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笑笑


在皮膚學的基礎研究中,大多數都是圍繞皮膚的生理、病理、皮膚結構等進行深入研究,因此在基礎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都可以應用于化妝品行業當中。劉瑋表示:在皮膚學近十年來的研究進展中,大部分研究都可以和化妝品開發相結合,且落在實際應用中僅有一步之遙,前沿科技成果勢必會推動化妝品產業走向更加長遠、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談及目前熱門的抗衰老化妝品市場,他認為原料及其使用安全是保證產品功效的關鍵點,其次對于產品的功效評價是品牌能夠長久打開市場的突破口,而且對比國外化妝品行業法規來說,中國市場對于產品的功效管理有明顯優勢,這也是國產品牌可以趕超國際品牌的突圍點之一。
對于化妝品行業的“產學研”建設,劉瑋坦言目前很多國際頭部美妝企業在研發團隊上的投入遠超過我國本土企業。“我國化妝品行業要高質量發展,就必須要將產、學、研三結合的路子扎實得走下去,一切流于形式的‘背書對于品牌來說都不會長久。”
彌補科研投入和人才不足,注重原料端開發
近年來一些新銳國貨品牌也開始關注科研創新、成立自己的研發隊伍、建立自有研發實驗室。但對比外資頭部企業,國內企業科研基金投入不足,科研人員缺乏。
在原料端,由于早期的研究成果是集中在一些國際原料商手中,使得本土品牌在開發產品的過程中需要花高價對外購買原料。是由于這些化妝品的原料開發研究很困難嗎?在劉瑋看來,比起如今的航天航空信息技術來說,其實還是相對容易實現的,既然在這些領域我們能做到世界前沿水平,相信在化妝品原料上的研發水平也會越來越高。如果把我們的科技實力、人才、設備有效地投入到化妝品原料的開發提取上來,國內的原料企業也是能夠迎頭趕上的。而且現階段也有很多本土品牌在腳踏實地做研發,持續不斷優化自己的產品力,這都是值得鼓勵的。
由于延緩皮膚衰老是一種功效的表明,在國家政策法規的支持和引領下,功效型產品受到很多關注。首先從原料來說,企業需要選擇一些有真正功效的成分而并非概念性添加。其次,對于產品的功效評價國內有很大的優勢,比如有很多第三方檢驗機構,會對產品的功效成分、科研設計進行多方面的驗證,具體的驗證方法、類別在政策法規里面都有明確要求,這就使得產品的功效具備科學、嚴謹的實驗依據。
目前看來,其他國家在化妝品的法律體系建設方面,以及對產品的功效管理還沒有我國監管制度這么完善。因此,有了合理的原料,再加上科學性的功效驗證,產品本身就是言之有據,且安全性有所保障。同時,這也是創建中國品牌的一個有效的路徑。
抗皺檢測,需要更標準的評價體系
評價一款產品的抗皺、緊致功效的時候,行業里都會有一些傳統方法,比如無創性測量、拍照片visa測量表面特征等。但是一個產品功效不一定反映的是這個產品真正的抗皺效果,有可能是保濕成分的作用效果。一款產品真正具有延緩皮膚衰老的功效,就應該在皮膚的組織層次上、不同層次的組織水平、細胞水平,以及細胞內的一些線粒體、染色體,甚至到基因水平都應該有些影響,這才能真正使這個產品具有皮膚抗皺延緩衰老的功效。
那么如何評價這些深層次的抗皺抗衰效果呢?不僅需要使用現在這些無創測量的方法,還要用一些組織學來評價組織細胞變化。像開始提到的蛋白組學、轉錄組學等都是可以用于評價一款原料或者一個產品的抗皺功效的。2022年9月,由中國抗衰老促進會和皮膚科專家聯合制定了皮膚抗衰老評價標準,這個標準體系里面就比較全面的介紹了皮膚抗衰的評價方法、影響指標。除了上面談到的,還有評價基質金屬蛋白酶(MMP),影響我們真皮里面膠原纖維、彈力纖維變化的這些指標,以及染色體端粒長短,它代表了一個細胞壽命的長短。
除此之外,在2022年生物學醫學領域里最高級別的雜志《細胞》中,還發表了關于線粒體在衰老方面的作用。2022年推出這樣一個中國人皮膚衰老的評價體系,在世界上都是頭一份的,也一定會推動化妝品行業在產品功效評價方面的發展。
護膚方案選擇,強調個性化與科學性
抗衰老其實是一個通用性的話題,不管是哪個地區、種族的人都需要抗衰老。我們人體暴露在后天的復雜環境里面,會促使皮膚發生老化,甚至是還沒有明顯衰老的時候,皮膚已經出現一些衰老的跡象。比如光老化在兒童時代就有所顯現,并不是年長者才有,所以提倡減少皮膚光老化應該從兒童做起。
再比如影響膠原纖維、彈力纖維這些成分的變化。雖然在孩子的身上還看不出來,但它有一些積累性的潛在影響。到20~25歲左右也是需要抗衰老的,就像現在一個很流行的名詞“抗初老”。再到30~40歲這個階段,更加需要全方位的抗衰老,不但需要減少光老化,還需要加強營養補充以及使用一些祛斑美白的產品。我們現在經常說敏感性皮膚,它和皮膚衰老也有關系。敏感性皮膚的肌膚屏障容易被破壞,有一些皮膚組織里面的炎癥物質也會促使皮膚老化,合理的對抗敏感性皮膚也可以起到抗衰的效果。
概括的講,皮膚衰老有不同分類:比如內源性衰老,很難通過外界的因素來干擾它或者影響它,主要還是基因的定時表達、轉錄和蛋白功能的體現,這決定了細胞的功能狀態,細胞決定組織的代謝水平,一種組織又決定了一個器官,一個器官又決定一個系統,最后決定這個生物個體是不是衰老。相對來說,外源性衰老的原因和研究成果更容易和產品開發相結合,劉瑋覺得這才是我們應該發力且重點投入研究的地方。比如抗氧化完全能夠減少皮膚的衰老,如果產品中添加了如麥角硫因、白藜蘆醇、花青素等成分,且合理科學的將其應用到配方設計里面去,它就可以發揮抗皺、延緩皮膚衰老的功效。
另外,糖化也是引起皮膚衰老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這個糖化是一種非酶促糖化反應,比如我們接觸外界的惡劣環境、污染、日曬而產生自由基,這些都是皮膚細胞、皮膚的蛋白、皮膚的膠原纖維發生非酶糖化反應所要求的條件,因此皮膚的組織細胞就容易發生糖化反應,導致皮膚失去它的正常功能而變得暗沉無光,所以抗糖化也是延緩皮膚衰老一個重要的途徑。再者就是通過抗炎減輕皮膚炎癥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抗衰老效果。
促進“產學研”協同發展,杜絕形式主義
“產學研”的結合是國家提倡的對科研成果,從基礎研究向應用研究轉化的非常關鍵的一環。在化妝品行業里尤其需要“產學研”建設,像專業的皮膚科醫師對皮膚學的了解更加深入,但是這些人可能不懂產品和原料。把具有專業研究背景的人才與企業相關部門跨專業聯合,共同探討學習,才能把知識有效轉化到成果落地。
在這方面,國內化妝品企業和國外企業相比有很大差距。像歐萊雅在全世界范圍內,與各個地區的皮膚科醫生都有良好的聯系溝通,并且企業自己就有科學委員會,在這個科學委員會里面不談品牌只談研究。比如我曾經參與過的全球光防護科學委員,他們研究紫外線對于皮膚的影響,全世界的專家聚集在一起把這些信息轉化到防曬化妝品的開發上。
不僅是歐萊雅,我了解到如寶潔公司單在研發人員的配比上就達到數千人,且這個團隊都是具有高學歷和專業科研背景的人才,所以我們國內化妝品行業要往前走,要往高水平發展,必須得走“產學研”結合的道路。
現在國內也有很多品牌在大力發展自身的品牌建設,不論是從科研人員的配置、技術創新的投入都有所積累。但是也有一部分企業徒有虛名,用皮膚科專家給品牌站臺背書,流于表面形式,長久看來一定是不利于企業發展的。
科技問答Q&A
Q:目前在皮膚學的基礎研究中,有哪些可以與化妝品相結合的前沿技術?
A:在皮膚學的基礎研究上,都是圍繞皮膚的生理病理狀況、皮膚的結構、皮膚病的成因而展開深入研究的。所以其結果很大一部分可以和化妝品創新開發相關聯。
我曾經公開演講過關于皮膚科學近年來的十大科研進展,這些科學性的突破都獲得諾貝爾醫學獎或者諾貝爾生理學獎,其中每一項研究都可以應用于化妝品的技術開發,比如基因組學、轉錄組學到蛋白組學、代謝組學、微生物組學、暴露組學、脂質組學等。在這些組學的研究領域里面,都有一些實際應用的例子,和化妝品的轉化應用只差一步之遙。
Q:作為從皮膚科醫師跨界到化妝品領域的跨界踐行者,您是如何看待自我價值的體現?
A:我是一名醫生,每天要出門診給病人看病,這是我的主業。但是為什么跨界到化妝品行業來?我覺得這個也是和我的主業有關系。早期,我的工作方向就是研究化妝品引起的不良反應、制定化妝品的不良反應標準,通過合理的鑒別、識別、預防不良反應來保護我們的皮膚科病人。
那么在研究化妝品不良反應的時候,會有很多人問我化妝品到底有沒有效果?如果都是不良反應,為什么還保留這一類產品,保留這個行業?事實上,這個問題提得非常關鍵,于是我在研究化妝品不良反應的同時,又開始研究化妝品的功效,寫文章、做實驗、帶學生......從淺到深一步一步的研究。同時我也把它作為一種愛好,利用我所積累的這些專業知識,幫助化妝品行業從產品設計、開發到功效驗證做到更加標準、安全。給消費者提供有價值、更可靠的產品,讓我覺得生活很充實,而且是一件有價值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