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春葉
(甘肅洮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中心,甘肅卓尼 747600)
林業工程營造林是林業生產的關鍵內容,也是林業發展的前提。但結合目前林業工程營造林開展的實際情況來看,營造林質量整體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生態建設目標的落實。基于此,通過分析林業工程中營林造林質量的影響因素并提出相應的優化措施,確定林業工程營造林工作開展方向,提高營造林質量。
營林造林是林業工程中的重要環節,既能有效推動森林資源開發利用,也能有效保護生態環境,具體有以下3 個方面的作用。1)凈氣降噪。在當前工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石化燃料在工業中大量應用,導致了空氣污染嚴重、空氣粉塵量超標等一系列問題,對人體健康非常不利。同時,很多地區存在噪聲污染嚴重的情況,這不僅嚴重損害人的聽力,還會讓人產生負面情緒。通過林業工程開展營造林工程,既可以擴大森林面積,達到凈化空氣、減少空氣中有害顆粒的作用,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環境噪音,從而營造舒適宜人的生活環境。2)保持水土。森林可以起到避免水土流失的作用。我國西北地區的沙漠化一直是我國生態環境治理的關鍵問題之一,雖然近年來通過一系列措施有效遏制了水土流失加劇的勢頭,但依然難以杜絕此類現象。通過開展營造林工程,既可以有效幫助指定區域保持水土,遏制土地沙漠化,又可以阻擋風沙,改善森林周邊環境[1]。3)經濟價值。營造林工程在各個區域都能適用,不僅可以帶來生態效益,還能實現經濟效益,為當地創收,提升當地經濟水平。
導致營造林工程質量管控措施缺乏的因素較多,主要包括以下3 個方面。1)缺少科學規劃。營造林規劃直接影響營造林工程的質量水平,但目前營造林質量管控規劃存在脫離實際需求的問題,如營造林人員缺少對林業工程的實際調查了解,降低了營造林規劃的實用性。2)違背因地制宜原則。想要保證營造林工程質量,就要堅持因地制宜原則,根據當地的土壤、濕度等環境因素,科學選擇樹種和種植方式。但是,目前大部分營造林工程都忽略了因地制宜原則,導致營造林工程實施效果不理想,影響營造林工程質量。3)管理水平較低。保證管理質量的前提在于提高管理水平,但由于當前工作人員管理水平較低,缺乏種植記錄和后期維護管理,導致營造林工程不完善、定期檢測管理工作環節缺失,降低了苗木種植的成活率,增加病蟲害感染率,嚴重影響營造林工程質量[2-3]。
營造林工程是一項整體性、系統化的工程,其中涉及多個部門主體,想要保證營造林工程順利開展,就要確保工程設計規劃符合標準。設計人員在開展林業工程設計時要全面了解營造林區域的環境條件,科學完善育種、育苗、整地造林、撫育管理等多個生產環節。但在實際工作中,工作人員往往缺乏對營造林環境條件、部門主體要求、營造林設計規劃標準的了解,只是單一地根據自身工作經驗來設計營造林方案,設計方案后又沒有進行相應的考察驗證,最終導致營造林設計脫離實際。此外,在設計方案期間,工作人員在考察與規劃林業工程時思考角度過于單一,設計出的方案不符合林種比例、營造林方向等多種要素的標準要求,不僅導致營造林工程質量下降,還加大了企業、部門營造林建設成本。
人員是開展林業工程營造林的關鍵,缺乏人員的支撐,將無法落實營造林工程建設。結合當前林業營造林人才隊伍建設現狀來看,導致管理人員隊伍配備不足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崗位人員知識落后,工作觀念陳舊,缺乏優秀的專業人員;工作人員對自身崗位職責認知不到位,忽視自身職責的重要性,在工作中缺乏主觀能動性。受到傳統機制的影響,當前營造林工程易出現“重造輕管”的現象,不僅嚴重降低營造林的管理質量,還降低林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不利于林業生產效率的提高。
林業工程并不是一次性工程,在經過前期設計管理、中期實施營造林工程、后期驗收調整等環節后,還需要開展長期的維護工作,才能建設完整的營造林工程。
林業工程的后期維護工作對保證林木生存率有極大影響,直接關系著林木的產值。但很多工作人員對營造林維護措施認識不到位,導致了營造林生存率低、病蟲害發生率高等問題,這也是我國大部分營造林工程面臨的常態問題之一。長期存在這種問題,無疑會影響營造林工程的完善性,不僅會提升林木死亡率,還會降低企業、相關部門營造林工程的經濟效益[4]。
營造林質量控制的目的是通過監督管理工程實施的全過程或主要工序,合理控制影響工程質量的相關因素,讓工程質量與苗木成活率等多個指標符合合同、技術規范及驗收標準的要求。
3.1.1 科學規劃
規劃設計是保證工程質量的關鍵要素,也是指導造林生產活動的關鍵依據。營造林規劃應在調查林地自然環境、條件的基礎上,科學選擇營造林樹種,采用新技術、新方法,在遵循自然規律的前提下開展營造林工程,保證工程的高質高效。
3.1.2 整地立地
科學栽種苗木首先需加強對苗木的了解,根據苗木特性選擇適宜的季節進行種植。種植時要保證水源充足,注意苗木的特性,科學控制栽種深度。苗木根系脆弱,在傷口愈合期要盡力均勻舒展,并分層填土踏實。
3.1.3 加強管理
苗木種植期間不能脫離人工管理,為了避免工作人員在種植管理苗木時出現錯誤,需在營造林工程開展前進行人員的教育培訓工作。通過定點培訓,提高工作人員的栽培技術水平,保證營造林工程質量。同時,為了加強管理效果,營造林工程全程都要配備專業人員,帶領工作人員及時記錄苗木種植的時間、地點等內容,并做好后期維護與管理工作。
3.1.4 定期檢測
定期對不同類別樹種進行檢測,明確樹木生長狀態,及時清理已死亡的苗木。營造林工程建設有“三分種植,七分管理”的說法,充分闡明了管理與維護的重要性。通過定期檢測不僅可以排查病蟲樹木,還可以檢驗維護工作質量,為營造林工程提供保障。
營造林工程包含育種、育苗、整地造林、撫育管理等多個生產環節,完整的營造林工程項目必須包含項目的確立、方案決策、規劃設計、年度施工設計、工程管理。在項目確立與方案決策后,營造林工程就進入了規劃設計這一準備階段。規劃設計的任務在于對地區的造林工作進行全面的安排與具體設計,包含造林規劃、造林調查設計與造林施工設計,想要開展合理科學的造林設計規劃,就要保證各項工作符合所有設計標準。例如,造林規劃需要符合造林方向、林種比例、布局、規模、投資和效益等多個標準與要求,并結合營造林工程實地情況設計規劃;造林調查設計要以造林規劃為指導,因地制宜地進行詳細考察,并在此基礎上作出更加詳細、具體的造林設計,包含立地調查、立地類型劃分等內容;造林施工設計要以造林調查設計為指導,由基層單位確定下一年度的具體造林地點、面積與種植種類,然后安排相應作業設計。
前期規劃與構思是營造林工程的關鍵部分,因此在營造林規劃設計過程中,工作人員要結合所在地的土壤情況、氣候特點、種植條件等多種因素多方位綜合考察,且在勘測期間要嚴格遵守林業工程建設技術規范,保證相關數據的真實可靠性。此外,為了保證設計規劃效果符合標準要求,設計人員要具備較高的職責意識,擁有較強的職業素養和高水平的職業技術,從而完成科學造林的整體規劃,充分發揮林業生態建設的效益[5]。
為了確保營造林的工程建設效果,要加強建設人才隊伍,通過融入市場化機制,豐富人才與資金資源來源,吸引高質量人才,促進營造林工程高質量發展。同時,加強技術與管理的融合,在享受國家補助及社會資金投入條件下,提升造林質量。例如,林業局可以通過開展良種篩選,利用科技和機械相融合的方式開展現場施工,施工中做到規劃設計、施工質量、苗木質量等一體化的技術服務及管理,保證造林質量,提升林業工程效益[6]。
營造林工程是一項長期工程,為了建設長效質量保證機制,需要設立相應的保護部門,聯系專業人員,進行全方位管理。在后期的維護環節中投入資金與設備,開展定期撫育、修剪、病蟲害防治等工作,從而提升林木的保存率。
在后期維護工作中,工作人員要加強灌溉、排水維護工作,在雨季、旱季加強防澇排洪、清除積水,避免出現樹木倒伏、根系缺氧等問題。同時,病蟲害是我國營造林工程后期維護面臨的最大難題之一,雖然大部分企業、部門已經開展大力整治,但依舊難以杜絕。在實際情況中,如果出現病蟲害問題或林木枯死的現象,要及時根據病蟲種類作出相應處理,針對較為嚴重的問題,要及時砍伐苗木,封鎖林區,避免造成更大的損失。例如,針對松材線蟲等傳播范圍廣、傳染速度快的病蟲害,要利用整治和砍伐等多種措施達到防治效果[7]。為了保證營造林工程質量,要貫徹“預防為主”的思想,建立完善的病蟲害防治預警體系,同時盡量選擇具有抗蟲抗病能力的樹種,如丁香、白蠟、杜仲等,以此保證營造林維護工作質量。
開展營造林可以有效提升林業工程生產的合理性與科學性,并具有凈氣降噪、保持森林資源水土、發揮經濟價值等作用。想要有效提升營造林質量,就要充分遵循營造林便捷性、共享性及拓展性原則,有效發揮營造林的作用。但是,目前林業工程中存在營造林管理水平偏低、營造林設計脫離實際等問題,嚴重影響營造林規劃管理質量,阻礙了林業工程進步。因此,林業工作人員需根據現存問題,通過加強營造林規劃、強化質量管控等措施,推動林業工程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