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礦山安監局、財政部印發《煤礦及重點非煤礦山重大災害風險防控建設工作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明確將通過建設AI 視頻智能輔助監管監察系統、應急處置視頻智能通信系統和重大違法行為智能識別分析系統,依托“十三五”期間已建成的國家礦山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平臺,實現對煤礦及重點非煤礦山關鍵地點、重點部位重大風險的實時監測、及時識別和精準研判,創新礦山安全生產監管監察方式,積極探索形成“互聯網+監管監察”等新模式,推動提升礦山重大災害風險防控能力,夯實礦山安全基礎,推動提升礦山數字化智能化安全生產水平。
《總體方案》指出,按照“急用先行、突出重點”的原則,力爭到2026 年,在全國范圍內完成所有在冊煤礦、2400座重點非煤礦山重大災害風險防控項目建設工作。
《總體方案》明確了三方面建設任務。一是建設AI 視頻智能輔助監管監察系統。在煤礦、重點非煤礦山的地面和井下關鍵點位安裝高清攝像機和圖像智能分析設備,實時監控煤礦、重點非煤礦山生產狀態和安全狀態,分析研判煤礦、重點非煤礦山是否存在明停暗開、超定員等違法生產作業行為。二是建設應急處置視頻智能通信系統。先期在煤礦調度室安裝高清攝像頭圖像智能分析和音視頻通信軟件,平時監控調度室值班人員是否空崗、睡崗,遇突發事件或事故應急處置時,實現各級煤礦安全監管監察部門與煤礦進行視頻會商,加快應急處置響應速度。三是建設重大違法行為智能識別分析系統。在煤與瓦斯突出、高瓦斯、沖擊地壓、水文地質條件復雜極復雜等重點煤礦的重要設備上加裝智能用電融合終端,開展井下精準定位系統建設,實現對重點煤礦重要設備的用電監測和對井下作業人員、重要機電設備的精準定位,結合前期建成的國家礦山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平臺,實現對煤礦重大違法行為及風險隱患的早期識別和智能分析,督促煤礦企業提前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并進一步提升應急救援精準度和時效性。