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軍
腦卒中是臨床常見的腦血管疾病,具有發病急、進展快、致殘及死亡率高等特點,吞咽困難是其常見的并發癥,是指患者不能安全地將食物從口腔輸送到胃部,難以正常進食,其會引起營養不良,嚴重影響患者的康復[1]。據報道,急性腦卒中患者并發吞咽困難的發生率為48.73%~71.13%,研究表明,吞咽困難患者吸入性肺炎的發生率比正常患者高15.23%,這是由于腦卒中患者出現吞咽困難之后,會增加其罹患吸入性肺炎的可能,同時由于其無法自主進食,患者也容易出現營養不良及水電解質紊亂等臨床并發癥,甚至導致其窒息[2]。據研究,患者吞咽困難的死亡率高出25.34%。西醫主要采用如鼻飼管注射營養素、手術治療等對癥支持治療。該病在中醫學中歸于“喑痱”、“喉痹”等范疇,主要的發病原因為年老體弱,正氣不足肝腎虧虛,經絡受損,因此治療上主要以補益肝腎、通絡為原則。為此作者選取腦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礙的患者作為試驗對象,對患者實施補腎活血中藥湯劑聯合針刺治療,觀察分析有效的臨床治療方案,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 取2020 年1 月~2021 年1 月東港市中醫院腦病二科收治的60 例腦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礙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試驗組,各30 例。對照 組男15 例,女15 例;年齡52.41~61.35 歲,平均年齡(58.41±2.52)歲。試驗組男14 例,女16 例;年齡52.75~61.26 歲,平均年齡(58.37±2.63)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n,±s)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n,±s)
注:兩組比較,P>0.05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根據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臨床診治指南標準,腦出血診斷標準,同時根據患者的癥狀體征,結合CT 掃描檢查,納入符合診斷標準,并經西醫納入符合體質辨識者;患者年齡29~70 歲,并且病程<2 個月;患者意識清晰,有明顯吞咽困難,洼田飲水試驗陽性,病情穩定,無嚴重并發癥,無溝通障礙;患者知情同意。
1.2.2 排除標準 存在腦腫瘤及腦外傷等疾病者;存在消化道出血、消化道潰瘍及腫瘤者;存在意識異常或昏迷患者;存在心、肝等嚴重功能障礙者;依從性差患者;其他疾病引起的吞咽困難,或存在吞咽困難史的患者;存在精神疾病、免疫系統疾病的患者;存在喉頸部手術史,治療依從性差,不能更好的配合治療的患者。
1.3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補腎活血中藥湯劑聯合針刺治療,補腎活血中藥湯劑組成:黃芪20 g、黨參20 g、白術20 g、桑寄生20 g、杜仲20 g、懷牛膝20 g、肉蓯蓉20 g、丹參20 g、石菖蒲20 g,以上水煎服,取汁200 ml,分2 次口服,100 ml/次。針刺治療:患者平臥,對針灸器具進行消毒,選翳風、完骨、雙側風池等穴位進行針刺,留針30 min/次,1 次/d。兩組均連續治療2 周。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4.1 比較兩組患者的洼田飲水試驗評分及吞咽功能評分 ①洼田飲水試驗標準:患者飲用溫開水30 ml。0 分為患者能一次吞咽水,無窒息;1 分為患者能順利吞水1 次,不嗆水;2 分為患者能吞咽1 次水,但發生窒息;3 分為患者能吞咽2 次以上水,但發生窒息;4 分為患者不能順利喝完水,飲用過程中經常窒息。②吞咽功能判定量表:對患者治療后的吞咽功能進行評分,量表總分為10~50 分,評分越低則患者吞咽功能越好。
1.4.2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 臨床療效采用洼田飲水試驗相關標準,痊愈:患者8 s 內將水飲用,無咳嗽;顯效:患者可分2 次或2 次以上吞咽水順暢,不嗆水;有效:患者能一次順利吞咽,伴有咳嗽;無效:不符合以上標準。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洼田飲水試驗評分及吞咽功能評分比較 試驗組患者治療1、2 周后的洼田飲水試驗評分、吞咽功能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洼田飲水試驗評分及吞咽功能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的洼田飲水試驗評分及吞咽功能評分比較(±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2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試驗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n(%)]
腦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礙為臨床上的常見疾病,該病屬于本虛弱標實之證,本虛為機體正氣不足,肝腎虧虛,氣血虛弱,腎精虧耗,經絡失去濡養,從而發生氣滯血瘀,標實則為瘀血、郁熱、寒、風等[3-5]。腎為先天之本,藏精氣,腎生精,精生髓,若腎氣虧虛,腦髓不足,則神明失養,肢體不用,腎主水,主一身之津液,腎虧,液體運行不暢,則痰濁瘀血內生,經氣不通,閉塞舌竅、咽關導致[6-8]。作者根據病機采取補腎活血中藥湯劑進行治療,黃芪、黨參、白術健脾,能補體內正氣;桑寄生、杜仲、懷牛膝及肉蓯蓉溫補腎陽,補益肝腎、培元固本、補腎填精;丹參活血化瘀,石菖蒲豁痰開竅,以上藥物何用起到補腎、化瘀的作用。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黃芪可以減少炎癥反應,保護血管內皮,提高抗氧化能力,石菖蒲可以清除自由基、抗氧化;肉蓯蓉可以神經保護;杜仲可以降血壓、保護神經細胞;懷牛膝可以抗氧化應激;桑寄生可以減輕脂質過氧化反應;丹參可以修復損傷的血管內膜。此外再配合針刺治療,翳風穴為臨床常用穴位,具有疏氣利咽及祛風通絡等作用,其位于手少陽三焦經,針刺翳風穴還具有提神醒腦,以及緩解患者口噤不開等作用[9,10]。完骨穴位于患者耳后,在乳突后下方凹陷處,針刺完骨穴,對患者而言,具有祛風、清熱解毒、寧神安神等作用。風池穴為膽經,又稱之為熱府穴,針刺時采取刺向咽喉方,可以通利咽喉,醒腦開竅。并且現代藥理研究證實,針刺風池穴對基底動脈有擴張作用,改善腦組織的氧氣供應,增加腦血流量,改善腦部缺氧癥狀[11]。從本試驗可以看出,試驗組患者治療1、2 周后的洼田飲水試驗評分分別為(2.02±0.15)、(1.32±0.13)分,吞咽功能評分分別為(27.50±1.12)、(22.20±0.17)分;對照組患者治療1、2 周后的洼田飲水試驗評分分別為(3.86±0.13)、(2.18±0.13)分,吞咽功能評分分別為(34.45±1.11)、(28.01±0.12)分。試驗組患者治療1、2 周后的洼田飲水試驗評分、吞咽功能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試驗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93.33%高于對照組的56.6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綜上所述,采取補腎活血中藥湯劑聯合針刺對腦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礙患者進行治療,患者的治療效果顯著,可以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