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 芳,徐初明
(瑞昌市林業局,江西瑞昌 332200)
江西省是我國南方重點林區,森林覆蓋率穩定在63.1%以上,森林和濕地資源豐富。截至2021 年,江西省森林面積約102 000 km2,濕地保有量9 100 km2,居全國第二位,在加強森林、濕地、草地資源保護力度的基礎上,不斷推動林業碳匯工作走深走實,森林資源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明顯。江西省可以取得以上成就,與當地森林資源林政管理的標準化建設不可分割?;诖?,文章分析總結江西省森林資源林政管理措施,為相關行業工作人員提供一定的參考。
林政管理從本質上講就是指有關于林業政策發布與實施的工作[1]。以保護森林資源為根本要求,做好森林資源的整合、維護、管理、采伐、更新和再造,其主要管理內容可以分為以下3個方面。
林業資源中森林樹種多樣,類型豐富,如自然林、生態林、經濟林、未被開發過的原始森林等,根據建設目的的不同,林業資源的用途也多種多樣。但是,由于森林樹種的生長周期較長,在整個生長階段森林資源共需要經歷幼齡林撫育、除草、更新、采伐、運輸等多個環節。無論哪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導致森林資源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降低,不利于森林資源的合理利用,不能充分發揮森林、濕地、草地生態系統的固碳作用。因此,在林政管理過程中,相關林業部門應該將森林資源撫育、管理等上升到制度層面甚至是法律層面,強化森林資源管理,提升森林資源動態監測水平,做好林地要素保障,部署安排森林督查等落實林政資源管理有關問題整改。
在江西省涉林突出問題專項整治行動中,相關林業部門應該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2]。落實最嚴格的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制度,明確森林資源開發權、使用權和所有權,避免相應執法部門、行政部門、林農等出現林權爭議和誤解,以此確保森林資源的長期可利用性。同時,林政管理的主體部門應該加強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工作,堅持問題導向,強化督查問責,明確各部門責任分工,及時發布《林長巡林工作制度》《三單一函制度》《涉林突出問題專項整治行動實施方案》《天然林更新與保護制度》《森林資源管理“一張圖”制度》等,健全齊抓共管森林資源的運行機制,完善部門協作機制,以此實現“三保、三增、三防”目標。
林政管理從本質上講,離不開“人”的參與。當前在森林資源培育與建設過程中,部分地區會面臨木材資源浪費嚴重、盜砍嚴重、利用率不高、林地還田、森林破壞等問題,林政管理就是及時采取措施對這種現象進行約束和遏制,按照我國的法律法規對不服從管理或者破壞造林成果的行為主體進行處罰,從而實現森林資源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最大化,做好森林資源相關管理工作。
通過以上林政管理工作的具體內容解讀可以發現,林政管理對森林資源的可持續增長具有促進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
森林資源數量與質量管理是林政工作的重點內容,關乎林業是否可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長期的實踐表明,采用先進科學的設施設備、合理的栽植撫育管理技術等均可以提高森林資源數量,實現森林資源的集約化經營,確保森林資源能夠充分轉化成生產資源[3]。
行政管理和執法部門通過一系列林政管理措施,可以運用法律手段進行森林資源的宏觀調控,根據森林資源自身特點,采用強制手段保護森林資源,充分發揮森林資源公益和生產雙重功能。例如,對森林資源的采伐進行限額管理,對森林資源采伐進行嚴格把關,并且做好采伐后驗收工作,對違反者依法進行查處。在長期角度來看,做好林政管理可以有效避免超限度采伐行為。
江西省各級部門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兩山論”,科學做好綠化決策部署,持續建設好、保護好、利用好綠水青山,通過穩定有序的林政管理,縱深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以更高標準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例如,在2022年春季深入開展的全民義務植樹活動中,共有2 388.8 萬人參加義務植樹(含各種形式植樹活動),植樹12 899.2 萬株(含折算株數),義務植樹盡責率86.9%;大力開展國土綠化主題宣傳,在贛南區域實施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新增培育造林綠化苗木10.02億株。以上措施均可以為精準提升森林質量提供支撐,進一步推進林業碳匯工作可持續開展。
相關林業部門應該根據江西省林業局下達的森林撫育任務,繼續做好森林撫育工作,切實增強各項技術措施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依據林木資源的生長特性和生物學特點,全面推動林業產業高質量發展。例如,江西省在油茶培育過程中,在堅持因地制宜原則基礎上,做好水土保持,貫徹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堅決杜絕毀林重造;在實施油茶新造、低改與提升的過程中,確定良法措施,始終堅持因林施策、因地配置良種,樹立“造管并重”的理念,抓好良種壯苗與科學栽植。其中,對于新造林,從區劃、立地、整地、墾穴、基肥、壯苗、定植、撫育、修剪、病蟲害防治等多個方面,提高油茶撫育科學性。尤其是壯苗、撫育和病蟲害防治這3 個環節,林業部門應該引導林農和林場技術人員選擇3 年生以上輕基質容器大苗造林,以縮短達產期;苗木栽植后第二年起每年追肥1~2次,提倡使用有機肥和無公害農藥,綜合運用營林措施及物理、生物防控措施防治有害生物;對長勢不佳、產量不高的油茶進行改造,清除重疊交叉枝、枯弱枝、病蟲枝,按照留優伐劣與疏密均衡的原則進行疏伐;對因花芽分化不好等原因導致著果率低的油茶,施加精良的磷鉀肥或微量元素肥料。通過以上措施提高森林資源管理質量,為后續林業資源可持續增長打下基礎。
江西省為了提高森林資源的可持續增長動力,充分營造復層林結構,鼓勵各縣(市)開展林下套種和間作,打造林花、林草、林菌、林茶生產模式。例如,瑞昌市黃金鄉金嶺村中藥材基地,目前已建起了射干、粉防己、迷迭香等育苗基地逾40 hm2;通過政府引導,創新中藥材產業化經營模式,黃金鄉依托山區地理氣候優勢,在企業帶動和技術引進下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管理手段,給農戶提供技術、培訓和就業的機會,同時大力推廣中藥材種植驅動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受益農戶2.86 萬戶,戶均年增收超過2 萬元。在發展林下經濟的過程中,瑞昌市還始終按照種苗良種化、種植規?;⑸a標準化、經營產業化和營銷品牌化發展模式,在優化鞏固改造現有森林藥材基地的基礎上,積極引導土地流轉,新建相對集中連片萬畝(1 畝=667 m2)以上標準化藥材種植基地;推行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制訂標準化林藥生產操作規程,嚴格農藥化肥等投入品的使用管理,盡可能施用無害化處理后有機肥,引導藥農按照種植藥材習性定植修剪、科學儲存,保障藥材質量;始終堅持把品牌建設放在突出位置,加大對名牌產品的申報認證和宣傳推介力度。通過林下經濟開發和管理,促進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4]。
各地區應該遵循江西省林業局重大工作部署,對當地涉林突出問題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動員會議,保護好和利用好綠水青山,認真汲取以往毀壞山林案件的深刻教訓,堅持問題導向,落實工作舉措,確保行動迅速、措施有力,筑牢森林資源安全防線。1)九江市林業局召開全市林長制暨森林資源管理推進會,明確指出各地要以“三單一函”為要點,健全源頭管理機制,主動協調解決森林資源保護發展問題;以“作示范、勇爭先”為工作目標,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強化責任擔當;以“精準監測、質量至上”為原則,制訂工作方案;構建林政、造林、濕地等部門協作機制,開展林業資源管理專項整治活動[5]。2)瑞昌市在江西省林業局相關部署下,打造森林資源管理“一張圖”機制,結合江西省遙感監測預警機制建設和省級部門下發的判讀林地、林木資源變化圖斑等數據資料,更新森林資源管理“一張圖”,從技術層面為瑞昌市森林資源保護管理提供支撐,全面開展變化圖斑自查,形成截至2021年底的森林資源現狀數據庫。同時,瑞昌市基于森林資源管理“一張圖”制度,實行案件查處情況的動態管理,深入落實打擊毀林專項行動,對整改完成情況開展核查督導,確保查得準、改到位,全面提升森林資源保護管理成效。
在林政管理模式下,江西省進一步完善關于林長制的實施方案,2018 年江西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聯合印發了《關于全面推行林長制的意見》,從制度層面構建林業資源保護發展長效機制。按照“統籌在省、責任在縣、運行在鄉”的工作原則,建立完善林長對接機制,如今共有省級林長9 人、縣級林長1 794人、鄉級林長15 847人,進一步夯實林長制重點工作,強化各級林長知責明責意識,優化資源網格化管理,并在基層配備應急事件處置員、政策法律宣傳員配合林長工作[6]。抓實護綠提質行動,針對實際工作中的不足和薄弱環節不斷進行完善和提升,以此確保森林覆蓋率穩定、保林區秩序穩定、林地面積穩定;在必要時組建“一長兩員”森林資源源頭管理隊伍,有效防范破壞森林資源行為、防治林業有害生物、防控森林火災;優化全域覆蓋的林業資源保護發展長效機制,提升森林資源面積和質量,做到“林有人護、事有人做、責有人擔”,最終實現森林蓄積量的增加、林業效益的增加和綠化面積的增加,為進一步實現“三保三增三防”提供政策保障,推進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
相關林業部門應該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全面推動林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在實施油茶新造、低改與提升的過程中,確定良法措施,始終堅持因林施策、因地配置良種;在優化鞏固改造現有森林藥材基地的基礎上,積極引導土地流轉,打造森林資源管理“一張圖”管理機制;夯實林長制重點工作,提升森林資源保護管理成效,推進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