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金鳳
(中共開封市委黨校,河南開封 475000)
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國“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是黨中央為順應廣大農民的期盼,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讓農業成為有前途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幸福感的職業、讓農村成為生態宜居的美麗家園而作出的重大決策。河南省開封市根據自身發展現狀,依托文明古都的歷史優秀文化傳承,逐漸探索出適合自身條件的鄉村振興之路,讓農業產業化進程在中原崛起中更加出彩。
鄉村振興戰略被明確寫進黨的十九大報告,是關系全面建設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亦是現階段“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為做好“三農”工作,促進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提供了根本遵循[1]。“三農”問題自古以來就是受到社會大眾廣泛關注的問題之一,早期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就肯定了“三農”工作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意義,中國共產黨歷屆中央領導集體更是高度重視我國“三農”問題,不斷加強和完善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我國在總結改革開放以來“三農”工作的科學經驗及汲取傳統文化中國家治理農業思想的基礎上,結合鄉村發展面臨的現實矛盾,不斷創新發展、與時俱進,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
開封市地處豫東平原,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光照充足、降水充沛、四季分明,由于毗鄰黃河,地勢平坦,土壤多為壤土、砂壤土、黏土。這些因素為開封市農業發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條件,傳統農業發展歷史悠久,精耕細作的農業種植模式深入人心。開封市總耕地面積39.33萬hm2,人均耕地面積867.1 m2,是典型的農業大市,亦是小麥、玉米、花生及瓜菜的重要產區。開封菊花、開封西瓜、祥符區花生、杞縣大蒜、通許小麥及尉氏大桃等獲得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馳名全國。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開封市政府在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以促進鄉村特色產業區域化為目標,以推進“十鏈百園千基地”產業升級為抓手,堅持將農村產業發展轉化為特色產業區域化,從而確保新時代農業高質高效發展,建設宜居、宜業鄉村。截至2020 年,開封市共創建3 個省級產業區,即蘭考縣湖羊蜜瓜、杞縣大蒜、祥符區花生;市級產業園3 個,即通許縣菊花、尉氏縣食用菌、尉氏縣優質小麥。同時,各縣區結合自身發展實際情況,緊緊圍繞紅薯、瓜果、蔬菜等特色產業培育了20個縣級產業園,初步形成了省、市、縣現代農業產業園三級聯動體系,不斷拓寬農民的增收渠道,確保農民富裕富足。
為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開封市加快綠色食品的發展步伐。開封市有效期內“三品一標”總數達到483 個,其中無公害農產品認定300 個、綠色食品標志許可173 個、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10 個;名特優新農產品30 個,繼續保持河南省領先;68 個農產品分別入選2017—2019 年《河南省知名農業品牌名錄》,其中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8個、農業企業品牌12個、農產品品牌48個。開封市農業農村局積極對接港珠澳大灣區和豫滬合作活動,大力推介特色優質農產品,幫助開封市企業和產品走向全國。
為深入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開封市堅持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為前提,以“做強一產、做優二產、做大三產”為目標,遵循市場經濟發展規律,堅持農民主體地位,著力優化農村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推進農村產業生產規模化。開封市政府和市農業農村局將農業生產的目標定為糧油類產業鏈種植面積要超過1.33 萬hm2、果蔬類種植面積要超過0.67 萬hm2、設施農業類要超過0.13 萬hm2、養殖類要超過100 萬頭(只),實現規模化發展。
從目前開封市農業發展現狀來看,其發展過程中存在很多不足,與發達城市的農業發展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需要進一步調整優化。
農業作為開封市發展的基礎性產業,是關系開封市農民生產生活的關鍵性產業,同時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也是農業補短板的關鍵所在。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開封市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雖然較之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相比全市綜合發展而言,農業生產基礎條件依然薄弱。開封市地處黃淮海大平原地區,土壤深厚,耕作歷史悠久,但土壤養分和栽培條件一般,砂壤土面積還占一定比重,農業灌溉方式粗放,面源污染不斷出現。截至2021 年,開封市高標準農田建設已完成18 萬hm2,僅占開封市33 萬hm2耕地面積保有量的54.5%;旱災、病蟲害依然對農業生產造成嚴重威脅,農業發展比較效益不高;人均耕地面積嚴重不足,耕地保護任務艱巨。隨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資源約束條件增多,綠色永續利用能力亟待加強,農業基礎設施急需改進和完善。
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推進,農村大量人口開始流向城鎮,發展農村產業的人才逐漸減少,導致農村產業發展人才匱乏。1)河南省是一個高考大省,同時是全國高考難度較大的省份之一,很多家庭為了能夠實現孩子上大學的愿望,會在壓力相對較小的省份購房定居,以致大量人才外流。2)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相對于城鎮務工來說,農業給農民帶來的收益太小,很多農民會選擇外出務工,導致農村產業發展缺少人力支持,阻礙了農村產業的快速發展。3)缺少相關農業人才引進機制和培訓機構。從開封市目前的人才招聘信息來看,關于農業專業的人才招聘相對較少,而且待遇較差,這也是農村缺少專業人才的主要原因之一。很多農村現在已經變成名副其實的“老人村”,從事農業發展的人員年齡偏大、素質普遍較低,使得現有的農業從業人員無法滿足現代農村產業發展需要[2]。
從農業特色產業總體看,糧油企業優于果蔬企業,畜牧企業增長速度和投資力度較大。據統計,開封市13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中,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的僅有1 家,獲得河南省著名商標的僅有3 家,建有研發機構的有8 家,通過有機綠色或無公害產品認證的有6 家。大多企業缺乏自主創新能力,缺乏現代化的裝備和具有現代經營理念的人才,嚴重制約著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發展壯大。近年來,開封市大蒜產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仍存在大而不強的問題,如大蒜加工技術水平偏低、冷庫建設不能充分滿足需求、農民收益受市場波動影響較大等,大蒜品種選育和提升短板明顯,缺乏大蒜科研體系的支撐。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開封市應在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充分利用地理優勢和產業優勢,集中力量解決目前開封市農村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增強農產品發展能力,擴寬農產品增收渠道,走一條具有開封市特色的發展之路。
農業基礎設施的完善始終是關系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保障,因此必須把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放在推進農業產業發展工作的突出位置,加大支農財政投入。1)利用政府的支農資金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穩定和擴大開封市特色農作物的種植面積,落實好支持、保護、補貼等各項惠農政策,激發農民種糧積極性,從而不斷提升開封市農業現代化水平,進一步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拓展農業多種功能。2)在穩定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前提下,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重點發展大蒜、菊花、花生等特色產業,繼續推進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大中原特色農業建設力度。3)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推廣精準施肥施藥技術和高效施肥施藥機械,推廣有機肥替代化肥、高效低毒低殘留及生物農藥替代高毒高殘留農藥等技術,提高化肥、農藥的利用率,從而帶動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加強農村人才隊伍建設是提升農業競爭力、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關鍵所在[3]。1)政府應進一步加強創業帶動就業戰略的實施,實施鄉村就業創業促進活動,大力支持農民工、高校畢業生、科技人員等返鄉人員和“田秀才”“土專家”“鄉創客”創新創業[4]。2)加強對鄉村工匠、手工藝人、電商主播和經營管理人才等創業主體的培訓,從而提升在鄉人員的創業技能。3)提升農民的綜合素質和就業能力,村組織要加大農家書屋的投資力度,增加農業實用技術學習資料、就業知識等書籍的購買量,積極鼓勵農民自學互學。同時,組織當地大學生利用寒暑假對農民進行培訓,拓寬農民的知識面。4)積極鼓勵大專及以上學歷,熱愛家鄉,能帶領村民發家致富,愿意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的人才回鄉,充分利用市級“1+6”鄉村振興示范帶和各縣區10個縣級鄉村振興示范帶,積極發展鄉村旅游、休閑農業、文化體驗、健康養老及電子商務等新產業、新業態,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向廣度、深度進軍。
利用科技助力脫貧攻堅和實現農牧業科技進步和創新,是開封市推動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支撐力量。1)開封市應大力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創新行動,將小麥、大蒜、花生增產作為實現農業創新的目標,加大品種研發、優種培育、人工種草、綠色高效養殖等重點項目的投資力度,重點加強研發中心的設備建設,提升農產品的加工技術,增加專門針對農產品儲藏的冷庫設備,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2)加強農業科技的推廣力度,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重點開發農業創新項目,引入生產經營新理念,實現農業高效優產綠色發展。
農產品品牌化是目前農產品發展的一個大趨勢,是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的一個手段,亦是開封市農產品銷售的最終目標。
1)政府應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支持下,充分發揮人才振興的重要推動作用,引進更多專業人才進入開封市各鄉鎮進行實地考察研究,有針對性地對農產品的發展給予更多有效建議。例如,政府可根據各縣區甚至是鄉鎮的農產品特色,引導相應的企業與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積極鼓勵企業或者行業協會注冊特色農產品商標,利用企業的力量推廣農產品的品牌,形成雙向收益的產業鏈。
2)農村合作社、家庭農場及種養大戶之間建立合作關系,加大農產品品牌建設資金投入力度,積極開展網上銷售、產地直銷等電商運營活動,從而提高開封市特色農產品知名度。在網絡發展大趨勢背景下,線上直播帶貨新模式已日趨成熟,因此政府可加強與企業的合作,開設短視頻官方賬號,邀請專業的銷售人員進入農產品生產的第一線,通過網上銷售的方式宣傳推介開封市特色農產品,提高農產品品牌知名度。
3)農民要增強品牌意識和勞動技能。政府可以鄉鎮為單位,設立培訓協調機構,統一組織和管理鄉(鎮)農民參加縣、鎮政府有關部門舉辦的各種培訓班,邀請專業技術人員,深入實地進行現場教學,提升農民的勞動技能。同時,加強農產品品牌化的宣傳教育工作。通過電視、廣播、公告欄等方式對農民進行農產品品牌化的宣傳教育,轉變農民固有的思想,讓農民意識到農產品品牌化是提升農產品銷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積極鼓勵更多的年輕人加入農產品品牌化的隊伍中來,給農產品品牌化注入更多年輕的血液,為開封市特色農產品的發展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