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興 杜建華 李偉元
小兒支原體肺炎是肺炎支原體感染后所致小兒支氣管、肺泡急性炎癥,存在感染性特點,主要為口鼻分泌物中的病原體通過飛沫、接觸傳播,潛伏期為1~3周,潛伏期至癥狀緩解的時間均會發生感染情況。小兒支原體肺炎的發生與肺炎支原體感染存在直接聯系,肺炎支原體經誘導免疫反應、釋放毒性代謝產物,對患兒肺部、全身其他組織器官構成損害,同時會對患兒免疫系統造成嚴重威脅[1]。其誘發因素包括空氣污染、免疫力降低、處于人多密集區域等。臨床表現為咳嗽、肺啰音、發熱、呼吸困難等。需要注意的是,支原體作為細胞微生物,感染后若想清除有一定的困難,臨床上多采用阿奇霉素治療,且效果較佳,但是單獨通過該藥物治療容易引發不良反應,如惡心、腹痛、腹瀉等[2]。因而,本次研究將本院2019 年10 月~2020 年10 月收治的100 例支原體肺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分組分別采用阿奇霉素聯合兒咳一方加減治療、阿奇霉素治療,比較其臨床療效、治療安全性、臨床癥狀消退時間,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9 年10 月~2020 年10 月收治的100 例支原體肺炎患兒,采取隨機平行方法分為甲組和乙組,每組50 例。甲組男28 例、女22 例;年齡1~9 歲,平均年齡(5.6±2.3)歲;病程2~14 d,平均病程(8.1±1.3)d。乙組男29 例、女21 例;年齡1~8 歲,平均年齡(4.9±2.2)歲;病程2~12 d,平均病程(7.8±1.2)d。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n,±s)

表1 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n,±s)
注:兩組比較,P>0.05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小兒支原體肺炎的診斷標準;接受實驗室檢查、肺部X 線檢查確診為肺炎[3];存在不同程度咳嗽、發熱、呼吸困難等表現。排除標準:對本研究使用藥物存在禁忌;伴嚴重肝腎疾病;臨床資料不齊全。
1.3 治療方法 兩組患兒均給予常規對癥治療,主要為止咳、退熱和祛痰等。甲組采用阿奇霉素聯合兒咳一方加減治療。口服阿奇霉素干混懸劑(商品名:希舒美,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60112),500 mg/次、1 次/d,可根據患兒體重及病情調整藥物劑量,口服3 d、停藥4 d 后繼續服藥,如此反復,共治療4 周。兒咳一方加減藥方成分為燀苦杏仁10 g、浙貝母10 g、桔梗10 g、廣東土牛膝10 g、蒲公英10 g、神曲10 g、麥芽15 g、大腹皮10 g、炙甘草3 g。藥方加減:干咳、咽癢者,添加荊芥、蟬蛻及防風。年齡>5 歲患兒劑量同上,年齡≤5 歲患兒藥物劑量減半。上述藥方水煎服,1 劑/d、取汁150 ml/劑,分早、晚2 次溫服。乙組采用阿奇霉素單獨治療,阿奇霉素用法用量同甲組。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臨床療效、臨床癥狀(咳嗽、發熱、肺啰音)消退時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不良反應包括惡心嘔吐、腹痛、腹瀉、胃納差、出汗。臨床療效判定標準:治療后,臨床癥狀、體征全部消除,并且未見肺部陰影,為治愈;治療后,臨床癥狀及體征全部消除,肺部陰影基本消除/絕大部分消除,為顯效;治療后,臨床癥狀與體征均有所改善,其可見肺部陰影,為有效;治療后,未達到以上標準,為無效。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甲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6%,顯著高于乙組的84%,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n,n(%)]
2.2 兩組臨床癥狀消退時間對比 甲組患兒的咳嗽、發熱、肺啰音消退時間均顯著短于乙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臨床癥狀消退時間對比(±s,d)

表3 兩組臨床癥狀消退時間對比(±s,d)
注:與乙組對比,aP<0.05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 甲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生率6%低于乙組的26%,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n,n(%)]
小兒支原體肺炎主要在秋、冬季節發生,臨床主要表現為咳嗽、發熱、呼吸困難和肺啰音等,若未早期進行治療則會對患兒全身多個臟器造成威脅,嚴重情況還會危及到患兒的生命健康[4,5]。針對于此,需及早選擇適合的藥物治療,以便有效改善患兒的預后。本次研究使用阿奇霉素對小兒支原體肺炎進行治療,阿奇霉素作為半合成大環內脂類抗菌藥物,可通過不同的方式給藥,而且滲透效果較佳,能滲透到組織、炎癥細胞中,有助于促進吸收[6]。除此之外,阿奇霉素為半衰期非常長藥物,抗菌活性長、能充分發揮藥物作用。通過藥理分析發現,阿奇霉素能將紅霉素A-9 酮基酯化后Becklman 重排,N-甲基化反應利于獲得15 元氮雜化合物,對支原體、革蘭陽性球菌的抑制效果理想[7,8]。為鞏固治療效果,本次研究配合使用兒咳一方加減治療,藥方中含有多種中藥成分,其中燀苦杏仁具有止咳化痰之功;浙貝母可以清熱化痰、止咳;桔梗開宣肺氣的同時能祛痰;廣東土牛膝能夠補肝腎、強筋骨、利尿通淋等;蒲公英可清熱解毒;神曲在健脾和胃和消食化積方面的作用較強;麥芽行氣消食及健脾開胃的功效較佳;大腹皮可行氣寬中、行水消腫;炙甘草能發揮益氣滋陰及通陽復脈的功效。上述藥方聯合應用能達到清熱宣肺化痰的效果,使患兒的氣機通暢[9,10]。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甲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6%,顯著高于乙組的84%,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應用阿奇霉素對小兒支原體肺炎治療可獲得較好的臨床效果。甲組患兒的咳嗽、發熱、肺啰音消退時間分別為(3.39±0.36)、(3.65±1.22)、(5.77±2.26)d,均顯著短于乙組的(5.27±0.51)、(5.14±1.93)、(7.91±3.18)d,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以看出,小兒支原體肺炎治療中阿奇霉素聯合兒咳一方加減方案的合理運用,可以及早消除患兒臨床癥狀、減輕不良反應,為加速患兒康復進程打下良好基礎。
總之,小兒支原體肺炎治療中使用阿奇霉素聯合兒咳一方加減治療,在提高患兒臨床療效和安全性及縮短臨床癥狀消退時間方面優勢突出,具有臨床推廣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