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剛
(寧國市梅林鎮人民政府,安徽寧國 242321)
森林撫育是指為了保護幼林生長所開展的培育工作,能夠增強森林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最終提高森林生產效率[1]。梅林鎮地處安徽省寧國市東南部,全鎮總面積184.9 km2,轄區內有著豐富的林業資源,盛產毛元竹、板栗、銀杏等,森林覆蓋率達81.6%,為現代林業發展的示范區。近年來,梅林鎮在中央財政森林撫育補貼等多個項目及相關政策的支持下,積極對轄區內森林開展撫育工作,2021 年當地封山育林面積達933.33 hm2,退化林修復面積達6.67 hm2,省級森林撫育的面積在2 000 hm2左右,整體提升效果明顯。本文基于梅林鎮實際情況,對森林撫育作業設計進行探討。
森林撫育作業設計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則[2]。1)依法依規,科學設計。森林撫育作業設計應嚴格按照《森林撫育規程》(GB/T 15781—2015)、《森林采伐作業規程》(LY/T 1646—2005)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等執行,確保設計、施工符合法律法規要求,具有可行性。2)突出重點,因地制宜。結合各地實際情況對森林撫育作業進行科學設計,包括作業區域、面積等,要重點突出亟待開展森林撫育作業的林分,及時解決森林經營中存在的實際問題。3)分類經營,分區采取措施。不同區域林分內目標功能、經營管理水平等存在一定的差異,要結合林分實際情況進行科學分類,針對性地采取適合的撫育作業手段。4)集中連片,適度規模。森林撫育作業的區域和地塊要求相對集中,對于國有林場,森林撫育作業設計單個小班的面積至少為6.67 hm2;對于個體林分,單個小班森林撫育作業面積至少為2 hm2。5)生態優先,注重森林發展的可持續性。在森林撫育作業設計中,應協調好撫育與生物多樣性保護間的關系,統籌協調區域內森林撫育作業及經營管理,在生態保護的基礎上循序漸進地推進森林撫育作業設計,促進森林可持續發展。
森林撫育作業設計需要提前明確撫育的對象并予以合理設計。一般結構合理性不夠、密度相對較大、集中連片且衛生條件不好的幼齡林是優先撫育的對象,具體判斷標準如下。1)水源涵養林。對于幼齡林,撫育的對象是郁閉度在0.9 以上的林分;對于中齡林,撫育的對象是郁閉度在0.8 以上的林分。此外,在選擇撫育對象時,還可考慮林下有立木、有明顯樹木分化或者林間光線差的林分。2)防護林。如果防護林存在嚴重的機械損傷或受到自然災害侵襲等情況,可作為撫育的對象。此外,遭遇過嚴重的火災、雪災等的林分,如果受害樹木占比超過10%,則可結合實際情況開展針對性的撫育作業。森林撫育作業設計要求嚴格落實森林年度采伐限額等標準,在此基礎上明確森林撫育對象、撫育任務及內容等,為后續的撫育工作打好基礎。
森林撫育工作中,一項基礎性的工作即為踏查,且需要在撫育工作實施前全面落實,以便為標地的設置提供參考[3]。撫育標地一般為正方形,在4個角的位置釘上樁且記錄好具體坐標。目標樹的標記要嚴格按照撫育作業的基本流程開展,對采伐木做好標號。撫育間伐的標準定為林間郁閉度≥0.6。如果林間樹木胸徑的平均值比起測的徑階大,則可結合實際情況適當降低采伐強度;反之,則適當提高采伐強度。
采取樹木分級的方法確定撫育作業目標樹。對于單層同齡的人工純幼齡林,可在樹木分級法的指導下將林分劃分為5 級(I 級:優勢木;Ⅱ級:亞優勢木;Ⅲ級:中等木;Ⅳ級:被壓木;V 級:瀕死木或枯死木)。其他類型的林分(撫育目標樹、干擾樹、輔助樹等),可選擇采用樹木分類法進行劃分。在人工純針葉林內,保留樸樹、三角楓等品質優良的闊葉樹;在人工闊葉林內,保留馬尾松、黃山松、柏木等品質優良的針葉樹,最終培育的目標即為針葉+闊葉混交的林分。在目標樹確定過程中,關鍵性的環節即為目標胸徑的確定,一般可結合林間立地實際情況及林木長勢等進行綜合分析[4]。如果林區內立地條件不佳,撫育作業樹木的目標胸徑以40 cm 為好;如果立地條件一般,則以50 cm 為好;如果立地條件較好,則可適當增加至60 cm。同時,結合目標胸徑確定待撫育目標樹數量。
森林撫育作業類型包括生態疏伐、生長伐、透光伐等,具體采取何種類型應結合林分實際情況進行確定,包括林齡、樹木生長情況、林分起源等。1)生態疏伐即結合林間樹冠梯級郁閉、受光合理等實際要求對林木進行分級,包括優良樹木、有益樹木、伐除樹木,對前兩者給予保留,伐除長勢弱、易發生病蟲害的枯立木及瀕死樹木等,控制林間郁閉度約為0.8。2)生長伐即對林間下層進行撫育,伐除密度過大、長勢不佳的樹木,將林間立木的密度調整至合理范圍,確保樹木生長有良好的光照、養分、空間,控制林間郁閉度在0.7 左右。3)透光伐即按照預留的保存木數量伐除質量不佳、密度過大、培養前途不佳的樹木。
對于處于幼齡的復層林分,其側方、上方易產生霸王樹,壓制下方、中間林分的生長,因此以透光伐為好。中幼林內樹木間的關系從最開始的互助互利逐漸過渡到彼此壓制的狀態,因此要及時進行疏伐。當中齡林內樹木胸徑生長逐漸降低時,撫育類型以生長伐為好,為保留下來的樹木、目標樹等創造適合的生長條件。部分林分內情況復雜,單一的撫育方式無法實現預期目的,因此可綜合采用多種森林撫育方式,以培育出健康的林分[5]。
在森林撫育作業設計的編制過程中,要參照各地具體規定開展,進一步精確、規范撫育作業設計的數據、圖表等。撫育設計的關鍵是要做好外業調查,因為其涉及的數據計算量龐大,因此需要嚴格按照要求進行操作,以確保數據更加精準。外業調查方法可采取標準地調查法,結合作業小班內林業資源實際情況進行標準地的布設,一般每個標準地面積控制在1 hm2。在圖表設計過程中,可按照1∶10 000 的比例繪制地形圖,且要詳細標注各小班作業的邊界,邊界上的4個GPS控制點也要標出。此外,在森林撫育作業設計中,還要全面呈現出林間郁閉度、目標樹、作業的小班號、撫育的方法、撫育類型及面積等。
2.6.1 標號關
在技術方面,應加大培訓力度,提高工作人員撫育技術水平,嚴格按照標準開展目標樹的修剪、采伐木的標號、目標樹標記及割灌等工作。先對目標樹進行準確標記,之后對干擾樹等樹木做好區分并進行精準的標號,最后按照提前做好的標號進行采伐,切忌邊標號邊采伐。
2.6.2 采伐關
對于幼齡林分,樹木枝條修剪的高度控制在樹高的1/3 以內;對于中齡的林分,修枝的高度控制在樹高的1/2 以內;除此之外,最大限度地將樹樁尤其是剪口的位置修剪平整,需要注意不可損傷林木的韌皮部和木質部。割灌時,只需要清理危害到苗木生長的雜灌、藤本植物等。采伐木保留的高度控制在5 cm 以下,樹木伐倒時要控制好方向,避免損傷保留木。對于采伐的樹木,打枝時可從根部逐漸向樹梢的方向依次進行,要求緊貼著樹干表面,以提高出材率。
2.6.3 清理關
撫育人員要最大限度地保障林地內的衛生條件。采伐后留下來的枝梢、灌木等可在林地內按照平行于等高線的方式平鋪堆放,將枝梢長度控制在1.5 m 以內,也可運至林區外合理利用。
天然次生林間伐撫育難度大主要體現在以下3 個方面。1)天然次生林的間伐撫育作業中存在較多問題,如亂砍濫伐等,很難進行有效監管。2)天然次生林所處的區域多為偏遠山區,林間撫育管理作業距離遠、林間沒有作業道或者作業道狹窄,在森林撫育資金不足的情況下還需要撫育作業人員自己修作業道,增加了開展森林撫育作業的成本。3)森林撫育面積較大,工作人員面臨著繁重的作業任務。但當前專職護林人員數量不能滿足森林撫育的實際需求,不少林區內主要的護林力量為志愿者,森林撫育作業投入力量不足。
森林撫育作業的內容涉及較多方面,不僅包括森林防火防盜等,還包括林間松土、除草、施肥、排灌及采伐等。為進一步提高梅林鎮森林覆蓋面積,當地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但天然次生林營林生產過程中仍存在較多問題,包括樹種結構單一、林間郁閉度低、森林長勢不佳等。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人們未充分認識到森林撫育作業的重要性,未及時將豐富生態物種、提高林間郁閉度等內容納入撫育工作,導致撫育作業開展效果不佳。
森林撫育作業工程量大,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作為支撐,如果難以確保撫育資金,將會降低森林撫育作業設計及管理成效。在當前勞動力、物力等成本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如果地方政府對森林撫育資金投入不足,則會影響森林撫育作業開展效果。
1)加大對次生林的撫育監管力度,避免出現亂砍濫伐等現象。2)不同的次生林林分,采取的撫育作業措施有所差異,如對即將成熟的林木進行撫育,則需結合樹木自身所具備的生長能力進行保護并輔助樹木自我修復,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推廣采用人工輔助方式,促使林木快速生長;對于中齡林分,可采取全面撫育+人工輔助相結合的方式,為林分的自然更新創造條件,以提高林木品質。3)重視林區內作業道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可逐年建設、逐漸完善。
當前,森林資源需要開展撫育作業的面積較大,現有人員數量無法滿足現實的撫育需求,因此需結合林區實際情況招聘專職或者兼職人員,參考實際工作量及當地薪資水平合理確定薪資待遇,并建立考核機制,將責任落實到人,獎懲分明,激發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并不斷完善現有的森林資源檔案,做好建檔管理工作。
可結合各地森林撫育作業的設計需求成立領導小組及辦公室,提高對森林撫育的重視程度,實施公開公示制度;采取跟班作業,推行監理機制;建立全面的檢查驗收制度。
撫育作業實施前,可針對性地開展技術方面的培訓,提高撫育作業人員的技術水平。培訓內容如下:在林分郁閉前,森林撫育的重點一般包括合理灌溉、施肥、除草等。灌溉可為幼樹提供生長階段所需的水分,使林分更快達到郁閉狀態。施肥可為樹木生長供給養分,確保幼樹養分充足,促使其快速生長。樹木類型不同或者所處的地形、生長階段不同,對養分的需求會有所不同,因此可結合測土配方進行施肥。同時,為避免過多的雜草與幼樹爭奪養分、空間等,應及時開展除草工作,有利于幼樹健壯生長,提高成活率。此外,可在林下進行精耕撫育或者選擇適合的品種進行間作,以增加經濟收益,并合理利用林間的空間、光照等資源。
森林撫育工作的順利開展需要有持續的資金投入,因此林業部門要結合林業撫育等生態體系管理工作及時落實森林補貼制度,并確保實際應用中補貼的公開化、透明化,提高資金利用率。同時,當地政府可結合財政實際情況每年撥專款用于森林撫育工作,并做好資金的撥付落實工作。此外,應針對資金管理使用建立嚴格的制度,并結合森林撫育作業設計的區域、具體面積、方式等進行撥款,確保資金使用科學及撫育工作落實到位。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生態環境保護面臨嚴重挑戰,過度開發林業資源不利于森林資源健康可持續開發。而森林資源在改善生態環境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強對森林撫育工作的設計和管理對提高林分整體質量、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在森林撫育作業的設計中需遵循的原則主要是近自然經營,必要的情況下可適當進行人工干預,為樹木的快速生長創造良好的條件,以形成優質、功能完善、近自然又優于自然的森林生態系統。此外,在森林撫育作業設計開展過程中,需要充分結合各林區實際情況,做好關鍵技術的設計及保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