。
本次研究從臨床療效、咬合力、咀嚼效率、并發癥發生率角度出發,對比分析多次法根管治療、一次性根管治療牙體牙髓病的臨床效果。經研究分析發現,治療后,兩組患者的VAS 評分低于本組治療前,咬合力、咀嚼效率均高于本組治療前,試驗組患者的VAS評分低于參照組,咬合力、咀嚼效率均高于參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4.66%,低于參照組的18.6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一研究結果表明,一次性根管治療比多次法根管治療更具優勢。多次法根管治療為傳統根管治療方法,需要多次進行消毒、根管預備、拔髓處理,操作步驟繁瑣,每次操作都屬于侵入性操作,會增加牙齒軟組織、硬組織損害程度,進而加重疼痛,延遲咬合功能、咀嚼功能恢復;另外,多次操作也增加了根管治療對牙體牙髓的刺激性,會增加感染風險及并發癥發生率[7-9]。相比之下,一次性根管治療能夠通過一次性操作完成根管預備、填充,避免了多次操作造成的牙體牙髓損傷,減輕了給牙尖周組織造成的刺激,疼痛程度輕,更有助于促進咬合力、咀嚼效率恢復;而且,一次性操作也避免了反復多次操作所致病原菌入侵風險,有助于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本研究結果與魯雪[10]研究較為一致,充分證實以一次性根管治療牙體牙髓病的效果優于多次法根管治療。
綜上所述,與多次法根管治療相比,應用一次性根管治療牙體牙髓病能夠減輕患者疼痛,促進患者咬合力、咀嚼效率提升,而且能夠顯著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具有推廣使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